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幕後操控(二)

不如咱們去求軍機首輔孫老大人,警備衙門可不敢不 的。”魏學廉道。

“眼下皇上重傷昏迷,孫大人雖然是軍機首輔,是他們的頂頭上 司,但這些牆頭草會聽孫大人的嗎,弄不好還會打草驚蛇,到時候朝廷就更加被動。”黃尊素反駁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們說,到底那個行呀。”楊之易有些急躁道,跟他父親楊漣一個脾氣。

正當四人左思右想都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之時,養心殿中的皇帝自己也也在思考。

京城出現謠言之事此刻業已傳入朱影龍的耳朵,他早就猜到會有人利用這件事造謠中傷自己的,想不到跳出來的人還真不少,能量也不 小。看來自己登基以來忽視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沒有很好的重視公共宣傳,換句話說沒有一隻爲他說話的喉舌,看來辦報紙的事情要提上日程了。

文淵閣會議室的燈火通明,內閣七位大臣無一缺席,本來是六位 的,現在增加一位理藩院尚書劉鴻訓,他們也在商議如何穩住朝局,還有確保皇上的改革進行下去,要穩住朝局,第一個要穩住的是百官的 心,百官穩住了,才能穩住百姓。

“都說話呀,本閣召集諸位大人不是來喝茶的。”韓爌改變以往不第一個開口的習慣首先道。

“韓閣老,各位大人,眼下是朝廷生死存亡之際,黃某希望同諸位大人,同心同德,芶利社稷,爲天下,爲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 已。”黃尊素第一個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面色凝重而鎮定。

“什麼生死存亡,黃大人未免危言聳聽了吧,皇上今早已然醒轉,康復指日可待,那些亂臣賊子妄圖逆天行事,簡直就是癡心妄想。”刑部尚書楊鶴站出來道。

“爲社稷出力,爲皇上盡忠這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本分,黃大人,楊大人。字面上的事情就不必爭了。”韓爌出來打圓場道,“從今天開始京城開始流言死起,都察院的御史們連連上折要求朝廷澄清謠言,諸位大人有什麼看法沒有?”

“在坐都知道皇上根本就是正常繼位的,先皇在世地時候早已有意立現在的皇上爲帝,都是那魏忠賢這個閹驢不甘心皇上登基後會遭到國法惡制裁,才做出那種逼宮裡儲令人髮指的事情,況且皇上有傳位詔書在手,上面的玉璽寶印大家都驗看過不是僞造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向天下人解釋皇上根本就不是什麼篡位弒君之君。”禮部尚書徐光啓站出來道。

“徐大人說的有理,周某也深表贊同。”工部尚書周順昌附和道。

“諸位大人還有其他什麼意見嗎?”韓爌等了片刻,不見有人站出來說話。

“孫謀不贊同徐大人的意見?”素有來冷麪不芶言笑的戶部尚書孫慎行突然道,“此時此刻。我們的確要拋開一切,團結在一起,才能躲過這次危機,不過孫某不贊同徐大人的給皇上闢謠。對百姓解釋什 麼?”

“孫大人,你這是何意,難道就這樣讓皇上地名譽遭受玷污嗎?”徐光啓有些不解到。對於孫慎行他還是瞭解的。這個人正直有些迂 腐。不過才能還是有的,徐光啓與他交情不是很深。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即使有,早已就在開封的時候化解了,他這麼一問,有的只是見解上的分歧而已。

“謠言止於智者,如果市面一出現關於皇上的謠言,朝廷就緊跟闢謠的話,百姓會怎麼想,豈不是讓那些躲在暗中詆譭皇上的人有找到藉口造謠中傷皇上,所以,孫謀認爲闢謠根本就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我們應該抓住地是製造謠言的人。”孫慎行擲地有聲的道。

“孫大人說的有理,如果朝廷不斷地闢謠,那謠言製造者就跟着不斷的造謠,朝廷還能做別的事情嗎,局勢豈不是越攪越亂嗎?”黃尊素第一個起來贊同孫慎行道。

“孫某也覺得黃大人說的有些道理。”理藩院尚書劉鴻訓也表示了自己地意見。

工部尚書周順昌也緩緩的點了點頭。

七位內閣大臣已經有了四位不贊成直接闢謠,只要再有一位也不贊成的話,就超過三分之二,超過三分之二地決議就算通過了,本來還需要送皇帝御批,現在這一套程序暫時無法進行,因此內閣全權作主,內閣地權力陡然膨脹了起來。

“本閣也贊同孫大人所說地。”韓爌畢竟是老官僚了,厲害得失他自然看的比水都清楚,現在闢謠等於是在剛剛點着地柴火裡添上一把乾柴,不但沒有滅火的效果,還會讓火越燒越望,這麼愚蠢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

當然也不能說徐光啓老大人是個白癡,他是個科學家,對於陰謀鬥爭的事情他是個外行,心是好的,人不是很多時候是好心幹壞事的嗎?

“諸位大人看誰最合適去把這些造謠生事的人抓起來?”韓爌問 道。

“抓這些造謠的人似乎應該是五城巡防衙門的事情吧?”

“不錯,不過我認爲還是有順天府來辦這件事比較合適。”

支持五城御史巡防衙門的是楊鶴、徐光啓還有劉鴻訓,支持順天府的孫慎行、黃尊素和周順昌,一半對一半,就看首輔韓爌支持誰了、

韓爌也犯難了,順

府是史可法,那可是皇上跟前紅透半邊天的人物,百 口皆碑,讓他去抓這些人,必然盡心盡力,五城御史巡防衙門上面的頭頭也是不好惹得,人稱“冷麪御史”,下面的官員可能不清楚,內閣的幾位大臣都清楚,這位“冷麪御史”也是皇上的心腹,更是皇上的秘密情報機關的實際負責人,讓他去抓那是事半功倍。

“這樣吧,讓兩個衙門一起負責這件事,諸位大人看如何?”韓爌細細想了一下。道。

“閣老這個提議甚好!”

這個議題算就這麼通過了。

孫承宗那邊的軍機閣也不曾閒着,不但下令內外城宵禁,並且簽署軍機令命令京城警備衙門出入盤查可疑分子,到現在出去追查刺客的大內侍衛一個還沒有回來,看來八成是凶多吉少了,他已經向事發地方派出十幾個搜索隊伍了,方圓三百里地毯式地搜查,還是沒有發現刺客和大內侍衛的蹤影,十幾支搜索隊伍無功而返,孫承宗額頭上的皺紋又多了一條。

內閣的指令很快就下達到了史可法的手中了。商量中的四人都爲之一喜,有了內閣的命令,他們做事就會變得更加名正言順,而且內閣還把五城御史巡防衙門也暫時交到史可法手中暫時調遣,周文元做了史可法的副手,對於這一天周文元沒有一點怨言,他是知道史可法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的,從來就沒有爭什麼高下地念頭。

周文元接到內閣指令後,馬上就把五位巡防禦史黃憲卿、王大年、汪若極、張樞、智鍵從牀上一一拉了起來,一齊去了順天府衙門。

史可法等四人前腳剛接到內閣的指令。後腳周文元等六人就趕到 了,十個人合計一下,決定根據已經掌握的名單進行連夜抓捕,這樣也不容易引起騷亂。但是沒有警備衙門的配合,他們所掌握的兵力實在不夠,而且還需要警備衙門派人嚴守各個出城要道,抓捕行動絕對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這樣才能不至於那已經掌握的造謠生事的叛逆分子漏網。

還有涉及到一些宮女和太監,需要大內侍衛統領衙門配合抓捕,當下不多說。分頭行動。周文元丟下五位巡城御史。趕往皇宮,黃尊素等人曾親自去徐允??、鄭文明幾位候爺家裡。希望他們能派出警備軍支援他們的行動。

此刻皇宮大門早已關閉,周文元有特殊的進出腰牌,他自然是暢通無阻地見到了大內侍衛統領周淮安,向他說明來意,周淮安想不到內閣居然選擇在這個時候全城抓捕製造謠言之人,頓覺事情有些緊急,一邊表示同意配合史可法和周文元兩人的行動,一邊讓周文元先回去,等候他派人去聯絡,一齊行動。

周文元走後,周淮安匆忙趕到養心殿,見到了朱影龍,將事情的前後大略的說了一遍。

朱影龍想不到內閣地動作居然會這麼快,抓捕這些人,朱影龍不是沒有想過,但就怕抓了這一批,又有新的一批冒上來,打蛇打七寸。斷水斷源頭這是對的,但是這樣做會不會激起更大的變故,朱影龍自己一下子也拿不準。

“皇上,快來不及了,史大人他們估計已經準備差不多要動手 了。”周淮安焦急地對朱影龍道。

朱影龍也知道謠言這麼演變下去對自己很不利,但是朝廷這個時候抓人恐怕也難逃欲蓋彌彰之嫌,但是不抓,謠言豈不是愈演愈烈,謊言一千遍也都成了真的了,抓與不抓就在他一念之間了,他對這些人絕對沒有任何的同情,關鍵抓了之後該怎麼辦?

朱影龍揹着手,來回不斷在周淮安面前踱着步子,看得他眼睛都花了。

“抓。”朱影龍最後還是做了一個他自己都沒有把握地決定。

“微臣遵旨!”周淮安等這個準信等得實在不耐煩了,擡腳就往外走。

“慢着,抓人之前你問一下史可法,人抓着了他該怎麼辦?”

“如果他不知道下面怎麼辦地話,你就告訴他,還記得怎麼審魏良卿嗎?他自會明白地。”

“微臣知道了。”

“你知道該怎麼說吧?”

“微臣就說是自己想到的。”

“嗯,去吧。”朱影龍點點頭,望着周淮安離去地身影,神經猛的一緊,看來裝遇刺重傷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利和弊起碼現在都看到了,腦袋發熱是要不得的。

說不定這些造謠的人正等着朕抓他們呢?嘿嘿,水是越來越渾了,到底誰在背後推動呢,皇太極?魏忠賢?藍氏?還是其他什麼人?

刺殺自己的人究竟是哪一方的?朱影龍發覺自己好像墮入一團迷霧當中,只能靠自己的感覺往前走了。

雙鉤輕羽箭,曾經是東廠的殺人利器,很容易讓人懷疑這是魏忠賢的人乾的,魏忠賢居然能網絡到如此高名的箭術高手兼殺手嗎?如果 有,他應該早就能殺死自己了,又怎麼會在那場逼宮之變中輸給自己 呢?

藍氏,這是一條毒蛇,平時都在冬眠,只有在人最不防備的時候,突然噬你一口,劇毒無比,立刻要你斃命,會不會是他呢?

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章 赴遼(二)第1章 赴遼(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8章 觀戰(一)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11章 促膝長談(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4章 攤丁入畝(三)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10章 通州軍校(二)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3章 聖姑(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4章 年關(二)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7章 刺客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六)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11章 實業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6章 時不待我(一)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7章 湖廣戰略(一)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9章 上元燈節(一)第9章 微服南巡(四)第10章 順水推舟(一)第1章 停戰和談(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9章 上元燈節(二)第2章 出關(一)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章 風吹草動(二)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2章 出關(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一)
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章 赴遼(二)第1章 赴遼(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8章 觀戰(一)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11章 促膝長談(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4章 攤丁入畝(三)第3章 金屋藏嬌(三)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10章 通州軍校(二)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3章 聖姑(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4章 年關(二)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三)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7章 刺客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六)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11章 實業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6章 時不待我(一)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7章 湖廣戰略(一)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9章 上元燈節(一)第9章 微服南巡(四)第10章 順水推舟(一)第1章 停戰和談(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3章 藍家兄妹(二)第9章 上元燈節(二)第2章 出關(一)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章 風吹草動(二)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2章 出關(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