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遠的安排

覺華島。

時間過去快一個月,荒蕪的城池已經煥發出來生機。

城內大軍駐紮的行營,修建的差不多了,城牆基本加固,八尊紅夷大炮,已經安放在城牆之上,格外的引人注目。

營指揮使營房。

吳宗睿神色肅穆,看着掛在牆上的地圖。

八旗軍出動的消息,斥候已經稟報了,預計兵力十萬人左右,且攜帶有紅夷大炮。

這讓吳宗睿想起了數年前的大淩河城之戰。

廖文儒、劉寧、喬明俊、羅典召、秦大龍、牛犇等登萊新軍的主要將領,全部都在營房。

“皇太極終於動作了,而且很快,這讓我想到了立足未穩四個字,我登萊新軍抵達遼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尚不熟悉遼東的情況,沒有任何的根基,後金韃子這個時候發起進攻,就是想着一舉剿滅我登萊新軍。”

“大淩河城之戰,諸位都是清楚的,講武堂的培訓,也多次說到了當年的大淩河城之戰,那是皇太極一場頗爲經典的戰鬥,徹底摧毀大淩河城的同時,幾乎剿滅了遼東邊軍,看樣子,皇太極想着重複來一次大淩河城之戰。”

“我是皇上認命的薊遼督師,若是被後金韃子圍困在錦州、寧遠、前屯等任何一座城池,駐紮遼東的祖大壽、金國鳳和吳襄等人,自然是要領軍馳援,不管他們是真心還是假意,總是要做出樣子來的,到了那個時候,後金韃子就可以抓住機會,或者圍攻前來馳援的大軍,或者乾脆直接進攻錦州、寧遠和山海關等地,對遼東地區再一次形成致命的打擊和威脅。”

說到這裡,吳宗睿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皇太極的確是穿越的吳宗睿最爲厲害的對手,六萬登萊新軍將士,抵達遼東尚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什麼都不熟悉,可謂是立足未穩,皇太極抓住了機會,沒有給登萊新軍任何喘息的機會,派遣十萬大軍大舉進攻遼東。

根據斥候偵查到的消息,皇太極沒有親率大軍前往遼東征伐。

這說明皇太極關注到了登萊之地,關注到了皮島和蓋州等地,在派遣大軍征伐遼東的同時,也在關注大清國的後防安全。

吳宗睿幾乎可以肯定,此番征伐遼東的後金韃子,不可能完全由八旗軍組成,應該有蒙古左右營的軍士,還有漢軍軍士。

被迫應戰,這是吳宗睿惱火的事宜。

覺華島上面的舊城正在大規模的改造,新城也在修建之中,如果等到兩座城池都完工了,吳宗睿完全可以憑藉覺華島上面的兩座城池,以及犀利的水師,很好的在遼東立足,爾後登萊新軍將勢力逐漸擴充到整個的遼東地區,形成與後金韃子全面對峙的局面。

現在就不一定了,吳宗睿如果率領登萊新軍的將士固守覺華島,倒是不用擔心後金韃子進攻覺華島,也不擔心登萊新軍有多大的損失,可是遼東的局勢將要變得惡劣,如果任由後金韃子進攻錦州、寧遠、塔山、松山、杏山和前屯等城池,不僅僅是吳宗睿和登萊新軍的名聲會遭遇到重創,駐守的遼東邊軍和其他各鎮馳援的大軍,也會輕看登萊新軍。

皇太極肯定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派遣大軍進攻遼東。

廖文儒看了看吳宗睿,看了看站立的衆人,對着吳宗睿抱拳之後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可以令駐守錦州的祖大壽,駐守寧遠的金國鳳,駐守山海關的吳襄等人,固守城池,不要理睬後金韃子的進攻,他們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守住城池,其餘的松山、塔山、杏山和前屯等城池,暫時放棄,登萊新軍的水師守住海面,若是後金韃子打算對覺華島發起進攻,就讓他們有來無回。。。”

廖文儒的建議,中規中矩,沒有任何的問題,實際上,採取這樣的作戰方式,也是最爲保險的,遼東邊軍和登萊新軍,都不會有多大的損失。

至於說遼東地方,反正這些年朝廷也沒有能夠控制住,後金韃子了不起在這些地方耀武揚威顯擺一番,最終還是要回到瀋陽或者遼陽等地去。

吳宗睿如果做出這樣的戰略部署和安排,也說得過去,畢竟登萊新軍抵達遼東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驟然遭遇十萬後金韃子的進攻,各方面的準備不足,需要一段時間的緩衝,包括長期駐守遼東的祖大壽、吳襄和金國鳳等人,也不會有太多的怨言。

劉寧和喬明俊等人相繼開口,都贊同廖文儒提出來的建議。

吳宗睿的臉上,一直都沒有太多的表情,等到衆人都說完之後,他竟然走出了房屋,在外面來回的踱步。

廖文儒等人,依舊站在屋裡,沒有跟出來,他們知道,吳宗睿正在思考,很快就會做出決定,一旦吳宗睿做出了決定,衆人拼盡全力都要毫無條件的執行。

幾分鐘之後,吳宗睿進入了屋子。

“文儒剛剛提出的建議,我想了好一會,幾乎沒有反駁的理由,按照道理來說,如此的安排部署,符合當下遼東的實際情況。”

“不過我也想到了幾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後金韃子此番進攻遼東,祖大壽、金國鳳和吳襄等人,皆固守城池,目前能夠固守的也就是錦州、寧遠和山海關三座城池,其餘城池無法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後金韃子若是拿下了塔山、松山、杏山以及前屯等城池,打算在這些城池固守,我們如何應對。”

“第二個問題,後金韃子集中兵力,攻打錦州或者是寧遠等城池,憑着他們十萬大軍的兵力,以及擁有的紅夷大炮等火炮,不管是祖大壽,還是金國鳳,都難以保證完全固守城池,如果這些城池處於危險之中,我們該如何應對。”

“第三個問題,後金韃子進攻遼東,如入無人之境,展現其囂張的氣焰,對於我登萊新軍,以及遼東邊軍和各鎮駐守遼東的軍士來說,不管是心理上,還是士氣方面,都是沉重的打擊,我們諸多的將士,要麼忍氣吞聲,眼睜睜看着後金韃子囂張,要麼倉促出城應戰。”

“你們不要忘記了,幾個月之前,後金韃子入關作戰,寫下了各官免送的木牌,這一幕,難道要在遼東繼續上演嗎。”

。。。

吳宗睿的提問,讓所有人都明白了,登萊新軍不會做縮頭烏龜。

還是廖文儒,抱拳對着吳宗睿開口了。

“屬下剛剛沒有想到那麼多,主要還是想着將士們剛剛抵達遼東,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還沒有完全熟悉遼東的情況,所以建議以固守爲主,聽了大人的話語,屬下覺得,登萊新軍不能夠採取固守的方式,需要殺出去。。。”

吳宗睿笑了笑。

“文儒,你剛剛沒有說錯,所提出的建議也是恰當的,從登萊新軍所處的局面出發,如果能夠固守,最好是不要出擊,可以避免遭遇重大的損失,不過,如果我們想的深遠一些,就不能一味的固守,我們登萊新軍將士,來到遼東,就是要護衛遼東的平安,就是要打敗後金韃子,如果後金韃子來了,我們反而躲避,不敢正面迎戰,且不說遭遇到各方的恥笑,就算是我們自身,也愧疚難當。”

吳宗睿的這番話,定下了基調,登萊新軍將要正面迎戰後金韃子。

深層次的理由,吳宗睿沒有說出來,也不可能說出來。

準備一統天下的吳宗睿,務必要狠狠的打擊後金韃子,就算是付出巨大的代價,也決不能猶豫,他必須爲遼東與登萊之地爭取到一段相對較長的平靜的發展時間,否則皇太極和後金,就會不停的挑釁,不停的侵襲,讓吳宗睿沒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皇太極的確驍勇,且目光遠大,不過後金的實力明顯不足,雖然滿八旗驍勇善戰,但後金的經濟基礎太過於薄弱,在如何發展經濟、鞏固自身實力方面,皇太極雖然想到很多,可被東北的氣候與環境所限制,難以施展,而且後金對於如何發展商貿,可謂是一竅不通。

作戰拼的是將士的驍勇,更是拼後勤實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皇太極有着充足的實力,恐怕早就拿下關寧錦防線,直搗黃龍了。

後金的滿八旗,沒有軍餉,軍士的收入,主要依靠作戰獲取,蒙古左右營和漢軍,雖然有軍餉,但也是名義上面的,少得可憐,他們和八旗軍軍士一樣,也需要依靠作戰獲取勝利,獲取到足夠的錢財。

這種分配的形式,其實是畸形的,如果軍士足夠驍勇,作戰連續獲取勝利,能夠得到足夠多的錢財,那麼大軍的士氣必定高漲,可如果對手也異常驍勇,短時間之內無法獲取作戰的勝利,那麼軍士就可能陷入到彷徨之中,時間長了,甚至可能崩潰。

後金經濟方面的實力不足,這就是最大的缺陷。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吳宗睿纔敢於和後金韃子面對面廝殺,他不會盲目決策,他麾下的登萊新軍將士,同樣驍勇,兩強相遇,決定戰局的就是後勤和糧草了。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二百零七章 擴大業務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選擇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戰(11)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盧發軒的無畏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七百八十章 脣亡齒寒(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八百七十三章 特殊的信函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八百六十三章 強硬與柔軟(1)第五百一十六章 來不及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五百零一章 激烈辯論第八百九十六章 原形畢露(3)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鐵板(2)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四百九十二章 態度要明確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決心第八百零五章 孫傳庭的決斷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五十章 強硬爭取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十六章 乞丐第七百七十九章 脣亡齒寒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七百三十九章 終於動手(3)第三百九十二章 驕狂的代價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戰(11)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二百零七章 擴大業務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選擇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戰(11)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盧發軒的無畏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七百八十章 脣亡齒寒(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八百七十三章 特殊的信函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八百六十三章 強硬與柔軟(1)第五百一十六章 來不及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五百零一章 激烈辯論第八百九十六章 原形畢露(3)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鐵板(2)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四百九十二章 態度要明確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處發泄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決心第八百零五章 孫傳庭的決斷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九百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五十章 強硬爭取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十六章 乞丐第七百七十九章 脣亡齒寒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七百三十九章 終於動手(3)第三百九十二章 驕狂的代價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戰(11)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四十一章 鄉試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