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光剛剛派出使者,李適就推興安君當大王。得到消息的唐繼光勃然大怒,立大王這樣的事情,就算不說和東江軍商議一番,少不得也要知會一聲。
唐繼光立刻給毛文龍發軍令,讓毛文龍派兵在漢城外演武。也就是演習!
得到命令的毛文龍那裡會客氣!
高麗風格的院子裡面,毛文龍把軍令放到一邊,昂然吩咐道:“立刻着急衆將!”
東江軍的效率不是吹的,沒有多長時間,只是一刻鐘而已,駐守在當地是兵馬守備使和三個把總已經來到了毛文龍居住的院子那裡。
“李適這傢伙已經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居然敢連支會都沒有,便擁立興安君!軍門來命令,要我們好好軍演一番!有沒有問題!”毛文龍說道。
“末將等謹遵軍門之令!”一衆將官斬釘截鐵,齊聲應諾。
當天,一千名步兵就浩浩蕩蕩的從仁川港軍營出發。東江軍這個舉動立刻引來附近探子的矚目,不消片刻,漢城處的李適就得到這個戰報。
“唐繼光這是想幹什麼!”李適手下的大將高德祥失態的站起來,驚恐交加。
李適到底還是定力強一些,雖然心中也是驚恐交加,但還是冷靜的考慮事情。思索一番後,李適對手下報信的探馬隊正吩咐道:“繼續打聽軍情!”
“大將軍。難道就這樣嗎?要不我們出兵滅了他們!不過區區一千兵馬而已。仁川港那裡雖然還有五百人,但都是水軍而已,上了岸的水軍,連下馬的騎軍都不如!”李適手下一名悍將,惡狠狠的說道。
李適聞言雖然心動,但很快壓下這個慾望。滅了仁川港的千把人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千把人背後站着的東江鎮!努爾哈赤夠厲害了!二十五歲以來,縱橫遼東,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明國組織了三次上十萬兵馬的攻伐。結果怎麼樣?這都不用細說了。
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名戰神般的人物,不是敗在那些名將那裡,更不是敗在敵人衆多上,反而敗在兵力不如努爾哈赤的唐繼光那裡。還逼的簽下停戰和議!土地沒有佔到一塊,反而丟了金州。
李適可不會如同那些在漢城內的官宦那般,酸溜溜的歸結爲運氣。久處邊境的李適知道,建奴的戰鬥力是不可小覷的,能夠拿捏他們,就算其中有運氣,戰鬥力也不可小瞧。
“大將軍,現在難道就派探馬去而已?”高德祥憂心忡忡的問道。
李適皺了皺眉頭,不知道是想到辦法了,還是爲了安撫手下人心。這眉頭很快就舒展開。李適露出自信滿滿的表情道:“上城樓,本將軍就不信,他唐繼光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打漢城!違背大明祖訓!”
高德祥等人都在心中苦笑,唐繼光現在都隱隱約約有割據一方的味道了。那裡可能會真的在乎什麼祖訓不祖訓的。而且這還不是他家的祖訓,而是朱家的。
到了城樓處,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千東江鎮列爲一個步兵方陣和兩個散兵陣。步兵方陣長槍林立,士兵踏着整齊的步伐前進,雖然數百人,但那動作宛如一人揮臂般自然。
兩翼的散兵陣型雖然兵力不多。看似散亂。但仔細一看,發現每一個士兵附近都有最少兩名士兵可以支援他,如果靠內的,更是五個左右的支援點,宛如一朵朵綻放的梅花一般。步兵方陣過去了。是火銃兵。百多名被僱傭來的朝鮮民夫在前方土地上插入已經紮好的稻草人。每個稻草人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放在朝漢城城牆方向。
李適的臉色立刻變了,他可不是小兵,對此還抱有懷疑,認爲這可能只是偶然的。李適知道自己肯定是得罪了唐繼光,唐繼光這纔給自己來個下馬威!難道是擁立興安君的事情?不大應該啊,這是朝鮮的事情,用得着他唐繼光干涉嗎?如果是大明皇帝,這還差不多!
如果唐繼光知道李適此刻的想法,恐怕一定不會同情李適的遭遇。李適在軍事上也許不錯,但在政治上是一個典型的白癡。居然理所當然的忽視了唐繼光的感官,認爲這事情天啓帝纔會來管。
事實上朝鮮立大王的事情,還真不是天啓帝的意見最重要,反而是禮部的意見最重要。皇帝對於這些附屬國的感官還真一般般的,反而出使過附屬國的禮部官員,或者平時多接觸的禮部官員,他們說的話皇帝信了個十成。
毫無疑問,鄰近朝鮮的東江鎮,在這事情上意見佔據很重份量。就算禮部官員說綾陽君好的,唐繼光也可以說,你出使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綾陽君剛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是好的,但現在已經縱馬於聲色了!什麼?不可能!君不見,唐玄宗等君王,剛剛開始勵精圖治,後來就腐敗了起來嗎?你敢保證綾陽君一定會一如既往下去嗎?
就在李適思索緣由的期間,東江軍的三百火銃兵已經準備妥當了。
三百人分作三排,並非是表現在破虜堡大戰中的三段擊,而是傳統的三疊陣。之所以是這個原因,那是建奴那裡缺少火器,而且唐繼光也不大相信,建奴會大規模發展火器。君不見,後世從康熙到乾隆都壓制火器的發展嗎?難道這些被磚家叫獸鼓足的賢君聖皇真的有眼無珠,不知道火器的厲害嗎?
自然是因爲建奴人口稀少,唯恐人數衆多的漢人有了火器後,反清復明!而現在遼東那裡,建奴在人口上也不佔據優勢,唐繼光還真不大相信努爾哈赤敢發展火器。
而朝鮮則不然,朝鮮自從日本入侵後,就對當時威力巨大的“鐵炮”情有獨鍾,從明朝那裡學去了鳥銃製作和使用的方法。國內的鳥銃兵有差不多萬人上下!比之遼東邊鎮鳥銃最強盛的時候,朝鮮所擁有的鳥銃都比之更加多。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
“砰!砰!”火銃聲大作,硝煙瀰漫。
在火光中,前方的稻草人,宛如被鐮刀掃過的禾苗,一下子就倒了小半,餘下沒有倒的,也是宛如殘花敗柳那般,這裡黑了一塊,那裡少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