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入集慶

這小道衍一番話是直說得我如醍醐灌頂。對呀,出家人以慈悲爲懷,並不是說你不捨得踩死一隻螞蟻就叫以慈悲爲懷了呀!

假若這隻螞蟻正在挖掘自己的巢穴,可這個巢穴是建在一個大堤上。一旦巢穴挖好,這大堤就將垮塌,瞬間將有無數的生靈遭受塗炭。

這個時候,你若踩死了這隻螞蟻,你就能夠解救衆生於苦難,你便是以慈悲爲懷呀!

再說了,在當時,這和尚只能算是一個職業。有些人只是把和尚作爲一個暫時的飯碗,他日時機合適,再還俗是十分正常的事。

遠的不說,這朱元璋不就是這樣的嗎?

想到了這些,我對這道衍小和尚頓時產生了不少興趣。我問他,你一天到晚讀這些雜書,你們方丈真的知道嗎?

道衍告訴我,不光他們方丈知道他讀了很多佛家之外的書,而且方丈還十分支持此事。

道衍還告訴我,妙智庵是一個小廟。他當初出家時之所以選擇妙智庵,就是因爲聽說這個小廟裡藏了不少書,主要是藏了不少佛經之外的好書。

道衍是一個好學之人,但在那個年代,想讀書還能讀得起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於出身貧寒的道衍這類人來說,想要讀書那實在是太難了。

你想讀書,首先你得買得起書吧。

然後你得請得起老師教你吧。古代的書可不象現代的白話文通俗易懂,一個字,老師都得給你解釋半天。

最後,你得有閒功夫讀書吧。普通人爲了一日三餐都是從天一亮就勞作到深夜,哪還有時間讀書,所以想要讀書還得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才行。

道衍顯然都不具備上述這些條件,他連填飽自己的肚子都困難。當他聽說妙智庵裡有不少好書,而且這個廟中的方丈還十分鼓勵廟中的小和尚讀書時,道衍沒有絲毫猶豫,他出家了。

當了妙智庵的小和尚後,道衍有時間、也有精力好好讀書了。

這些書都是現成的,不用他自己花錢買。

一日三餐不愁,有了充足的讀書時間。雖然每天吃不上大魚大肉,都是饅頭加青菜,但在那個全民餓肚子的時代,能吃飽就是小康了。

讀書讀到不懂的時候,還有一個免費的老師可以請教,這個人就是方丈。

當然這個老方丈也只是對一些普通的問題能夠解答,對一些高深的問題,他自己也不懂,道衍小和尚就只好自己琢磨了。

夜已深了。我和道衍,外加羅仁、鄭光成,你一言我一語的,談得十分投機。

通過當晚我們和道衍的一番談天說地,我覺得這小和尚,必非池中之物。他日若有機會,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我們四個才睡着。反正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天已大亮。

我們匆匆吃過方丈爲我們準備的早餐,便告辭了方丈和道衍小和尚,繼續向常熟碼頭出發。

到了常熟碼頭,又耽擱了幾日。直到四月十五日,我們才搭上了從常熟至集慶的船隻。

從常熟至集慶是逆流而行,四月二十六日,船纔在集慶碼頭靠了岸。

這十多日乘船而行,旅途就十分輕鬆了。每天除了跟羅仁、鄭光成鬥地主外,我主要就研究了一件事,就是汪耀南所說的那個“龍頭”。

按照《島夷志》書中所說,這個“龍頭”在馬六甲海峽的北邊,馬六甲王國的南邊。

照這麼說來,這個地方應該就是現代的新加坡呀。而且書中提到,這個“龍頭”四季如春,十分適合人類居住。基本可以確定,這就是新加坡。

從集慶碼頭上了岸,我們順便參觀了一下朱元璋治下的集慶城。

首先這集慶城的繁華,不是當初的滁州與和州能比的。但據鄭光成所講,應該是由於戰爭,這集慶城內的人流比戰前是少了不少。

不過,仍然看得出,城內的一切依然是井井有條。看來,朱元璋和李善長應該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入了集慶城,我首先得找常二哥,然後再看李善長是不是在集慶,我還得給他帶去個好消息呢。

好在街上的巡邏官兵不少,我們很快就打聽到了常遇春的軍營。常二哥見到我們是格外地高興,從他的口中,我們也瞭解到了朱元璋拿下集慶之後的一些大致情況。

拿下集慶之後,朱元璋立即召開了一個高級軍事會議。

參會的朱元璋嫡系人員有徐達、鄧愈、馮國用、馮國勝、湯和、郭興、郭英、常遇春、廖永安、耿再成、朱文正等,因爲李善長此時還在滁州,所以沒有參會。

參會的原郭子興部舊將有宋朝用、邵榮、趙繼祖、胡大海四大將領。

參會的新歸附降將有康茂才、陳兆先、尋朝佐。

會議由朱元璋親自主持,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朱元璋親自主持了對郭天敘、張天佑的祭奠儀式。

儀式上,朱元璋是聲淚俱下,痛斥了元軍的無道,以及對郭天敘、張天佑二人的無限哀思。

爲了鼓舞士氣,朱元璋聲稱,拿下了集慶,就是爲郭天敘、張天佑二位元帥報了仇。今後只要衆位兄弟同仇敵愾,定能書寫更大的輝煌。

在這第一項議程中,雖然也有不少人落了點淚,說了點感人肺腑的話。但真正受到感動、心靈受到震撼的人只有一個,就是胡大海。

但對於朱元璋來說,這就夠了,而且可以算得上是超額完成任務了。

他進行這個祭奠儀式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告訴衆人,他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他想收服的是那些郭子興原部下的人心。至於那四大將,早晚得找機會收拾他們,畢竟他們不是一路人,也不會是一條心。

但這胡大海竟然讓這一出真的是感動了,從此對朱元璋也是一心一意了,這也算得上是意外的收穫了吧。

第二項議程,主要就是討論了一下下一步的軍事防禦及進攻計劃。

目前,朱元璋拿下了集慶,東面的句容,東南的溧水、溧陽,南邊的太平、蕪湖都在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再加上江左的和州、滁州,應該說朱元璋也掌握了一塊不小的地盤。

但朱元璋的心氣可不是隻當個一方諸侯,他是想奪取天下的人。因此,下一步要繼續擴張地盤。

蠻子海牙帶着部分殘兵敗將逃到了鎮江,這可是緊挨着句容呀,朱元璋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這鎮江得拿下,鎮江南邊的丹陽、金壇都得拿下。這樣一來,丹陽、金壇、溧陽一線就成了朱元璋東邊的屏障,至少敵軍從東邊進攻的時候,他的戰略縱深是夠了。

朱元璋提出這個作戰方針之後,嫡系將領是一派贊同之聲。郭子興的四大舊將除了胡大海是贊成進攻的,其餘三人默不作聲。

新歸附的三將中,尋朝佐也是積極請戰,康茂才和陳兆先也是一言不發。

這樣一來,朱元璋基本弄清了衆將的心思。胡大海、尋朝佐應該是能爲他所用了。

其餘的人是不能給他們安排進攻的任務的,只能安排點防禦任務。不僅如此,還得找人看着他們,否則他們給你來個裡因外合,那就要了朱元璋的命了。

正在大家紛紛討論該如何攻取鎮江、丹陽、金壇三地之時,湯和提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

湯和的計劃就是他親自率兵從溧陽南下拿下廣德,這樣一來在南邊,也連成了蕪湖至廣德的戰略防線。

徽州(今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的地域,州府設在歙縣)的元將八思爾不花手握重兵,如果朱元璋在南邊形成了這道戰略防線,八思爾不花即使想要北上進攻集慶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朱元璋果斷地採取了湯和的建議。

最後,就是安排諸將的防禦位置及各自的任務了。

這康茂才是個水軍人才,朱元璋讓他統領原屬人馬在龍灣(今天獅子山山腳、儀鳳門外)一帶駐防。

朱元璋給康茂才安排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水師,在龍灣築一個城堡,拱衛集慶城,另外還有一個臨時追加性任務就是在龍灣一帶屯田。

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的任務就是率領水師負責防禦蕪湖至集慶的江面,當然還有一個秘密任務就是看住康茂才,防止其圖謀不軌。

尋朝佐的苗軍由他本人繼續指揮,不過受徐達節制,跟隨徐達從句容向東攻鎮江。

胡大海部配合湯和部從溧陽南下攻廣德。

馮國用、耿再成率部回和州,繼續駐守和州。

宋朝用部調往蕪湖,與郭興一起鎮守蕪湖;邵榮部守句容;趙繼祖部隨馮國用、耿再成一起回和州。

如此一來,郭子興部原四大將領就全部被分割開來。

趙繼祖由馮國用、耿再成看着。

宋朝用由郭興看着。

邵榮在句容,一旦徐達他們拿下鎮江,他就處於鎮江與集慶之間,就他那區區幾千人,也難有作爲。

胡大海既然積極參戰,那就給他機會,讓他跟着湯和。

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二百三十七章 謀取採石磯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四百二十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七十九章 結交黑蛟幫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一百三十章 石頭上的談話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館兒有大作用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五百九十四章 羅復仁投降第六百九十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九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二百二十九章 霹靂火球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靈感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二百二十三章 沈萬三獻寶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百零八章 這個賬算得不錯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六百五十七章 趙匡胤與《推背圖》第三百六十章 “野豬”來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七章 穿越了?入妖風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七十九章 結交黑蛟幫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入妖風第六百八十三章 湯和慘敗第四百八十八章 劉聚的情商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貴慘死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六十九章 圍殲援兵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顯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四百五十九章 又一個老油條第一百零一章 安慶三結義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慶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五百七十八章 陳善中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線接頭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六百三十九章 刺殺蔡彥文第三百九十六章 與李善長磋商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七十七章 帶隊赴峽州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四百三十四章 兩個心願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戀嗎?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門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六百九十四章 恭宣王府的大火第七百零六章 家裡有礦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頓劉基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稱王
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六百九十六章 魂斷七夕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進妓院第二百三十七章 謀取採石磯第四十六章 郭子興取懷遠第四百二十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七十九章 結交黑蛟幫第一百九十一章 郭子興死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一百三十章 石頭上的談話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六百一十二章 小茶館兒有大作用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第五百八十章 洪都德勝門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善長的關係戶第五百九十四章 羅復仁投降第六百九十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九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二百二十九章 霹靂火球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一百四十九章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第二百四十一章 令人興奮的靈感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二百二十三章 沈萬三獻寶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百零八章 這個賬算得不錯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六百五十七章 趙匡胤與《推背圖》第三百六十章 “野豬”來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七章 穿越了?入妖風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七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大紀律第六百六十八章 制蠱邪術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七十九章 結交黑蛟幫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如何守住應天?第一百二十九章 進軍定遠城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入妖風第六百八十三章 湯和慘敗第四百八十八章 劉聚的情商第六百七十一章 降將獻計第五百五十三章 朱朝貴慘死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六十九章 圍殲援兵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文廟第二十六章 錐子山上排座次第五百四十三章 猛人薛顯第十二章 收了個小弟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四百五十九章 又一個老油條第一百零一章 安慶三結義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集慶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思淑的意中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四章 敢不敢過揚州?第五百七十八章 陳善中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六百九十一章 曲線接頭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六百三十九章 刺殺蔡彥文第三百九十六章 與李善長磋商第九十八章 投資入股第七十七章 帶隊赴峽州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四百三十四章 兩個心願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六百二十一章 擁兵自重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是暗戀嗎?第五百三十六章 洪都七門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三百四十四章 確定行程第十三章 仗義救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揭他們的老底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命所歸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豐告急第四十五章 成功逃脫第六百九十四章 恭宣王府的大火第七百零六章 家裡有礦第六百六十二章 炮擊盤門第六百九十五章 攻克元上都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頓劉基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