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終弟及

薛神醫來了。

對於陡然發作的病情,薛廣濟又一次展現了神奇的醫術,連連在皇帝的臉上下了二十多枚銀針,才終於算了控制這了病情,但也僅僅只是暫時延緩而已。

皇帝的腦袋上插着那麼多的針,嘴角和眼角還在不停的輕微抽蹙着,涎水順着嘴角流淌下來,亮晶晶的,卻愈發顯得詭異可怕。

好在皇帝的神志始終處於清醒狀態,他在永王的用力簇擁之下半躺半坐着,含含糊糊的說道:“薛先生,說實話吧,朕的病情到底怎麼樣了?”

“你早就已經不行了”這種話是萬萬說不出口的,薛廣濟稍微猶豫了一下,下意識的看了看身旁的長平公主。

復隆皇帝不是傻子,頓時就明白了,忍不住的閉上雙眼,兩滴淚水順着眼角流淌下來,過了好半天才重新睜開了雙眼,這一次他再也沒有自己的病情,而是用了一個更加直接的方式:“朕還有多少時間?”

薛神醫又看了看長平公主,卻始終不敢說實話。

已經到了這步田地,已經沒有了繼續隱瞞的必要。

長平公主微微的點了點頭。

薛廣濟這才說道:“回萬歲……陛下之病情已……已深入腦髓,司命之所屬也。若是情形好,或能挺過今冬,但卻會逐漸口眼歪斜四體無感,只能僵臥於牀榻。若是情形不好……草民無能,救不得陛下,草民無能啊……”

這話說的已經相當直接了:你這病要是能活過這個冬天,就已經算是老天爺開眼了。正常情況下,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一命嗚呼!

這等於是宣判了復隆皇帝的死刑,關鍵就看什麼時候執行而已。

聽聞如此噩耗,復隆皇帝的反應卻很算是平靜,至少沒有表現出歇斯底里的樣子,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真是……真是如此……朕早就……早就想到了!”

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其實復隆皇帝早就覺察到了,只是還不敢最終確認罷了。

這些天來,皇帝總是在睡夢中驚醒,每次醒來都感覺到不到四肢的存在,需要緩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漸漸恢復,而且腦袋裡好像埋進了一根針刺,卻不是那種尖銳的疼痛,而是隱隱的疼,有時候還會非常健忘,甚至想不起睡覺之前發生的事情……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尤其是讓復隆皇帝起疑的是,這幾天來,他從來都沒有看到過那些讓人心煩的奏摺。作爲他的助手,長平公主總是把那些好消息之類的奏摺給他看,似乎這大明朝已是太平盛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擔憂一般。

報喜不報憂,這可不是長平公主的作風。

對此,復隆皇帝已經隱隱約約的有所察覺了。

而薛神醫的話,則最終印證了自己的猜想:時日無多,死神隨時都有可能降臨。

如果說在這之前還有一絲幻想的話,那麼,現在這一絲最後的幻想已徹底破滅掉了。

真正丟掉了所有的幻想之後,復隆皇帝反而變得全所未有的坦然——能夠直面死亡,或許也可以算做是一種尊嚴了吧。

“朕……已料到會是這個樣子,有勞……有勞薛先生了。”復隆皇帝伸出手去,自行拔掉腦袋上的那些銀針,全都收攏在了手心,將所有的銀針全都交給了薛廣濟:“薛先生可以回到……回到你的醫者……醫者學校去了。”

“草民無能!是草民無能啊!”薛廣濟還在不停的磕頭,早已老淚縱橫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來:“是草民學藝不精,救不得陛下,草民愧疚……”

“不用愧……愧疚,醫萬民勝……勝過醫一人。”復隆皇帝極力想要做出一個微笑的表情,但是在眼斜口歪的情形之下,這個笑容則顯得有些詭異了:“千秋百代……之後,你的名聲……定在朕之上,必只……直追華佗扁鵲,去吧,去吧……”

遣走了薛廣濟,就等於是接受了最殘酷的現實,但復隆皇帝卻沒有絲毫的悲涼,反而轉過身去,看着永王黝黑的面龐,似乎想要做出一個笑容,但卻沒有能夠笑得出來……

皇帝是右手艱難的摸搜着,從貼身出取出一張摺疊整齊的紙,紙張之上還帶着他的體溫。

將這張紙交給了永王,微微點頭示意他打開來看。

因爲右手的手臂還墊着皇帝的身體,永王只能用左手打開摺疊的紙。

一看之下,頓時大驚失色,那張的紙片子掉落在地,永王慌慌張張的跪拜下去:“臣弟不敢,臣弟不敢,還望萬歲收回成命……”

長平公主撿起那張紙,還沒有看完就已忍不住的淚流滿面。

“奉天長運,大明天子詔,曰:皇考大行殉國,朕即爲于山河破碎之時,擊賊破虜,恢復故國,至今已歷八春。朕躬涼薄,賴天下臣工奮起垂手而之治天下,延國祚續宗廟,終使四宇河清,民有所安。朕自知不可比先聖,唯盼後人追功。皇太弟永王炯者,人品貴重深效朕躬,其志堅剛其心果然,朕欲傳位於其。必能革故而鼎新,承夫於祖治之效。朱氏子孫並內外臣工,當勠力同心,事新君如事朕者,悉心輔佐共匡社稷,不得有違,欽此!”

這是一份傳位給永王的詔書。

這份詔書顯然已經寫出來有些時間了,國璽和皇帝的私人印章一應俱全,很明顯是早有準備,而且一直都揣在皇帝的懷中貼身保存!

外面還是風傳着“立太子”的事情,這邊皇帝早就寫好了傳位詔書,最終的人選卻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弟弟。

雖說大明朝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而且不止一次,但這份詔書來的太過於突然了。

衆所周知,皇帝本人和永王的關係並不是很和睦,而永王不僅屢屢頂撞皇帝,還弄出“離家出走”的鬧劇,皇帝很生氣,非常非常的生氣。他怎麼都沒有想到,皇帝兄長其實非常非常的看好他,要不然又怎麼會以大位相傳?

皇帝的信賴,兄弟之間的情分,在一瞬間爆發出來,永王不停的磕頭,一邊哭泣一邊反反覆覆的唸叨着:“臣弟不敢,臣弟不敢……”

復隆皇帝伸手撫摸着他的頭髮,用含糊不清的語氣說道:“我早就……早就想清楚了,想清楚了。唯有如此……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我大明江山……無虞……”

事實上,復隆皇帝相當的清醒,不是他不想立太子,而是他知道不能立。

若是立了太子,雖然可以按照父死子繼的方式完成皇位的更迭,並且一定會得到黃得功和臣子的擁戴,卻爲大明朝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一直以來,復隆皇帝都是試圖讓皇權凌駕於一切之上,但是一個吃奶的娃娃繼承皇位的話,還談什麼皇權?到時候這大明朝的江山到底姓什麼都說不清楚呢。

後黨和皇權之間必然有爭奪,那隻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就算是自己的兒子最終可以戰勝外戚後黨,恐怕也會爆發大的流血事件甚至會爆發戰爭,說不得這江南半壁就要分崩離析了呢。若是後黨最終獲勝……那天下一定會更亂。

復隆皇帝勉勉強強的“壓服”着北邊的李吳山,憑藉的就是君臣大義名份和大一統的理念,至少大家還在大明朝的這面旗幟之下。若是後黨獲勝的話,就失去了法理性,到時候李吳山必反。

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李吳山打的什麼旗號,必定是大規模的戰爭,南北交戰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還用說嗎?

戰爭的過程可以用千萬種,但最終的結果卻只能有一個:大明王朝不復存在,天下由朱改李,而且改的順理成章。

要想維繫大明朝之國祚,就不能立太子。

叫嚷着立太子的人,無一例外全都是出於私心,卻沒有哪怕一個人是爲了大明王朝考慮。

而改由永王繼位,不僅可以消除隱患,還能把李吳山這個最大的威脅化爲最大的助力,至少可以維持南北之間事實上的大一統局面,因爲永王和李吳山之間不僅關係特殊,而且在思想一脈相承。

作爲傳統的帝王,在這種問題上看的非常清楚,他可以不在乎永王擁有什麼樣的思想,但卻一定很在乎永王的身份。

不管怎麼說,永王都是先皇嫡血,只要他在位的話,如何治國理政那隻不過是細枝末節的問題,這國祚的傳承和江山的延續始終沒有跳出先皇子嗣之外,這纔是最關鍵的東西,也是復隆皇帝最在意的。

“擬旨……”

眼看着這一對兄弟在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權利交接,而永王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兒,反而是看起來最柔弱的長平公主最爲冷靜,知道現在就是最要緊的時刻,無論有多少淚水都得先把正事辦了。

雖然復隆皇帝採用了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竟然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確實讓她感到意外,但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長平公主提筆在手,等着復隆皇帝口述。

復隆皇帝卻沒有說出具體的內容,而是斷斷續續的說道:“給……給高起潛下旨吧。”

高起潛是大旗軍的監軍,是二把手,而且還僅僅只是名義上的二把手。

外界一直都認爲大旗軍是遊歷於大明朝之外的體系,是不受皇權制約的,甚至是皇權最大的威脅。

但是這一次,復隆皇帝會證明一個事實:不管是大旗軍體系還是李吳山本人,都會嚴格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雖然皇帝本人沒有說出任何具體內容,但長平公主卻很清楚的知道這道聖旨應該怎麼寫!

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四十一章 我是有身份的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期生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三百六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七十章 勸善書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五百五十九章 板上釘釘第二百八十二章 考卷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一百五十八章 營救太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熊衛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校園生活第二十章 各有心思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將出馬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三百章 軍閥第一百八十一章 僞造證據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
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四十一章 我是有身份的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情深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楚帝王氣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發瘋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期生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降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三百一十四章 拒絕參加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子協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五百七十三章 尋求支持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三百六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一百四十三章 樹碑建廟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七十章 勸善書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五百五十九章 板上釘釘第二百八十二章 考卷第一百七十九章 醉銷魂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一百五十八章 營救太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熊衛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市井潑皮第三百七十七章 攝政王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校園生活第二十章 各有心思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民心如水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將出馬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四百九十二章 爭相送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三百章 軍閥第一百八十一章 僞造證據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