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選擇

登萊之地,經過了一年多的發展,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所有土地都被耕種,田地裡的玉蜀黍和大豆長勢很好,水田裡面的稻穀,長勢更是喜人,眼看着又是一個豐收年,被商貿帶動的登州和萊州等城池,更是如同巨無霸一樣的吸納更多的人口,在登萊商會的組織以及督促下,不少的勞力投身到商鋪以及貨運碼頭和交易市場之中。

讓吳宗睿沒有想到的,一些廠房也開始冒頭,譬如說加工茶葉、絲綢等的廠鋪,一些商賈將蠶絲運送到登州和萊州等地,在這裡建起廠房加工,編織成爲絲綢,直接運送到海外去,而燒瓷的廠房,在半年之前就開始運作了,一些精緻的瓷器,煉製出來後,也是直接上船。

在所有人看來,廠房應該是在江浙之地存在,登萊之地是不大可能有的,不過商貿的大發展,讓那些精明的商賈,看到了賺錢之道,開始建立起來大大小小的廠房了。

一旦大型加工企業開始出現,則意味着資本的運營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或許幾十年,或許上百年,資本市場將要爆發出來無法想象的力量,推動社會大發展。

吳宗睿與曾永忠閒聊的時候,說到了銀行的雛形,也就是錢莊的事宜,其實大明各地都有錢莊,都是商賈自行成立的,這類的錢莊,經營的範圍異常的狹窄,僅僅是寄存錢物,放貸等業務基本沒有涉及。

如果能夠以官府的名義成立錢莊,吸納錢財,且開展放貸的業務,則登萊之地的商貿發展速度將更加的高速。

不過吳宗睿沒有強求,畢竟成立錢莊或者是銀行,需要有強大的行政力量,放眼整個的大明天下,登萊之地的力量還是太小了,壓根無法左右大明的商貿。

五省總督陳奇瑜圍剿流寇的戰報源源不斷的傳來,絕大部分都是羅典明從開封府城送來的情報,也有少部分朝廷的塘報,包括宣府大同等地的情形,塘報裡面偶有涉及。

吳宗睿異常關注羅典明送來的情報。

散佈於陝西、山西與河南等地的流寇,在陳奇瑜的圍追堵截之下,已經逐漸的融合起來,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已經融合到了一起,總兵力三萬出頭,馬守應率領的一萬多軍士,也在向着高迎祥靠攏。

陳奇瑜採用的戰術不同於以往,他集中了優勢的兵力,不僅僅是窮追猛打流寇的新營,也分兵堵截流寇的老營,每一次的作戰,都是以消滅流寇的有生力量爲目的,不給流寇絲毫的喘息機會,在這種高壓的戰術之下,很多小股的流寇,完全被殲滅。

陳奇瑜還有不同於以往剿滅流寇的戰術,那就是集中騎兵的力量,在擊潰流寇大隊人馬之後,騎兵負責長途追擊,最大限度的斬殺流寇。

陳奇瑜擔任延綏巡撫的時候,就與流寇有過無數次的交手,清楚流寇的戰術,所以他這種具有極強針對性的作戰辦法,給予了流寇沉重的打擊。

羅典明的分析也愈發的多起來,認爲流寇此次一定會被五省總督陳奇瑜徹底剿滅。

吳宗睿對此不置可否,羅典明提出讓潛伏在流寇隊伍之中的軍士全部撤回,免得被朝廷大軍絞殺了,吳宗睿沒有同意,只是告訴羅典明,潛伏的軍士要更加的小心,派出去的這些人分散在李自成以及張獻忠麾下的大軍之中,其餘的則不需要安插眼線了。

時間轉眼到了五月底,車廂峽的字眼,終於出現在情報之中。

連續幾天的時間,吳宗睿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有時候曾永忠和廖文儒等人也不得打擾。

眼看着高迎祥等人率領的大軍,就要誤入車廂峽了,當然這不是高迎祥等人願意進入車廂峽,而是被陳奇瑜麾下大軍圍追堵截,已經沒有多少的選擇了。

吳宗睿知曉歷史的進程,知曉車廂峽之戰的結局,此刻的他,彷徨和猶豫,該不該提醒陳奇瑜,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流寇,將其完全殲滅在車廂峽。

兩個聲音在腦海裡面碰撞,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吳宗睿絕對不能開口,從感性的角度,如果不開口提醒,吳宗睿良心不安。

六月初,情報終於來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和馬守應率領的四萬多流寇,進入了車廂峽,被陳奇瑜率領的朝廷大軍死死的圍困在車廂峽之中。

羅典明在情報之中詳細說了車廂峽的情況,這裡曾經是古棧道,就是一條長長的峽谷,延綿四十多裡地,兩邊的山峰筆直,無法攀巖,進入車廂峽容易,出來卻不容易,因爲這條峽谷,只有一處的進口和一處的出口,且延綿四十里的峽谷,很多地方道路狹窄,有些地方甚至找不到路,只能一邊走一邊砍出一條路。

更爲關鍵的問題是,峽谷裡面沒有任何的糧食,一旦被圍困其中,不管多少的兵力,都是死路一條。

羅典明在情報分析之中雖然沒有明說,可也不明白高迎祥等人爲什麼會進入到車廂峽。

爾後的幾天時間,情報來的更加頻繁,陳奇瑜率領的大軍,死死的圍住了近五萬的流寇,且在峽谷兩邊的山峰之上,投擲石塊,或者是火把,峽谷之中的流寇避無可避,損失慘重,士氣也是一天天的低落下去。

羅典明最爲擔心的,還是安插在流寇之中的眼線,他認爲流寇被徹底剿滅,指日可待。

廖文儒進入廂房,發現吳宗睿的臉色有些白、眼瞼有些青,明顯就是沒有休息好。

“大哥,您可要注意身體。。。”

吳宗睿擺了擺手,剛剛曾永忠也提醒他要注意身體。

“文儒,朝廷大軍和流寇作戰的情報全部都在這裡了,你怎麼看。”

廖文儒不假思索的開口了。

“大哥,我認爲流寇可能被完全剿滅了,近五萬人,被圍困在車廂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而且朝廷大軍還採用了石頭堵路和火攻等方式,時間長了,流寇的鬥志全無,就要崩潰,陳大人只要派遣大量的軍士,嚴守車廂峽的進口和出口地方,就能夠逼死流寇。。。”

吳宗睿點點頭。

“文儒,分析的不錯,很有進步,你要記住,日後作戰,掌握地形地貌爲重中之重,憑藉有利地形作戰,勝利輕而易舉,但地形也不是絕對的,破釜沉舟你也知道,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若是軍隊被逼到絕境,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不容小覷,有時候幾乎摧垮一切。”

吳宗睿說完,廖文儒跟着開口。

“大哥,我認爲流寇沒有那麼強的鬥志。”

吳宗睿左手敲着桌上擺着的地圖,右手摸着下巴。

“文儒,從車廂峽的地形來看,流寇這一次死無葬身之地了,不過我們也不能說的太絕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和馬守應等人,都不是尋常之人,他們與朝廷對抗數年,有着不一般的作戰經驗,我來問你,如果他們陷入絕境,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廖文儒思索了還一會,還是搖頭。

“大哥,我真的不知道,也許他們會拼死一戰,逃出來多少是多少。”

吳宗睿眯起了眼睛。

“陳大人不會給流寇機會,換做是我,死死封住車廂峽的進出口路徑,以火炮覆蓋進口和出口,以弓箭和箭弩強化圍堵,有了這兩層的封殺,流寇絕無可能殺出車廂峽,我們都能夠想到,陳大人未必想不到,說不定還會有更多應對的辦法。”

“我想,高迎祥等人,唯有一個選擇,就是投降和歸順朝廷。”

吳宗睿說完,廖文儒連連搖頭。

“不行,決不能讓流寇投降和歸順朝廷,若是我指揮作戰,一定會竭盡全力圍剿流寇,其實陳大人不需要發起太多的進攻,將流寇死死困在車廂峽,流寇沒有了糧食,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等到流寇的鬥志喪失殆盡,陳大人就可以發起進攻,衝入車廂峽了。。。”

廖文儒還沒有說完,吳宗睿的臉上閃現一絲的笑意,廖文儒真正的成長起來了。

“文儒,你說的有道理,可你不是陳大人,陳大人會做什麼樣的選擇,我們都不知道,也許他會接受流寇的投降呢。”

廖文儒有些着急。

“大人,我覺得陳大人萬萬不能接受流寇的投降。。。”

廖文儒離開的時候,吳宗睿的一顆心已經放下來,他決定了,順其自然。

吳宗睿不是救世主,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已經走入末路,就算是陳奇瑜完全剿滅了流寇,大明王朝腐朽墮落的官吏,官逼民反的常態,也註定這個王朝無法繼續延續下去,更加要命的是,當今的皇上,沒有雄才大略,根本無法承擔振興大明王朝的重任。

盡人力看天命,在吳宗睿看來,內外有別,登萊新軍可以不遺餘力的進攻後金,如果有機會,也會投入到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且藉助這些戰鬥,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但身爲登萊新軍的大帥,吳宗睿絕不會爲他人作嫁衣裳。

該做的事情毫不猶豫的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想都不要去想。

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六百三十一章 閃電戰(5)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傳教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無毒不丈夫(3)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新的指示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四百零三章 針尖對麥芒(2)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戰(11)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亭之盟(3)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潛來了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承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八十九章 立志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四十章 預測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爲重要的事情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後的掙扎(4)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二十四章 撿來的功勞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五百八十三章 史可法的擔憂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規矩(2)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陳倉(2)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
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裡的變化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六百三十一章 閃電戰(5)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厲害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六百四十四章 兵部的干涉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傳教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百零九章 掌控山東(14)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無毒不丈夫(3)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新的指示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四百零三章 針尖對麥芒(2)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態度(1)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戰(11)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亭之盟(3)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潛來了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承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八十九章 立志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四十章 預測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七十五章 提前告誡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爲重要的事情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後的掙扎(4)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二十四章 撿來的功勞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五百八十三章 史可法的擔憂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規矩(2)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陳倉(2)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