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江承紫才爬起來,草草洗漱一番,還在喝粥,就詢問雲珠阿唸的消息。雲珠是昨夜阿念求親的知情人,瞧見自家姑娘這樣問,便忍不住打趣,道:“羞不羞?小姑娘,矜持啊,矜持。這樣快,就一日不見兮如隔三秋?”
“雲姐姐,你打趣我。”江承紫嘟了嘴,雖然幾十歲的人了,但被雲珠這樣一打趣,還是覺得臉滾燙滾燙的,有點難爲情。
“喲喲喲,我可是實話實說。瞧你這神情,就是心中有鬼。”雲珠繼續打趣。
江承紫低了頭,到底還是反戈一擊,說:“看雲姐姐這樣熱心,我看是時候向阿孃稟告,給雲姐姐尋一良婿了。”
“你這小丫頭,反而打趣姐姐。”雲珠也是羞紅臉。
江承紫就覺得是該給雲珠找一門親事了,不然就得成老姑娘了,耽誤人終身啊。她想到這裡,就平靜下來,很嚴肅地說:“雲姐姐,今日豐收儀式,雖不是上得檯面的飲宴。但我亦早些天列出方案,方纔大兄來講,說這既是新培育出的食物,以後到底要推廣,就該請有名望的人來。我方纔又臨時讓廚房增添一些食材。如今,這縣令、守備以及當地的富戶、鄉紳皆不如蜀王這名頭來得大。他可是益州大都督,又是皇親國戚。自然不可怠慢。”
“你放心,老爺一大早就與阿念公子說了。誰知道他剛天明就讓車虎前往益州,讓念卿取來他的官服袍子。說這場合,必得如此。而且也一併請了幾位將軍公子。”雲珠回答。
江承紫一聽,心裡暖暖的。聲音也不覺柔軟些許,說:“他倒是考慮周全。”
“是呢。是呢。從前就想,誰人能配得上我家阿芝。那會兒楊氏聯姻,我聽聞是三皇子,就想若是能選中我家阿芝,那得是天作之合的姻緣。唉——”雲珠感嘆。
江承紫卻是蹙眉,低聲阻止說:“你如今也莫要太招搖。如今報上去的名字畢竟是元淑姐姐。”
“可我聽聞,祖宅大老爺來信了,是楊迪送來的。”雲珠欲言又止。
江承紫覺得奇怪。便問:“來信?什麼時候?”
“十多天前,來信內容,我亦不太知曉。只是似乎提到什麼楊氏祖宅同氣連枝,若是益州見到蜀王。務必穩住。”雲珠壓低聲音。
江承紫眉頭一蹙。便有些不高興,這等事家裡也不與自己說一說。她“嗯”一聲,提了衣裙,一邊往正廳去,一邊吩咐雲珠去忙今日的豐收宴。
楊舒越身着寬袍禮服正在正廳裡修剪盆栽,秀紅在一旁與他說話,瞧見江承紫進去,秀紅略略一拜。喊了一聲“九姑娘”,便退出去。
江承紫略略點頭。算作還禮。隨後就開門見山,詢問楊舒越:“聽聞前日裡,大老爺來信了?”
楊舒越手一頓,便反問:“何人與你嚼舌根?”
“阿爺甭管何人,如今這事就做得不地道。六房過去受多少悽風苦雨,險些家破人亡,祖宅來信,阿芝覺得就該開誠佈公,阿爺這般瞞着,實在——”江承紫開門見山。
楊舒越蹙眉,有些不悅地反問:“你這是對阿爺做的決定有意見?”
“阿爺,我也不與你多言。既然那信關乎蜀王,我便要瞧一瞧。”江承紫不想多費脣舌,若是一家人都要相互算計,爾虞我詐,那麼,楊氏六房就沒救了。 她還不如去收養一批孤兒,自己創建一個江氏家族,憑藉自己的雙手於智慧,定然可以累世功名,名震天下。
“你,你這孩子,如何不懂事?”楊舒越很不樂意。
江承紫便固執地站在那裡,一言不發。父女倆對視良久,楊舒越纔算敗下陣來,嘆息一聲,從懷中將那信遞給江承紫。
楊恭仁在信中說他已再度爲官,果如阿芝所言,會在今年再度爲官。正因再度爲官,便在官場裡聽聞三皇子竟爲一女子請封蜀王,上任益州大都督。根據楊氏護衛護送他們六房一家來蜀中上任的情況所見,那楊宸就是三皇子李恪。而他所心心念念之女子定然就是阿芝。
而生辰貼一事,雖然老夫人辦得不漂亮,但她到底是爲了楊氏的前途着想。若是事情敗露,怕楊氏一族都會以欺君之罪論處。當今皇上正愁沒有藉口辦舊貴族,這或者會成爲最好的藉口。因此,錯就錯了,不要妄自去糾正。
江承紫看到這裡,冷笑道:“大老爺也真是糊塗,蜀王不是等閒之輩,老夫人做過什麼,人家不知?就是用生辰貼來選,都是蜀王提出。”
楊舒越緩緩地說:“你大伯父一點都不糊塗,他這信拉拉雜雜說這樣多,前面全是無用之言。後面纔是他的意圖啊。”
江承紫早就展卷往下讀,楊恭仁在後面的信件裡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楊氏六房能以大局爲重,畢竟楊氏一脈,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希望她能盡力俘獲蜀王之心,盡力保住楊氏一脈。
“大老爺也真糊塗。我楊敏芝是如何之人,他卻不懂?”江承紫諷刺,緩緩將那絲絹書寫的信件扔在一旁。
“但你大伯父的話語不無道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楊舒越緩緩嘆息。
“那是他認爲的。父親,你莫要糊塗心軟,忘記你在祖宅所受的苦難。”江承紫冷笑。
楊舒越不知該說啥,對於這個拯救了自己以及楊氏六房的女兒,她不知該說什麼纔好,因爲她太有主見,且太有才華。楊舒越不得不承認,這女兒有時候讓他覺得近乎妖邪。不過,聽蜀王說到仙女轉世。他倒是有些相信了。
“可是——”楊舒越這樣回答,他也不知要說什麼。
江承紫嚴肅地說:“祖宅那麼對待我們,若我們沒有活着到達晉原縣。如果我們路上沒有遇見蜀王他們暗中守護。楊氏六房已經不存在,還有什麼好談?這是天大的仇,不能因爲我們都活着,這筆賬就購銷了。父親,你可莫要糊塗。”
“阿芝,可畢竟我們出自楊氏。”楊舒越承認自己的女兒說得十分在理。
“出自楊氏不假。然而,六房也可自立門戶。如同以前的觀王房一樣,將來的楊氏,到底是誰當家。還說不一定呢。”江承紫緩緩地說。
“那便不可讓楊氏覆滅。”楊舒越抓住契機,從某種意義上講,他也不希望楊氏遭遇滅頂之災。
江承紫嘆息一聲,道:“覆滅與否。是他們決定的。可不是我們決定的。阿爺好生糊塗。從前,他們欠我們這筆債,不能一筆勾銷,得向看他們如何還我們,並且還要看他們今後的誠意與走向。阿爺的回信可有寫好?”
楊舒越搖搖頭,說:“不曾寫。”
“那阿爺可以他們回覆,楊氏六房所做之事,得看他們的態度。欠楊氏六房。看他們如何還回來。另外,告訴他們。楊氏六房也可以獨立撐起楊氏的千年榮譽。”江承紫對楊舒越說,爾後又說,“今日豐收之馬鈴薯與紅薯也一併寄送一些回祖宅,給他們瞧瞧。”
楊舒越沒說話,只安靜地站在那裡。江承紫走上前,抱住自己的父親,說:“阿爺,你心善,我總不可讓別人再繼續欺負你。”
楊舒越將她抱住,嘆息一聲,說:“阿芝,是阿爺沒用,讓你小小年紀卻要計算這樣多。”
“阿爺莫要說,我們一家人總要同氣連枝。”江承紫說。
楊王氏在屋外站了良久,對於那封信的事,她心中一塊大石總算是落了,同時,她也算對自己的小女兒更放心了,能有這般見識着實不多。
楊舒越與江承紫說了一會兒話,就讓她到書房磨墨,父女倆商量着寫好了給楊恭仁的回信。
等回信寫好,屋外已是正午時分,家裡的豐收宴會準備得差不多了。江承紫穿戴整齊,與一干人等將屋內大缸裡的紅薯與馬鈴薯收割。
因爲悉心照顧,又有異能影響,紅薯與馬鈴薯長勢十分良好。江承紫看到紅薯直吞口水,撿了一個小一些的,洗乾淨削去皮,徑直放到嘴裡咬一口。嘣嘎脆,水分足,甜絲絲,算是紅薯裡的上品。那馬鈴薯個頭特別大,而且一棵馬鈴薯居然能收二十來斤。
江承紫將一缸馬鈴薯與一缸紅薯收穫好,就將收穫的紅薯與馬鈴薯選了個大洗刷乾淨,送給來參加宴會的賓客,亦包裝好幾個準備派人快馬加鞭送到弘農楊氏,並且附上詳細的吃法與做法。
另外,將收穫好的馬鈴薯與紅薯送到廚房,讓廚房依照先前她所給的菜譜,用蒸煮燉烤的方法做出各種美味食物。
觀看收穫的衆人,都是驚訝無比,就那兩大缸的紅薯馬鈴薯所產出的,就能夠一個人吃倆月了,能救人命了。
縣令十分驚訝,想要發表感想,但又不敢說,只瞧着蜀王,有些遲疑地說:“楊氏六房與蜀王研究的這紅薯與馬鈴薯,果真是百姓之福啊。”
阿念沒說話,只是瞧了瞧江承紫。兩人因要避嫌,總是隔着一羣人,只是兩次時不時還是要打望彼此。這會兒,他溫柔地瞧着阿紫,問:“這東西真能吃?”
“這紅薯能生吃,馬鈴薯卻不行。紅薯生吃、煮熟皆是健康又填肚子,這馬鈴薯卻有講究得多,生吃是萬萬不可。馬鈴薯被日照曬成青色或者長了青芽都會聚集劇毒,不可食用。因此,在儲存上,馬鈴薯的儲存得要十分仔細才行。千萬不能讓日光照耀,或者讓其發芽。至於紅薯,不耐寒,怕霜,得挖地窖過冬。”江承紫回答。
衆人一聽,連連稱是。江承紫知曉這些“十指不沾泥”的人們哪裡會懂得這些,他們只不過是附和她,或者說是附和蜀王罷了。因爲任憑是誰都瞧得出蜀王對楊氏九姑娘情意綿綿。再者,李恪自請爲蜀王,冒險請求上任益州大都督只爲一個女子的事,大凡在朝中有人的官員鄉紳可都知曉了。
“原是這般神奇啊。”縣令接一句話。
阿念卻是輕笑道:“楊氏六房大郎君研究經典,本王四處收集殘本孤本,看各種植物記載。暮雲山莊二公子更是攜同小童多次進山,踏遍三山五嶽,才找尋到這易於栽種,能食用的物種。阿芝姑娘細心栽培,本王與楊氏六房以及暮雲山莊皆立足於百姓疾苦,一心想要找出讓百姓免於飢餓之作物。如今,算是小有成就,便請各位做個見證。一併來慶祝一番。”
縣令、鄉紳、富戶們聽聞蜀王這樣說,連連說三生有幸。圓滑的縣令還覺得這是兼濟天下的大事,是堪比神農的至高境界,他這等俗人沒有那般能力,但也想節衣縮食,捐獻些許愛心用於尋找更好的作物拯救百姓疾苦。
縣令帶頭,鄉紳、富戶也是紛紛表示。阿念沒想到會這樣,便瞧着江承紫,以眼神向她詢問意見。
江承紫也曾想到過這個情況,便立刻說:“各位都是大好人,心繫天下蒼生,這般捐錢捐物,也是好的。不過,卻不能立刻就到我們手裡,得成立專門的監督機構。”
衆人一聽,江承紫便說:“你們是好心,捐獻愛心,但人是私慾俗物,若沒有相應的機構與監督,就可能被別有用心之人侵吞。所以,縣令這提議甚好,但落到實處,還得要大都督領個頭。”
“哦?九姑娘請講,如何領頭?”阿念詢問。
楊清讓卻是說:“阿芝之意乃言此事得由官府來辦,成立專門的賬戶,由專人收賬驗證。並且,每次撥款都要有明確的用途與金額。並且接受朝廷的查賬。”
“呀,楊公子大才啊。”馬上就有人拍馬溜鬚。
“這哪裡是大才,只是覺得不能讓大家的好意打水漂兒,讓大家出了錢,還讓大家不舒心。”楊清讓解釋。說完之後,又看了看自家妹妹。這由國家統一建立互助制度,可是自己與妹妹前幾日論議時,彼此討論出來的。
當然,江承紫是不着痕跡地引導楊清讓領悟,逐步地領悟到一些現代的社會保障制度。這種制度一旦與大唐的行政結合,雖然不會全面推廣,但也會對百姓有一時的惠及。最重要的是這是籠絡百姓的一種手段,又不觸及政治家們的利益。
當然,最終的目的是送楊清讓平步青雲,成爲楊氏一族最顯赫的存在,成爲楊氏六房的神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