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班師

吳三桂走了,回遼東去了。

他離開瓊海軍營地的時候臉上笑容非常燦爛,也許心裡面還有點複雜想法,但無論如何,從瓊海軍這邊拿到的禮物應該是能讓他滿意的——儘管其中並沒有火槍。

送給吳三桂的禮物是兩件,其一爲望遠鏡。不同於當前已經在大明高層人士中間逐漸流傳開的那種單筒拉拔式西洋千里鏡,而是標準的現代雙筒式。鏡片正中繪有十字光標和距離標線,通過調節焦距能夠判斷遠近距離的那種,雖然是海南島上自行生產的本土產品,但其效果已經與他們從現代攜來的相差不大。

對於一名統帥大軍的指揮官,送望遠鏡無疑比送火槍更有用些,如果說這件禮物還不能完全讓那位小吳將軍滿意的話,那麼後面一件則足以讓他把所有怨念都吞回到肚子裡去,哪怕當真把火槍放在他面前讓他挑選,以吳三桂的頭腦也肯定不會要火槍的。

——第二件禮物是地圖,後世東北三省,黑吉遼三地的大比例地圖!乃是穿越衆根據他們所攜帶來的現代地圖臨摹而成。雖然在城鎮道路林木等方面與這個時代不甚吻合,但在山川地勢,以及大型水系等方面都還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說是一幅底圖模板,至於上面和人類活動有關的內容,則需要遼東軍自己去添加了。

可別小看了這份模板,以明朝本身那落後的製圖理念和技術,繪出來的地圖多半隻能說是抽象畫,除非是經驗非常豐富的將軍,又或者親自去走過一次的人,否則地圖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最多指引一下方向。

而有了這份精確無比的模板作爲底圖後,很容易就能在上面把相關圖例標註上去,只要能看懂上面的標識,即使一個從來沒去過那裡的人,也能根據地圖在腦海中描繪出現場空間狀況——對於一個統兵作戰的將軍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在決定送他地圖的時候,穿越衆內部還爲此有過一番爭執,有人擔心把地圖送給明軍將領,尤其是那麼一位著名漢奸,將來就有可能會落到滿洲人手裡——在他們看來這個時代的大明軍無論官兵都跟後世那位姓蔣的運輸大隊長也差不了多少,隨便美國人支援什麼,共軍那頭很快就能用得上……他們可不想白白作這冤大頭。

不過最後還是決定給,因爲人人都知道這位史上著名的大漢奸好歹堅持到了崇禎十七年,直到後方北京帝都都陷落了,他所鎮守的山海關還依舊很堅挺呢。所以把東西交給他總比給其他人要放心點。況且只有東北地圖,就算當真不幸落到滿洲人手裡,充其量只讓他們對自家後院更熟悉點,山海關以內依然要靠自己去摸索。

看在小吳前後喊了那麼多聲“北師傅”的份上,北緯難得一次正兒八經坐下來告訴他一些現代的製圖和看圖知識,對於地圖上諸如等高線,風向圖之類的各種標識都很耐心的一一加以解釋。又傳授他一些在野外如何識別方向,如何尋找水源,以及如何利用野生動植物儘量維持體力……等等常用的野外生存技能。

而吳三桂學起來也非常用心,不敢有絲毫懈怠之色。他已經知道這位北師傅的脾氣了——上次在黃縣最後一戰時,北緯勸他把騎兵拉遠一些,免得火箭炮打起來驚擾戰馬,小吳年輕氣盛沒當回事。結果後來大炮一響,那氣勢毀天滅地!旁邊步兵最多是嚇趴到地上,遼東軍的騎兵可就慘了,衆多軍馬一下子炸了營自相踐踏起來,最後好容易才控制住,卻失去趁機掩殺的機會,功勞都給其它幾路步兵搶走了。

吳三桂事後立即吸取了教訓,像他這樣的聰明人吃過一次虧就決不會再犯同樣錯誤。所以即使作爲一軍統帥用得上這些技能的時候也不多,但他依然非常虛心的接受着北緯傳授給他的一切。

北緯教他這些當然不是無的放矢——也許這個時代的探馬斥侯都各自有一套生存本領,但大都只是通過口口相傳的零散經驗,能夠成系統歸納出來的很少。只要吳三桂將今天學到的東西,哪怕只有其中一部分傳授給他手下的探子,再結合這份精準地圖,遼東鎮的斥侯能力絕對可以大大提高一個臺階去。

斥侯探馬爲一軍之眼,眼睛銳利了,無論戰前制定計劃還是戰時隨機應變,反應都要比別人快上一步,很多時候,這一步之差,便是決定勝負生死的關鍵!

最後,在臨走的時候,吳三桂鄭重萬分向北緯行了一個大禮,口稱“師傅”,而將那個“北”字去掉了,這其間含義自是大不相同。北緯知道他的意思,但也沒推辭,站在那裡生受了這一禮。

——他當得起。而且,能夠讓未來聲名赫赫的平西王拜自己爲師,行大禮參拜,如此榮耀,縱使以北緯的恬淡性子,日後回想起來,也忍不住要沾沾自喜一番。

遼東軍走後不久,瓊海軍也開始分批撤離。因爲海邊尚有部分流民未來得及安排,甚至每天都還有新的流民拖家帶口在趕過來,瓊海軍需要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好才能走。

朝廷派遣的親民官還沒上任,不過山東行營方面,巡按謝三寶倒是願意把這攤子事情接過去——從前他不願接手是因爲一接手就意味着要提供那些災民糧食,他騰挪不開。但隨着大批部隊先後拔營離去,行營方面已經可以調撥出餘糧了。謝三寶身上還是有點文人風骨的,覺得不該把大明的子民任由短毛騙走。從前沒辦法那叫無可奈何,現在既然有能力管了,就站出來想要阻止短毛再搞移民走。

瓊海軍不想跟他鬧翻,而且算算這一趟大移民連同鄭家的份額在內,短短几個月內他們已經從山東拉了十幾萬人走,這麼多人分佈到海南,臺灣二島上。海南還好一些,臺灣那裡的治下人口幾乎翻了一倍,無論鄭家還是瓊海軍短期內其實也沒能力再消化更多移民了。

於是他們同意了謝巡按的要求,將流民營也一併移交給大明軍管理。不過當初開闢山東基地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爲了以後源源不斷吸收大陸移民。如今雖然短期內吸納能力飽和了,以後可還是要繼續的,所以龐雨等人在談判的時候特別說明:這些流民是否去南方要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意願,如果有自願去的,大明也不得留難。

雙方達成協議,瓊海軍在登州這裡留下了一個工作組,一方面監督明軍能夠按協議上所規定的標準供養流民,另一方面就是指引那些想跟着短毛走的流民前往威海——他們將在那裡興建新的流民營地。

一般情況下這種帶有監督性質的工作組肯定不大受待見,但短毛留下的這個卻是例外——工作組成員都是經過石亦生大夫培訓的衛生員,以醫療隊的名義留下來,明軍上下全都歡迎無比。因爲醫療隊可不僅僅只是爲流民服務,明軍中的傷病患者也非常需要的。故此謝三寶非但沒有爲難這些留守人員,反而將原先瓊海軍醫護部門所佔據的那片療養區域正式劃撥給留守小組使用,並在物資,藥品,以及補給品的供應上一律從優。

而瓊海軍內部在撤回以前也作了一番調整,解席從全軍中抽調優秀士兵,組成一個精銳步兵營駐防威海,用於保障基地建設的安全。對於一下子要抽調六百多人龐雨是有點疑惑的,他覺得留一個連下來,兩百餘人的兵力就應該足夠了。剩下名額可以用新兵擴大規模,沒必要一下子就把整個營的編制都撐滿。

但解席這時候卻說出了他的理由——首先按照唐健制定的軍事條例:瓊海軍若招收正規軍士兵,只能從住在海南,臺灣或是呂宋三地,總之就是整個家庭都在他們管轄之下的民衆裡招收,因此他們不可能在山東直接招兵,即使留下了空額也要從南方運送新兵過來填補。

而另一方面,山東自古出響馬,登州之亂後地方上的土匪亂兵一下子多起來,威海附近雖然沒有直接受到叛軍攻擊,這類土匪卻也不少。瓊海軍的富庶之名已經傳出,那些土匪都是沒什麼遠見卓識的,眼睛只能看到鼻子下面那點利益,如果不留下一定數量的部隊,威海新基地的建設難免會受到此類蟊賊影響。所以他現在直接留一個營下來,後方沒人能說他的不是。

一旦全軍的大擴張開始之後,這些有經驗的老兵都將成爲各部隊爭奪的對象,到那時解席完全可以把這個營拆分成三個“種子連隊”,補充到三團其他部隊,這樣第三團的老兵數量就將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比例,戰鬥力自然受影響較小,恢復起來也更快。

“一團二團還是將來的四團都是守備島嶼,只要海軍足夠強悍,他們真正與敵人交手的機會並不多。可我們三團不一樣哪!大陸沿海那些聯絡點都是我們的防區,甚至就連陳濤的北京聯絡處如果遇到了麻煩,也要我們出面解決,要跟大明軍打交道,沒一支強力點的部隊怎麼行!”

解席理直氣壯道,看來他還是接受了北緯“蘿蔔先撿好的挑”那條建議,龐雨對此也只好付之一笑,人終究是有點私心的,三團開創出大陸的良好局面,多留一些精銳也不算過份。

士兵有了,誰留下統帶他們呢?經過商議之後,決定由敖薩揚率領這個“種子營”留下來——隨着三營升格爲團,敖薩揚,陳添,胡凱三位連長也隨之升格爲營座,包括魏艾文等人也是一樣。而他們手底下的各級士官也全都水漲船高,升官兒了。

……

在登州主力部隊撤離之前,龐雨和敖薩揚兩人帶着三團一營的六百官兵,以及數千民夫先期前往威海,在那裡開工建設未來的三團駐地以及海軍基地。

乘坐運輸船抵達威海港中,登上當地最高的山頭眺望洋麪,對岸劉公島一片鬱郁青翠,往北則是正對着遼東半島,向東及東南則分別與朝鮮和日本列島相望,堪稱海上咽喉要地,難怪後世北洋水師駐地會擇於此處。

龐雨的規劃也差不多就是按照後世北洋水師駐地的格局來設計,但在短時間要建立起象後世那樣的要塞堡壘顯然不可能,也沒那必要。他只打算依託原來的威海衛城堡,先把最初的陸軍兵營和供民夫居住的集體工棚給造起來,然後再在港灣內造一座小碼頭,可供中型帆船停泊即可。至於海軍所需求的大型軍港,修造船場,防禦炮臺,以及劉公島上的各類設施……等等,將來海軍進駐以後再慢慢添補好了。

威海衛城堡的位置選擇非常好,所謂“治極山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於天下”。只要把這裡給控制住了,未來瓊海軍的勢力將能輕易輻射到遼東,朝鮮,以及日本等地,無論是作爲軍港還是貿易港都很方便。再加上正對港口有一座劉公島作爲屏障,颱風巨浪很難直通港內,就是海上有敵人過來也先要突破劉公島這一關,果然是佔盡了形勝之地。

“這裡比蓬萊水城要好多了,真奇怪爲何明軍的山東水師不選擇這裡作爲主要港口?”

“規模問題,以明軍水師的規模現在還用不上這邊。規模不夠的話,強要佔大港口反而不容易防守。我們的海軍規模用這裡倒是正好。但將來如果還繼續擴大,咱們就要想辦法去圖謀膠州灣了……”

敖薩揚在上來看過後也是讚不絕口,山東這裡適合作爲良港的地方真是太多了,作爲以海軍爲主要力量的瓊海鎮,不在山東設一個點實在是說不過去。

“從這裡到遼東大連灣只有八十多海里,到朝鮮也才一百三十幾海里,快船三五天內即可開個來回,將來我們的海軍駐紮在這裡絕對不怕沒事幹。”

“去找滿洲人的麻煩?”

敖薩揚禁不住微笑,當前那幾處都是在滿洲人控制之下。對面遼東半島上的金州衛理論上還有一支明軍東江鎮。不過東江鎮一向沒什麼戰力,毛文龍活着的時候還能搞搞騷擾,他一死就幾乎全無抵抗,大將降的降死的死,剩下一些跑到附近海島上苟延殘喘,陸地上都是滿洲人的天下了。

至於朝鮮,則更是在天啓末年就被皇太極發兵征服,如今每年都老老實實上貢大量糧食物資,成爲滿洲軍的一處後勤基地。不過朝鮮君臣私下裡對於這種征服是很不服氣的,如果大明軍能爭氣一點,打上幾個勝仗的話,他們肯定跳起來造反。

歷史上的明軍一直很窩囊,但在這個時空,他們瓊海軍卻未必不可以打着大明軍旗幟去雄起一把。對於滿洲人來說金州衛大連灣這邊,乃至於朝鮮都是屬於大後方了,如今其主力部隊大都集中在遼左一帶與關寧軍對峙,東江鎮和登州水師已經完全沒能力騷擾他們。

但如果換了另外一支全部火器裝備,乘着大船來去如風的綠皮軍上場,他們還能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容自在呢?龐雨和敖薩揚都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

“當前滿洲人的側翼與後背幾乎都是暴露在我們面前呢,若海軍或是陸戰隊有興趣,完全可以沒事跑去騷擾一下滿洲人……甚至從營口登陸,直撲遼陽瀋陽都行。”

敖薩揚蹲在地上,一邊查閱着遼東地圖一邊笑道。龐雨則聳了聳肩:

“如果真想打的話,至少有一百條策略可以輕鬆收拾他們。只可惜當前是否要對滿洲人開戰,這屬於重大戰略問題,肯定要經全體大會討論才能決定的。”

“但我們遲早要動手的,不是麼?”

敖薩揚眺望着北邊,遼東半島的方向悠然道,龐雨嘿了一聲,把目光投向腳下:

“所以,還是先把這裡的基地搞好吧。有了基地,隨時都能下手!”

……

當一切整備完畢後,公元一六三三年,一月下旬的某一天,凌寧所率領第一艦隊的三艘西洋大帆船,連同若干大型運輸船再度出現在登州水城外的港口碼頭,前來迎接瓊海軍的平叛部隊勝利回師。

在諸多羨慕的眼光中,瓊海軍的大炮被一門門吊裝上大帆船甲板,而士兵們則依次排隊登上各自的運輸船。在港口處,許多民衆自發前來歡送,居然還有大娘往士兵手裡塞幹棗子和雞蛋,很是上演了一番軍民魚水情。

碼頭棧橋上,解席向前來送行的朱大典,謝三寶等行營官員拱手爲別。無論先前鬧得怎麼彆扭,這時候要告辭了,這些官員也都很客氣。

“解軍門,瓊鎮兵精,甲於天下,如今吾等已是盡知。日後朝廷若有危難之處,還望再度施以援手。”

朱大典不知道出於什麼想法,在告辭時居然說出這麼幾句話,讓解席先是一愣,隨即微笑點頭:

“當然,我們既然來到這裡……就不會對大明朝的危險袖手旁觀。”

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醒第七百一十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大頭”銀元第五十一章 挖坑的技巧第七十六章 千戶官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九章 嚴老頭兒的決意第六百零二章 北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車與路(上)七七三 刺殺第三百三十七章 藥第五百四十二章 李代桃僵(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旗飄揚第六百三十章 決斷(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擒賊當擒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特殊戰線第五百五十二章 呂宋的戰後第三百零三章 “水太涼”第四百一十七章 招待會第五百三十一章 吳南海的心事(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受降儀式第三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七六七 二里地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市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合流第一百八十二章 通報會第三百零七章 露一手第三十九章 老解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漫長的一日(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大頭”銀元第四百零八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凌寧的鬱悶第二百零五章 看來是太閒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快速帆船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六百九十四章 女人當家(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來臨第八章 禍不單行第七百零一章 大開眼界(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走馬取登州(一)七七六 紙上談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工資啦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突襲(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可理喻第五百三十四章 好大一根胡蘿蔔(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僵持第七十八章 關於未來的打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第五十三章 綁架了兩位觀察員第三百零五章 “三不”原則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妹子來了(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老解的新觀點七三零 新瓊州(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僵持七三二 新瓊州(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分贓?七二八 新瓊州(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玫瑰盛開(中)第四百五十章 全體大會(一)第三百零六章 “非正式”的代表團七五零 阮鄭第四百二十四章 戰後的山東第六百章 說服(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全體大會(五)第六百一十五章 讓子彈飛(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肖朗的決斷(中)第七百零四章 餘波第六百三十章 決斷(一)第五十二章 D日來臨第五百五十一章 吃虧與佔便宜(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八十章 提案(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黎明(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鄰里之間第二百六十八章 勞軍(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議(三)第七百零七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中)第四百零七章 攻城(下)第五百三十章 我們的時代!第四百零七章 攻城(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抵達第二百二十七章 六個人的攻城戰(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新老朋友見個面第二百零五章 看來是太閒了……第九十三章 我們的軍隊我們的連!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服(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脣槍舌劍(五)第四十四章 吳南海的寶藏第三百八十四章 近戰操典第七十六章 千戶官的疑惑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人信件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進貢(上)第三百八十章 作一塊絆腳石!
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醒第七百一十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大頭”銀元第五十一章 挖坑的技巧第七十六章 千戶官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九章 嚴老頭兒的決意第六百零二章 北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車與路(上)七七三 刺殺第三百三十七章 藥第五百四十二章 李代桃僵(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旗飄揚第六百三十章 決斷(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擒賊當擒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特殊戰線第五百五十二章 呂宋的戰後第三百零三章 “水太涼”第四百一十七章 招待會第五百三十一章 吳南海的心事(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受降儀式第三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七六七 二里地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市場第二百五十一章 合流第一百八十二章 通報會第三百零七章 露一手第三十九章 老解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漫長的一日(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大頭”銀元第四百零八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凌寧的鬱悶第二百零五章 看來是太閒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快速帆船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六百九十四章 女人當家(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來臨第八章 禍不單行第七百零一章 大開眼界(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走馬取登州(一)七七六 紙上談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張氏兄妹的決定(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工資啦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突襲(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可理喻第五百三十四章 好大一根胡蘿蔔(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僵持第七十八章 關於未來的打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第五十三章 綁架了兩位觀察員第三百零五章 “三不”原則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妹子來了(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老解的新觀點七三零 新瓊州(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僵持七三二 新瓊州(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分贓?七二八 新瓊州(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玫瑰盛開(中)第四百五十章 全體大會(一)第三百零六章 “非正式”的代表團七五零 阮鄭第四百二十四章 戰後的山東第六百章 說服(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全體大會(五)第六百一十五章 讓子彈飛(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肖朗的決斷(中)第七百零四章 餘波第六百三十章 決斷(一)第五十二章 D日來臨第五百五十一章 吃虧與佔便宜(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八十章 提案(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黎明(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鄰里之間第二百六十八章 勞軍(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議(三)第七百零七章 解席的復仇之戰(中)第四百零七章 攻城(下)第五百三十章 我們的時代!第四百零七章 攻城(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抵達第二百二十七章 六個人的攻城戰(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新老朋友見個面第二百零五章 看來是太閒了……第九十三章 我們的軍隊我們的連!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服(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脣槍舌劍(五)第四十四章 吳南海的寶藏第三百八十四章 近戰操典第七十六章 千戶官的疑惑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人信件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進貢(上)第三百八十章 作一塊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