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朱元璋休會

雖然倪文俊與元廷的勾結以失敗而告終,但他與徐壽輝的關係也到了徹底不能修復的地步了。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9月,二人最終撕破了臉皮。倪文俊圖謀殺害徐壽輝後取而代之,但徐壽輝早有防備。倪文俊敗走黃州,途中,又一個比他更狠的人出現了。

這人就是倪文俊的“親信”陳友諒。

陳友諒殺了倪文俊,然後派人帶着倪文俊的人頭到漢陽找徐壽輝邀功。

徐壽輝見陳友諒殺了倪文俊,當然是高興的,便封了陳友諒任宣慰使。

但陳友諒豈會滿足擔任一個宣慰使,便自稱平章政事。加上他逐步接收了原倪文俊的部下,徐壽輝只好認可了這個平章政事。

徐壽輝原以爲陳友諒是上天賜給他的護法,哪知這人比倪文俊更狠,權力慾望更強。

從此,徐壽輝的主要任務就由防備倪文俊變成了防備陳友諒。

也正是因爲天完政權內部發生了這一系列的內訌,所以徐達認爲當前我們拿下池州還是相當有把握的。

反正與徐壽輝遲早得撕破臉皮,不如趁他們現在內訌之際,咱先搶一塊地盤,給應天再上一道保險。

徐達一番分析之後,朱元璋和李善長都沒有作聲。

其實在他們這兩個老謀深算之人的內心深處,他們早就在考慮如何對付池州方向的天完兵的問題。

只是這個問題只是偶爾在他們心中一閃而過,因爲他們都覺得眼下還不到跟徐壽輝扯破臉皮的時候。

畢竟南邊還有不少元軍,東邊還有一個已經扯破臉皮,實力也不容小覷的張士誠。

在沒有給張士誠足夠打擊之前,貿然陷入三線作戰的窘境似乎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這個話要是一般人說出來,朱元璋和李善長一定會馬上否定。但這話是從徐達口中說出來的,朱元璋和李善長就不得不做一番深思了。

但朱文正和李文忠兩個年輕小娃娃可就不管這些了。這也難怪,當時他們一個才二十二歲,一個才十九歲,正是敢於懷疑一切、天下唯我獨尊的年紀。

在他們心中,徐達算什麼?

徐達已經老了,有些犯糊塗了,未來是他們年輕人的。

其實,徐達也只不過比朱文正大了四歲,比李文忠大了七歲,只是他的資歷較老而已。

朱、李二人對徐達的這個計劃表達了深深的不滿,說這是一個大大的昏招兒。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之人,不斷攻取元軍的地盤,與其他義軍一起共謀反元大業。

對於兩位後生晚輩的出言不遜,徐達只是淡淡一笑。

畢竟這兩個娃娃一個是朱元璋親侄子、一個是朱元璋親外甥。他徐達雖然被朱元璋所倚重,但也不能當着朱元璋的面指責他的兩個子侄。

倒是朱元璋衝朱文正和李文忠擺了擺頭道:

“你們兩個小娃娃不要太張狂。

天德當年跟着我一起起兵,可以說是百戰百勝。沒有他當我的左膀右臂,我今天也不可以取得這麼大一塊地盤。

我看這樣吧,今天天也不早了,大家先回去,仔細琢磨琢磨。

文正立即派人把鼎臣(湯和)、伯顏(鄧愈)、德甫(耿再成)、國用(馮國用)、郭四(郭英)都給我召回來,另外通知一下應天附近的彥敬(廖永安)、伯仁(常遇春)。

三日之後,召開一個會議,就天德(徐達)的這個建議大家好好議一議。”

衆人臨走之際,朱元璋還不忘提醒李善長,讓他回去也好好琢磨琢磨。

從這裡可以看出,朱元璋還是相當重視李善長、徐達這類老資格同志的建議的。

散會後,朱文正立即安排人手去通知朱元璋點名要求參會的那些將領,他自己則親自到了常二哥府上。

常二哥聽了徐達這個大膽的計劃,感覺自己也拿不準,立即派人去把藍玉和我都叫了過來。

聽了朱文正這一番講述,我知道徐達是對的。

明初的這段歷史,我大致還是記得的。朱元璋在抉擇是先幹掉陳友諒還是先幹掉張士誠時,他並沒有按常理出牌,採取先易後難的方法。而是先打敗了陳友諒,轉頭纔來收拾張士誠。

當然,朱元璋當時是力排衆議的,也是演繹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句經典。

過幾天,常二哥就得參會,朱文正還得再次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得讓他們兩個接受徐達的建議。

如果我估計得沒錯,明天李善長就得派人來找我。在這件事情上,他肯定也是拿不定主意的。正好我今天早上去拜訪了他,他哪有不請我,順便聽取一下我的建議的道理。

當然,今晚的任務是成功說服我的結拜二哥常遇春和朱文正。

朱文正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不贊成徐達這個三線作戰的方案;而常二哥目前是拿不定主意,所以才連夜來請我。

我理了理思緒,對衆人說道,做事情的基本原則是先易後難。就目前來看,天完政權的實力顯然在張士誠之上。

如果要從張士誠和徐壽輝之中挑選一個對手的話,我想大家一定會選擇張士誠。畢竟我們已經跟張士誠撕破了臉皮,咱們也搶了他不少地盤。

下一步,如果我們要繼續東進,那必須得突破蘇州了。

自從張士誠失了常熟、江陰之後,他大規模收縮兵力,以至於我們在太湖西岸又搶了他不少地盤。

但張士誠寧願捨去太湖西岸那麼多地盤的舉動,也再次表明了,蘇州他絕對是要守住的。

所以,我們眼下取蘇州還是不太現實。

至於南下攻建德、婺源、婺州、處州的建議我覺得也是十分可行的。

眼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要不要立即就跟徐壽輝扯破臉皮,進攻池州。

我先表明我自己的態度,我認爲徐達將軍的方案是可行的,我贊成進攻池州。

我這話一說完,很明顯地就看見朱文正、沐英、藍玉臉上都是一驚,就連常二哥也是面帶疑問之色。

我笑了笑,接着說道,徐將軍在今天會上說的那些道理,剛纔大家都已經從文正口中得知了,我就沒必要再給大家講一遍,我就講講吳國公朱將軍。

我這話一出口,朱文正和沐英是更加疑惑了。畢竟他們是來聽我對於作戰計劃的看法的,我反倒講起了朱元璋。

我先問朱文正和沐英,如果今天這個進攻池州的計劃是他們兩個提出來的,朱元璋會是什麼反應。

朱文正和沐英都是互相看了看,然後說道,估計朱元璋得把他們兩個臭罵一頓,說他們兩個不知天高地厚。

我認爲這兩個小子分析問題還是比較中肯的,便笑着道:“你們兩個很誠實,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準確。那麼,我再問問你們,當時吳國公大人聽到徐將軍這個提議之後,又是什麼態度?”

朱文正道:“叔父什麼也沒說。在我和李文忠駁斥了一番徐將軍的建議之後,叔父制止了我們。立即宣佈散會,讓我立即召回湯和將軍等人,準備三日之後繼續開會討論。”

我笑道:

“這就對了。

如果是你朱文正或者是沐英提出的這個建議,吳國公大人不用多想,就會否定你們。

因爲他知道你們還年輕,還嫩着呢,正兒八經的仗你們可沒參加過幾場。

可徐達將軍是什麼人?

他可是當初跟着吳國公大人一起打江山的人。

我們可以這樣判定,吳國公大人對徐達將軍的這個建議還是有幾分支持的。

只是他目前還挺矛盾,還是有點吃不準,所以才讓文正立即把湯將軍他們都召回來,他想繼續廣泛徵求大家的意見。

我再問問你們,你們覺得吳國公大人怎麼樣?

是不是個能成大事之人?”

我這話還沒說完,沐英就接過話頭道:“那還用說,我父親就是人中龍鳳,將來一定霸業可成。”

朱文正也跟着附和道:“就是,就是。我認爲叔父一點兒也不比元大都的那個皇帝老兒差。”

我笑道:“既然這樣就好。那我問你們,今年以來,吳國公大人幾乎是按兵不動,你們兩個當初對他的這種做法有沒有什麼其他看法?說實話!”

朱文正和沐英二人面面相覷地道:“這,這,當初還真有點不理解他老人家的想法。”

我接着問道:“那你們現在瞭解了他的想法沒有?知道他爲什麼這麼久都按兵不動嗎?”

沐英搶着道:“現在當然明白了。父親大人是在另謀大事,派出李大人赴毫州找那劉福通談妥那成立江南樞密分院之事。”

我哈哈大笑道:

“這事兒不就結了嗎?

吳國公大人當初爲什麼不表態,而是暫停了會議?

其實他心中是支持徐達將軍的想法的。

只是看你們都反對徐將軍的建議,而李善長大人也沒表態。所以在這個事情上,他不想表現得太武斷,而是暫時休會,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這個討論。”

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義助小僧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二百章 讓常遇春去當炮灰第五百八十三章 湯和替子求學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守定遠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李會面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頭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況激烈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爺子被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門密謀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誰?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陳友諒的王炸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的請求第八十二章 張思淑遭算計第六百五十章 見死不救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難攻的衢州城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一百五十二章 偰玉立的條件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二百九十一章 認了兩個妹妹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九十二章 逃離倚雲樓入妖風第二百六十一章 共同富裕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憤的張思淑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二百二十九章 霹靂火球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六十七章 圍點打援(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獻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萬三的深謀遠慮第六百五十章 見死不救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三百六十五章 偰老爺子的下落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二百七十八章 議定改革方案第三百四十九章 樅陽屯田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奪水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控制朱文正第二百六十二章 錐子山傳來好消息第五百零四章 聽戲求官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七十三章 大膽的計劃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見本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五百九十章 挫敗東吳第六百一十章 替陸家撐面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二百二十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
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爆粗口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六百六十六章 朱元璋稱帝第三百七十八章 伏擊追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義助小僧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二百章 讓常遇春去當炮灰第五百八十三章 湯和替子求學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一百四十三章 堅守定遠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雙簧好戲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親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李會面第三百一十六章 取出箭頭第四百九十二章 小孤山密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況激烈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偰老爺子被囚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九十章 營救思淑(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第三百七十四章 危在旦夕第四百八十七章 停徵“寨糧”第四百三十章 小西門密謀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壽輝遷都第三百一十五章 “明珠”是誰?第四百零三章 馮國用之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陳友諒的王炸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的請求第八十二章 張思淑遭算計第六百五十章 見死不救第三百三十章 武清遇險第四百二十章 易守難攻的衢州城第四百九十章 於光投誠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七百一十九章 陳元晫的皇帝夢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元璋的三十六歲第一百五十二章 偰玉立的條件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一位清貧的公務員第二百九十一章 認了兩個妹妹第五百四十一章 火器被人惦記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九十二章 逃離倚雲樓入妖風第二百六十一章 共同富裕第二百二十五章 羞憤的張思淑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廟兇案第三百一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章 捨命相搏第二百二十九章 霹靂火球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五十八章 重大發現第五百九十七章 珍貴的玉葫蘆第六十七章 圍點打援(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張士誠再度稱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太平獻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沈萬三的深謀遠慮第六百五十章 見死不救第四百一十章 批評與表揚第三百六十五章 偰老爺子的下落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請吃飯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二百七十八章 議定改革方案第三百四十九章 樅陽屯田第四百六十九章 巧奪水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控制朱文正第二百六十二章 錐子山傳來好消息第五百零四章 聽戲求官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六十五章 確定目標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一百二十六章 更大的計劃第七十三章 大膽的計劃第六百四十二章 焦玉的靈感第二百六十章 準備大幹一場了第七百零五章 枯葉牡丹第六百二十七章 嘉定受查第六百七十三章 拳斃託音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制朱亮祖第一百六十九章 遇見本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惹惱張思淑第五百九十章 挫敗東吳第六百一十章 替陸家撐面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熱臉貼了冷屁股第二百二十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隕鐵寶刀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四百二十七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三百五十八章 汪耀南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