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

蒙古草原上風雲變色之際,已經佔領武昌的熊廷弼整頓兵馬,收編軍隊,裁撤老弱,合計總兵力達十萬之衆,洪承疇這個及江防大臣也不甘落後,收編洞庭湖水師後,正式給朱影龍上了一份奏摺,洞庭湖水師和十八寨水上鄉勇合併一處,挑選其精銳正式成立長江水師,朱影龍準了他的奏請,不過把水師的名字給改了,改爲“海軍東海艦隊”,雖然他們只能在長江裡暫時窩着,但名字還是一次到位的好,省的以後麻煩,這樣朱影龍算是將海軍的大旗給扯起來了,洪承疇雖然一下子猜不透皇上爲什麼給起了個不着邊的名字,但他關心的是他這個江防大臣手下終於有一支軍隊可以指揮了,哪管它叫什麼名字,反正都得聽皇上的。

畢自肅升官了,升的不止一點點,從原來的漢陽知府升爲武漢知府,朱影龍下旨將漢陽府和武昌府合併成武漢府,漢陽城和武昌城也合併變成新的武漢城,並且把武漢的治所搬到原來的武昌城內,原來的漢陽知府衙門給了洪承疇這個江防大臣,成爲海軍東海艦隊的臨時指揮衙門。

佔領武昌十天後,熊廷弼見整編的差不多了,他是立下軍令狀的,年內一定要拿下湖廣的,於是留下兩萬守城,其餘八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的副帥楊肇基率領六萬大軍向南攻打長沙府,另一路,左良玉爲主帥率領兩萬人越過洞庭湖向西打,與鄭南生合兵一處然後再向南,兩路大軍一東一西,迅速出擊,楊肇基帶六門紅衣大炮,左良玉帶這四門紅衣大炮,剩下的十門紅衣大炮防守武昌,因爲魏忠賢從南京抽調了五萬軍隊與江西九江等地召集的越四萬多的地方軍隊合兵一處,以李琪爲主帥,李朝欽爲監軍,正氣勢洶洶的往武昌撲過來。

李琪雖然是魏忠賢的心腹,但底子沒人家李朝欽硬實,人家可是魏忠賢最信賴的乾兒子,南京城裡赤手可熱的小九千歲,所以李琪一切行動都得聽李朝欽的,這李朝欽若是懂軍事也就罷了,偏偏是一個不懂裝懂的糊塗蛋,一聽說熊廷弼分兵了,馬上下令大軍急急忙忙的奔武昌而來。

李琪雖然提醒李朝欽,謹防有詐,須知武昌城內的可是名噪一時的名將,連金人都在他手下鎩羽,李朝欽則不那麼認爲,雖然他已經知道雄霸的真實身份,但卻不以爲然,他認爲皇太極不過是一時輕敵,才遭致大敗,並不是敗在熊廷弼手上,而是敗在他自己手上,從這一點上看,熊廷弼也不是那麼可怕,只要自己穩打穩紮,拿下武昌城不再話下,誠然,李朝欽是有點眼力,到也看出了皇太極敗於熊廷弼手中的一些原因,但他卻忘了一點,如果不是熊廷弼抓住了皇太極輕敵這一重大失誤,也不可能打敗皇太極,可見一個人的失敗並不是單一的,但李朝欽卻看的單一了,不知覺間,他自己犯下了比皇太極更加輕敵的錯誤,焉有不敗之理?

正當李朝欽越過李琪指揮九萬大軍圍攻武昌城的時候,洛陽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橫在洛陽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一下子倒了,作威作福十幾年的福王被朝廷抄家查封了,三百多斤的福王穿着囚衣帶着一家老小哭哭啼啼的被抓了起來。

欽差大臣惠王朱常潤看着胖的都快走不動道的三歌福王朱常洵,哭的跟淚人似的,大聲悲呼自己是不得已,沒有辦法才當這個欽差大臣的。

可憐的福王朱常洵還不明白,怎麼就一下子從威風八面的王爺變成街下之囚,母親鄭貴妃還被移出了慈寧宮,住進了宮女等死的鸞宮,自己這個侄兒比起他的父親和大哥要狠多了。

查抄福王府所得簡直令人震驚,僅一個才就藩十幾年的藩王,王府之中就抄出白銀五百餘萬兩,金錠三千隻,金銀器皿、珠寶玉器滿滿五大箱,瓷器、古玩不計其數,乖乖,還有田契、地契、店鋪等等,僭越使用的東西也抄出不少,這僭越的罪名福王算是坐實了,這讓惠王朱常潤都都嫉妒的雙眼冒火了了,都是一個爹生的,自己的財產跟福王比起來,十分之一都不到,都說朝廷窮的厲害,皇上不會是沒錢了,拿皇親宗室開刀吧!想到此處,惠王朱常潤頓覺自己後背諒颼颼的,顧不上同情福王了,連忙偷偷的找了一個沒人的時候趕緊的修了一封書信回家,讓家裡都將值錢的東西分散藏好,雖然他才就藩沒幾年,但自問好事他沒幹多少,壞事倒是有幾件,萬一讓皇上揪住不放,那可就麻煩了。

打開周淮安呈送過來的奏摺,倒也把朱影龍小小驚訝了一把,他已經可以預料到從福王府能抄出不少東西,卻料不到,會有這麼多,這下孫慎行應該不會天天來煩他了,因爲朱影龍從有限的國庫中大筆一揮,撥出了三百萬兩白銀用以組建海軍和造大軍艦之用,這樣一來戶部本來堪堪夠使喚的銀子,一下子缺了一個大口,孫慎行自然是不依,幾次上書要求暫停組建海軍和造大軍艦,朱影龍自然是不同意,屢次駁回他的奏摺,可這孫慎行就是犟脾氣,你駁回了,他就繼續上奏,還拉了幾個御史一塊上奏諫言,搞得朱影龍現在看到孫慎行就繞着走,目前來說,來自海上的威脅就是福建的鄭之龍,可朱影龍龐大的海軍計劃可不是打敗鄭之龍就算完了,所以投入非常之大,三百萬已經是他計算之後,前期建設不能再少的了,孫慎行則另有一番見解,眼下鄭之龍雖然得了福建,但他的艦隊還擔負了與日本、南洋、馬六甲等做生意護航的工作,暫時不可能與朝廷爲敵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鄭之龍是不會貿然率艦隊北上的,尤其是今年福建遭受了大旱災,鄭之龍更是一邊忙着救災,一邊忙着對臺灣移民,朝廷只需要維持一支勢均力敵的艦隊就可以了,計算下來花費一百萬兩白銀已經足夠了,故而一再要求朱影龍削減海軍的經費,把省下來的錢用於陝西救災,不但福建遭了旱災,今年陝西也遭了大面積的旱災,朝廷不得不追加了陝西剿撫大營的救災專銀,原本戶部應該是朝廷最有錢的衙門,都快成了最窮的衙門了,因爲戶部銀庫裡面的銀子可都不歸戶部管了,早就被各項用度瓜分的乾乾淨淨了,把個戶部尚書急的快親自去崇文門收稅去了。

抄家固然來錢快,但這隻能解一時燃眉之急,治標不治本,治本還是要大力發展經濟,鼓勵經商,開放國門才行。

抄家也不能隨便亂抄,如果不是福王罪行這麼多,朱影龍也沒有理由下旨抄一個藩王的家,他的目的是震懾那些皇室宗親勳貴,不要做的太過分了,激起民怨,到時候可別怪他不講親情了,只是沒想到,抄了福王府還解了戶部沒錢之圍,意料之中的意外。

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4章 真相(三)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12章 演變(二)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5章 風暴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二)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11章 實業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1章 周王(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9章 青城之戰(二)上架了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8章 日審(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11章 周王(一)第7章 夜審(一)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章 三方會談(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9章 真假玉璽(四)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9章 兵鋒直指(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2章 停戰談判(四)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4章 再次和談(二)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5章 歸順(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4章 原來是你(一)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8章 日審(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二)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七)第5章 梁園第2章 白蓮教(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8章 觀戰(一)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2章 整合(二)
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7章 平壤之戰(二)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11章 姐妹團圓(四)第4章 真相(三)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12章 演變(二)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5章 風暴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二)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11章 實業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1章 周王(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9章 青城之戰(二)上架了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8章 日審(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11章 周王(一)第7章 夜審(一)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章 三方會談(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四)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9章 真假玉璽(四)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9章 兵鋒直指(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2章 停戰談判(四)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4章 再次和談(二)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5章 歸順(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4章 原來是你(一)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8章 日審(二)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二)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七)第5章 梁園第2章 白蓮教(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8章 觀戰(一)第2章 各懷心機(三)第2章 整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