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問題

第1258章 問題

從燕王妃處聽到的新八卦,就連謝慕林都忍不住覺得很囧,心中好奇這種不靠譜的言論,怎麼還會有人相信?

那位鎮國將軍夫人,看起來好象不太聰明的樣子。

週三太太平日雖然低調,但大體上是個明白人,顯然是家教不錯。但她的外家親眷,似乎並非個個都象她一般明智呀。

永平郡主倒是聽說過些內情:“鎮國將軍家嫡出的大小姐,早些年嫁的也是北平望族子弟,夫婿好象還考中了舉人,只是身體不大好,前幾年就逝世了。這位堂姑姑帶着一雙兒女在婆家生活,聽說處境不是很好。那家子倒也不敢欺辱他們孤兒寡母,到底還要顧慮着宗室們的臉面呢,清茶淡飯還是能供得起的。只是除了溫飽不愁以外,他家就不提別的了。

“堂姑姑的兒子早已到了讀書的年紀,但還要靠堂姑姑替他開蒙,族裡竟不提他讀書的事兒,也沒有給他請西席的意思。還有傳聞說,她妯娌有意把她的女兒說給孃家不成才的侄兒。鎮國將軍夫人約摸也是心裡着急,想着外孫女兒倘若能攀得貴親,女兒與外孫在婆家的日子會好過許多吧?只是這病急亂投醫的,她怎麼就信了徐夫人的邪呢?!”

燕王妃聽得感嘆:“說來也都是可憐人,倘若他家樂意,我倒有心要替那姑娘說一門親事,但四殿下的姻緣,着實不是我們能插嘴的。”

燕王不耐煩地擺擺手:“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就不必提了,你們孃兒仨自個兒商量去吧,要如何行事,也不必問我。只是這徐氏到底發的什麼瘋?沒來由的就在我兒大婚宴席上胡言亂語,叫那麼多人看了笑話。她難道不知道,皇家一點兒都不待見她,根本不會理會她的任何建議麼?!”

燕王妃頓了一頓:“大約是因爲太后娘娘待北平宗室十分友善,皇上又追封了順義郡王,加封了仁和縣主,還對着順義郡王太妃行了拜禮的緣故,徐氏起初雖然爲自己未能獲得冊封而有所怨言,但後來身邊人都勸她,說這是天大的恩典,她便也轉寰過來,覺得太后娘娘有意親近他們這一支……”

別看燕王妃跟徐夫人關係不好,平日也少見面,北平宗室女眷中有親近徐夫人的,自然也有親近燕王妃的,沒少給她打小報告,因此燕王妃對徐夫人的事,其實還是相當清楚的,眼下張口就能說出對方的近況來,甚至還知道徐夫人的某些想法……

燕王便道:“太后娘娘願意向北平宗室示恩,多半是爲了給我們夫妻作臉。她老人家每每對北平宗室有所賞賜,必定要提一提我,好讓別人認爲是我替他們在太后與皇上面前說了好話。知道感恩的人,自然會對我們夫妻從此信服。但那些整天只知道琢磨些歪門邪道的人,就難保不會自高自大起來,以爲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呢,需要太后娘娘放下身段花大力氣去拉攏,他們還順勢抖起來了!”

燕王原本是無意插手順義郡王嗣子的事,但如今改主意了,對兒子笑笑說:“這話很有道理,回頭你跟相熟的宗室子弟見了面,就跟他們提一提,讓他們回家跟自個兒長輩說去。順義郡王的嗣子,出身才幹都在其次,最要緊的是穩重、忠君,還得要能延續香火。有妻有子的成年嗣子,確實比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奶娃娃強。便是仁和縣主那兒,也當是位年長的嗣兄才能真正成爲縣主的依靠。若是個孩子,別說在縣主受了婆家欺負的時候去替她撐腰了,只怕反而還要縣主去關照他呢!”

說起仁和縣主的婆家,謝慕林也想起了一件事:“記得太后娘娘好象提議過,仁和縣主儀賓可以去京城謀一份閒職,好過在北平投置閒散。這事兒也不知道有沒有下文,仁和縣主儀賓可是決定了要帶着妻子南下入京?他們夫妻若走了,只怕徐夫人在北平,就越發覺得孤單了。”

徐夫人的女婿因爲聽她的話,摻和軍服案,已經丟了官,而且得罪了軍中人士,在北平老家絕不可能再出仕了。他身爲家族中的嫡長子,未來繼承人,還因爲弟弟們陸續長大成人有了出息,而感受到了威脅。進京任官,哪怕只是沒有實權的閒職,好歹還能替他撐撐場子,讓他不至於被弟弟們比下去。無論是從個人前程,還是從他在家族中的話語權考慮,他都是一定要進京的。從前沒有門路就算了,如今連太后都開了口,他又怎麼會放過大好機會?!

燕王冷笑了兩聲,便對妻子和兒子下了指示:“這回太后大怒,雖然沒有跟我們明言,但能叫瑞哥兒媳婦傳話,就是表明了態度。以往我們燕王府待徐氏,確實太厚了些,縱得她越發不知道好歹了。這回她竟然膽敢把手伸到四殿下頭上,別說太后生氣,便是我也不能忍!往後咱們家有什麼宴席,還是不要再請她來了吧。

“且不說她眼下已經搬進了順義郡王府,不再與我們住在一個府裡,只說她那個身份,不過是妾室,哪裡擔得起我們堂堂親王與親王妃特特給她下帖子?!誰家也沒有妾室赴宴的道理。除此之外,再有什麼送禮的事兒,咱們也別給她送了。仁和縣主纔是順義郡王的遺孤,要送禮也該給她送去!”

朱瑞笑道:“倘若順義郡王府日後立了嗣子,這禮倒是可以給嗣子送去的,不過裡頭就沒有妾室什麼事兒了。倒是這個嗣子,是不是該挑個年紀大些的,一過繼就能直接挑起整個郡王府的擔子,若是娶了妻的就更好,正妻管家,不至於讓個妾室包攬中饋,讓外人瞧着不象話。”

燕王妃深深地看了兒媳婦一眼:“徐氏是不可能跟着去京城的,那是她的傷心地。她一直反對女婿進京,但顯然她女婿和親家都不打算照她的話去辦。”

仁和縣主原本還因爲納妾的事跟他鬧得十分不愉快,但本心還是希望能跟丈夫和好的。只要儀賓暫時答應不納妾,她還真能叫丈夫一個人進京,自己卻留在北平陪伴寡母不成?沒有縣主在身邊支撐的儀賓,進了京也沒多少存在感。所以,只要儀賓決定進京,仁和縣主就一定會同行。

徐夫人根本反對不了什麼,也阻攔不了什麼。她要是不打算進京,那就註定了要做一位孤獨的母親了。

謝慕林便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是未來定下的順義郡王嗣子,也在京城謀到一個官職,從此把家搬到了京城,徐夫人又會如何呢?”

衆人都愣住了,半晌沒說話,最後還是永平郡主小聲答了一句:“她要是不肯進京,那就只能……進庵堂去念經了吧?”

(本章完)

第235章 蘇州第537章 道歉第1197章 失誤第1199章 早產第875章 熱心第1044章 算計第15章 假信第877章 聽聞第1507章 暗示第1487章 太后第942章 發現第964章 請託第1674章 爲難第160章 盤算第808章 仿效第1279章 次日第534章 自救第1302章 猜忌第372章 傳聞第733章 失敗第679章 騙局第1188章 收穫第54章 盤算(推薦加更)第1678章 安葬第1200章 查問第1104章 喜憂第1231章 貴客第1464章 做主第406章 家宴第1675章 情義第1200章 查問第1434章 警告第1120章 差別第1624章 避嫌第1025章 打趣第1659章 選擇第1557章 萬家第790章 結果第1466章 對質第925章 旁觀第701章 謊言第851章 憂慮第1396章 基調第248章 平望第1131章 反應第1452章 憐愛第1091章 謀劃第685章 傳話第695章 亂局第1216章 準備第1048章 懷疑第11章 無恥第689章 弄璋第1106章 勸撫第1219章 勸母第1363章 辭別第708章 委屈第81章 傳聞第626章 送別第1291章 看開第30章 捨棄(推薦加更)第706章 忽悠第893章 盤算第980章 赴宴第1328章 擇衣第737章 提醒第1581章 先帝第895章 決定第338章 揚名第72章 安撫第1288章 稟報第270章 委屈第1034章 大雪第499章 薛家第111章 搬家第665章 藥鋪第1197章 失誤第716章 傳聞第232章 路途第1607章 質問第1160章 無能第260章 懟人第1431章 偷聽第1575章 改建第1176章 機密第494章 勸說第1170章 決裂第437章 人脈第1056章 懲罰第189章 手足第1548章 疑惑第1407章 偶遇第1296章 消息第693章 再會第21章 忽悠第342章 岔子第302章 複診第488章 安排第472章 靠山第594章 詢問
第235章 蘇州第537章 道歉第1197章 失誤第1199章 早產第875章 熱心第1044章 算計第15章 假信第877章 聽聞第1507章 暗示第1487章 太后第942章 發現第964章 請託第1674章 爲難第160章 盤算第808章 仿效第1279章 次日第534章 自救第1302章 猜忌第372章 傳聞第733章 失敗第679章 騙局第1188章 收穫第54章 盤算(推薦加更)第1678章 安葬第1200章 查問第1104章 喜憂第1231章 貴客第1464章 做主第406章 家宴第1675章 情義第1200章 查問第1434章 警告第1120章 差別第1624章 避嫌第1025章 打趣第1659章 選擇第1557章 萬家第790章 結果第1466章 對質第925章 旁觀第701章 謊言第851章 憂慮第1396章 基調第248章 平望第1131章 反應第1452章 憐愛第1091章 謀劃第685章 傳話第695章 亂局第1216章 準備第1048章 懷疑第11章 無恥第689章 弄璋第1106章 勸撫第1219章 勸母第1363章 辭別第708章 委屈第81章 傳聞第626章 送別第1291章 看開第30章 捨棄(推薦加更)第706章 忽悠第893章 盤算第980章 赴宴第1328章 擇衣第737章 提醒第1581章 先帝第895章 決定第338章 揚名第72章 安撫第1288章 稟報第270章 委屈第1034章 大雪第499章 薛家第111章 搬家第665章 藥鋪第1197章 失誤第716章 傳聞第232章 路途第1607章 質問第1160章 無能第260章 懟人第1431章 偷聽第1575章 改建第1176章 機密第494章 勸說第1170章 決裂第437章 人脈第1056章 懲罰第189章 手足第1548章 疑惑第1407章 偶遇第1296章 消息第693章 再會第21章 忽悠第342章 岔子第302章 複診第488章 安排第472章 靠山第594章 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