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朝鮮國王要御駕親征

令丁山沒有想到的是,吳猛這一千多人的兵馬,本意只是佯攻,卻沒想到居然一路打的順風順水,短短七八天的時間,就已經攻擊到了沂州城下,如果不是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可能就真的拿下沂州城。

這二十來天的時間,毛承福率領兩千五百人一路攻城略地,不但收復了大量的響馬,還拿下了濟南城和泰安州,一時間聲名大震,天策軍的名頭已經在兗州府的響馬中傳遍了。

天策軍這麼能打,居然把濟南都給打下來,而且把官軍,甚至是傳說中兇殘無比的關寧軍都給擊敗了,又聽說天策軍的待遇很好,正在擴充兵馬,不少響馬都從各地趕來,想要投奔天策軍。

沂州附近也有不少響馬來投,其中一個響馬頭子吳恆,有個拜把子兄弟李立三被抓了壯丁,因爲有一把子力氣,又懂得孝敬上官,還當上了一個小頭目,負責守衛城門。

而後吳恆親自喬裝進城遊說,希望他這個兄弟能夠和自己一樣,投奔天策軍,李立三開始有些猶豫,但聽說只要他能在夜間打開城門,同時發信號,其餘的什麼都做不做,事成之後就可以成爲中隊長,也就是兩百人的頭頭,於是就同意了。

隨後吳猛便據此制定了作戰計劃,基本上就是突襲濟南的翻版,夜襲至沂州城北,等待李立三打開城門響應,而後一千多兵馬,加上新收編的五百多人,一同攻入城內,拿下沂州城。

此次戰事剛開始進行的很順利,當天子時左右,李立三確實按照預先定好的,帶着人打開了北城門,吳猛也帶着一千多天策軍也順利殺入城內。

看似一切順利,又是一次完美的突襲,拿下沂州城不是什麼問題,但事情在這裡卻發生了轉折。

因爲在城內的,不是四散而逃的明軍潰兵,而是一支支裝備齊全,軍容嚴整,早就等候多時的明軍。

這些明軍不但配備有大量的鳥銃,還有不少佛郎機火炮,編隊也相當完整,關鍵是他們根本不像是被臨時組織起來,而像是早就知道天策軍要來,故意等在這的一樣。

戰鬥結果自不必多說,吳猛帶來的騎兵總共就一千五六百人,而這些明軍的數量至少在萬人級別,甚至更多,而且早有準備,吳猛帶人猛衝了一次,結果死傷慘重不說,根本就充不進去。

與此同時,分散出去準備奪取其他城門的兵馬,也都被陸陸續續打了回來,而且聽到留守的士兵所說,一部超過兩千人的明軍正在向北門進攻,試圖切斷天策軍的退路。

吳猛也知道是自己上當了,繼續打下去已經什麼意義了,這些明軍根本不是自己一千多人能夠對付的,如果不趕緊撤退,可能要全軍覆沒,於是重新整隊,朝着城門的方向回撤。

好在留守城門的,有一半都是老兵,無論是作戰意志還是作戰水平,都相當不錯,在吳猛抵達城門的時候,城門一直保持在他們手裡,明軍兩次進攻都被打退。

隨着吳猛的到來,那些準備進攻城門的明軍只得暫時撤退,但尾隨而來的明軍主力,確是步步緊逼,原本還打算等待分散出去兵馬的吳猛,知道繼續他們可能已經回不來了,只得率軍撤退。

撤到安全位置後,他就把吳恆抓過來審問,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陷阱,而吳恆有最大的嫌疑,但一番審問下來,包括對他原本手底下的嘍囉分開審問,都確定吳恆沒有問題。

事後調查幾天才得知,問題出在李立三頭上,這完全就是楊一鵬麾下副將蘇志的一場計謀,爲的就是將吳猛所部全部殲滅。

早上他們突襲的兩天之前,楊一鵬的護漕大軍便順着運河北上,然後分出一萬兵馬由副將蘇志率領,從宿遷進入沂河,直達沂州城,他們是在夜間入城,消息很是隱蔽,吳猛他們居然都沒能探查出來。

本來是準備打吳猛所部一個措手不及,但李立三的事情讓他們想到了甕中捉鱉,利用李立三假裝投靠,打開城門,放吳猛所部入城,然後將其圍殲在城內。

奈何他們低估了天策軍的實力,也高估了自己的戰鬥力,奪回城門的戰鬥很不順利,沒能全殲吳猛所部。

不過即使如此,依舊讓吳猛所部遭受重創,一千五百多人的軍隊入城,撤出來只剩下不到八百人,其餘的不是戰死或者受傷,就是被敵人包圍,來不及撤出來。

他將這次行動上報丁山,並沒有受到責備,而是讓他暫時停止攻擊,守住費縣和蒙陰,並分出少量兵馬即可,不讓明軍北上,盯住他們的動向就行,等待拿下兗州府,再回頭來收拾他們

而樂安方面,消息就沒那麼好了。

原本王林親自坐鎮,率領一萬五千人的白蓮教軍隊,還有三十門佛郎機駐守樂安,用於分散明軍的兵力。

最初幾天付出不小的傷亡之後,利用從天策軍購買而來的火銃和火銃,殺傷了接近兩千明軍,迫使明軍暫時放緩了攻勢,雙方處於僵持階段。

而後劉宇烈拿下青州城,將作戰重心轉向天策軍,就從圍攻樂安的明軍,抽掉了一萬三千人出來,八千由陳洪範率領前往濟南府東部,防止毛承福所部東進,威脅到大軍後方,並且伺機收復濟南,剩餘五千駐守青州城,防備逃跑到臨朐的白蓮教殘部捲土重來。

王林也試圖突破封鎖,聯絡天策軍以及青州方面,但都不成功,留下來的五千兵馬,有兩千精銳騎兵,根本不是他們能打得過的,派出去的幾波人不是被堵回來,就是被圍殺了。

本來如此也是相安無事,但王好達兩兄弟可是投靠了明軍,就有些不一樣了,雖然不打算在解決天策軍之前強攻樂安,但小計策總是要玩的。

他們的消息封鎖做的還不錯,王好達兩兄弟投誠的消息還沒有泄露,所以劉宇烈就安排留守將領,利用這個優勢,試試能不能詐開樂安城的打門。

沒想到居然真的成功了,王好達率領兩千多‘潰兵’,佯裝被兩百天策軍騎兵追擊,請求入城,王林看到王好達,雖然對他很是鄙視,但還是放他進來了。

結果一進城,王好達就漏出真面目,當場反擊,控制了城門,城外早已準備多時的明軍順利入城,堅守了半個多月的樂安,就此被攻破,王林被殺,一萬五千軍隊不是被殺就是被俘虜,少有漏網之魚。

相比之下,東江鎮和朝鮮方面的戰鬥,則可以稱得上是完美,一切都是按照預定計劃進行。

先期出發的那一支小艦隊,由龐國興率領,帶着兩個步兵大隊,直接襲擊了濟州島,島上的朝鮮守備力量非常少,再加上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根本抵擋不住水師的進攻。

駐守在濟州島的朝鮮水師,兩艘被擊沉,五艘戰艦被俘獲,島上的守軍也沒料到會發生戰鬥,步兵登陸之後他們纔想起來反擊,但爲時已晚。

濟州島的駐軍本來就只有千把人,武備廢弛不說,還多是些老弱,面對兩個大隊加起來一千三百人,全副武裝的天策軍,根本無力抵抗。

一個照面,好不容易集結起來四百多朝鮮士兵,就被殺的大敗,除了不到三十人跑掉,其餘的都投降了。

隨後,兩個大隊開始分工協作,一個大隊帶着隨船而來的工匠們,以及這些俘虜在島上修築防禦工事,同時加強港口的防衛,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朝鮮水師進攻。

另外一個大隊,則向濟州島其他地方挺近,濟州島畢竟是一座大島,東西長度一百七十多裡,一千多朝鮮駐軍不可能都集中在港口。

好在步兵師都是混合兵種,本身有炮兵也有騎兵,無論是突襲還是攻堅都不在話下。

第二天,龐國興便帶着這支分艦隊便離開濟州島,朝着全羅道和慶尚道南部海域前進,再去扮演一把‘倭寇’來襲。

九月八日,水師分艦隊於釜山登陸,打頭陣的自然是獨立三營,也就是現在的東洋營,營長李天剛。

經過江南之行後補充人手,東洋營現在有五百多正兒八經的‘倭軍’,其餘的一千三百人的漢人士兵,也經過了一番僞裝,遠遠看去和倭寇沒什麼兩樣。

進攻過程很順利,之前在濟州島復活了五艘朝鮮戰船,直接拿來當做門面,假裝成朝鮮水師騙過守軍靠近港口,然後獨立三營直接登陸,朝着釜山城進攻。

如此毫無準備的情況,釜山的守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看到來犯是兇名赫赫的倭寇,根本沒有膽量抵抗,不到一個時辰,釜山城就被徹底拿下。

至於那些逃難的朝鮮士兵和百姓,他們沒有去搭理,正好需要他們把‘倭寇來襲’的消息擴散出去。

選擇從釜山登陸,其實不是李天剛的決定,而是分艦隊統領龐國興的注意,就是爲了最大程度而製造恐慌,因爲萬曆年間豐臣秀吉攻打朝鮮,就是從釜山開始的。

那一次幾乎打的朝鮮快亡國了,朝鮮國王都跑到義州去了,在過去一點就是鴨綠江了,如果不是大明出兵援救,他們最後的平安道北部和全羅道南邊的一小片地盤,恐怕就都被打下來了。

朝鮮人稱之爲‘壬辰倭亂’,對他們造成的心理陰影可是很大的,龐國興自然懂得利用這一點,利用東洋營打頭陣,營造出一種倭國再度集結大軍,企圖再度攻佔朝鮮的假象,最大限度的讓他們產生恐慌。

還別說真的挺有用,甚至效果遠遠超過一起,在拿下釜山第五天的時候,就有偵察到的消息傳回來,朝鮮國王李倧集結了漢城周圍的五萬大軍,準備御駕親征,迎戰來犯之倭,奪回釜山。

聽到這個消息,李天剛肚子都笑疼了。

自己帶着區區不到兩千軍隊進攻一座城池,居然能讓朝鮮國王御駕親征,這可算是天大的笑話了。

這朝鮮國王也太沒用了吧,這回去之後可是能好好的在同伴面前吹一波,自己一個營長,就能逼得一個國王親自迎戰,這是何等的榮耀啊,同時也隊龐國興這個分艦隊統領佩服的五體投地。

而底下的士兵,包括哪些倭軍,對於這個消息非但沒有害怕,反而興奮不已,甚至有些人心想着,要是能把朝鮮國王給抓住或者打死,那這輩子就值了。

同時他們也沒有閒着,開始做着戰鬥準備,加固釜山城的防禦,準備在這跟李倧帶來的大軍打上一場,看看他們到底是什麼成色。

不過他們不打算死磕,實在擋不住,那就從地道撤退出城,而後由水師分艦隊接應,再去襲擾沿海其他城池,反正城池多得是,沒必要死盯着釜山不放,能夠牽扯朝鮮方面的兵力他們就算完成任務了。

另一邊,九月三日,準備齊全的水師主力艦隊,在徐文儀的率領下,氣勢洶洶的殺向了搖擺不定的東江鎮。

初期進展相當順利,城隍島,大欽島,小欽島等十餘座島嶼上的駐軍,都願意投靠天策軍,第一日便將這些地盤收入麾下。

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北上,由張華率領,去找韃子水師主力,也就是耿仲明帶過去的原天津水師艦隊。

另外一路沿着遼東半島海岸線,向東進發,沿途的大山島,小山島,二山島上面加起來也就三百來號駐軍,看到天策軍水師龐大的艦隊抵達,根本沒有抵抗的心思,直接投降。

但到了廣鹿島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因爲駐守在這裡的是尚可喜,而且廣鹿島不是一座單獨的島嶼,而是包括廣鹿島,大長山島,獐子島,海洋島等在內的兩百多個島嶼,其中十來個大島嶼上面都有駐軍,還有尚可喜麾下殘存的兩支艦隊,不過都被編入了東江水師。

徐文儀也試圖勸降,但對尚可喜根本沒用,他是一門心思要報效朝廷,誓死不降,那麼也就只能靠戰爭解決問題了。

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八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被包圍第560章 彭曉冬第221章 朝議第628章 大戰將至第284章 參將劉遠航第367章 打劫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697章 中原戰局第404章 範景文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232章 蔡鵬程兄弟第三十八章 山東巡按王道純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784章 登陸第877章 秀肌肉第212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850章 多爾袞勝出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354章 貴人第272章 拿下萊陽城第422章 徐元永的計策第482章 戰鬥徹底結束了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二十七章 畢自寅的抉擇第830章 德類格死了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147章 船呢?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414章 先消滅劉國柱第461章 登陸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862章 新軍實力第571章 徐文儀的野望第507章 吳三桂全軍覆沒第709章 棒子的秉性第734章 一口一口的吃第313章 白天睡什麼覺第521章 更加完美的勝利第107章 白蓮聖母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131章 白沐霖(第三更)第213章 朝堂之爭第713章 兩手準備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289章 爺孫局第687章 年終會議(中)第266章 巧合?第四十六章 王道純來信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854章 炮擊赫圖阿拉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208章 初戰告捷第594章 兵不厭詐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860章 老冤家第822章 前鋒炮戰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十五章 營嘯是如何發生的第十五章 營嘯是如何發生的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四十三章 錢都用來買田地了第307章 進攻明軍營寨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249章 大事不妙第885章 霸權已定第二十一章 吳橋兵變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四十四章 李九成居然先行動了第288章 大軍壓城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887章 攻陷南京第105章 防備夜襲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六十九章 難打的新城第二十二章 中伏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八十六章 首戰告捷
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八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被包圍第560章 彭曉冬第221章 朝議第628章 大戰將至第284章 參將劉遠航第367章 打劫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697章 中原戰局第404章 範景文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232章 蔡鵬程兄弟第三十八章 山東巡按王道純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784章 登陸第877章 秀肌肉第212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850章 多爾袞勝出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第354章 貴人第272章 拿下萊陽城第422章 徐元永的計策第482章 戰鬥徹底結束了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二十七章 畢自寅的抉擇第830章 德類格死了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147章 船呢?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414章 先消滅劉國柱第461章 登陸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862章 新軍實力第571章 徐文儀的野望第507章 吳三桂全軍覆沒第709章 棒子的秉性第734章 一口一口的吃第313章 白天睡什麼覺第521章 更加完美的勝利第107章 白蓮聖母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131章 白沐霖(第三更)第213章 朝堂之爭第713章 兩手準備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289章 爺孫局第687章 年終會議(中)第266章 巧合?第四十六章 王道純來信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854章 炮擊赫圖阿拉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208章 初戰告捷第594章 兵不厭詐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860章 老冤家第822章 前鋒炮戰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十五章 營嘯是如何發生的第十五章 營嘯是如何發生的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四十三章 錢都用來買田地了第307章 進攻明軍營寨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249章 大事不妙第885章 霸權已定第二十一章 吳橋兵變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四十四章 李九成居然先行動了第288章 大軍壓城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887章 攻陷南京第105章 防備夜襲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六十九章 難打的新城第二十二章 中伏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八十六章 首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