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

燧人系的發電設備研發公司,爲浮空城市研發的發電方案,即不是核聚變,也不是太陽能,而是地熱能。

沒有錯,是地熱能。

準確來說,是金星的空氣熱能。

要知道,在金星地表的大氣層,平均氣溫都在424~462攝氏度之間。

而剛好,金星大氣層的氣溫,是隨着海拔高度的提升,而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

其中海拔高度100公里處,平均氣溫爲零下112攝氏度;而海拔5公里以下的區域,平均氣溫則是424~462攝氏度之間。

兩者形成的巨大溫差,爲另一種發電方案,提供應用條件,那就是溫差發電技術。

該方案的設計團隊,是打算利用小型的浮空模塊,將熱交換系統佈置在地面,然後使用纜繩連接浮空城市。

然後在海邊55~60公里的高度,這裡的平均氣溫是27攝氏度到零下10攝氏度,在該高度設置小型的散熱模塊,這種熱交換過程中,就可以進行溫差發電。

兩者有超過400攝氏度的溫差,完全可以滿足大功率的發電。

另外這種發電模式,也避免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尷尬。

畢竟太陽能電池板需要大面積鋪設,而金星大氣層高空區域,風速太過於強勁,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又容易招風。

另外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需要面臨星球自轉的日夜交替,別忘記了金星的自轉速度,可是超級慢的,平均每自轉一圈,需要243天。

這意味着,金星的夜晚週期是121.5天爲一晚上。

浮空城市在運行過程中,如果採用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逐日而行;另一種就是建設超大型的碳粉儲能發電站。

選擇第一種方案,那就要安裝大功率的發動機,讓浮空城市一直維持在太陽照射的位置。

選擇第二種方案,要滿足浮空城市121.5天的夜晚用電,那需要建設的碳粉儲能發電站,規模將是非常龐大的。

太陽能電池板在近地軌道的人造衛星、空間站上使用,還馬馬虎虎可以,在金星大氣層高層使用,顯然有些水土不服了。

而燧人系的設計團隊,自然也看出了太陽能電池板在金星的水土不服,便另闢蹊徑的研發了空氣溫差發電系統。

要知道,藍星的一部分火電站中,高溫高壓的鍋爐水蒸氣,都不一定有462攝氏度、92倍大氣壓。

金星的大氣層,就算是一個天然的大鍋爐,用來發電簡直是天造地設。

除了利用充沛的底層大氣層熱能,金星還有另一個被人忽視的能源來源,那就是風力。

浮空城市的高度,平均風速30~50米每秒,風能資源比藍星上的任何一個風力發電場都要好。

風車掛上去,估計就可以瘋狂發電。

另一個風力發電公司,就在做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只是他們遇到一些難題,那就是機械齒輪式的風車傳動軸,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強勁的風力。

平均30~50米每秒的風速,相當於日常颱風,而且都是超強颱風。

藍星之前的風力發電機設備,在臺風天都不會發電的,而是選擇收起扇葉之類,避免風機被颱風損傷。

而風力比藍星更加恐怖的金星大氣層高層,當前沒有哪一個公司的風力發電機,可以扛得住這種可怕強風。

當然,這些困難並不是不能解決的。

之前藍星的風力發電設備研發公司,之所以不研發可以硬抗颱風的設備,主要原因是因爲沒有必要。

因爲颱風天氣又不是天天有,專門爲了硬抗颱風,設備的成本可能要提升十幾倍以上。

爲了最多幾天時間的颱風天氣,就增加十幾倍的生產成本,就算是設備研發公司願意砸錢,估計也沒有哪個發電公司願意購買。

就是因爲沒有需求,藍星的風力發電設備,達不到颱風發電級別的強度。

但是現在金星的特殊環境,導致風力發電設備,必須保證可以在臺風級天氣下平穩發電,因此必須進行技術升級。

齒輪傳動軸會出現機械磨損?

沒關係,改用磁懸浮軸承。

機體強度不夠?

沒關係,使用複合型硅烯—碳納米管材料。

發電功率不穩定?

最小發電功率都足夠用了,再加上碳粉儲能發電站,消化不穩定的發電。

對於聯邦而言,十幾倍的製造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畢竟風力發電機的價格,是可以通過內循環體系抵消的。

在聯邦特殊的內循環體系之中,很多資本時代的成本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聯邦現在計算的生產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剔除了資本成本的。

當前聯邦的生產成本構成,通常是物質成本+能源成本+加工成本+人力成本+研發成本。

這種情況,已經完美閉合的內循環體系,會導致產品的生產成本迅速下降。

聯邦只要有足夠的物質和能源,基本可以無限制的暴產能。

升級改造後的風力發電機,成本提升十幾倍又如何?聯邦玩得起。

因此金星開發計劃,又開始了修改,添加了測試底層大氣熱能發電項目、高空風力發電項目。

至於之前的準備的太陽能發電項目,被直接取消了,只保留了碳粉儲能發電站這一部分。

金星開發計劃在逐步完善之中,將初稿中的不合理部分剔除出去,添加一部分因地制宜的項目。

這就是聯邦的優勢,哪怕計劃已經落實了一部分,發現錯誤的地方,可以快速的修正過來。

而不是像資本時代那樣,就算是發現技術路線錯誤了,但是資本爲了不虧本,可能會硬推下去。

就像當初和燧人系死磕的硅谷系,明明在光刻法上舉步維艱,但是他們仍然不會放棄光刻法,因爲他們無法接受損失。

如果當初他們改用納米線路線,估計會死得更加慘重,這就是資本社會的殘酷現實。

一旦失敗了,就很難掉頭重來。

聯邦這邊卻不一樣,形成完美內循環體系後,哪怕技術研發走錯了,也可以快速更換路線,因爲聯邦損失得起。

在半步踏入宇宙後,單純的資本公司,已經越發的不適應發展。

畢竟私人公司是要盈利的,而宇宙開拓的初期,註定是很難回本的。

西方的商業公司之中,曾經在航天領域商業化得最好的企業,莫過於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太空探索公司的戰績輝煌,卻沒有看到這個公司,深層次的致命弱點。

那就是盈利能力,太空探索公司的盈利模式非常脆弱,只能依靠NASA的訂單,一旦NASA出現經費問題,或者是米國經濟衰退,那太空探索公司將無法獲得訂單。

一個商業公司無法獲得訂單,這距離破產已經不遠了。

這就是商業公司在進入宇宙初級階段,將要面臨的致命問題,無法在短期內獲得盈利。

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六百九十三章 漫遊(二)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月球(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時代風潮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雲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一百九十四章 破鏡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七百一十章 雪球(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雲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九十八章 CSi納米晶體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預感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七百一十六章 登陸
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六百九十三章 漫遊(二)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月球(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時代風潮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二百六十六章 燃氣燃油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雲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一百九十四章 破鏡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七百一十章 雪球(七)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雲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九十八章 CSi納米晶體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預感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七百一十六章 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