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

作爲此次旱情最嚴重的冀省、豫省,儘管熬過了二月份和三月份,但是接下來夏季,同樣非常關鍵。

藍色時代泉城總部。

分公司經理趙曉兵,正接待剛剛升任魯省水利部門負責人的張廣河,以及來自冀省、豫省水利部門的兩位二把手。

“趙總,我們省想邀請貴公司,共同開發利用好華北的水資源。”冀省的李興國擡了擡眼鏡說道。

趙曉軍並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說了一個問題:“今年以來的北方旱情,就算是我們公司立馬介入,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李興國心裡面一清二楚,就算是藍色時代立刻介入,估計也要等到下半年,從有可能實現初步改造。

“趙總,如果在緊急狀況下,貴公司在滄州沿海建一個海水淡化工廠,需要多久?”

趙曉軍一愣,反倒是一旁負責技術的副總經理孟建業,思考了一會,給出一個答案:

“如果採用露天場地,只要供電配合,加上總部的設備及時,一個月內可以初步形成產能,問題是生產出來的淡水,也運輸不出去。”

這個問題確實非常現實,產能再龐大有什麼用,關鍵是水運不出去。

就像南水北調工程,規劃了三條線,上個世紀開始提出設想,從2002年開始勘探規劃,到今年(09年)還沒有開工的跡象。

南方的水資源相對豐富,可是沒有辦法輸送到北方。

同樣道理,沿海的海水淡化工廠生產的純淨水,同樣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輸送到內陸地區。

衆人陷入了沉思中,突然張廣河提出了一個思路。

“曉軍你們不是要修建魯省輸水管網,如果將東營北線接入京杭大運河的南運河段,應該可以供應沿河的土地。”

孟建業搖了搖頭:“東營老黃河口廠,目前才修建了17公里的輸水管道,而兩地的直線距離是288公里,就算是沿途都是平原,管道總長度估計要到320~330公里。”

“除非管道直接鋪設在地面上,在用地沒有糾紛的前提下,加上管材充足,一天修建一兩公里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多線提升開工,以330公里的長度計算,可以快速完成建設。”

孟建業說的管材,是使用蝸牛工業特製的硅納米管,如果是普通管道,根本沒有辦法快速鋪設。

而蝸牛工業還真有鋪設地面水管的準備,只是城市的輸水管道建設中,並沒有應用到,這個技術的研究,只進行過內部小規模測試。

張廣河、李興國等人,討論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因爲這個項目太大了,一旦出差錯,他們都難以承擔。

趙曉軍建議道:“不如這樣如何,先修建50公里,作爲實驗測試,如果效果達到預期,我們就加速推進如何?”

“這是一個辦法,我同意推進,徵地方面我會全力配合。”張廣河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妥當的做法。

籌備輸水管道的事情,三方初步達成共識,如果實驗管道效果達到預期,那他們就一邊推進東營北線,一邊規劃他們省內的輸水管道。

……

和德州一河之隔的衡水,遭受的旱情更加嚴峻。

面對這種情況,連水庫的儲備水,都陸續亮紅燈,水位下降到警戒線下,不少水庫更是瀕臨乾涸。

而本來就沒有多少水的京杭大運河(南運河),也快被沿岸農戶抽乾了。

不少打井隊,天天都有活,只是他們發現今年的機井,越來越難挖了,往往要打到七八十米的深度,纔會出地下水。

衡水,辛莊。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一片冬小麥田旁,農戶辛廣茂看着正在抽水的機井,那水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面對這個情況,他也是愁容滿面。

要知道打一口機井的造價,至少要幾千塊錢,多則上萬都有可能。

他這口井是前年打的,當時打了58米,一共花了七千多塊錢。

沒有想到,還沒有用上三年,出水量就下降到這個地步。

一想到,又要拿幾千塊請人打井,辛廣茂就肉痛不已,只是不打又不行,除非他放棄這十幾畝地,可是今年快知天命的年齡,除了耕田之外,還能去幹什麼。

突然身後傳來兒子的聲音。

“爸,回家吃飯了,姐回來看你了。”

“知道了,你們先吃,我把剩下的幾畝地澆了。”辛廣茂一邊澆水,一邊喊道。

忙碌一個多小時,他纔開着三輪車回家。

“小峰,快叫姥爺。”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婦,急忙拍了拍兒子。

“姥爺。”小男孩奶聲奶氣的叫喊着。

辛廣茂露出一絲笑容,抱小男孩:“一轉眼,小峰都長這麼大了,讓姥爺看看。”

“爸,快吃飯吧!飯菜都快涼了,我去再熱熱。”少婦站起來。

辛廣茂急忙喊道:“不用了,就這樣吃好了,小蓮,鐵子沒欺負你吧?”

“沒有,他挺好的。”辛愛蓮搖了搖頭笑道。

餐桌上,辛廣茂一個人吃着剩菜剩飯,而一旁的木長椅上,辛家姐弟和母親,正聊着家常。

“小蓮,三唐那邊怎樣?咱們這邊今年好多田都沒水澆。”

聽着母親的話,辛愛蓮一邊抱着兒子,一邊回道:“三唐還好,鄉里用自來水澆田。”

自來水澆田?正在吃德州扒雞的辛廣茂,差點被噎到,急忙喝了一口水,然後問道:“小蓮,你們三唐用自來水澆田?”

“是呀,今年通了不少水管,好像是新公司在做。”

“那水費得多少錢?”

辛愛蓮想了想:“好像不貴,六七毛一方吧,市裡面還補貼了一部分錢,家裡的西瓜地,就是用自來水的。”

“今年的年情不好,不知道這麥子會不會減產,這糧價又上不去。”辛廣茂邊吃,邊唉聲嘆氣着。

一家人說着說着,又將話題轉移到辛愛蓮她弟弟身上。

“南山,你今年快畢業了,打算去做什麼?”

辛南山撓了撓頭:“姐,我還沒有想好,不過有幾個同學打算去魔都,我現在正考慮。”

“不如姐給你介紹一個工作如何?”

“不用了,不用了。”辛南山急忙搖頭晃腦,顯然不認爲自己姐姐有什麼好門路。

辛愛蓮也沒有生氣,接着說道:“別忙着拒絕,聽我說完,你再作決定。”

“那,姐你說說看。”辛南山不以爲意。

“你是讀計算機專業的吧?”

辛南山點了點頭。

“德州的藍色時代,就要計算機專業的,鐵子他二伯的兒子,就在藍色時代當垃圾車司機,一個月六千多呢,他有內部消息,不過能不能過,就看你自己了。”

辛南山一愣:“藍色時代?”

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五十四章 死結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萬億威懾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與魚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八十二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七百四十三章 原罪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體問題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
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五十四章 死結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一十章 參觀車隊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萬億威懾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與魚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八十二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二百九十四章 增長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二百六十一章 遙望北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七百四十三章 原罪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體問題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