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時不待我(一)

打了大玉兒之後朱影龍心情極度不好,奏摺也看不下去,如今難關還沒有度過,雲南、四川那邊還沒有消息,這讓朱影龍一直憂心,放心不下來。

田淑英要照顧因爲擔憂父親,感染風寒的周瀅寧,熊瑚和葉漣漪雖然被撤去了職務,但還住在軍營裡,一半是氣惱自己撤了她們的職,一半是不想回皇宮,懿安皇后張嫣因爲天啓帝駕崩傷心垂淚,在慤德殿守靈,無暇管理後宮事務,所以管理後宮的事情就落在了田淑蘭這個蘭妃的肩上,她又兼領着暗影經營處的事情,一不留神,這大玉兒就不見了,好在皇宮守衛森嚴,她想出去是不可能的,急得她四處派人找起來,這可是皇上交給她看管的人,萬一闖出什麼禍來可就麻煩了。

“不好了,不好了,娘娘,剛纔李玉(大玉兒在宮中的化名)偷偷去了偏殿,被皇上發現了。”一個宮女急匆匆的跑過來跪下稟告道。

當田淑蘭感到之時,大玉兒已經被結結實實的抽了十鞭子,讓王承恩派人給關了起來了。

田淑蘭要見大玉兒,守在門口的侍衛不肯,這是皇帝下的命令,他們可不敢違抗。

田淑蘭無法只得帶着人來找朱影龍,朱影龍一看她臉上的焦急之色,就知道她所爲何來,放下手中的奏章,撇過頭去,故意不看她。

“臣妾叩見皇上!”田淑蘭盈盈下跪道。

“起來吧。”朱影龍心中不快,道:“有什麼事情就說吧,朕很忙。”

“臣妾知錯了,人沒有看住,請皇上責罰。”田淑蘭依然跪在地上,悽悽道。

朱影龍長嘆一口氣,今天如果是葉漣漪跪在這裡,恐怕他會硬下心腸任由她跪着,但田淑蘭不同,他對她愧疚良多,這個心實在硬不起來,於是直身從御座上走了下來,將人扶起來道:“朕也知道這些天苦了你了,朕也有錯,不過這個大玉兒實在是太過分了,仗着朕現在不會殺她,就任性在宮中胡爲,不給她點教訓,她還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也不用替她求情,朕已經決定了,要關她幾天,你待會兒給去看看她,拿點傷藥給她,什麼也不要說,知道嗎?”

“臣妾知道了。”田淑蘭溫和的應道。

“朕這麼多妃子中,就你姐姐最善良,你呢最聽話,又懂事,朕很喜歡你和你姐姐一直這樣下去,不要變好不好?”皇宮真是一座巨大的染缸,他才住進來幾天就變了許多,一個安樂的王爺與擁有天下的九五之尊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臣妾知道了,皇上,臣妾一直都會是你的好蘭兒。”聰明的田淑蘭已然從朱影龍的口中聽出些什麼來,雙眼頓時蘊出一汪清水,嬌軀慢慢的依上朱影龍的胸膛。

朱影龍擁着田淑蘭一會兒,心情漸復平靜,想起自己還有那麼多政務、軍報要看,此刻不是兒女纏mian之時,於是將懷中佳人拉開道:“晚上,朕讓嫣紅準備幾樣小菜,叫上你姐姐,瀅寧、麗娘、漣漪她們,朕陪你們一起吃個飯,算起來自你們進宮,朕就沒有好好的陪你們吃頓飯。”

“皇上?”田淑蘭眼神中明顯有着一絲迷戀,呢喃道。

“去吧。”朱影龍將人推開道。

田淑蘭盈盈行了一禮,轉身出去了。

當晚,朱影龍抽出一點時間陪諸女吃了一頓飯,還親自喂感染風寒的周瀅寧進一些米湯,寬慰了她幾句,囑咐田淑英好好照顧,他還想着看到冊封她爲皇后,母儀天下的風姿呢,由始至終,朱影龍想立周瀅寧爲皇后的心思都沒有變過,因爲也只有周瀅寧最適合做這個皇后,她的敦厚沉穩、包容寬仁都是一個母儀天下的國母應有的品質,況她還是劉老太妃爲他親選的正妃,是最合適不過了。

第二天一上朝,通政司轉呈陝西巡按御史李應期的奏摺。

朱影龍一聽到“陝西”這兩個字,心中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待王承恩從黃道周手中取下奏摺,交到他手中,迅速打開看起來。

陝西巡按御史李應期在奏摺上寫道:

“全陝地多磽确,民鮮多營。慨自邊疆多事,徵兵徵餉,閭閻十室九空。更遇連年凶荒,災以繼災,至今歲而酷烈異常也。臣自鳳漢興安巡歷延慶、平涼以抵西安,但見五月不雨,以至於秋,三伏亢旱,禾苗盡枯,赤野青草斷煙,百姓流離,絡繹載道。每一經過處所,災民數百成羣,擁道告賑。近且延安之宜、雒等處,西安之韓城等屬,報有結連回羅,張旗鳴金,動以百計。白晝摽掠,弱血強食。蓋飢迫無聊,鋌而走險。與其忍餓待斃,不若搶掠苟活之爲愈也。”

他在奏摺中向朝廷請求,“俯念秦災重大,關係匪輕,敕下戶部覆議,將天啓七年負欠並今歲加派地畝遼餉亟賜免徵,復將見年者酌減一半,其餘軍餉宗祿一併寬緩。不然,即日取此餓莩斃之杖下無益也。更祈皇上敕部俯查萬曆十一年並十三年全陝大荒事例,慨發帑金遣官賑濟,於以救災民而安地方。異日公家之賦,猶可望之將來。如曰內帑已匱,諸餉不繼,蠲賑兩端,概靳不施,萬一禍亂大作,天下動搖,勿謂臣今日緘口不言。”

陝西流賊之禍朱影龍不是不知道,只是當時他朝廷被魏忠賢等閹黨一系人把持,朱影龍就算想到什麼辦法解決,那個時候也沒有說話的權力,現如今他才登基還不到一個月,政權還沒有穩固,遼東還在打仗,根本無暇顧及西北,但西北之事也不能再拖了,他業已答應三邊總督武之望補齊三邊守軍的軍餉,這樣部分程度上會減少飢軍摻合到農民起義當中來,但這只是其中一個手段,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讓流民回家耕地,朝廷還要拿出錢糧在補助他們,而不是向他們繼續敲骨吸髓,要糧要錢,朱影龍的想法是把農民起義撲殺在萌芽狀態,以免造成以後不可收拾之局面。

朱影龍看完李應期的奏章,合起來,然後傳了下去,讓百官一一傳看道:“諸位愛卿,攘外必先安內,朕決定痛下決心解決這個流賊之禍,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都說說。”

“皇上,內地流賊起於萬曆、天啓年間。援遼兵丁陸續逃回,不敢歸伍,因而結聚搶掠,以漸蔓延。不幸邊地亢旱四載,顆粒無收,京、民二運轉輸不繼,飢軍饑民強半從賊,遂難收拾。”刑部尚書楊鶴奏秉道,“朝廷要解決流賊之禍,首先在安民,讓百姓都先回到家鄉,然後朝廷發放種子,讓他們耕種,並且最起碼要免除賦稅三年,西北纔可回覆元氣,百姓有田可種,有糧可吃,自然不會去做那朝不保夕的賊寇了,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臣認爲要堅決剿滅,不留後患!”

朱影龍記得這個楊鶴可是支持“剿撫並舉,寓剿於撫,以撫爲主”的,何以變的如此強硬起來了,難道史書記載錯了,是了,他的提議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表面上看起來他是支持剿的,實際上還是撫爲主。

“諸位愛卿看楊大人這個辦法可行?”朱影龍擡眼問羣臣道。

“老臣對楊鶴楊大人的看法不敢苟同,如果照楊大人這樣的做法國庫需要化多少銀兩,楊大人你算過嗎?”孫慎行是戶部尚書,關心的自然是國庫裡面的錢夠不夠用。

“這個,臣估計有一千萬兩白銀應該差不多了。”楊鶴估摸着說出了一個數字。

“一千萬兩,楊大人,你好大的口氣,這件事要做成了,朝廷最起碼要花掉兩千萬兩。”孫慎行主管戶部,自然知道對各地情形瞭如指掌,西北缺糧,如果讓流賊回家耕地,首先就要供應他們吃喝和種糧,就算不收任何的賦稅,最起碼也要供應半年以上,這筆開銷就是天文數字,尤其現在閹黨把持了江浙這個產糧重地,漕運不通,糧價已經漲到相當高的高度,這些天他爲了壓平糧價就夠他受的了。

“孫大人,流賊之患不除,國家就一日難以安寧,閹黨禍雖大,但已經是湮滅在即了,流賊之禍現在愈演愈烈,必將危害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民以食爲天,想想當年太祖是爲什麼才奮起抗爭推翻元朝暴政,才得的這個天下!”楊鶴針鋒相對道。

“不錯,國庫現在是能拿出這麼多銀子,但楊大人你可知道,現在最大的隱患不是流賊,而是魏忠賢的南京僞明朝廷,朝廷一半以上的賦稅都出自那裡,還有糧食,沒有糧食,你的拿什麼去安撫流賊,你拿什麼去剿滅流賊,臣的意思,流賊的事情先放一放,控制事態不要進一步擴大,等朝廷消滅了南京叛賊,再回過來解決流賊問題也不遲!”孫慎行反駁道。

第4章 迫從(一)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10章 戰局(二)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6章 圍困南京(六)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4章 脫身(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8章 順帝之璽(三)第9章 血戰(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10章 沈溪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4章 迫從(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10章 誤入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四)第7章 夜審(一)第10章 岳父周奎(二)第2章 人才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13章 來信(二)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5章 傷勢惡化(二)第7章 撲朔迷離(六)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10章 戰局(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1章 草原來客(四)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9章 海蘭珠(一)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7章 絕代雙嬌(三)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3章 謎團(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1章 開封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2章 後金求和(二)
第4章 迫從(一)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10章 戰局(二)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8章 清獄嚴打(四)第6章 圍困南京(六)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4章 脫身(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8章 順帝之璽(三)第9章 血戰(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10章 沈溪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4章 迫從(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10章 誤入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四)第7章 夜審(一)第10章 岳父周奎(二)第2章 人才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二)第13章 來信(二)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5章 傷勢惡化(二)第7章 撲朔迷離(六)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10章 戰局(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1章 草原來客(四)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9章 海蘭珠(一)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5章 選秀危機(一)第7章 絕代雙嬌(三)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3章 謎團(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1章 開封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2章 後金求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