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

陛下的身體狀況確實有了非常明顯的好轉,以前的時候總在需要走走停停,中途還要休息幾回,現如今卻已經可以步快走了,這讓長平公主心中暗喜。

治大國若烹鮮,國務瑣碎錯綜複雜,最需要的就是不急不躁慢慢來。只要皇上龍體康泰,其他的就全都是事兒。

在這之前,長平公主一直都在暗暗的爲皇帝的病情擔憂,現在看來,根本就是杞人憂天。

雖說“百靈護體”的說法連她自己的未必會信,但皇上終究年輕,偶染風寒也算不了什麼,只要調料得法,終究會很快恢復。

明明是隻需一劑黃蓮湯就能治好的災病,卻治了好幾個月,險些耽誤了皇上的病情。

太醫院的這幫子庸醫,實在讓人惱火。

什麼事兒都可以忍,這種事情是萬萬不能忍的,長平公主已經暗暗的開始着手準備了,要對太醫院進行一次大的清洗,把那些個名爲醫者實爲官僚的庸醫全都踢出去,換一批真正能治病的郎中上來,而不是養着一大羣混飯吃的庸醫……

行至湖畔石舫處,或許是走的累了,復隆皇帝微一擺手,身手的太監馬上跑着過來安放了坐器,還專門在坐器上放了一方軟墊子。

復隆皇帝順勢坐下了,旁邊的宮女拿着一件披風過來要給他繫上,卻被皇帝推開了:“朕又不是見不得風的病夫,還沒有那麼嬌弱……”

皇上剛剛走的出了一腦門的細汗,唯恐受了風寒,想要給他繫上披風而已。

在這個問題上,長平公主的意見和皇帝完全一致:雖說皇帝身嬌肉貴,可也不能太嬌貴了,都說春捂秋凍,這個時候稍微凍一凍並不是什麼壞事。

不動聲色的擺了擺手,那些個面有難色的宮人頓時退了下去。

“前些日子,朕曾經想過,要給王宣同一個東閣大學士的頭銜……”

王宣同本是東宮舊臣,是太子時代一路跟隨着走過來的,雖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豐功偉業,卻勝在沉穩厚重,頗有幾分老成謀國的意思,在“首都一把手”的任上幹了這麼多年,也算是兢兢業業謹慎微了,從來都沒有犯過大錯,適當的提拔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但這個東閣大學士的頭銜,則和他本身的職務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在爲他的仕途做鋪墊。

看復隆皇帝的這個意思,是準備提拔王宣同爲內閣首輔大臣了。

一直以來,復隆皇帝的政治手法都在極力模仿當年的太祖洪武皇帝:集權。

當年的太祖皇帝廢宰輔,現在的復隆皇帝則在極力架空內閣,用意都是相同的:避免相權做大,極力消除相權影響皇權的狀況出現,自從程園畢“退休”之後,內閣首輔大臣的位子一直空置,就是出於極所有權利於一身的考慮。

之所以出現了想要提拔王宣同爲內閣首輔大臣的想法,完全就是無奈之舉。

自己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已經到了無法正常理政的地步,光憑長平公主一個人,終究是力不從心,所以纔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準備重新組建一個完整的內閣。

英雄最怕病來磨,多麼雄才偉略的君主,什麼偉大的抱負都抵擋不住病痛的折磨。

好在皇上的病情終於出現了明顯的好轉,現在的復隆皇帝又重拾信心,放棄了提拔王宣同的想法:“現在想想,當時實在是朕多慮了……”

復隆皇帝治國理政的手法大體上沒有問題,但是在細節和具體的操作上,卻過多的承襲了崇禎皇帝的風格,顯得過於操切,事事急於求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想着立竿見影馬上看到效果。

於皇帝本人相比,長平公主這個“臨時助手”則無疑顯得沉穩了很多,她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時時事事想的更加長遠,而不僅僅只是追求眼前的短期效果,做事更加周密也更加穩妥。

這一對姐弟的行事風格和治國理念,存在太多的互補之處,倒也相得益彰。復隆朝制定的幾項重大政策,幾乎有一半是出自長平公主給皇帝做“助手”的這段時期……

尤其是難得的是,因爲長平公主的身份,不可能威脅到皇權,所以皇帝對她百分之百的信任。在工作上,二人的關係極其融洽,至於說私人關係……完全可以用親密無間來形容。

單純從政治角度來看,姐弟二人之間的合作,幾乎可以用完美來形容。長此以往,雖然不敢說一定能夠打造出傳統意義上的“太平盛世”,但局勢肯定會持續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下去,這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加強皇權削弱內閣這個事情上,長平公主和復隆皇帝的意見空前一致。

以前復隆皇帝曾經試圖提拔王宣同再次建立一個相對保守的內閣,那完全就是因爲自身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的緣故,是萬般無奈的舉動。如今萬歲的身體已經明顯好起來了,就再也沒有那個必要了……

“還有一事,那便是……便是宗室問題了……”

宗室問題,不僅僅只是一個政治問題,同時還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

大明朝的宗室很多,雖然每個都有專屬的封地,同時還要國家出錢供養。若僅僅只是當做是肥豬一般養起來也就罷了,他們還插手國家事務。

尤其是在甲申年間,崇禎皇帝大行歸天的消息,對於這些個宗室而言,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爲屬於他們的他機會終於到來了。

皇帝沒有了,自然要另立天子,只要是感覺自己稍微有點機會的,心眼就全都活泛起來,一個個四下奔走廣爲聯絡,全都想着成爲新的大明天子呢。就算是那些個一丁點希望都沒有的傢伙,也趁機拉攏地方勢力藉以壯大自身。

崇禎皇帝死後,大明朝丟掉了半壁江山,但南方的宗室們則到了大幅度的加強,嚴禁“相通地方”的祖訓徹底淪爲一紙空文。

時至今日,潞王、唐王、桂王等宗室藩王,已經成爲地方上的實力派,雖然在名義上奉復隆皇帝爲共主,但也就僅僅只是一個共主罷了。他們在地方上的實力比朝廷要強大的多,甚至還試圖影響朝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潞王了!

內閣次輔大臣黃宏東就是潞王的人,雖然一再被削弱,終究也是個內閣成員。復隆皇帝遲遲沒有動黃宏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潞王的因素。

一來是因爲潞王確實有功,在復隆朝建立初期最先表示了擁戴和支持,不好直接下這個手。再者也是因爲潞王的勢力不,貿然撕破臉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除了這些個政治上的因素之外,經濟因素同樣值得考慮。

對於江南朝廷而言,現如今最大的開支分明有三項:行政開支、軍費、供養藩王

爲了維持大明朝的統治,就需要各級官僚,這是不可避免的開支項目,卻可以通過裁減官吏數量肅清吏治來削減。第二大開支就是軍費了,這個是一定要維持的,減少軍隊數量走精兵的路子,看起來好像可以減少開支,其實事實恰恰相反。

精兵路線花錢更多,維持一支精銳部隊,比養三倍的叫花子軍隊還要開支龐大,但這一筆開支卻是絕對少不了的。

第三項大的開支就是對於宗室的供養了。

花了那麼都的錢財資源,卻養出一個日漸做大的宗室集團,已隱隱形成尾大不掉的架勢,這絕對不是朝廷的初衷。

對於宗室的供養開支,甚至超過了民生成本,等於是損天下而利一部分人,民間早已怨聲載道。要是把這部分錢財節省下來用於民生,不僅對富國強兵有着巨大的助力,還可以極大的提升復隆皇帝在底層的威信。

削藩勢在必行,但怎麼削卻需慎之又慎。

衆所周知,當年的建文皇帝就是因爲削藩把自己的皇位給削掉了。同樣是因爲削藩,北邊的燕王打着“奉天靖難”的旗號率兵橫掃,打進了金陵自己做起了皇帝。

這並不意味削藩就是錯誤的,因爲當年的燕王朱棣自己做了皇帝之後,依舊在執行削藩的國策。

因爲削藩鬧的國不安寧甚至釀出慘劇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在這個事情上,復隆皇帝表現的異常謹慎,戰戰兢兢如臨淵履薄,一點兒都不敢莽撞了……

“削藩一事,終極要下一番水磨的細細功夫才行,萬萬不可強力推行,寧可多花費一點時間,也要緩步推行。”長平公主說道:“漢時的推恩令就很不錯,值得我朝借鑑……”

以推恩令的形式,花費漫長的時間,一點一點削弱宗室藩王的實力,未嘗不是一個老成穩重的法子,只是見效太慢了些!

但是,這種事情真心急不得啊!

“有時候啊,朕真心羨慕忠勇公。”復隆皇帝笑道:“若是朝廷有了忠勇公的軍力和實力,哪裡還用得着如此的瞻前顧後?想削藩就削藩,誰要是不服就大軍橫掃平推過去,多麼快意……”

聽了這充滿孩子氣的說法,連長平公主都忍不住的笑了起來:“萬歲又在說笑了,便是朝廷真的有了強過忠勇公的軍力與實力,就可以平推橫掃了?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嗎?只怕未必吧?這天下的宗室藩王都是朱氏一脈,是爲了拱衛朝廷而設,又怎能使用強力手段?這天下人的觀瞻還需仔細顧及呀……”

就算是朝廷的實力真的象李吳山那麼強大,也不大可能使用暴力手段強行削藩,畢竟大家都是太祖洪武皇帝的子孫,是一家人。要是皇室內部動了刀兵,天下人會怎麼看?這輿論和名聲還要不要了呢?

復隆皇帝的全部統治基礎就是來自於崇禎皇帝,而崇禎皇帝本身就是宗室藩王出身,真要是那麼幹的話,豈不是等於在打自己的臉?

“這朝廷的事情,真是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牽一髮而動全身,難吶。”就在復隆皇帝發出感慨之時,遠遠的看到一頭鹿子走了過來,頓時笑逐顏開,遙遙的朝着那頭鹿子招了招手。

那頭鹿子竟然搖頭擺尾慢慢騰騰的走了過來。

這頭鹿,就是當初復隆皇帝的兒子誕生之時出現的那一頭。

自古以來,鹿子就被視爲祥瑞之兆,尤其是在皇子出生之際,更預示着一種好兆頭。就連皇子的乳名都和這頭鹿有關。因爲鹿子被視爲長壽的象徵,所以復隆皇帝的嫡長子才得了個“長生兒”的乳名,而這頭鹿也被成爲“長生鹿”。

自此以後,這頭鹿的待遇就大大提高,不僅吃的好,而且每天都有幾個時辰的“放風時間”,可以自由活動。鹿子這種動物本就性情溫順,又因爲見人見的多了,早已被馴熟,根本就不怕人。尤其是不怕復隆皇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位皇帝很喜歡它,經常親手伺候。

說來還真是奇妙,每當復隆皇帝到御花園散步的時候,這頭鹿就會主動湊過來,頗有幾分人畜和睦的樣子。

對於一個皇帝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跡兆,所以從不驅趕,每次都會順手拿起些點心之類的東西飼餵,越是如此,那鹿子就越喜歡跟着他。

這頭鹿已經被喂的很肥了,膘肥體壯身大角長,真有幾分“瑞獸”的模樣。

象往常一樣,復隆皇帝命宮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點心放在手心,那鹿子知道又有美味吃了,頓時就奔了過來。

吃掉點心之後,順便還舔了舔皇帝手上的點心渣子,完全就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意思。

“看你肥成這個樣子,還怎麼駝負仙翁?”復隆皇帝大笑着拍了拍鹿頭:“今日就吃這些吧,明天再……”

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平日裡非常溫順的鹿子竟然惱了臉面,低頭豎角朝着復隆皇帝猛然一頂……

這野生的獸類終究沒有馴熟,有些野性也在情理之中,頂撞人那是常有的事兒,但這一撞卻大不尋常……

“啊……噗通……”

復隆皇帝完全沒有料到鹿子會突然發難,猝不及防之下甚至來不及站起身子,保持着坐姿猛然往後一仰。

“萬歲……”

在長平公主的驚呼聲中,復隆皇帝直挺挺的掉落進身後的人工湖裡。

水花四濺,袍帶浮沉。

皇帝落水,一衆的宮人早就下傻了,好像泥胎木塑般呆呆的看着……

“救駕,救駕……”呼喊聲中,長平公主猛然跳將起來,一躍而起跳入湖水當中。

這人工湖本不甚深,水面只能勉勉強強的沒過胸口,對於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而言並沒有溺斃的危險,最要命的是湖底的淤泥。

這個湖修建於明初,已存在幾百年了,湖底的淤泥早已泡的稀爛。隨着皇帝和公主一前一後落入水中,清澈的湖水頓時泛起了泥漿。湖底的淤泥好像吸盤一般死死的吸住了腿腳了,任何怎麼用力都拔不出腿來,反而越陷越深。

到了這個時候,那些發呆的宮人已經反應過來了,好像下餃子一樣往下跳,“救駕”的呼喊之聲此起彼伏,頓時亂作一團。

湖水不是很深,又有這麼多人在場,淹死人那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灌幾口滿是爛泥的污水而已。

衆人七手八腳將復隆皇帝和長平公主從湖中“撈”出來,二人早已被浸透了,滿身上下都青黑色的污泥。

雖還不到隆冬時節,已經相當的冷了,湖水冰冷刺骨二人都凍的臉色發青瑟瑟而抖。

“萬歲,萬歲……”

在長平公主萬分交集的呼喊聲中,復隆皇帝抹了抹臉上的爛泥,強做鎮定的說道:“我……朕無礙,公主怎麼樣?”

“我也沒事兒!”長平公主大叫着:“不要管我,快送陛下回宮,快……”

一衆宮人趕緊擡起冷的抖成一團的皇帝,不要命的往寢宮方向跑去。

七手八腳的扒下溼淋淋的衣物,趕緊準備熱湯,幫萬歲沐浴淨洗乾淨之後,換上了乾淨的衣物,擁在厚厚的棉被之中。

萬歲的寢宮中本就是很暖和,爲了防止萬歲感染風寒,又專門拎來了好幾個暖爐子,爐火熊熊之下,復隆皇帝漸漸恢復過來,至少抖的不那麼厲害了,臉色也大有好轉。

“萬歲,如何了?不礙的吧?”

長平公主的話語之中帶着一絲明顯的顫音,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朕無礙,公主趕緊回去換一聲暖和的衣物吧。”縮在錦被之中的復隆皇帝同樣很關心的自己的姐姐:“這個時節,可別凍着了。”

就在這個時候,聽到消息的翁皇后急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廢物,都是廢物!”在確認了皇帝並無大礙之後,翁皇后大發雷霆:“你們是怎麼伺候萬歲的?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若是萬歲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砍了腦袋……”

一衆宮人紛紛跪下請罪……

長平公主則不動聲色的退了出來。

這一次,復隆皇帝和長平公主一起落入冰冷的湖水當中,確實驚險萬分,好在並沒有引發什麼嚴重的後果,最多也就是一場意外而已。

雖然長平公主很擔心皇帝的身子骨,但皇帝似乎並無大礙,她也就放心了,至於後續的處理,自然有皇后去辦。

畢竟她僅僅只是一個長公主,在很多事情上根本無法取代皇后。

只要皇帝沒事兒,其他的一切就都不算事兒。

但是,這種樂觀的情緒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

當天傍晚亥時初刻前後,突然從宮裡傳來消息:皇上龍體欠安,召公主火速進宮,立刻,馬上!

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四百零八章 聽天由命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四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佛門金剛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一百零四章 督師無奈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五百四十八章 極端激進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二百零九章 報應不爽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一百一十七章 犧牲之決心第七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後超越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一媒婆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
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三百三十九章 蒼天爲證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第二百五十章 艱難困苦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一百一十六章 孤立無援第四百零八章 聽天由命第五百零三章 世界通用語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四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佛門金剛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一百零四章 督師無奈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五百四十八章 極端激進第二百一十三章 軍校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二百零九章 報應不爽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一百一十七章 犧牲之決心第七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四百零四章 反鎖大門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後超越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一媒婆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八十八章 腐敗跡象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