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

小飯館裡面,不少人都在討論太空的事情。

比起藍星的其他地方,大中華本土地區,有一種截然不同的氛圍,其實這和民衆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至少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華國是少數將政治和思想課程,普及到中學階段的地區。

這種做法有利有弊,但整體而言,是利大於弊。

在黃修遠看來,大中華本土民衆的政治素養,要強於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

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民衆,多少可以在紙上談兵,不會那麼容易被忽悠,同時成爲當今世界各地中,對政治、經濟、世界格局、地緣之類,最熱切的羣體。

西方底層民衆在這方面,還真難以做到。

如果這是巴黎的餐廳,或許其中的食客,聊天的內容,就是藝術、文學或者家庭之類。

而在貴陽的小飯館裡面,雖然有家長裡短、旅遊見聞,卻還有很多人在談論國際局勢、太空探索之類。

戴小海夫妻在討論要不要購買太空旅遊的車票,突然小飯館的討論聲高漲起來。

他有些詫異的轉過頭,這才發現不少食客,正盯着小飯館的大電視。

很快戴小海就知道爲什麼了。

原來是航天局公佈了50張車票的分配方案和價格。

根據公佈的信息來看,航天局這一次並沒有將50張票都拿出來銷售,而是分成兩部分。

其中20張,作爲大學生航天知識競賽、網絡航天思考大賽的獎品,兩個比賽各10張。

剩下的30張作爲商業銷售,面向全世界,單價是888萬華元一張車票。

不過大中華區的民衆購買,可以享受優惠價格,價格是30萬華元。

這三個渠道上。

商業購買就不用說,基本有錢就行。

大學生航天知識競賽,從這個比賽的名稱來看,就知道僅限於在讀大學生,還要參與航天知識競賽,並獲得前十名。

而網絡航天思考大賽,這是一個全民公開的比賽,只需要向時光博客的博庫投稿,寫一篇字數500~10000的文章,文章的主題要求,是未來、太空、人類文明。

其實這兩個比賽,並不是第一次舉辦,大學生航天知識競賽目前是第三屆,而網絡航天思考大賽則是第二屆。

只是拿出太空旅遊車票,作爲比賽的獎品,有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對於戴小海而言,他倒是很快就想明白了,將太空理由的車票,作爲比賽獎品,估計有官方意志在背後推動。

現階段大中華的航天產業,已經擴張到非常龐大的地步,甚至成爲影響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

但是航天產業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與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巨大的距離。

雖然天宮空間站距離地面,才450公里左右,卻比從羊城去北平,要難上一個大量級。

說輕了是距離問題,說重了就是脫離羣衆。

雖然航天產業有七百多萬員工,但其中真正參與一線航天工作的人,卻只有幾十萬人。

一個產業要發展,必須貼近民間的生活,就好比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

明明航天技術、核技術、半導體技術,都是在上個世紀中葉,差不多時間起步的,最後三者之間的發展速度,卻呈現出明顯的差別。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民間力量的參與。

半導體和計算機找到了走向民間的道路,獲得了龐大的商業效益。

而核技術、航天技術,卻像高嶺之花,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收益卻不高,甚至要虧本。

要不是上個世紀的冷戰需要,核技術和航天技術會更加落後,這就是脫離民間的結果。

黃修遠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調整航天產業和加強宣傳。

舉辦相關的比賽、拿出太空旅遊的車票,就是宣傳手段之一。

而調整航天產業上,主要是拿出一些可以民用化的技術,比如逃生艙、多功能服裝、室內環境調節系統、太空材料之類。

另外還有一系列的關於太空環境下,人體如何適應、如何預防之類的成果。

航天產業必須向民衆靠攏,而不是發展成爲割裂的勢力,最後變成一個不穩定因素。

雖然當前的月球基地,還不具備獨立的工業體系,宇航員也沒有辦法長期在外太空生活,卻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16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無論是兩個牙,還是海上馬車伕的尼德蘭,還是後起之秀的日不落帝國,都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分歧。

雖然大中華開拓月球,名義上是科研基地,實際上卻是當成領土來經營的。

或許在前期,星外領地不會和本土離心離德,卻不代表以後不會。

距離產生美,距離也產生分離主義。

月球還好,就在藍星的家門口,以現在的運載火箭速度,全速前進也就兩三天時間,在緊急情況下,四天可以完成一個來回。

可大中華的宇宙開拓腳步,並不會停留下來,至少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和土星之類,還有金星、水星和太陽,這些區域距離藍星太遙遠了。

一旦時間久了,難保知道星外領的人,會不會有其他心思,人心是最難預測的東西。

因此加強對於航天產業的控制,以及讓航天產業和民間融合起來,纔可以避免山頭的出現。

戴小海這些普通人,並不知道上層的思考,卻對於網絡航天思考大賽非常熱切。

“就你那作文水平,還是算了吧!”他老婆陳芸毫不客氣地笑道。

戴小海卻還不死心:“這有不是寫作文,大賽可沒有要求文體,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夾起一塊青椒,陳芸提醒道:“隨你便,反正買票你就別想了。”

“知道。”戴小海雖然不甘心,卻沒有不顧一切的念頭,如果價格可以優惠到20萬左右,他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其實一張票30萬華元,航天局還是可以賺錢的,近地軌道的發射成本非常低,每公斤物資大概只需要80~120華元左右。

一個人加上宇航服大概在90~100公斤左右,加上吃喝拉撒的錢,和相關的培訓成本,去一次天宮空間站,綜合成本大概在8萬華元/人左右。

如果是去月球,成本也不會高於100萬/人。

顯然隨着技術的革新,大中華的航天技術越發完善起來,運行成本也變得越來越低了。

太空旅遊的國內票價,看似是揮淚大甩賣,很多人都以爲自己賺了,但航天局絕對不會虧。

而這一次中華航天局公佈的太空旅遊車票,也在國內外的網絡中,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中華內部拿得出30萬華元的人大有人在。

而國外的售價,雖然高達888萬華元,這個價格在很多富豪眼中,不過是九牛一毛。

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信念崩潰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長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九章 離岸公司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異常與棄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八章 重新配置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四十六章 引人注目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四百六十一章 交通與小區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七百一十章 雪球(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五十二章 倒逼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療第三百六十一章 利益與本質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
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七百一十五章 信念崩潰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長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三百五十三章 爆雷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傾銷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九章 離岸公司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異常與棄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八章 重新配置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四十六章 引人注目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四百六十一章 交通與小區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七百一十章 雪球(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五十二章 倒逼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療第三百六十一章 利益與本質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六百九十二章 漫遊(一)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