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一)

“老左,我們就剩下不足千人了,老孫等護着你趕緊突圍吧,只要有一個人能出去,消息便能傳回去!”激戰中,孫祖壽邊打邊靠近揮舞大刀猛砍,渾身鮮血的左輔高聲道。

左輔已經殺紅了眼,拼命的殺,拼命的砍,下手是雷霆萬鈞之力,說話間,腳下已經多了幾具後金精兵的屍體,衝着孫祖壽喝道:“不行,大帥將這支突擊營交到我左輔的手裡,我不能丟下這些弟兄,老孫你快走,帶上幾個人,我掩護你突出去回山海關報信!”

“老孫,還是我留下吧,你是主將,你先走!”孫祖壽極力勸說道,冷不丁的被後金的一個小辮子要了左肩一口,疼的他直咬牙,而那個小辮子也被他反手一刀劈成了兩半。

“老孫,你怎麼樣了?”左輔關心的問道。

“沒死,老左,我受傷了,突不出去了,你也別跟我爭了,你快突圍吧,山海關是我大明的命脈,千萬不能讓皇太極搶佔了呀!”孫祖壽拼命的摁住左肩,鮮血就從他指根間留下,身後連忙衝過來幾個士兵,撕下身上僅僅能避寒的一點袍子,捉住孫祖壽的肩膀包紮起來。

“老孫!”左輔悲憤的看了孫祖壽一眼,虎目中淚光閃閃,在遼東戰場上,每遇戰事,他們互相照應,結下深厚的友誼,不是兄弟卻勝似兄弟呀!

“你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孫祖壽着急道,他看到後金的包圍越來越厚,在不突圍的化,恐怕全部都要戰死在這兒了。

左輔跳上戰馬,一揮戰刀,以自己最大的力氣朝後面喊道:“弟兄們,隨我殺!”

這一路下來,左輔率領的這二十幾個人如破關斬將,勢不可擋,後金大將阿濟格一看情形不對,忙丟下與他廝殺的尤世祿,拍馬過來攔擊左輔,但尤世祿豈能讓他如願,拼命的咬住他不放,刀來槍往的,硬生生的將阿濟格攔了下來,左肩重傷的孫祖壽也衝着阿濟格殺了過去,只要攔住了阿濟格,憑左輔的本事,突圍應該不是問題。

戰場上的血腥味越來越濃厚,三千突擊營的將士寧死不降,都是些錚錚鐵骨之士,而寧遠城上的攻防戰也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後金八旗兵不僅騎術精湛,而且箭術也比大明的官兵強不止一星半點,雖然寧遠明軍的火器犀利,但這中武器消耗的彈藥實在太快,又沒有補給,所以寧遠城上明軍守軍僅一個上午就傷亡近五千人,後金也有傷亡,但卻不足兩千人,有高大的城牆,還是守城作戰,都這麼大的傷亡,可見明軍的素質還遠在後金之下。

寧遠城中還有守軍近三萬人,能戰者絕大半,但這二十幾日來,官兵都是喝粥度日,一星半點的油星都沒有沾到,還只能吃個半飽,就憑現在這樣的體力,人再多恐怕也不一定能守住寧遠城,但現在將士同心,衆志成城,誓死保衛寧遠城,就因爲一點,他們的主帥也戰鬥在第一線,與他們並肩作戰!

左輔率人左衝右撞,殺的是筋疲力盡,眼看就要突出重圍了,突然看到後金軍陣之後一陣塵土飛揚,好像是一支人數不好的騎兵,在這個時候,還有誰的騎兵可出現在戰場之上呢?左輔頓絕望的閉上了眼睛

“將軍,快看,是咱們的人!”身旁一個小校欣喜的指着那斗大的“吳”字,還有那“吳”字軍旗下如洪流一般的大明騎軍,只可惜他這句話還沒有說完,手指着前方,眼珠子瞪得大大,臉上還掛着喜悅的笑容,一把鋒利的到從背後穿心而過,一下子從馬背上摔了下去,就斷氣了。

“小五!”左輔悲痛莫名,這個小五是他撿回的一個小乞丐,一直帶在身邊,示若親子,更是悉心傳授武藝兵略,從那麼多金兵包圍中都能毫髮無傷,卻在即將要突出重圍之時被人暗刀殺死,左輔心恨無比,衝剛纔那個偷襲的金兵頭頂上劈下雷霆一刀,直將那偷襲的金兵的半個腦袋劈飛了一般,要知道人的腦袋有多堅硬,左輔這一刀居然能將人堅硬的腦殼砍去一半,就知道他對剛纔這個偷襲小五的人有多麼的恨了。

吳三桂領着前鋒營,急匆匆的往寧遠而來,忽聞斥候來報說寧遠城南有近萬後金軍隊包圍這一對明軍騎兵廝殺,他心中覺得奇怪,於是跟顏佩韋商量了一下,他帶後面的五千薊鎮兵馬緩緩前進,他帶前鋒營的三千兵馬現行一步前去看看,果真是自己人,總不能見死不救。

吳三桂率軍趕到之時,正好看到了渾身浴血的左輔砍掉那金兵半片腦袋的一幕,心下大驚,他自問武藝不輸何人之下,臂力也是不小,但還不能一刀之下將人的腦殼給劈飛,還在鏖戰多時的情況下,待仔細一看,便認出人來了,是跟父親吳襄同級的大淩河總兵左輔左叔叔,豈能不救?於是率領三千生力軍衝殺過去。

朱影龍爲馳援寧遠絕對是下了血本,這三千前鋒營是讓陸皓天從京營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視,阿濟格被一下子給打懵了,不知道明軍來了多少援兵,連忙組織抵抗,他這麼一亂,被包圍中的孫祖壽等人抓住戰機,迅速在吳三桂的接應下突出重圍,這個時候決對不能戀戰,孫祖壽等僅剩下的三百多人突出重圍之後,吳三桂下令,馬上脫離戰場,迅速的往後退去,阿濟格怕這是明軍的誘敵之計,不敢下令追擊,連忙差人稟告皇太極,請他定奪。

皇太極聽完阿濟格的稟告之後是大驚失色,不住的在金帳之中來回走動,如果這三千明軍突圍的目的是爲了搬救兵還好,如果不是爲了搬救兵,而是通知山海關嚴密防守就遭了,這樣一來,如果這個雄霸突然回師山海關,那莽古爾泰的兩萬偏師就危險了!

“範先生怎麼還沒有回來?”皇太極焦急的問金帳外的親兵道。

“還沒有!”

“快,傳本汗的汗令,將吳襄給本汗押過來!”皇太極思考了一下,命令道。

不一會兒,吳襄被五花大綁的帶進了皇太極的金帳,皇太極一看,頓時拉下臉對押吳襄進來的兩個親兵喝道:“你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本汗尊貴的客人,來呀,還不給吳將軍鬆綁!”

吳襄雖然爲人也善於投機取巧,但一點民族節氣還是有的,冷冷的看着皇太極,任由那兩個親兵將自己身上的繩索解開了。

;

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10章 秦淮(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六)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9章 勒索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5章 歸順(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9章 主動權(二)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2章 白蓮教(二)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2章 兵臨城下(二)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4章 原來是你(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4章 兄弟反目(四)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4章 黔驢技窮(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三)第10章 梟雄遲暮(六)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7章 南下(一)第2章 一國兩帝(一)楔子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11章 軍制改革(六)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4章 真相(三)第11章 父女相見(五)第6章 探監第3章 故人(二)第8章 遭遇一戰(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2章 整合(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4章 形勢逆轉(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4章 四方來賀(二)
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10章 秦淮(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六)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9章 勒索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5章 歸順(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9章 主動權(二)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2章 白蓮教(二)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2章 兵臨城下(二)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3章 直搗黃龍(四)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4章 原來是你(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4章 兄弟反目(四)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4章 黔驢技窮(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三)第10章 梟雄遲暮(六)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7章 南下(一)第2章 一國兩帝(一)楔子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11章 軍制改革(六)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4章 真相(三)第11章 父女相見(五)第6章 探監第3章 故人(二)第8章 遭遇一戰(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2章 整合(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4章 形勢逆轉(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4章 四方來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