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

至於軍隊是怎麼訓練出來的,底下的小兵都知道,不是什麼機密,孔有德多半也是想從他這獲取準確的信息。

說出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就能被放走,看起來也不是不能接受,到時候回到城內,還能將所見所聞稟報上去。

比如他們的敵人不是什麼倭寇,而是登州來的叛軍,在比如這些軍隊的裝備情況,有什麼打算等等,有了這些消息,必定對守城有所幫助,這個交易值得做。

拿定主意後,他看着孔有德的眼睛,開口道“好,這些我都可以告訴你!不過希望說完之後,你能信守承諾,放我回去!”

“你放心,我從不食言!”

清了清嗓子,彭曉冬開口道“我們所裝備的自生銃,其實並非侯爺或者舉動其他人想出來的,而是前兵部右侍郎畢懋康畢大人設計出來的!這些自生銃,都是根據畢大人的法子……”

聽到自生銃這個詞,孔有德有些驚訝,連忙問道“等會,你說你們用的火銃叫做自生銃?這名字是誰取的?”

看到孔有德驚訝的表情,彭曉冬有些疑惑,不過還是解釋道“我們就是這麼叫的,而且這個名字還是畢大人取的!我們也就沒有更改,沿用了下來!”

自生銃這個名字,孔有德不是第一次聽到,最開始聽到是從徐爾默口中,但是他就是這麼稱呼他拿的短管燧發槍的。

第一戰結束後,那些繳獲的明軍燧發槍,孔有德也看過了,除了長度和一些細節上的變化,其他的都和當初徐爾默給的那把差不多,也就是說,很可能這兩者的來源是一致的。

現在叫法都一樣,也就是說徐爾默的燧發槍,很可能都是一個來源,也就是和彭曉冬口中的那個畢懋康有關係。

“畢懋康!自生銃!”孔有德自言自語道,半晌不語。

“彭曉冬,我不需要你回答第二個問題,現在我要你告訴我,關於這個畢懋康的信息,還有跟你們神機營的關係!”

孔有德突然又開口,而且一臉興奮,搞得彭曉冬莫名其妙,不過他還是開始接受畢懋康的情況,畢竟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想打聽到並不難。

他口中的畢懋康,是南直隸歙縣上路人,距離南京城並不算太遠。

萬曆二十六年中進士,而且還是二甲進士,次年授中書舍人,接下來陸續升至廣西道監察御史、陝西巡按御史、山東巡鹽御史、右僉都御史巡撫鄖陽,爲官清廉而且才幹出衆。

除了文辭與畫技上佳,他還精通軍事,武備器械,對各種戰陣指揮,武器製造等有着相當深的造詣。

天啓五年,由於受到魏忠賢的排擠,後來又被御史王際逵彈劾,被削籍罷官。

回到家鄉之後,專心鑽心武器,頗有成效。

崇禎三年五月,被朝廷重新啓用,擔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上任之後,他就致力於練兵和新式火器的打造,力圖重振南京的京營,他曾不止一次放眼,誓要將南京的軍隊訓練成精銳,有朝一日開赴遼東,消滅東虜,肅清邊患。

不過也正因爲如此,使得他這次的官場生涯並不長,很快就又被免官。

重振京營這種事情,不單單是一個畢懋康想做,以前也有其他人想要這麼做,然後都推行不下去,主要還是阻力太大了。

最大的阻力,就是來源於南京城的勳貴集團。

說起來,南京的政治地位雖不如北京,但南京的勳貴集團,卻要比北京的權勢大的多。

首先,大明朝的爵位,大部分集中於開國功臣,以及靖難功臣,其餘的公侯伯並不多,前者大部分聚集在南京,後者則跟隨成祖遷至北京。

而土木堡之變,直接把北京勳貴集團一波掃清,自此每況愈下,南京的勳貴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依舊保持着較爲強大的能量,至少在大明的南邊,他的的影響力還是很強的。

兩百多年下來,他們已經是根深蒂固,連軍隊都成了各家的產業之一,畢懋康要練兵,妥妥的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啊。

不說別的,要練兵首先要覈查兵員,一旦查清楚,他們吃的空餉就得吐出來,他們怎麼可能樂意。

總之,大規模練兵整訓軍隊,對這些勳貴來說絕對沒什麼好處,除了懷遠侯常延齡這個有獨特想法的,其他的勳貴沒一個支持的,但畢懋康還是強行推進。

結果這些勳貴就各種下絆子,給北京上書彈劾他,阻力越來越大,但仍舊在推行,而且效果還不錯。

把這件事情攪黃的最終推手,恰恰來源於畢懋康的上司,現在的南京城主宰者兵部尚書閻鳴泰。

整訓練兵的舉動,閻鳴泰最開始並不在意,但真正開始之後,他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原本以爲畢懋康也就是閒着無事瞎折騰,沒想到他還有兩下去,搞得有模有樣的。

閻鳴泰就有些着急了,雖然這事如果辦成了,對大明確實有好處,但是對他閻鳴泰來說可沒有半點好處。

不說別的,單單讓他畢懋康掌握了軍權,就是對他權利的虛弱,對於貪戀權利的閻鳴泰來說,這事不可能容忍的。

而且身爲兵部尚書,他閻鳴泰沒做出什麼大的成就,倒是讓一個兵部侍郎練出一支強軍,這要是讓皇帝知道了,那還得了。

畢懋康有此功勳,很有可能進內閣,再不濟也能成爲北京六部的堂官。

看起來跟他閻鳴泰沒關係,但兩相對比,皇帝就會認爲他是無能之輩,以後仕途可就能難走了。

所以,這件事情就必須停下來,於是閻鳴泰就與勳貴們站到一條陣線,然後把畢懋康排擠走了。

於是在崇禎三年八月,在兵部右侍郎任上幹了三個月的畢懋康,再次被罷官去職。

不過畢懋康罷官之後,並沒有回老家,而是在這南京城住下了,不是因爲別的原因,而是常延齡的請求,希望他能留下來。

之前的大練兵,只有常延齡支持他,而且最開始也是從神機營開始的,主要是兩人的目標是一致的,一個想要通過練兵做出一番成就,另一個則想要掌握一直強軍,重現先祖榮光。

雖然畢懋康被罷職,但常延齡還是希望他能夠以私人的身份,協助編練神機營,畢竟神機營算是他常延齡的產業,其他的勳貴再看不過眼,也管不着。

於是,兩個都不怎麼受待見的人,走到了一起。

持此之外,常延齡還收羅了一批諸如彭曉冬這樣的,參與過真正的戰鬥的軍官,負責軍隊的指揮。

並且還時不時尋找作戰機會,比如哪個地方有人造反,或者佔山爲寇,他就率領着神機營前去剿滅。

就這樣,神機營的戰力迅速成長起來,畢懋康看到神機營的訓練卓有成效,對鳥銃的運用也非常熟練,在崇禎四年四月的時候,將自生銃的製造方法拿了出來。

隨後常延齡賄賂工部虞衡清吏司和南京內守備衙門,自掏腰包,通過這兩個部門下轄的兵器局和兵仗局,先期打造了一百支自生銃,進行訓練和對盜匪的實戰運用之後,效果相當不錯。

後來又進行了一定的改進,開始大規模裝備士兵,使得一大半的士兵,都裝備了這種自生銃,這也是常延齡自信出站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神機營那三十門火炮,也是畢懋康在佛郎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命名爲神飛炮,射程和精度都比同等重量的佛郎機要高

所以,就有了之前那一幕,神機營熟練地使用燧發槍與天策軍交戰。,只不過最後還是因爲實力和作戰經驗的差距,被天策軍擊敗。

聽彭曉冬這麼一通介紹,孔有德對這個畢懋康的興趣更濃了。

畢懋康能在重重阻力之下推行練兵,被既得利益集團阻斷之後,又和常延齡一起,將神機營訓練和裝備到這種程度,絕對是個能人,而且現在天策軍使用的燧發槍和天策軍,很有可能就是源自於他。

畢竟這一切的基礎,都是源於當初徐爾默送給他的那把燧發槍,在此基礎中進行改進,而後列裝出來的。

徐爾默也說過,這東西不是他自己弄出來的,而是他一個朋友的叔父弄出來的,他那個朋友總跟他吹牛皮,說這種火銃如果大量裝備到大明的軍隊,橫掃東虜,北奴,流寇不在話下。

而後徐爾默就按照這個法子,打造了三支出來,其中一隻送給了孔有德,他又在此基礎上改進,最後改進得到天策槍,大量裝備天策軍,成功的擊潰明軍,倭寇,海盜,韃子等敵人。

現在看來,他朋友的叔父,多半就是這個畢懋康,徐爾默說他的那個朋友在南京,而畢懋康恰好也在這,這一切都說得過去了。

ωwш tt kan c o

既然找到了真正的大佬,那麼這個畢懋康,孔有德絕對不能放過,來都來了,人當然得帶走。

現在手頭的火器專家也就孫元化,結果因爲兵變的事情,搞得他現在還是一肚子氣,想要獲得他的協助,暫時是不可能了,如果能把畢懋康弄到手裡,那麼無論是火銃還是火炮,研發進度就能大大提升。

想到這裡,孔有德亮眼放光的問道“畢懋康現在在南京城?他傢俱體的位置在哪裡?”

孔有德的這個問題,引起了彭曉冬的警惕,他對畢侍郎是相當尊敬的,而眼前的叛軍頭子,貌似對畢侍郎很感興趣,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畢大人現在不在南京城內,據說是去福建拜訪摯友了,具體在哪我也不知道!”

儘管彭曉冬說的像是真的,但孔有德一眼就瞧出來了,這個畢懋康,應該就在城內,他不擔心找不到人。

“孔大人,要我說的,我都已經說完了,可以放我走了嗎?”

“沒問題,我說話一向算數!”然後扭頭道“黃桂中!”

“屬下在!”

“等李大河他們回來,就派幾個人把他送回去,從上元門走!明白了嗎?”

“屬下遵命!”

看着彭曉冬被擡下去,孔有德又補充了一句“回去之後跟懷遠侯說一聲,我很欣賞他,這年頭有他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如果有可能,想跟他交個朋友!”

不一會,出戰的槍斃們也陸續回來了。

李大河來到孔有德面前,行禮道“大人,我軍此戰消滅敵人二百有餘,繳獲大炮三十門,火銃一百五十餘支,其餘各色兵器盔甲無算,順利完成了打人的吩咐!”

“乾的漂亮!你們們先下去歇着吧,半個時辰之後,還有新的任務交給你們,不可懈怠!”

“屬下遵命!”

明軍已經全部撤回了城內,他們暫時還沒有攻城的打算和準備,明軍已經在城頭嚴密佈防,再衝上去只能徒增傷亡,索性就朝着城頭射擊了兩輪,殺傷了十幾個守城明軍,然後就撤了回來。

隨後孔有德來到了那三十門大炮面前,仔細的觀察着,同時把樑丘也喊了過來,詢問道“你覺得這些火炮,在射程和精度方面,比佛郎機強多少?”

樑丘身爲炮兵把總,對火炮的瞭解自然高過孔有德,他不斷的觀察,撫摸這些火炮,然後略微興奮的說道“大人,依我看來,起碼比佛郎機好一成,甚至有一成半!”

聽到這個數字,孔有德相當的滿意,樑丘的判斷應該錯不了,有誤差也不會很大。

同時,他對畢懋康更加的佩服了,他的平山兵工廠,對新式火炮的研製已經有三個多月了,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去,結果還是沒什麼進展,至少連一個可靠的成品都沒有。

儘管進度緩慢,但他知道這不是工匠們偷懶,他開出的賞格擺在那,每人跟錢過不去,只能說火炮的研製不是一件輕鬆地事情。

相比之下,畢懋康也沒有孔有德這麼大的資源投入,卻能夠弄出神飛炮這種性能優異的火炮,只能說他對火器的鑽研確實很深,否則也不會有燧發槍和神飛炮。

對此,孔有德也更加堅定了將其納入麾下的信心,不過他現在還是有些擔憂,擔心此時辦不成。

這種拉攏文人的事情,確實不好乾,從開始的李天經,到孫元化,王徽都沒能成功,也就一個官場不得志的宋統殷被他拉攏過來了,這個完全是朝廷自己作,把他推到自己懷裡的。

也不知道這個畢懋康,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希望不要太難吧。

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895章 經典再現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836章 尾聲第204章 審訊第509章 狡猾的韃子第564章 不眠之夜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604章 侯八求援第853章 中原大戰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114章 衝突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第406章 分歧第793章第755章 排隊槍斃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542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328章 毛承福的預想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615章 謝三賓的野心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264章 旅順局勢第578章 女人?什麼女人?第333章 投降?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347章 高性能炸藥第六十八章 孔有德表示不背鍋第226章 旅順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434章 狡猾的範景文第389章 猜疑鏈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220章 曹化淳第510章 敵人最後的據點第463章 沒按劇本來啊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467章 張國臣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300章 追擊戰第149章 草孩布孩草孩第257章 不能拈輕怕重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539章 物理層面消滅他們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五十一章 攻打陵縣城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九十章 前後夾擊第119章 明軍居然這麼弱?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232章 蔡鵬程兄弟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213章 朝堂之爭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746章 妙計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383章 範景文,通州兵第435章 緊急情報第300章 追擊戰第461章 登陸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154章 揮師西征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631章 不眠之夜第829章 騎兵教做人第五十四章 再次進攻第391章 兩個難纏的對手第311章 勸降第529章 範景文的憤怒第255章 孰真孰假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241章 開拔第八十五章 騎兵在衝鋒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九十五章 大方的衡王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813章 結盟第339章 受降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44章 一石二鳥第762章 孤家寡人鄭芝龍第398章 又見徐詩銘第581章 新式火炮有了進展
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895章 經典再現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836章 尾聲第204章 審訊第509章 狡猾的韃子第564章 不眠之夜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604章 侯八求援第853章 中原大戰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114章 衝突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第406章 分歧第793章第755章 排隊槍斃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542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328章 毛承福的預想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615章 謝三賓的野心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264章 旅順局勢第578章 女人?什麼女人?第333章 投降?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347章 高性能炸藥第六十八章 孔有德表示不背鍋第226章 旅順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434章 狡猾的範景文第389章 猜疑鏈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220章 曹化淳第510章 敵人最後的據點第463章 沒按劇本來啊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467章 張國臣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300章 追擊戰第149章 草孩布孩草孩第257章 不能拈輕怕重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539章 物理層面消滅他們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五十一章 攻打陵縣城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九十章 前後夾擊第119章 明軍居然這麼弱?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622章 夜襲濟南城第232章 蔡鵬程兄弟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213章 朝堂之爭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746章 妙計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383章 範景文,通州兵第435章 緊急情報第300章 追擊戰第461章 登陸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154章 揮師西征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631章 不眠之夜第829章 騎兵教做人第五十四章 再次進攻第391章 兩個難纏的對手第311章 勸降第529章 範景文的憤怒第255章 孰真孰假第544章 城牆塌了第241章 開拔第八十五章 騎兵在衝鋒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九十五章 大方的衡王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813章 結盟第339章 受降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44章 一石二鳥第762章 孤家寡人鄭芝龍第398章 又見徐詩銘第581章 新式火炮有了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