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後金妥協(一)

PS:請大家支持長風新書《風魔》,書號:1146900

下週衝榜中……

皇太極帶着范文程急急忙忙趕回盛京,是因爲他又接到一個噩耗,遼陽派出去救援錦州的三千前鋒鐵騎半路中伏,僅逃出包括主將在內的幾十人,這說明什麼,說明錦州已經落入明軍手中了,阿濟格也生死不明,他想重奪錦州的希望瞬間破滅了。

就一天一夜,一天一夜呀,兩萬多精銳的守城大軍居然連一天一夜都沒有能堅持到,皇太極現在不僅有將阿濟格砍頭的心,甚至連凌遲的新都有,怒氣衝衝的將嶽託快馬奏報給他的摺子狠狠的摔在崇政殿上的猩紅地毯之上,汗座下大金的文武們是跪了一地,個個腦門上都或多或少的冒出疑點汗珠。

“大汗,臣認爲,目下之計,唯有出兵重新奪回錦州,以血前恥!”大貝勒代善出班奏請道。

“哦,依你看,需要多少兵馬可再下錦州?”皇太極沉聲問道。

“臣認爲,五萬精兵即可!”代善俯身答道,倒是與大學士希福所說一般無二。

皇太極內心也很想奪回錦州,這樣談判的主動權又重新回到他手裡,說白了,他還沒有放棄從談判桌上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於是問道:“代善,如果本汗給你五萬精兵,你可令下軍令狀,保證拿下錦州嗎?”

“這個……”代善頓時額頭上又冒出一層油汗,猶豫起來。

若是這代善願立軍令狀,皇太極便不怕他心中有什麼圖謀,現在一說要他令軍令狀,便畏縮起來,可見動機不尋常,於是他不得不暗中升起一絲警惕之心,不動聲色的道:“既然你無此把握,暫且退下吧。”

代善如聞大赦,退而歸入班列。

“有何人願意立下軍令狀,帶兵收復錦州?”皇太極大聲朝站在下面的文武問道。

沉寂了一會兒,皇太極正倍感失望之時,突然一聲:

“臣多爾袞願立下軍令狀,帶兵收復錦州!”一向比較沉默的十四貝勒多爾袞出列高聲道。

“臣多鐸願意襄助十四哥前往收復錦州!”十五貝勒多鐸也跟着跪下道。

這些皇太極既感到一絲高興,又感到一絲爲難,衆所周知,皇太極這個汗位原本是多爾袞的,是他逼多爾袞兄弟的母妃阿巴亥給努爾哈赤殉葬,奪取了汗位,所以他雖然不斷的籠絡他們兄弟,但也無時無刻不防着他們。

努爾哈赤病故時,多爾袞兄弟已轄正黃、鑲黃二旗和十五牛錄,實力超過了三大貝勒,成爲他、代善之外惟一可能問鼎的力量。甚至有說遺詔雖列多人候選,努爾哈赤臨終口諭則是傳位多爾袞,暫由代善輔政。然在關鍵時刻,代善是被他的兩個兒子嶽託、薩哈連說服,接受了自己的交換條件宣佈:立皇太極爲汗。塵埃落定,他做的第一件事卻是率諸貝勒趕赴阿巴亥所居之處逼她自盡殉葬。阿巴亥身爲後金國母,權傾朝野,且年富力強、精明機敏、胸懷大志,知曉皇太極、努爾哈赤乃至後金軍國的核心隱密,有她在,多爾袞的發展不堪設想。她只有死。

年幼的多爾袞既失父又喪母,且降居爲受管轄、支配的一般貝勒行列。年長20歲的皇太極則恪守對阿巴亥“恩養”多爾袞兄弟的保證。他扶多爾袞作了鑲白旗旗主,將兩白旗納入自己的保護和控制之下。

皇太極回憶起自己登位之初這段往事,內心是起伏不定,他擔心的是一旦多爾袞拿到了兵權,對自己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到時候就算打下錦州,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到時候會受制於多爾袞,他這個弟弟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不然當初父汗臨終口諭也不會立其爲繼承人了。

“大汗,十四貝勒忠勇可嘉,但是他尚未正式領兵出戰過,老臣並不是懷疑十四貝勒的能力,只是統帥五萬大軍不是一個小數目,老臣恐怕……”希福雖然沒有繼續說下去,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希福的一番話是說到皇太極的心坎上去了,正好解了他的圍,點了點頭道:“是呀,十四弟你未經陣仗,本汗也知道你很想爲我大金國建功立業,不如這樣吧,本汗許你與十五弟到遼陽各領一支人馬歷練一下,軍令狀的事情不要再提了。”

多爾袞和多鐸兩人謝恩過後,默默站起來,歸列站好,面無表情。

皇太極不禁想起召集羣臣商議之前與范文程的一番談話,他說現在的大金國的目標不是南下,而是西進,與明廷拼個你死我活的,高興的蒙古人,相比而言,外強中乾的明廷還有幾分力氣,與之硬碰無疑是要吃虧的,而蒙古諸部就不一樣了,都是些貪圖安逸的軟骨頭,雖說有些人並不是沒有野心,但卻沒有謀略和實力,所以西進收復漠南和漠北蒙古諸部,這樣就會積攢出五十萬至一百萬的精銳鐵騎,然後以三百年前蒙古滅南宋的大迂迴戰略,徹底的滅亡明廷,坐穩中原的錦繡江山,范文程給他描繪出一副令他欲罷不能的指點江山、一覽天下情景,雙目陡張,四下一掃羣臣道:“本汗決定與明廷再此議和!”

“大汗,此事萬萬不可,明廷一貫欺壓我們,現在他們更是無故侵佔我錦州城池,如此這般,豈能媾和?”大學士希福站出來強烈反對道。

“是呀,是呀,絕對不能明狗議和,我們要拿回屬於我們的土地城池!”希福的一番話頓時得到下面一干大臣的一致認同,一齊叫嚷着要收復錦州,還有不少漢官也夾在其中高喊,羣情激憤,簡直就跟有人把他家祖墳挖了似的。

也有幾個沉默不語的,如剛纔不敢立軍令狀的大貝勒代善,還有多爾袞他們幾個,剛被重新啓用的范文程等等。

其中有幾個已經看出皇太極重新啓用了范文程,便將蠱惑皇太極議和的罪魁禍首算到了范文程的頭上,大家對范文程更是無端謾罵,就差沒把“漢奸”罵出口了,以濟爾哈朗爲首的一般武將更是要求皇太極立刻下旨斬了范文程,以祭奠在山海關前被殺的將士。

皇太極的臉頓時邊的陰沉的可怕,這些所謂的文武大臣連一個戰略眼光的都沒有,簡直讓他失望透頂,有的已經變的貪圖安逸,弓馬騎射忘記的不再少數,只知道動嘴皮子,要真的上了戰場,第一個投降的恐怕就會是他自己,大金這幾年征戰是每每獲得巨大的利益,這些人有的都不思進取,只圖享受了,看來不殺殺這股風氣,入主中原只是一句空話,看來還是范文程看的透徹,明廷有看得見的內憂,而我大金卻有不用心而看不到的內患呀!

;

第2章 借刀殺人(四)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3章 聖姑(二)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章 苗務大臣(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10章 戰局(二)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3章 揭開謎底(三)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12章 東林黨(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14章 年關(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1章 赴遼(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三)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1章 父女相見(一)第3章 謎團(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14章 年關(一)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3章 金屋藏嬌(四)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1章 三問(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4章 兄弟反目(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10章 岳父周奎(一)
第2章 借刀殺人(四)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3章 聖姑(二)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章 苗務大臣(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10章 戰局(二)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3章 揭開謎底(三)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12章 東林黨(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四)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7章 協理朝政(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14章 年關(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1章 赴遼(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三)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1章 父女相見(一)第3章 謎團(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14章 年關(一)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3章 金屋藏嬌(四)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1章 三問(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6章 半島危機(三)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4章 兄弟反目(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10章 岳父周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