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災還是人禍

陝西巡撫、右僉都御史孫傳庭被錦衣衛押解進京,等待三司問罪,其自行招募的軍士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隨時有可能一鬨而散。

孫傳庭主要還是從延綏一帶招募的軍士,其招募和組建的軍隊稱之爲秦軍,處於起步完成和逐漸擴充的階段,延綏一帶曾經是大秦帝國崛起的地方,民風彪悍,儘管遭遇到不少的災荒,可這裡的百姓,好鬥的性格絲毫沒有減弱。

孫傳庭被抓,陝西自行招募軍士、自行解決錢糧的主張和做法,沒有人支持,繼任者也不可能如此費心去繼續組建軍隊,基本組建完成的秦軍,不可能得到朝廷的支持,缺乏軍餉和糧草的情況之下,想要繼續維持幾乎不可能。

京城那邊,孫傳庭被直接關押進入刑部的大牢,沒有說話與解釋的機會,不可能見到皇上申訴冤屈,相比較來說,罪魁禍首、山海關總兵吳襄的情況就好了很多,沒有被關進大理寺的監牢之中,而是居住在京城的家中,等待大理寺的問訊。

朝中這種內訌,大家習以爲常,反正需要有人站出來爲失敗的局面承擔責任,沒有誰感覺到奇怪,更不會有人關心陝西的局勢如何。

因爲孫傳庭的離開,陝西的局勢變得更加惡劣,鳳翔府城陷入到空前的危險之中,隨時可能被流寇攻陷,而分佈陝西衛所的明軍軍士,壓根不願意與流寇作戰,他們或者固守在城池之中,或者呆在衛所,偶爾還會出來騷擾百姓。

被集中到西安府城周邊的秦軍軍士,暫時負責守衛西安府城,不會也不可能出戰流寇。

孫傳庭原來準備調動秦軍與流寇作戰,憑着其以身作則的風範以及高超的指揮能力,打敗李自成及其麾下的流寇,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如今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登萊新軍情報司早就偵查到這個消息,情報文書迅速送到了吳宗睿的桌案上面。

這些情報,在其他人看來無所謂,包括三邊總督洪承疇,都沒有怎麼在意,但引起吳宗睿的高度重視,令其陷入到沉思之中,因爲他熟知歷史。

孫傳庭組建的秦軍,雖然只有一萬多人,但戰鬥力非同一般,歷史上的秦軍,最爲巔峰的時候達到三萬人,崇禎十四年參加了鬆錦之戰,在廣寧鐵騎以及遼東邊軍集體逃跑的情況下,秦軍巋然不動,拼死抵禦後金韃子,一度逼退了後金驍勇的鑲黃旗,展現出來非同一般的戰鬥力,所以秦軍被稱之爲明末最爲驍勇的三大軍之一。

這樣的一支軍隊,吳宗睿自然是看重的,如果能夠吸納秦軍進入登萊新軍之中,無疑會增強登萊新軍的戰鬥力。

不過問題和麻煩明顯存在,孫傳庭只是被關押到大牢之中,對孫傳庭咬牙切齒打壓和算計的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一旦楊嗣昌失勢或者是死亡,孫傳庭鐵定出獄恢復官職,被皇上委以重任,到了那個時候,孫傳庭找尋自身組建的秦軍,吳宗睿不好交差。

其次就是三邊總督洪承疇,明顯知曉秦軍,且秦軍軍士絕大部分都是從延綏等地招募,精明的洪承疇也會想着吞併秦軍,可能是朝廷正在懲戒孫傳庭,洪承疇不好在這個時候插手,害怕受到牽連,且朝廷不承擔秦軍的軍餉和糧草,洪承疇這個時候收納秦軍,有一定的困難。

最後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就是皇上和朝廷的看法,這一萬多秦軍,皇上和朝廷不可能不在意,很有可能讓兼任陝西巡撫的熊文燦管理這支大軍,用於剿滅流寇,當然消耗的軍餉和糧草也需要熊文燦自己去想辦法。

從種種角度來說,等萊新軍想要吞併秦軍,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決不能因小失大,這是吳宗睿做事情的一貫原則。

廖文儒進入廂房的時候,吳宗睿正在沉思。

看見廖文儒,吳宗睿開口了。

“文儒,情報你都看了,孫傳統被押解進入大牢,你是怎麼看的。”

廖文儒不假思索的開口了。

“大人,孫傳庭大人被押解進入大牢,熊文燦大人兼任陝西巡撫,實際上不可能完全兼顧陝西的事宜,陝西是流寇起源的地方,也是流寇勢力最爲囂張的地方,屬下以爲,只要能夠完全平定陝西的局勢,就可以徹底剿滅流寇。”

“孫傳庭大人被抓,陝西局勢惡化,熊文燦大人根本無力控制,孫傳庭大人組件的秦軍,屬下聽聞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如果在孫傳庭大人指揮之下,打敗流寇還是有可能的,現在秦軍不可能與流寇作戰了,沒有軍餉,沒有糧草,秦軍能夠勉強維持就算不錯,屬下還擔心秦軍也可能與陝西其餘明軍一樣,爲了軍餉和糧草做出爲害百姓的事情。”

“吳襄領兵作戰失敗,其主要責任還是在吳襄來承擔,楊嗣昌大人無非是想着打壓孫傳庭,所以讓孫傳庭承擔了主要的責任。”

“朝中這樣的內訌,讓屬下感覺到痛心。”

。。。

廖文儒侃侃而談,展現出來成熟與睿智。

吳宗睿的臉上露出笑容。

“不錯,文儒,你看的很準,我也擔心驍勇的秦軍難以維持,熊大人兼任陝西巡撫,這是一着臭棋,熊大人乃五省總督,眼下正值流寇囂張的時候,熊大人怎麼可能有精力過問陝西的諸多事宜,再說了,皇上和朝廷對於陝西的局勢很不滿意,如此情況之下,熊大人硬生生的插手陝西的諸多事宜,做好了是應該的,做不好就要承擔一切的責任,所以我預計,熊大人不會過多的署理陝西的政務,甚至不會前往陝西。”

說到這裡,吳宗睿站起身來,走到了掛着地圖的牆邊。

“文儒,我再問你一個問題,若是中原的局勢徹底惡化,皇上和朝廷都無法忍受了,接下來朝廷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廖文儒略微思考了一下,有些茫然的搖搖頭。

“大人,屬下無法預測,難道皇上和朝廷準備繼續調遣遼東邊軍或者是等萊新軍嗎。”

吳宗睿笑着搖搖頭。

“文儒,記得楊嗣昌大人在朝中所說的話語嗎,若是中原的局勢徹底惡化,楊大人將親赴中原指揮作戰,徹底剿滅流寇。”

廖文儒點點頭。

“大人,屬下以爲,這不過是楊大人應付皇上所說的話語。”

吳宗睿扭頭看着廖文儒。

“文儒,這可不是應付的話語,也許楊嗣昌當時沒有想那麼多,他還在爲算計了孫傳庭沾沾自喜,還在爲朝中和地方官吏畏懼其威嚴沾沾自喜,可他沒有想到,正是因爲他的短視,爲自己埋下了一個大坑,到時候,他將迫不得已跳進去。”

廖文儒不是很明白,看着吳宗睿沒有開口說話。

“文儒,北方以及中原局勢惡化,已經可以肯定,相對來說,孫傳庭驍勇善戰,若是能夠完全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極具可能徹底剿滅流寇,熊文燦比不上孫傳庭,當初幾乎剿滅李自成,一方面是楊嗣昌在朝中大力支持,另外一方面得益於孫傳庭大力的協助。”

“孫傳庭被抓,熊文燦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而且朝廷無法提供足夠的錢糧,這讓熊文燦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着中原局勢惡化,眼睜睜看着流寇壯大起來。”

“至於說抽調遼東邊軍和等萊新軍,我想皇上不會輕易開口,已經抽調了兩萬的遼東邊軍,遼東的重要性遠遠強於中原,如果從遼東抽調太多的兵力,導致遼東的防禦空虛,這個責任沒有人敢承擔,也沒有人能夠承擔,更加關鍵的是,皇上和朝廷對流寇還沒有真正的認識,總認爲流寇不過是烏合之衆,遠不能與後金韃子比較。”

“熊文燦的好日子不多了,他的結局與孫傳庭沒有多大的區別,或許是年底,或許是明年,熊文燦也可能被關進大牢之中,到時候,楊嗣昌將要被迫負責指揮剿滅流寇的戰鬥。”

說到這裡,吳宗睿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流寇的崛起,是因爲天災,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與其餓死,還不如造反,不過這流寇的強大,我看就是人禍了。”

“曹文詔、盧象升,還有孫傳庭,都是驍勇善戰之人,都是能夠率領千軍萬馬作戰的帥才,曹文詔和盧象升殞命,不是因爲對手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爲朝中有人不想讓他們活下去,現如今孫傳庭也深陷其中。”

“如此的朝廷,還有什麼希望。”

吳宗睿說完之後,廖文儒很快開口了。

“大人,朝廷怎麼做屬下覺得不重要,屬下想到的還是遼東和登萊之地,只要遼東變得強大起來,不管中原的局勢如何的動盪,也不管後金韃子多麼的囂張,大人都能夠掌控一切。”

吳宗睿點點頭,走到了廖文儒的身邊。

“文儒,你能夠有這等的認識,我很欣慰,還是那句話,不管外面的情況如何,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我們足夠的強大,就不畏懼外界的所有變化,成功細中取,富貴險中求,紛亂的局勢,或許就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第六百七十章 自作孽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戰(8)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確態度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一百三十章 找尋突破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掌控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機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並非忠心(2)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4)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二百一十九章 從頭再來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三百九十二章 驕狂的代價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議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六十章 吉榜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四百零二章 針尖對麥芒(1)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2)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察言觀色(2)第一百三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變得強悍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穩不住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
第六百七十章 自作孽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九百二十六章 定鼎之戰(10)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戰(8)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到登州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確態度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一百三十章 找尋突破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掌控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機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並非忠心(2)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4)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一千零六十章 見風使舵(1)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二百一十九章 從頭再來第五百三十八章 長亭之盟(2)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三百九十二章 驕狂的代價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家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議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六十章 吉榜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四百零二章 針尖對麥芒(1)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2)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明悲歌(2)第三百三十二章 滎陽大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察言觀色(2)第一百三十六章 咄咄逼人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變得強悍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穩不住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