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問題

第1258章 問題

從燕王妃處聽到的新八卦,就連謝慕林都忍不住覺得很囧,心中好奇這種不靠譜的言論,怎麼還會有人相信?

那位鎮國將軍夫人,看起來好象不太聰明的樣子。

週三太太平日雖然低調,但大體上是個明白人,顯然是家教不錯。但她的外家親眷,似乎並非個個都象她一般明智呀。

永平郡主倒是聽說過些內情:“鎮國將軍家嫡出的大小姐,早些年嫁的也是北平望族子弟,夫婿好象還考中了舉人,只是身體不大好,前幾年就逝世了。這位堂姑姑帶着一雙兒女在婆家生活,聽說處境不是很好。那家子倒也不敢欺辱他們孤兒寡母,到底還要顧慮着宗室們的臉面呢,清茶淡飯還是能供得起的。只是除了溫飽不愁以外,他家就不提別的了。

“堂姑姑的兒子早已到了讀書的年紀,但還要靠堂姑姑替他開蒙,族裡竟不提他讀書的事兒,也沒有給他請西席的意思。還有傳聞說,她妯娌有意把她的女兒說給孃家不成才的侄兒。鎮國將軍夫人約摸也是心裡着急,想着外孫女兒倘若能攀得貴親,女兒與外孫在婆家的日子會好過許多吧?只是這病急亂投醫的,她怎麼就信了徐夫人的邪呢?!”

燕王妃聽得感嘆:“說來也都是可憐人,倘若他家樂意,我倒有心要替那姑娘說一門親事,但四殿下的姻緣,着實不是我們能插嘴的。”

燕王不耐煩地擺擺手:“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就不必提了,你們孃兒仨自個兒商量去吧,要如何行事,也不必問我。只是這徐氏到底發的什麼瘋?沒來由的就在我兒大婚宴席上胡言亂語,叫那麼多人看了笑話。她難道不知道,皇家一點兒都不待見她,根本不會理會她的任何建議麼?!”

燕王妃頓了一頓:“大約是因爲太后娘娘待北平宗室十分友善,皇上又追封了順義郡王,加封了仁和縣主,還對着順義郡王太妃行了拜禮的緣故,徐氏起初雖然爲自己未能獲得冊封而有所怨言,但後來身邊人都勸她,說這是天大的恩典,她便也轉寰過來,覺得太后娘娘有意親近他們這一支……”

別看燕王妃跟徐夫人關係不好,平日也少見面,北平宗室女眷中有親近徐夫人的,自然也有親近燕王妃的,沒少給她打小報告,因此燕王妃對徐夫人的事,其實還是相當清楚的,眼下張口就能說出對方的近況來,甚至還知道徐夫人的某些想法……

燕王便道:“太后娘娘願意向北平宗室示恩,多半是爲了給我們夫妻作臉。她老人家每每對北平宗室有所賞賜,必定要提一提我,好讓別人認爲是我替他們在太后與皇上面前說了好話。知道感恩的人,自然會對我們夫妻從此信服。但那些整天只知道琢磨些歪門邪道的人,就難保不會自高自大起來,以爲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呢,需要太后娘娘放下身段花大力氣去拉攏,他們還順勢抖起來了!”

燕王原本是無意插手順義郡王嗣子的事,但如今改主意了,對兒子笑笑說:“這話很有道理,回頭你跟相熟的宗室子弟見了面,就跟他們提一提,讓他們回家跟自個兒長輩說去。順義郡王的嗣子,出身才幹都在其次,最要緊的是穩重、忠君,還得要能延續香火。有妻有子的成年嗣子,確實比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奶娃娃強。便是仁和縣主那兒,也當是位年長的嗣兄才能真正成爲縣主的依靠。若是個孩子,別說在縣主受了婆家欺負的時候去替她撐腰了,只怕反而還要縣主去關照他呢!”

說起仁和縣主的婆家,謝慕林也想起了一件事:“記得太后娘娘好象提議過,仁和縣主儀賓可以去京城謀一份閒職,好過在北平投置閒散。這事兒也不知道有沒有下文,仁和縣主儀賓可是決定了要帶着妻子南下入京?他們夫妻若走了,只怕徐夫人在北平,就越發覺得孤單了。”

徐夫人的女婿因爲聽她的話,摻和軍服案,已經丟了官,而且得罪了軍中人士,在北平老家絕不可能再出仕了。他身爲家族中的嫡長子,未來繼承人,還因爲弟弟們陸續長大成人有了出息,而感受到了威脅。進京任官,哪怕只是沒有實權的閒職,好歹還能替他撐撐場子,讓他不至於被弟弟們比下去。無論是從個人前程,還是從他在家族中的話語權考慮,他都是一定要進京的。從前沒有門路就算了,如今連太后都開了口,他又怎麼會放過大好機會?!

燕王冷笑了兩聲,便對妻子和兒子下了指示:“這回太后大怒,雖然沒有跟我們明言,但能叫瑞哥兒媳婦傳話,就是表明了態度。以往我們燕王府待徐氏,確實太厚了些,縱得她越發不知道好歹了。這回她竟然膽敢把手伸到四殿下頭上,別說太后生氣,便是我也不能忍!往後咱們家有什麼宴席,還是不要再請她來了吧。

“且不說她眼下已經搬進了順義郡王府,不再與我們住在一個府裡,只說她那個身份,不過是妾室,哪裡擔得起我們堂堂親王與親王妃特特給她下帖子?!誰家也沒有妾室赴宴的道理。除此之外,再有什麼送禮的事兒,咱們也別給她送了。仁和縣主纔是順義郡王的遺孤,要送禮也該給她送去!”

朱瑞笑道:“倘若順義郡王府日後立了嗣子,這禮倒是可以給嗣子送去的,不過裡頭就沒有妾室什麼事兒了。倒是這個嗣子,是不是該挑個年紀大些的,一過繼就能直接挑起整個郡王府的擔子,若是娶了妻的就更好,正妻管家,不至於讓個妾室包攬中饋,讓外人瞧着不象話。”

燕王妃深深地看了兒媳婦一眼:“徐氏是不可能跟着去京城的,那是她的傷心地。她一直反對女婿進京,但顯然她女婿和親家都不打算照她的話去辦。”

仁和縣主原本還因爲納妾的事跟他鬧得十分不愉快,但本心還是希望能跟丈夫和好的。只要儀賓暫時答應不納妾,她還真能叫丈夫一個人進京,自己卻留在北平陪伴寡母不成?沒有縣主在身邊支撐的儀賓,進了京也沒多少存在感。所以,只要儀賓決定進京,仁和縣主就一定會同行。

徐夫人根本反對不了什麼,也阻攔不了什麼。她要是不打算進京,那就註定了要做一位孤獨的母親了。

謝慕林便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是未來定下的順義郡王嗣子,也在京城謀到一個官職,從此把家搬到了京城,徐夫人又會如何呢?”

衆人都愣住了,半晌沒說話,最後還是永平郡主小聲答了一句:“她要是不肯進京,那就只能……進庵堂去念經了吧?”

(本章完)

第450章 委託第1516章 說服第950章 懇求第1509章 請求第856章 犧牲第128章 相勸第1251章 回門第585章 狠話第1530章 計劃第829章 聊天第308章 永樂第1085章 察覺第1582章 矯詔第626章 送別第764章 仇恨第181章 姑嫂第925章 旁觀第1364章 趕路第1557章 萬家第1454章 新年第1031章 骨肉第177章 噎人第37章 利落第939章 相見第1342章 來信第1284章 遮掩第551章 禁閉第1575章 改建第315章 信後第1644章 囑託第472章 靠山第1172章 嫁妝第1343章 悔恨第1618章 添堵第881章 煩惱第40章 清晨第471章 鬧翻第1297章 討論第927章 尬聊第1424章 相約第771章 試探第280章 謝家角第1632章 傳話第1374章 吃瓜第676章 威脅第63章 野望(推薦加更)第426章 嫡妹第1110章 安歇第199章 不歡第32章 貨郎(推薦加更)第600章 搞事第731章 同伴第832章 官邸第111章 搬家第833章 鄰居第823章 憤然第1649章 守門第1398章 行動第119章 出獄第285章 孝心第631章 挑撥第1583章 心虛第271章 算賬第1161章 疑點第1093章 舊家第1066章 烏龍第736章 坐談第482章 艱辛第1558章 隱秘第1083章 催促第1408章 困惑第754章 耳聞第1225章 梅珺第611章 震驚第1378章 遲歸第446章 母女第999章 警惕第1165章 陪房第78章 確認第72章 安撫第1414章 壽宴第1312章 操心第746章 暗示第71章 姑嫂第1146章 泄露第1459章 圈套第1143章 收藥第1621章 坦言第563章 生辰禮第1402章 打聽第1073章 考慮第360章 離開第300章 害怕第811章 父子第409章 投軍第280章 謝家角第1389章 應酬第1085章 察覺第1058章 疑慮第261章 犧牲
第450章 委託第1516章 說服第950章 懇求第1509章 請求第856章 犧牲第128章 相勸第1251章 回門第585章 狠話第1530章 計劃第829章 聊天第308章 永樂第1085章 察覺第1582章 矯詔第626章 送別第764章 仇恨第181章 姑嫂第925章 旁觀第1364章 趕路第1557章 萬家第1454章 新年第1031章 骨肉第177章 噎人第37章 利落第939章 相見第1342章 來信第1284章 遮掩第551章 禁閉第1575章 改建第315章 信後第1644章 囑託第472章 靠山第1172章 嫁妝第1343章 悔恨第1618章 添堵第881章 煩惱第40章 清晨第471章 鬧翻第1297章 討論第927章 尬聊第1424章 相約第771章 試探第280章 謝家角第1632章 傳話第1374章 吃瓜第676章 威脅第63章 野望(推薦加更)第426章 嫡妹第1110章 安歇第199章 不歡第32章 貨郎(推薦加更)第600章 搞事第731章 同伴第832章 官邸第111章 搬家第833章 鄰居第823章 憤然第1649章 守門第1398章 行動第119章 出獄第285章 孝心第631章 挑撥第1583章 心虛第271章 算賬第1161章 疑點第1093章 舊家第1066章 烏龍第736章 坐談第482章 艱辛第1558章 隱秘第1083章 催促第1408章 困惑第754章 耳聞第1225章 梅珺第611章 震驚第1378章 遲歸第446章 母女第999章 警惕第1165章 陪房第78章 確認第72章 安撫第1414章 壽宴第1312章 操心第746章 暗示第71章 姑嫂第1146章 泄露第1459章 圈套第1143章 收藥第1621章 坦言第563章 生辰禮第1402章 打聽第1073章 考慮第360章 離開第300章 害怕第811章 父子第409章 投軍第280章 謝家角第1389章 應酬第1085章 察覺第1058章 疑慮第261章 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