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

三天後,李嘯出發來到單縣鐵龍城,在這裡帶上了,由秦良玉統領的整個興中鎮丙營的兵馬。其中包括了甲乙兩總30隊盾兵,60隊槍兵,玄虎重騎2000人,飛鷂子輕騎2000人,橫行哨2000人,輔兵2000人,另外就是剛剛設立的丙總火銃手,該總4500人,下分三哨,每哨1500人,下面再分成10隊,每隊150人。

李嘯作爲主將,親自率領總共約2萬餘人的軍陣,浩浩蕩蕩前往河南而去。

雖然,李嘯的這支部隊,相對於李自成部來說,數量僅有他的五分之一,但李嘯兵精將銳,又有新成立的4500人的魯密銃手,戰力卻是相當可觀。

鐵流滾滾行伍整齊的李嘯軍,頂着凜冽的朔風,一路沿着黃河西行,過曹縣,儀封、蘭陽,終於到達開封城外。

這個寒冷的冬天,大軍一路西行,看着那遠遠高過頭頂,彷彿懸在半空中的黃河河堤,李嘯不由得感嘆自已故地重遊。

上次去河南開封,是在崇禎八年,自已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赤鳳總兵,卻最終在豫西地區,設伏打敗了高迎祥的流寇部隊,從此步步高昇,直到現在成爲了唐國公。

只是沒想到,上次放跑了李自成,他竟然已聲勢大振捲土重來,又要與自已在河南之地交戰,這倒還真是一段緣分呢。

看着高高在上的黃河,李嘯不由得在想,要是這河堤破裂的話,那濁浪翻騰,怒濤洶涌的黃河水,估計會有如從天而降一般,把自已這支軍隊,以及兩岸廣闊的平原曠野,星羅棋佈的城池村鎮,統統沖垮毀滅吧。

那麼,自已此去,能解除李自成的對開封的包圍,不至於再出現歷史上水淹開封的悲劇了嗎?

李嘯心下,感慨莫名,卻暗暗握緊了拳頭。

其實,李嘯在現在,已作了決定,要對李自成進行一番嚴厲打擊了。

雖然現在,李自成還可以給自已不斷提供流民百姓,讓自已把他們移民到海外,但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坐大,以致於鯨吞擄掠河南、山西一帶,勢力發展太快,已再無人能制,卻也不是李嘯所希望看到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合作,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不能抑制住李自成的發展勢頭,李嘯只恐在將來再對付他時,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李嘯全軍,最終到了在開封城東面,約數十里外的陳橋鎮。在這裡,已可以遠遠看到,開封城已被鋪天蓋地的流寇兵馬密密麻麻地包圍,呈現水泄不通之勢,看得李嘯眉頭大皺。

這時,朝廷派來的援軍中,只有兵部侍郎侯恂的兩萬餘人的兵馬,駐紮在黃河北岸。另在開封城內,有河南總兵陳永福的兵馬兩萬多人,以及巡撫李仙風,巡按高名衡,推官黃澍所臨時組建的兵馬一萬餘人。

李嘯首先派人,去通知駐紮在黃河北岸那兵部侍郎侯恂,讓他那兩萬餘人的兵馬,前來與自已會合。

這個擔任兵部侍郎的侯恂,是河南商丘市睢陽區人。明萬曆丙辰年(1616年)進士,授山西道御史,也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東林黨人。

此人在天啓年間,因與閹黨魏忠賢鬥爭,父子三人皆遭罷官。後在崇禎元年,纔再次啓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僕少卿。崇禎三年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到崇禎六年時,則升任戶部尚書。

但在崇禎九年十一月,因遭閣臣薛國觀等人嫉妒,薛國觀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靡餉誤國。侯恂被削職,不久入獄。這是侯恂第一次入獄,長達七年。

崇禎十四年夏,其父侯執蒲去世,侯恂戴罪出獄,回家奔喪守孝。

到了當年年末,李自成部流寇席捲中原,然後合兵圍攻開封。當時在河南與湖廣之地,兵權最大的軍頭,便是曾經的侯恂老部下左良玉了,由於左良玉驍悍跋扈,向來不受朝廷節制。崇禎皇帝考慮再三,加上羣臣的推薦,重回監獄的侯恂被特赦,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帶領兩萬餘人的京營兵馬,急急南下,以解開封之圍。

本來,侯恂已派人傳信,令正在襄陽一帶的左良玉,速速率兵北上,與其一道進剿李自成部,但左良玉畏懼李自成部兵力太多,到了南陽一帶後,就逡巡不前,最終沒有來到開封解圍。

故而,見左良玉部遲遲不帶,侯恂雖然心憂爲甚,卻也沒有辦法,只得率部駐守在黃河北岸,等待其他各地的援軍。

故而,當侯恂見到唐軍哨騎來報,告訴他李嘯唐軍已到開封城外陳橋鎮,要與他合兵一處,共抗流賊的消息後,簡直大喜過望。

“好哇,好哇,唐國公此來,甚是及時。唐國公之軍兵一來,這開封城,解圍有望矣!”侯恂一臉喜不自勝之色。

“貴使且先下去休息,本侍郎即時點集兵馬,南渡黃河,去與唐國公會合。“侯恂一臉笑容地說道。

“嗯,軍情緊急,還請侯侍郎早作安排。“

“放心,老夫會盡快放理此事。“

在侯恂恭敬地將哨騎送出中軍帳外後,這時,他旁邊一名面目俊秀的白衣公子,卻一臉露出不屑之色。

這白衣公子便是侯恂的長子侯方域。

候某人號稱才子,時年不過二十來歲,正是書生意氣的年紀。此番在侯恂軍中,一爲老爹刻意讓他長點見識,二來他也是順路南下,準備在戰事結束後,就去南京留都。要知道在那裡,可有那位秦淮八豔之一的名妓李香君,在等着侯大公子呢……

真實歷史上,在南明時,侯方域曾給史可法當過幕僚,以東林黨的傳承,候公子對大明皇帝自然也不放在眼裡……所以候公子指點江山,抨擊朝政,抨擊來抨擊去,感覺大明什麼都不好,後來就決定,只能去投效大清了。

只不過,這位號稱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在清朝建立後參加了大清的鄉試,不幸的是,號稱才情名聲動天下的侯公子,竟只中了副榜,還在榜末,一時淪爲笑談……

此時的侯方域,見自已的老爹,聽到唐國公李嘯率軍前來竟高興得這麼忘形,心裡不由得泛起一股莫名的鄙薄之情。

此時哨騎已然退下,侯方域冷笑一聲,對侯恂道:‘父親,奈何聽聞李嘯到來,竟至忘情至此乎?“

侯恂斜了他一眼,低聲道:“域兒,唐國公乃我大明國之倚柱,是爲國朝不世出之棟樑之材,他的手下,堪稱兵精將銳,乃是國朝乃得之精兵,此番若開封得救,必是李大人之功也。你黃口孺子,安可這般說話。“

侯方域卻又是冷哼了一聲:“爹爹你這般看重此人,把此人視爲國朝倚柱。但以孩兒看來,此人雖有將才,卻是心術不正,與左良玉一樣,屬於跋扈自雄之輩,這樣的人,將來能否還爲朝廷所用,倒是難說得很呢。“

聽了侯方域這樣的,侯恂板起臉來:“域兒,你年紀輕輕,曉得甚事。這李大人,位高權重,現在又剛成了皇上駙馬,娶了坤興公主,乃是朝中第一等炙手可熱之人。唐國公又手握強兵,復拓取海外之地無數,這樣國朝二百餘年中,從未有過之傑出英材,你安可這般說他,可是要打嘴麼。“

侯方域嘆了一聲道:“唉,此人若能一直效忠國朝,爲皇上爲國家所用,自是好事。可孩兒總覺得,此人更象一隻猙獰猛虎,養好了,可以看家護院,若養不好,只怕了傾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卻怕是悔之晚矣。”

“住口,休得胡言亂語!唐國公位高權重,心繫天下,又是國之附馬,皇上的乘龍貴婿,豈是你這黃口小兒所能評說。”侯恂繃起臉來:“還不快快打點行裝,隨爲父一道渡河,去與李大人合兵。”

聽了父親這頓訓,侯方域無奈,只得應了一聲諾,起身收拾去了。

約一個半時辰後,侯恂率全軍,從浮橋渡河,來到了李嘯軍中。

李嘯見侯恂來得還挺快,心下也是歡喜,遂邀其父子二人,入中軍帳中談話。

李嘯首先問了侯恂軍中的情況,知道他率了兩萬京營精銳前來後,心下十分高興。

“好啊!有侯侍郎這兩萬兵馬,再加上我軍的兩萬餘兵馬,兩軍互爲呼應,協同作戰,要破李自成那十餘萬兵馬,自是不難。“

侯恂一笑,臉上卻顯出惋惜之色:“唉,李大人啊,本來,在下已派人送信至平賊將軍左良玉處,約他從襄陽率軍北上,與本侍郎一道解這開封之圍。不料,他不知何故,一直未至,本侍郎無奈,只得暫屯河北,以待他處援兵。“

李嘯離言,心下卻不覺冷笑。

這個左良玉,定是聽聞賊勢浩大,恐自已不敵,白白消耗了兵力,這才一直不肯前來開封吧,此人雖然跋扈猖狂,卻又是一個無能而膽小之輩,這般畏戰苟且,實是令人噁心得緊。

“此人必定不會來了。“李嘯淡淡道:”本公料定,左良玉必是畏於流賊之勢,纔等故意在這路上遷延時日,纔會至今未到,以本公之見,左良玉所部,必不能到,我等不必再等他了。“

侯恂問道,“卻不知,唐國公大人,您打算如何退敵?”

李嘯沉吟道:“這個麼,本公自有計策,還要謀劃一下,具體如何,自有安排。到了全軍行動之時,還請侯侍郎,全力配合本公方好。”

侯恂急應道:“這是自然,何需多言,我所部兵馬,全部聽從唐國公差遣。”

李嘯點了點頭,又與侯恂聊了數句,侯恂便指着一旁的侯方域,再向李嘯介紹道:“李大人,這是某家犬子朝宗,今年剛滿二十,以在下愚見,希望犬子能在李大人身邊效力,則老夫心下,再無所憾矣。”

見侯恂忽然來了這麼一出,李嘯一時愣住了。

不過,何其聰明的他,很快也就在心裡,猜到侯恂的真實想法了。

這個侯恂,不愧是官場老手,現在應是看到了,自已的前程與未來均是不可限量,才抓緊機會,把自已的大兒子安排過來,給他謀個前程,找條出路,倒是用心良苦呢。

這時,面對侯恂投過來探詢的目光,李嘯輕嘆一聲,擠出一絲微笑,算是默認了侯恂的請求。

侯恂頓是一臉喜色,拉着侯方域的手,便朝李嘯走近了幾步。

聽了父親沒由來的,也不過問自已,就把自已給直接給舉薦給了李嘯,侯方域心下,頓是極不樂意。

這,這父親大人,也太過巴結了李嘯一些吧。

他正迷糊間,卻看到,父親威嚴的目光投射過來,透出一股不可違抗的味道。而父親隨後的拖拽,更有一股不容自已反抗的力量。

“父親大人……”

“不必多說,還不快快過來拜見李大人。”侯恂一聲低喝,對侯方域沉聲說道。

侯方域嘴中咕噥了一下,最終什麼話也沒說,只得上前一步,向李嘯拱手施禮:“學生侯方域,願在唐國公手下效力驅馳,敬請接納。”

李嘯凝視着他似有不甘的面孔,略一沉吟,便笑道:“很好,侯學士乃文壇知名才子,願來投本公,本公自是歡迎。不過,侯公子若心有他屬,也還有時間考慮。且等本戰結束後,侯公子再作決定,卻不爲遲。”

聽了李嘯的回答,侯方域臉色輕鬆下來,侯恂卻立刻繃起了臉。

“李大人這般寬宏大量,那朝宗就敬謝大人了。”侯方域向李嘯拱手拜謝。

隨後,李嘯與侯恂復聊了些其他話語,侯恂與侯方域二人,便先行退回了自已帳中。

進得帳來,侯恂一聲厲喝:“跪下!”

侯方域一愣:“父親……”

“啪!”

一聲脆響,侯方域的右臉上,出現五個鮮紅的手指印。

侯方域捂着臉,一臉驚愕地望向侯恂,一時間愣住了。

“跪下!‘

侯恂又是一聲怒喝,侯方域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哼!知道爲父爲何打你嗎?你看看你這樣子,自命清高,又百無一能。剛纔爲父抓住機會,向李大人推薦你,你還這般心不甘情不願的,你倒是安的什麼心?!你真以爲,你光憑這兩筆爛文章,將來就能混出個什麼模樣來麼?呸,不要失了你的時了!”

侯恂越罵越氣:“你這蠢貨,給你通天的梯子不上爬,你倒好,反定要在泥巴地裡打滾兒,看你這點出息!告訴你,你這小子,若真能跟了這前途無量的唐國公,將來一定也能飛黃騰達,前程似錦,以後還能大大光耀我侯家的門楣。這樣難得的好機會,爲什麼不好好把握,爲什麼要擺出這樣一幅嘴臉!“

侯方域慚愧無狀,只是還不服氣地說道:“父親一片苦心,孩兒心下亦知,能跟唐國公,也是一件好事。只是,孩兒本來就已作好準備,要在戰後去留都的……“

“啪!“

侯恂又是一巴掌扇來,狠狠地打在侯方域的左臉上。侯方域細皮嫩肉的左臉上,同樣顯出五個鮮紅的指印。

‘你去留都?你去留都懷的什麼鬼心腸,爲父能不知道?!你對爲父說,要與陳貞慧、冒襄等徒具虛名之輩,言談敘舊,呸,你騙鬼去吧!爲父知道,你就是春心難耐,只不過是要去尋那秦淮豔妓李香君苟合相好!虧你還是個讀書的士子,半點上進心都沒有,一心要躲在這脂粉堆中鶯鶯燕燕,苟且度日,我侯家的臉面,都讓你給丟盡了!“侯恂一臉怒色地指着侯方域的鼻子大罵。

侯方域雙手捂臉,臉皮上火辣辣的痛疼,讓他直吸涼氣,卻已再不敢反駁。

“你小子聽好了,戰事一結束,你就遵爲父之令,老老實實地去給李大人效力。若還敢跳腳不滿,爲父打斷你的狗腿!”侯恂最後厲聲下令。

“是,孩兒謹遵父命。”侯方域繃着臉,無奈地拱手應道。

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十九章 北行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十六章 暗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
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十九章 北行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十六章 暗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