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

拋開人品、德行、操守等等,單純以對大局的深刻理解來看,洪承疇可以算是一時俊彥之才了,尤其是敏銳的洞察力,絕對遠超多鐸、阿濟格之輩。

無論是事明之時提出的“剿闖”戰略,還是在投清之後的提出的總體戰略,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整個明清交替之際,雖然英雄豪傑層出不窮,卻很少有人如洪承疇這樣從歷史的高度上看待問題。

以少兵臨大國,一定需要電閃雷轟一般的攻取速度,迅速擊賊破明,儘可能的追求一個“快”字。在軍事上充分利用錯綜複雜的各方勢力爲前驅,在政治上拉攏敵後豪強和地主階層,把民族矛盾轉化成爲階級矛盾。底定大局之後,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模式,把清廷由一個外族政變轉變成爲傳統的統治政權……

這一手,軟硬兼施,相當的毒辣,若是清廷真的按照這一條整體戰略老老實實的執行下去,未嘗不能一統天下,成爲繼宋元明之後的又一個王朝。

但是,多鐸的覆滅,則成爲這一切的轉折點。

徵南大軍的覆滅和多鐸的身死命喪,不僅僅只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失敗,同時徹底改變了整體的局勢,讓清廷無力在短時間內消滅對手,江南殘明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整體局面從絕對的進攻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

多鐸之死,極大的削弱了多爾袞的優勢,改變了清廷內部的力量對比,爲後來的內訌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最終導致了太后對多爾袞下手。

多爾袞的死,對於大局而言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從當時的局勢來看,以多爾袞爲代表的攝政王一黨,與以太后爲代表的帝黨必有一戰,這個矛盾不可調和,遲早會有一個總爆發。最終的結局要麼是多爾袞徹底架空帝黨,或者是逆而篡奪也不是不可能。要麼就是帝黨最終幹掉多爾袞,爲真正意義上的皇權掃平道路。

太后幹掉多爾袞也好,多爾袞幹掉太后也罷,這本身並沒有任何區別,具有相同的意義和影響,而且一定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唯一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下手的時機不對。

在戰略相持階段高層爆發的內訌,一定會引起內部的極大混亂,甚至有可能引發最終的整體崩盤。

現在,這個惡果已經顯現出來了……

“太宗文皇帝奠定的基業……毀於一旦吶!”洪承疇發出一聲長嘆:“一代人傑,千秋功業,付之流水了……”

現在的洪承疇,已對清廷的未來極度悲觀,因爲他已很清楚的意識到一個事實:太后幹掉的不是一個多爾袞,而是大清國的根基。

“我大清”的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最大的功業就是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政治體系,既包含了八旗制度也容納了封建王朝的基本要素。若是皇太極多活幾年,哪怕只是活到入關之後,格局一定不是這個樣子。

太后雖然精明強幹,和皇太極比起來,卻有着天壤之別。這個女人精於權謀善於玩弄平衡術,終究是格局太了,不具備大的全局觀,選擇在這個時候下手,只能說是頭髮長見識短。

在洪承疇的心目當中,太后應該是一個精明的女人,但這種精明卻被事實證明不過是手段聰明。

“或許,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作爲私人幕僚而不是大清的官員,馮成章的地位更加超然一點兒,有些話也可以當着洪承疇的面兒直接說出來:“或許是太后迫不得已,她若不是這麼做,說不定攝政王就會搶先下手。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也許太后是有苦衷的……”

就眼下這個局勢,也只能這樣自我安慰了。

“唯今之計,只有馬上和談。”洪承疇無奈的說道:“一統天下,已成南柯一夢,若是儘早和談,或許還能保住半壁江山……哎,也只能如此了!

在給朝廷的秘奏當中,洪承疇曾經不止一次的提到過“和談”這樣的字眼兒,按照他的規劃,可以適當的放棄一部分利益和地盤,與江南的殘明朝廷進行和平談判。以阿濟格主動退出湖廣爲代價,換取戰爭結束,在事實上形成劃江而治的南北朝局面。

對於當時的江南而言,這顯然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很有可能達成。洪承疇的目的就是適當的收縮戰線,打着和平的幌子騰出手來平定西北、川蜀的局面,然後再積聚實力南下,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

只可惜,這個戰略構想根本就不被太后接受,因爲那會極大的觸動多爾袞的利益,阿濟格多爾袞等人一定不會同意,甚至連代善等老牌勳貴也不接受。

現如今,明軍不僅擊潰了阿濟格的湖廣主力,還打過了長江,再提劃江而治的和談條件,就成了隔年的老皇曆……

“現如今這個局面,雖然極是不利,依舊可以和談。”洪承疇無奈的說道:“哪怕是退到黃河以北,也未嘗不能接受……”

“東翁,朝廷的事兒……不那麼好說,如今就是火燒眉毛只能先顧眼前了……”

聽到這句話,洪承疇只能苦笑。

馮成章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在說:你想的再怎麼周全也沒有用,因爲朝廷根本就不會聽你的,還是先想想怎麼保全自己吧。

以史德威的揚州軍爲主力,匯合了閩浙的部分人馬,還有江南復隆朝廷的明軍,正在大舉北伐。若不是劉良佐等新附軍數量衆多,早就打到揚州城下了。西邊的大旗軍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泗州之後,揚州已在大旗軍的攻擊半徑之內,那李吳山馬不停蹄的提兵東進,威脅寶應—高郵一線,若是再進一步的話,洪承疇就真的成了甕中之鱉,到時候必然插翅難逃。

依爲強援的鰲拜毫不猶豫的回去“拱衛京畿”,北邊的佟圖賴早就看破了這個局面,始終不肯用自己的嫡系人馬來填揚州這個大坑,洪承疇現在所面對的局面,遠比當年的史可法更加險惡……

“東翁真的不想和南邊接觸一下麼?”馮成章似乎很不願意提起這個話題,低着頭聲說道:“大勢所趨,泥沙俱下,識時務者爲俊傑……”

“恩同吶。”洪承疇面帶微笑的看着這個跟隨了自己幾十年的心腹,不動聲色的說道:“看樣子,你已經和南邊接觸過了吧?”

“東翁,學生沒有,但……若東翁有這個想法,學生可以代爲奔走……”

公然勸解洪承疇和江南私下接觸,其實就是商量投降的條件,按說洪承疇就應該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但他卻沒有那麼做,因爲他知道這個幕僚是真心爲了他好,這種話也就只有馮成章可以說出來。

但洪承疇是不會投降的,絕對不會。

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

洪承疇本就是個奴才,而不是軍閥,沒有隸屬於自己的直屬部隊,對於江南而言毫無價值。就算他投降了,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這就是奴才的悲哀!

“我已判明降清,不想再改換門庭了。”洪承疇說道:“你跟着我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能讓你落個沒有下場。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喜歡那副《臨江法貼》,拿去吧,還有些金珠玉器,你也一併帶走。回到漳州老家之後,置辦些田產,做個富家翁應該是夠了……”

主僕一場,洪承疇對待馮成章已算是仁至義盡。

作爲私人幕僚,馮成章完全可以體會到洪承疇的一片良苦用心,此情此景之下想要說點什麼,卻又不知從何談起,只能一躬到底:“東翁待學生不薄,豈有中途而棄的道理?學生願與東翁同始終……”

“同始終?”洪承疇仰天長嘆一聲,旋即又哈哈大笑起來:“我這樣的人,外面是什麼樣的名聲想必你也是知道的,還能有什麼終?千秋百代之後,必然會成爲宋時秦檜一般的千古罪人,爲後世人所不恥。若是這大清能夠一統天下,或許還能落個生前的富貴。如今這局勢……說什麼都沒有用了,我已自誤,不能再誤了你。走吧,走吧……”

洪承疇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會是什麼樣的下場,不是說生死之事,而是指千秋之名。

他洪承疇洪亨九一定會成爲秦檜那樣的賣國賊,註定會被口誅筆伐千百年,永遠都別想洗白。就算是“我大清”真的一統天下,或許還能保住生前的富貴。在他死後,哪怕僅僅只是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清廷也一定不會給他什麼好名聲。

有些東西,比如說忠誠,比如說堅貞,這些最基本的美德,就算是江山易主王朝更替,也絕對不會改變。(事實上,清廷確實沒有給洪承疇好名聲,他就是《貳臣傳》中的頭一號。)

一失足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有些錯誤一輩子只能犯一回,卻絕對不會有悔改的機會,因爲他洪承疇犯的錯太大。

要說不後悔,那絕對是睜眼說瞎話了,現在的洪承疇確實有些悔意,後悔當年因爲心志動搖而背明投清。鑄下大錯,以成今日不可挽回的局面。

但洪承疇從來就不是一個活在後悔情緒當中的人,在明明知道無路可退的情形之下,反而愈發的堅定。

這就叫賊心似鐵死不悔改。

爲了防止新附軍再次重演“泗州之變”的局面,爲了防止數量龐大的新附軍直接投降,他命令劉良佐等新附軍直接放棄揚州外圍,收縮回來在他的嚴密監視之下。

同時,他還下了另外一個命令:把囚困已久的史環押解到京城去。

這麼做,等於是主動放棄了和史德威接觸的可能,斷絕了投降的機會,進一步表明了死戰到底決不投降的決心……

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二百二十七章 情報加密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四百一十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時代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人物第四十五章 討債鬼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五百九十二章 毫不在意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一百六十五章 鐵血宦官第三百六十九章 求名得名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塵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百六十五章 野心膨脹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攬月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安排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
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二百二十七章 情報加密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四百一十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三百八十八章 談判鬧劇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時代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人物第四十五章 討債鬼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五百九十二章 毫不在意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一百六十五章 鐵血宦官第三百六十九章 求名得名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塵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人之力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臺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百六十五章 野心膨脹第三百零二章 潰局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攬月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安排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五百七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三十八章 戰略眼光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私縱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八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