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求名得名

短短几年之內,劉良佐就三度攻打揚州城。

第一次,是在他擁立了弘光帝之後,作爲江北四大軍頭之一,爲了爭奪富庶的揚州作爲自己的駐地,竟然以大明軍官的身份帶兵攻打揚州。在史可法的反覆奔走斡旋之下,才終於收兵。

第二次,是在他背叛的大明朝投靠了多鐸之後,作爲新附軍的一部分攻打史可法和李吳山守護着的揚州城

第三次,就是現在了。

重新豎起大明旗號的劉良佐,在清軍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在洪承疇柔軟的“下腹部”狠狠的捅了一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泰縣,只用了三天多一點的時間就拿下了泰州,現已經兵臨揚州城下了。

與此同時,趙孟虎、呂思良、何君利等等新附軍各部,紛紛“改旗易幟”,扯下大清的金龍水紋旗,換上了大明朝的日月火紋旗幟。

彷彿是在一夜之間,江北的局面就徹底顛倒過來,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

“先湖廣而後江北,當初程首輔是竭力反對的,說這是行險僥倖之舉。”朝堂之下,復隆皇帝看着內閣首輔大臣程園畢,笑眯眯的問道:“如今,程首輔還有何話說?”

誰也沒有想到江北的局面會變化的如此之快,原本還需要心提防認真對待的洪承疇,竟然被困在揚州出不來了,成了真正的甕中之鱉。江北的十幾萬清軍你,轉眼之間就土崩瓦解,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已成了“大明王師”,正在賣力的攻打揚州呢。

當初的《西江月》作戰計劃公佈之後,程園畢確確實實的竭力反對的,說根本就是一個刀頭舔血的行險方略,太過於兇險不夠穩重。

現在看來……

程園畢恭恭敬敬的說道:“臣愚鈍老邁目光昏聵,我主萬歲英明神武天縱奇才,與洶洶之際看破虜軍破綻,一擊而勝,昔秦皇漢武無過於此……”

雖說整個《西江月》作戰計劃完全是出自李吳山的手筆,但卻離不開復隆皇帝的大力支持。

能夠給李吳山很大的支持力度,替他分擔很大的政治壓力,足以說明覆隆皇帝確實是個目光如炬英明神武的雄才大略之君。

一連串的軍事勝利,尤其是在朝廷上下大多竭力反對的情況下,還能給予李吳山大力支持(雖然是被動的),這讓復隆皇帝非常得意,非常非常的得意。

如程園畢、王宣同他們這一批人,雖然確實很忠誠,但他們終究太老了,做事的時候竭力追求一個“穩”字,卻沒有大的建樹……

所有的這些勝利,最終都要歸功於皇帝陛下的英明和睿智,在臣子們尤其是程園畢他們這一批老臣的面前展現自己的雄才大略,讓復隆皇帝“龍顏大悅”。

事實證明,甩開內閣乾綱獨斷聖意天裁就是完全正確的,若總是中規中矩的聽從這批老臣子的意見,哪裡還會有現在的輝煌大勝和良好局面?

剛纔的那一番話,除了可以用來證明皇帝本人的英明神武之外,還可以適時的敲打他們一下。

在這半年左右的時光裡,程園畢這個內閣首輔大臣非常非常的低調,總是把“臣昏聵老邁”“萬歲聖明如炬”這樣的話語掛在口邊,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他確實已經很老了,身子骨也越來越不行了,隔三差五的告一次病,總是“請病假”。每一次皇帝都會念在他是“東宮舊臣”的情分上準了他的告病,並且每一次都會很貼心的送醫送藥,把君賢臣忠的好戲演的淋漓盡致。

其實,不管是程園畢還是復隆皇帝,甚至包括絕大多數朝臣,都已經看的很清楚了:這一對君臣之間早已離心,程園畢正在慢慢的交出手中的權利,皇帝本人越來越不在意內閣和這個內閣制度了。

程園畢的倒臺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一定會太久。唯一的區別就是,他畢竟是當年的太子師,現在又是帝師,還是一路追隨皇帝從北都走過來的東宮舊臣,就算是真的倒臺了,皇帝也會顧全他的臉面,不會讓人很難看。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復隆皇帝總是隔三差五的頒下賞賜,對程園畢好的都沒邊兒了,要麼是賞金玉要麼就是賜田產,前幾天還專門賞了他兩個年輕貌美的宮娥,據說是爲了更好的“服侍照料”程老大人。

走位當年的東宮舊人,崇禎皇帝親自給太子選出來的老師,不論程園畢的能力如何,品行操守和個人風骨肯定沒的說,絕不是貪財好色之輩。

以前的時候,雖然皇帝也有些賞賜,程園畢程老大人總是以“國事艱難”“府庫空虛”爲由堅辭不受。畢竟國家很不富裕,身爲內閣首輔大臣,應該做出清正廉明兩袖清風的榜樣和表率。

但是,這幾個月以來,程大人卻一改往日的作風,把皇帝給的所有賞賜全都老實不客氣的收下了。

“臣有事上奏……”

“賜座,讓程首輔坐着說話。”

這是復隆皇帝對待大臣的一種態度,雖然程園畢還沒有老到那種地步,卻還是一點都不客氣的坐下了。

“功高樓已初具規模……”程園畢說的不是什麼軍政大事,而是修建“功勞樓”這個事兒:“以臣觀之,這功勞樓還有些許的美中不足之處……”

“這功勞樓本就是爲了銘鼎錄功之用,專門收錄光復故土血戰陣前的將士,本就是題中應有之意,卻未免有失偏頗。”說起這事兒的時候,程園畢根本就沒有絲毫“老邁昏聵”的樣子,反而是條理分明侃侃而談:“陣前殺敵果然是有功於社稷,然後方安民勤於政務亦是大功。古人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修建“功勞樓”,本就是爲了酬功,爲了讓軍中將帥士卒沒有後顧之憂,表明皇帝對他們的絕對信賴之心。當初皇帝還真的沒有想過別的,現在卻被程園畢提出來了。

在前方打仗是功勞,難道在後方籌集錢糧穩固局面就不是功勞了麼?

這個說法,立刻就獲得了所有文官的一致支持:功勞不能只是屬於武將的,文官也應該有一份兒,而且絕對不能比武將們少了。

“程首輔所言極是,想必已有了相應的章程和解決之法了吧?”

“當初唐太宗修建凌煙閣同樣爲了酬功,但那凌煙閣卻分爲兩個部分,一曰‘功高侯王’,乃是爲酬戰陣殺敵之功。一曰‘功高宰輔’,則是爲酬治理輔佐之功,如此文武益彰,方顯文治之盛武功之隆。臣意,我朝之功高樓,可以效仿之……”

只要是上了功高樓的名字,肯定是要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這樣的機會絕不能只是留給赳赳武夫,素來清貴的文臣也一定要有這樣的待遇。

當然,這只不過是程園畢表面上的說法,現在的他已無心爲整個文官系統爭名奪利了,他想的僅僅只是自己的身後之名罷了。

什麼叫做“功高宰輔”?不就是在說他自己嘛!

復隆皇帝頓時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也明白了這位程師傅遲遲不肯讓出首輔位置的根本原因

原來他還想要一個流傳後世的好名聲。

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

事實上,程園畢有這個資格。

當初李闖寇京之時,作爲爲數不多追隨太子一路南來的文臣,程園畢雖然沒有太過於突出的貢獻和大的建樹,卻還算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至少在忠誠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始終立場堅定。或許這樣的一個臣子還不足以流芳百世,但卻足以得到一個好下場了。

在整個明朝晚期,宰輔很少有能夠善始善終的,張居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到了崇禎朝,內閣首輔大臣走馬燈一般的輪換,十七年的時間裡就換了十幾個首輔,還殺了其中的兩個,罪了好幾個,很少有好下場的。

雖然說這和當時的大局有關,但也看出皇帝對重臣的態度了……

“程首輔之言大善,是朕思慮不夠周全了,就按程首輔之言辦理吧,在功高樓上設功高宰輔部分,專門爲酬治理穩固之功。”說到這裡,復隆皇帝特意看了看程園畢,目光在他的身上逗留片刻,別有深意的說道:“我朝建於洶洶之時,程首輔擁立輔佐之功舉世皆知,作爲百官之首,是必然要榮這功高宰輔之名的……”

“老臣何德何能?怎敢居如此天功?豈不貽笑後世?”

“朕說你有功,那就是有功。功高樓建成之時,李吳山爲武人之魁,你程園畢就是文官之首,你二人的名字定會與我大明同始終……”

“臣惶恐,萬歲如此恩寵,老臣感佩莫名……”

僅僅只隔了一日之後,程園畢就又“請病假”了,並且在給朝廷的“請假條”中附上了一份辭呈,表示要辭去內閣首輔大臣的職務。

復隆皇帝當然不同意,一再挽留,希望他能繼續爲大明朝奉獻餘光餘熱,並且表示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他就是最好的首輔大臣人。要是他辭職了,真不知道以後應該怎樣應對紛亂的局面……

程園畢知道這是皇帝的客套話,是在給自己留臉面呢。

這一次,他是真的鐵了心的要辭職,辭職報告打了一次又一次,一連上了七份辭呈。

最終,皇帝看實在“挽留不住”,這才勉爲其難的同意讓他辭職……

復隆朝的第一任內閣首輔大臣就這樣退下來了,退出了大明朝的政治舞臺……

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萬天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五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吾學踐吾志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一百七十章 斷刀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雀兒的疑慮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清亡了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五百一十五章 熱血少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二百二十章 敢爲天下先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八十五章 初次接觸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一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三十四章 抓現行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四百六十八章 絕望之途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二十四章 扛把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七章 姐妹第五百八十九章 征戰四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三百二十四章 扛把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八章厲害之處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瘋子發瘋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
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萬天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五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吾學踐吾志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一百七十章 斷刀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三百七十一章 集體力量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雀兒的疑慮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清亡了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五百一十五章 熱血少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二百二十章 敢爲天下先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八十五章 初次接觸第四百三十章 找個媳婦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四百零五章 雷霆救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一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二百八十七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三十四章 抓現行第五百二十五章 嚴厲批評第七十一章 自願捐獻第三百八十一章 都有證據第四百四十九章 化工之母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四百六十八章 絕望之途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二十四章 扛把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七章 姐妹第五百八十九章 征戰四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三百二十四章 扛把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八章厲害之處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九十五章 一己之私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瘋子發瘋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五百六十六章 走向彼方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五百二十一章 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