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章 大怒

第1567章 大怒

謝慕林端着笑臉把幾位宗室貴婦送出了慈寧宮,回到後殿時,就看到永寧長公主和薛氏在拼命說好話安撫太后。

太后方纔在那些宗室貴婦說話時,就開始板起臉來,面色十分難看,只是沒有直接發作罷了。等人一走,她就忍不住了,不停地數落這些人落井下石,惟恐天下不亂!

永寧長公主一再安慰母親:“母后別生氣,何必與他們一般見識?他們也就是上了三殿下的當,纔會胡亂猜疑罷了。其實壓根兒就沒有的事兒。等皇上正式下了旨意,他們也就消停了。”

薛氏不象永寧長公主知道那麼多內情,心裡還是有幾分相信三皇子的話的,但當着太后的面,她也要硬着頭皮順着永寧長公主的口風說話:“是呀是呀,等父皇下了旨意就好了。”

太后聽後,稍稍冷靜了一點,但還是很生氣:“他們也就是仗着皇上如今病着,一時無法爲珞兒辦立儲大典,纔會暗地裡生事!真當哀家看不出來麼?!他們是想着,一旦自家的子侄被接入宮中撫育,哪怕將來珞兒繼位後有了子嗣,他們也能佔得先機了!真要讓他們插手到了宮中,天知道珞兒以後的子嗣能不能得保?!涉及皇位之爭,他們這些人個個心狠手辣,不知感恩,小看了他們是要吃大虧的!我們母子三人吃了多少苦,才撐過了先帝末年的亂局,有了今日,怎麼可能再讓他們捲土重來?!”

是的,那一羣上竄下跳的宗室裡頭,有不少就是參加過先帝末年又或是先帝之父承德帝末年的奪嫡之爭,然後在鬥爭中失敗,苟延殘喘下來的。太后認爲,如今皇帝諸子之爭,明明已經有了結果,只是暫時有些波折罷了,對結果並無影響,宗室們卻非要插一腳進來,就是存心想要渾水摸魚,好爲自己爭取東山再起的機會了。真要讓他們得逞了,現今的皇室成員絕不會有好日子過!太后是絕對不會給他們任何機會的。

她還跟謝慕林這個素來挺有主意的長孫媳婦商量:“回頭跟你公公也說一聲吧,哀家與他母子二人一同去勸皇上,還是儘快將立儲之事定下來纔好。正式的典禮過後再辦也無妨,甚至不辦都無所謂!最要緊的,是先樹立四皇子的儲君名分,不讓宗室有機會鑽空子。這都什麼時候了?何必講究那些繁文縟節?!”

謝慕林深有同感:“太后娘娘說得是。眼下還是先穩住大局要緊。郡王爺昨兒也跟我說呢,道是要向皇上進言,無論如何也得先把立儲的旨意正式頒佈下去纔是。”

太后露出了滿意的表情,點了點頭:“很好。瑞哥兒素來懂事周全,他能想到這一點,還願意去向他皇伯父進言,可見我們老朱家年輕一輩裡,還是有能撐得住事的好孩子的。”說着她又忍不住嘆氣,“這樣的好孩子,皇上偏偏拖拖拉拉地不肯正式立他爲世子,害得瑞哥兒在人前說話都少幾分底氣,好象人人都覺得他早晚會被旁人取而代之,無法執掌燕王府的大權似的。皇上固然是太過猶豫了,可喜歡胡思亂想的人自己也糊塗!燕王就只有這一個親骨肉呢,除了瑞哥兒還有誰能做這個世子?!燕王又不比別人,他是皇上的親兄弟,哪怕是過繼出去了,也是打斷骨頭連着筋,最親的手足了。皇上遇到難處,燕王從來都是盡心盡力替他哥哥分憂的。對着這樣的好弟弟,皇上還能讓他爲獨子的前程憂心不成?!”

這話大概是太后在安撫朱瑞與謝慕林夫妻?畢竟,本來說好了要在四皇子正式立儲後,便冊立朱瑞爲燕王世子的。如今立儲的事推後了,立世子的旨意也沒有了動靜。太后也擔心朱瑞會生出怨言來吧?這畢竟是她的親孫子,又跟燕王一起,正爲皇帝分憂呢,不能寒了乖孫子的心。

謝慕林很淡定,她並不擔心皇帝會改變主意。雖然不清楚皇帝都把兒子送給弟弟了,爲什麼還要拖延立朱瑞爲世子,但總歸是他另有私心。可皇帝畢竟是皇帝,他再有私心,也要認清楚自己的處境。他活不了多久了,若不能在嚥氣些穩住局勢,確定好繼任人能順利接位,所有的兒子只要不作死都能保住性命,並且安享富貴生活,等他一死,皇室與朝廷發生動盪,他所留下來的皇位還不知會便宜了誰,他這些年的政績更有可能會化爲烏有。到時候,他在史書上又能留下什麼好名聲呢?

哪怕是爲了自己,皇帝也會在臨死前盡到自己作爲君王的責任的。

太后並不清楚謝慕林的想法。她想到就要去做,立刻就打發慈寧宮的總管太監去西宮傳話,表示要去看望兒子。但西宮那邊隨後打發人傳話過來,道是皇帝正與四皇子、燕王以及燕王世子朱瑞討論重要的政務,請太后娘娘暫時不要過去。

這種事之前也有發生過,但皇帝通常都會讓傳話的人添上一句,說明自己什麼時候會得空,到時候會親自過慈寧宮來陪太后用膳什麼的。現在他病倒在牀,自然不可能移架了,但也不至於不明說自己什麼時候會結束討論。

太后起初沒把這些話放在心上,還以爲皇帝只是照常與信任的兒子、弟弟和侄子討論政事。等到將近晚飯的時候,她又打發人去了一趟西宮,得知四人還未討論完。

最關鍵的是,皇帝前不久才命人去了東五所,把三皇子帶到西宮來了。

太后很好奇,皇帝傳了三皇子來做什麼?但又擔心三皇子又把皇帝給氣壞了,於是趕緊打發身邊的心腹嬤嬤前去打探消息。

後來據嬤嬤回來報告,當時西宮裡的侍從都退出了皇帝所住的房間,屋裡只留下皇帝、燕王、四皇子、三皇子與朱瑞五人,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旁人都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三皇子好象說錯了什麼話,惹得皇帝大怒,隨手扔出了一個藥碗,把三皇子的額頭給磕破了,流了不少血。

皇帝沒有再次暈倒,但十分激動,燕王迅速傳了太醫入殿爲皇帝醫治。而闖了大禍的三皇子則被朱瑞強行拖出了房間,隨後又被禁軍侍衛“護送”回了東五所。

嬤嬤在西宮前院見到了朱瑞,打聽三皇子又說錯了什麼話,纔會惹怒了皇帝?但朱瑞拒絕回答。

嬤嬤沒有追問。因爲朱瑞的臉上,也露出了明顯的茫然表情,似乎連他自己,都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呢!

(本章完)

第1341章 不安第1173章 鍾情第721章 慈父第1358章 吐露第659章 寬慰第344章 反省第1377章 安頓第401章 洪水第1219章 勸母第935章 冰嬉第1045章 醜事第1498章 仁政第1279章 次日第1169章 拜第161章 死訊第1462章 分說第1075章 嚮導第877章 聽聞第94章 議論第1543章 清除第1595章 報信第353章 長草第657章 報應第1260章 燕爾第660章 憂愁第540章 胡思第542章 東昌號第1456章 青紫第368章 不安第1149章 醒悟第902章 好詩第710章 心思第1641章 疑點第941章 週三太太第151章 事後第1224章 母女第1495章 感慨第597章 大案第906章 擠兌第1344章 急召第1136章 腦洞第1024章 謙卑第238章 疑惑第110章 邀請第533章 火熱第1073章 考慮第1336章 事業第38章 先機第1492章 因果第363章 捷徑第154章 誤導第271章 算賬第1618章 添堵第316章 閒書第1639章 補藥第1663章 安定第735章 分道第1133章 夜訪第384章 迴歸第373章 山雨第796章 錯過第1325章 實情第610章 搪塞第513章 探問第1138章 異樣第326章 機宜第699章 建議第654章 旅途第951章 顧慮第143章 北平第668章 不言第739章 助拳第1231章 貴客第628章 用意第772章 光彩第616章 來人第120章 決定第742章 陪伴第383章 算計第927章 尬聊第1382章 打聽第1517章 遇見第1383章 防備第697章 莫名第362章 打版第105章 漣漪第1430章 古怪第681章 敢想第692章 心機第871章 陪嫁第817章 邀請第906章 擠兌第1296章 消息第492章 開解第179章 天真第1054章 乞骸骨第200章 謠言第42章 遇見第934章 算計第1373章 交好
第1341章 不安第1173章 鍾情第721章 慈父第1358章 吐露第659章 寬慰第344章 反省第1377章 安頓第401章 洪水第1219章 勸母第935章 冰嬉第1045章 醜事第1498章 仁政第1279章 次日第1169章 拜第161章 死訊第1462章 分說第1075章 嚮導第877章 聽聞第94章 議論第1543章 清除第1595章 報信第353章 長草第657章 報應第1260章 燕爾第660章 憂愁第540章 胡思第542章 東昌號第1456章 青紫第368章 不安第1149章 醒悟第902章 好詩第710章 心思第1641章 疑點第941章 週三太太第151章 事後第1224章 母女第1495章 感慨第597章 大案第906章 擠兌第1344章 急召第1136章 腦洞第1024章 謙卑第238章 疑惑第110章 邀請第533章 火熱第1073章 考慮第1336章 事業第38章 先機第1492章 因果第363章 捷徑第154章 誤導第271章 算賬第1618章 添堵第316章 閒書第1639章 補藥第1663章 安定第735章 分道第1133章 夜訪第384章 迴歸第373章 山雨第796章 錯過第1325章 實情第610章 搪塞第513章 探問第1138章 異樣第326章 機宜第699章 建議第654章 旅途第951章 顧慮第143章 北平第668章 不言第739章 助拳第1231章 貴客第628章 用意第772章 光彩第616章 來人第120章 決定第742章 陪伴第383章 算計第927章 尬聊第1382章 打聽第1517章 遇見第1383章 防備第697章 莫名第362章 打版第105章 漣漪第1430章 古怪第681章 敢想第692章 心機第871章 陪嫁第817章 邀請第906章 擠兌第1296章 消息第492章 開解第179章 天真第1054章 乞骸骨第200章 謠言第42章 遇見第934章 算計第1373章 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