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

建設中的向日葵縣城,似乎並沒有因爲冰雪天氣的影響,而降低勞動者們的熱情。

一根半徑1.5米的高強度支柱,從地基基層延伸上去,直到距離地面50米的高度。

這不過是邊緣的小支柱,在縣城的中心區域,是一棟360米高的大廈,同時也是穹廬防護層的中心支柱。

穹頂系統並不會限制高層建築的發展,因爲穹頂系統和新型城市,都是一體化設計的,它們最後都要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雖然穹廬系統的保護層,最高只有300米,加上球面設計,邊緣區域普遍不會太高。

如此一來,高層建築要和穹廬系統共存,就必須突出穹廬保護層,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是允許的。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普遍,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有大量高層建築存在,其他中小城市其實並沒有太多高層建築。

300米高度,按照4米一層,都可以容納75層樓高了。

如果真的需要建設超過300米高度建築物,可以選擇兩種方案,一種是在穹廬系統內建設,然後直接突出保護層;另一種,則是選擇在沒有覆蓋的區域建設。

對於農業爲主的向日葵縣而言,城區內部的民用建築物,普遍只有40~80米左右,還不如郊區的農業工廠高。

郊區的農業工廠,通常都是40~50層高,整體高度在200~250米左右。

聯邦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這不僅僅體現在航天領域,在其他領域上,也是碩果累累。

漠北、蒙區兩個大草原、荒漠戈壁灘區域,雖然因爲農業需要,進行了大範圍的生態改造,但這並不代表聯邦要完全摧毀當地的原生態。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獲得物資、能源、食物的效率變得越來越高,傳統的露天農業、半自然放牧,越發的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就比如向日葵縣,一個佔地面積2萬畝40層的農業工廠,一年的農業生產率,幾乎等同於200萬畝的當天露天農田。

這是多麼可怕的生產效率,聯邦的總人口,目前才19.2億左右,如果要維持所有人口,都過上富裕的生活,需要大約24億畝耕地、6~10億畝果林地、12億畝牧場、以及相當龐大陸上養殖場、淡水海水養殖場。

這些土地資源,如果全部向自然界索取,以聯邦當前的國土面積,其實是相對勉強的,哪怕有大洋洲和南太平洋,這兩個地廣人稀的區域,仍然稍顯不足。

特別是聯邦鼓勵生育後,本土的第一波嬰兒潮,正迅速攀升着。

預計在2030年前後,總人口會達到24~25億,在2040年前後達到頂峰,即總人口32~34億,然後就維持平穩。

如此龐大的人口,要維持高度富裕狀態,每天需要消耗的資源能源,都是無比龐大的。

但人口不能過度抑制,不然會出現反效果,一旦出現人口負增長,不僅僅無法保持發展,還會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除非徹底卡死移民,不然大量低素質人口的涌入,只會帶來表面的勞動力成本下降,然後導致嚴重的貧富差距,進而割裂社會。

聯邦雖然壓制了貧富差距,卻不代表不會死灰復燃,300年的王朝週期律,同樣適用於現代化國家。

要打破這種宿命,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突破當前的社會侷限,晉升爲星際文明。

這和修仙者的晉升,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渡劫失敗,直接身死道消。

文明的晉升,也是同樣的道理。

爲什麼周王朝有八百年國運?之後的中原王朝,卻幾乎難以突破三百年的極限。

原因就在於外部環境的差異。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各大邦國一方面不斷兼併周邊地區,一邊又相互廝殺,導致諸夏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張。

而之後的王朝,基本擴張到了封建時代的極限(通信和交通的限制),然後就故步自封起來,很難再突破三百年的魔咒。

到了現代,別看很多國家都是所謂的“現代化國家”了,但他們仍然難以突破三百年的魔咒。

一方面就是藍星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教育資源的貧富差距嚴重。

人類文明內部的山頭太多,又無法對外掠奪(即開發外星資源),只能陷入可怕的內耗之中。

聯邦當前的一些戰略,可以概括爲幾句話:全民素質升級、資源高效利用、開拓外星資源。

其中農業的發展,就是資源高效利用的一部分。

通過大量的農業工廠,取代露天農田、牧場、林場和漁場,哪怕外部資源完全斷供,憑藉內部資源,仍然可以全民維持富裕生活。

本土的北方地區,目前建設的農業工廠,佔地面積已經達到723萬畝,相當於5億畝北方地區的露天農田。

雖然小冰河氣候越發明顯,但聯邦仍然顯得遊刃有餘,每年庫存的糧食,足以保證全民吃3年,這個吃3年的庫存量,是指完全不生產新糧。

按照現在聯邦農業技術,哪怕是黃石火山大爆發、全球進入冰河時代、小行星撞擊藍星,都不可能摧毀聯邦全部的糧食生產能力。

比如本土北方地區那些農業工廠,就相當於5億畝左右的露天農田。

而本土南方、大洋洲區、南太平洋區,同樣有不少農業工廠,大概相當於3.3億畝露天農田。

如果聯邦進入緊急狀態,在3年內完全可以將損失的露天農業區,用農業工廠補充回來。

因此多災多難的小冰河氣候,對於聯邦而言,不過是小意思。

改造北方城市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向日葵縣不過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城市。

而在向日葵縣向南,大約124公里的戈壁灘深處,一座隱藏在地下的核聚變發電站,也在今天投入運行之中。

這個核電站的表面,是一座火力發電站,依靠開採周邊的煤礦發電和製造燃氣,也是東方省全新的能源核心。

根據設計,這個名爲“黑石灘發電站”的馬甲電站,發電功率是12萬兆瓦,一共有6臺湯谷4型核聚變發電機組。

當臺湯谷4型,最大發電功率是3萬兆瓦,這是目前聯邦發電功率最大的核聚變發電機組。

黑石灘發電站的6臺,4臺是常規供電機組、1臺調節機組、1臺備用機組。

本土和大洋洲區,目前投入生產的核聚變發電站有47個,總髮電功率爲328萬兆瓦,每年可以發電1.2萬千瓦時。

但這還遠遠不夠,燧人系已經在研發單機發電功率10萬兆瓦的核聚變發電機組,中核集團也在研究5萬兆瓦級的金烏5型。

預計今後五年內,每年的核聚變發電機組裝機容量,會達到200~300萬兆瓦。

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亡公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兩個實驗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隕石(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瀾(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航行第九十章 脫鹽與檢田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
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畢業季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亡公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兩個實驗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隕石(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瀾(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航行第九十章 脫鹽與檢田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