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戰伊始

聽到太子繼承大統的消息,長平公主頓時感覺天旋地轉,好像被抽去了脊樑骨一般軟軟的癱倒在地,好半天才回過神兒來。再擡頭時臉上已滿是磅礴的淚水。

此時此刻的長平公主早已泣不成聲,又哭又笑的好像瘋了一樣。又過了約莫五七個呼吸的時間才逐漸恢復正常,腮旁帶着亮閃閃的淚珠兒,將一身宮裝整理的妥妥帖帖,,面色鄭重的趴伏在地上不住的望空而拜:

“先皇在上,後世子孫惶恐難言,謹告我大明列祖列宗。自父皇登基御極以來,勤勉國事撫慰臣民,事事如臨淵履薄,時時戰戰兢兢,奈何我大明當有此劫。賊虜環逼之下,先皇壯烈殉國,祖宗百戰而來的基業先是淪於賊手後又爲東虜所竊。當此社稷崩壞之時,我等不肖子孫本應追隨先皇同殉社稷。每念及太祖洪武皇帝創業艱難,歷代先皇守業不易。雖遭奇恥大辱扔腆顏苟且偷生,隱形藏匿如喪家之犬,然胸中血氣未曾有一刻消磨,時時抱定復國之堅定信念,時時謹記喪家破國之恥,不曾或忘君父之仇。自北都而淪淮右,終得方寸之地,而今轉戰淮揚而臨南都,萬千將士用命億兆生民景從,此皆先皇之遺德餘蔭。”

“先皇所立之國儲已身登大寶,內有文武團結如一,外有忠勇強兵,民心士氣已至極巔。今虜兵過江,國祚存亡氣運斷續在此一戰,萬望歷代先皇保佑,擊退虜兵收拾山河,再現我大明煌煌盛世……”

聽說南京城裡邊的老百姓紛紛擁戴,文武大臣爭相闕迎,自己的太子兄弟已經登基稱帝,這個消息讓長平公主喜不自勝,紛紛進行一場神聖莊嚴的意識般,祭告了大行崇禎皇帝和大明朝的歷代先皇之後,毫不猶豫的在第一時間找到了李吳山,剛一見面就行了個跪拜大禮。

雖說李吳山從來就沒有真的把這位公主殿下太當回事兒,畢竟是先皇嫡血,勉強可以算是半個“君上”,這君臣尊卑之別還是要顧忌一下的。

長平公主行此大禮,李吳山情知受不得,正要起身避開,卻聽她說道:

“這一禮是代先皇拜謝李壯士託付之效。”

既沒有稱“李侍講”,也沒有用“李大帥”這樣的稱呼,而是用了一個“壯士”的稱謂,看起來好像有些不倫不類,其實暗含深意。

當初崇禎皇帝大行殉國之前,曾將太子、公主等人託付給了李吳山,這叫託孤之重。

李吳山不僅保着太子在萬馬軍中殺了出來,並且一路護送到了南京,現如今太子已經脫離險境,李吳山完成了當初崇禎皇帝的託付,保住了太子等幾位殿下。就算不談君臣的上下尊卑,僅僅只是以家長的身份,崇禎皇帝和大行中宮周皇后也應該對李吳山表示一下謝意。

只可惜帝后二人早已不在人世,長平公主就代替自己的父母表達對李吳山的感激之情了。

這一拜,李吳山受得起!

長平公主再拜。

“這一拜,是拜先皇識人之明!”直到這個時候,長平公主終於說出了隱藏在心底是那句實話:“一直以來,我都以爲李大帥是跋扈之臣,今日方知大錯特錯。才真正知道當初先皇囑以託國之重是何等的英明,方知李大帥是何等的忠誠良直!”

一直以來,李吳山都表現的相當跋扈,屢次頂撞甚至是忤逆太子,將權臣本色表現的淋漓盡致。包括太子和長平公主在內,同時也包括路恭行、程園畢等人,都擔心李吳山會成爲曹孟德那樣的奸雄,擔心他會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勾當,但卻沒有一點辦法。

畢竟大旗軍是太子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李吳山表現的再怎麼跋扈他們也只能捏着鼻子忍耐下來。

但是現在,在太子繼承大統的關鍵時刻,李吳山卻沒有率領大旗軍進城,更沒有趁機“把持朝廷”或者是做出以武力“脅迫天子”的事情來,而是把大旗軍主力留在城外,隨時準備和洶洶而來的清軍決一死戰。

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自己不是大明朝的曹孟德,而是扶危定難的周公旦。這份忠誠之心,可昭天地日月,也徹底打消了長平公主的擔憂。

換做是旁人,早被長平公主的這番言行感動的一塌糊塗了,但李吳山卻表現的非常冷淡,只是淡淡的說道:“福藩不得民心,太子爲天下正統國之儲君,身登大寶不過是順應民心的事兒,我也不敢居功……”

民心?

民心這個東西說起來好像很重要,其實只不過是一個虛的不能再虛的概念而已。若是沒有李吳山事先安排佈置攪動風潮,哪裡有什麼民心?誰還記得一個前朝太子?若是沒有大旗軍在外苦戰打下的赫赫威名,又怎麼會如此輕易的登上皇帝寶座?

所謂的萬民擁戴,不過是李吳山帶起來的節奏罷了。如果沒有強悍的大旗軍,那些個弘光朝的臣子會擁戴一個毫無根基的前朝太子?

武力纔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這個時候的長平公主已經徹底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長平公主又要做勢再拜,李吳山卻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很不客氣的說道:“我說殿下呀,收買人心的那一套做派還是收起來吧。”

長平公主對李吳山的尊重固然是出於真心發於肺腑,但這其中未必就沒有收買人心的意思。

李吳山如此直白的說出來,讓她顯得非常尷尬。

“我知道,有些人始終認爲我是大明朝的曹孟德,隨便他們怎麼想好了,我不在乎!而且我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辯解,是忠是奸不在於說了什麼,而在於做了什麼。”李吳山還是那副跋扈的嘴臉,他的言語顯得有些太過於簡單粗暴了:“清軍已經渡江,南京保衛戰一觸即發,我可沒有心思聽殿下說這些好聽的話兒,只有打勝了這一仗纔是最實在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是無關緊要!”

若是在以前,這樣的話語肯定會讓長平公主感到很刺耳,甚至會生出厭惡之心,但是現在反而當做是一種坦誠和直率。

眼下這個局面,南京城能不能守住不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還關係到大明朝的存亡興廢,這一戰的意義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算過分。

這一戰要是勝了,自然是局面爲之一新,光復故土收拾殘破的大明朝就有了一個非常穩固的基礎。若是打敗了……那就是真的一敗塗地再也沒有希望了。

親身經歷過揚州之戰,見識過大旗軍的戰鬥力之後,長平公主深知誰纔是這一切的關鍵。

“國仇家恨全都系在這一戰當中,南京雖有泱泱十萬人馬,但真正可以依賴者唯有李帥的大旗軍。這半壁河山,還有復國之希望,就全都託付李大帥了……”

“打仗的事兒你就別管了。”

“長平深知李帥之能,從未想過插手軍務。”

“眼下還真的有點緊要的事兒……”

“請李大帥吩咐,我一定會轉告太子……萬歲。”

“其一,城外的百姓泱泱百萬之衆,必須儘快撤到城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阻力,都必須這麼做。”

“長平謹記。”

“其二,潁州、壽州、鳳陽一帶的百姓必須儘快遷徙過來,那纔是咱們的根基。”遙望着巍峨的南京城,李吳山說道:“雖說殿下已成爲江南之主,但我總覺得還不是很穩固。一旦有變,還是咱們的自己人最可靠!”

停留在淮西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李吳山從北邊帶過來的,忠誠度自然沒得說。只要把那幾萬人口遷徙到南京來,才更放心。

“左翼的高起潛部雖有近四萬人馬,但戰力恐怕不行,最好儘快把韓贊周部調過來加強左翼的防守。”

三大營的人馬當中,高起潛部的人數最多,當初就被弘光帝作爲江防的主力。但高起潛部的人馬當中,有一半是從巡防營和守備營中抽調出來的,只能算是治安軍,要是野戰的話,恐怕頂不住氣勢洶洶的清軍,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後面的韓贊周部調上去。

說起韓贊周,還有個故事。

馬士英本來是想調三大營的兵包圍南京,卻在半途中聽到了太子“奪宮”的消息,馬上改變了主意,讓韓贊周率兵進城“平亂”。

雖說韓贊周是弘光朝的人,但這位大太監卻嚴詞拒絕了,而且理由非常充分:“我韓贊周奉命守江,今敵軍渡江而來,當與敵決戰。城內之事絕不參與,馬大人也不要想從這裡調動一兵一卒!”

雖然我韓贊周是個宦官,但卻是軍職。軍人的使命就是殺敵,不參與你們的政治爭鬥,這就是韓贊周的態度。

其實這也正是韓贊周的精明之處:三大營當中,實力最強的高起潛是崇禎舊臣,肯定會傾向於太子。若是他韓贊周帶兵進城“平亂”,有可能會引起和高起潛部的激烈火拼。到最後不論勝負如何,都會便宜了三大營的另外一個巨頭:盧九德!

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參與到馬士英和太子的政治爭鬥中,到了最後便宜卻是別人的,韓贊周沒有那麼傻。還不如遠離政治漩渦,不參與此事,到了最後誰也不會得罪。

萬般無奈的馬士英正準備再去找盧九德,還沒有進軍營呢就聽到了高起潛奉命進城的消息,頓時就知道大勢已去,毫不猶豫的帶着兩百多個親信朝着南邊去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四百二十二章 神的誕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全面失控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二百四十五章 物盡其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四百七十二章 兩個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七章 江湖騙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四十五章 討債鬼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五百九十章 不懼惡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五百八十四章 後人乘涼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五百四十八章 極端激進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第四十四章 最後的籌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坑隊友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五十四章 歸來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三百八十三章 唯命是從第五百三十一章 龐氏騙局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一百二十二章 內因
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四百二十二章 神的誕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全面失控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六章 走後門兒第二百四十五章 物盡其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四百七十二章 兩個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遷都之事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二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七章 江湖騙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四十五章 討債鬼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五百九十章 不懼惡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五百八十四章 後人乘涼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五百四十八章 極端激進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第四十四章 最後的籌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謫仙易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坑隊友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五十四章 歸來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三百八十三章 唯命是從第五百三十一章 龐氏騙局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一百二十二章 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