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

18年8月初,浮空模塊的設計工作初步完成,準備在藍星地面建造一個測試版本,用於驗證技術。

建造浮空模塊的地點,就選擇在太平洋中部海域,這裡有廣闊的海面,氣候又相對穩定。

在靠近貝爾島的基里巴斯,找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作爲實驗基地。

畢竟太平洋中部,沒不是人口密集地區,哪怕浮空模塊在實驗過程中,掉了下來,也不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浮空模塊項目的穩步推進。

而準備搭配浮空模塊的工業設施,也開始了準備工作,比如碳素提煉工廠、碳材加工廠、真空腔殼製造廠、太陽能電池板、碳粉儲能發電站之類。

藉助金星大氣層充沛的二氧化碳,基本可以實現原材料的自給自足。

時間一晃而過。

10月15日。

航行了128天的前鋒003號飛船,終於抵達了金星的近地軌道,成功入軌後,在距離金星地表大約750公里的赤道平面軌道,環繞金星飛行。

前鋒003號飛船是無人運輸船,上面運載了480噸物資,主要是人造衛星、小型飛艇探測器、地面探測器。

將各種衛星發射出去,這一次航天部是有備而來,不再像之前那樣不重視金星了。

由於金星沒有藍星那樣的超強保護磁場,佈置在金星軌道的人造衛星,必須做好防禦太陽風的準備。

畢竟金星沒有超強保護磁場,本身又距離太陽系比較近,受到的太陽風暴又多又強,之前就有不少人造衛星被太陽風暴幹掉了。

實現佈置的12顆通信衛星,包括金星同步軌道通信衛星4顆、金星近地軌道8顆。

這些衛星通信衛星,加上之前已經在金星服役5顆通信衛星,組成金星的衛星通信網絡。

緊接着是位於金星與太陽之間的拉格朗日點L1上,這裡將佈置兩顆太陽觀測衛星。

然後就是氣候遙感衛星、地質遙感衛星、激光測距衛星之類。

佈置完成這些衛星後,航天部初步完成了對金星的衛星系統建設工作。

在藍星的地面遙控中心,金星探索局這邊,正組織大量工作人員,準備深入金星內部。

“飛鯨一號開始發射。”

隨着工作人員按下確定按鈕,一道電波從藍星地面遙控中心,發射到藍星的近地軌道通信衛星上,緊接着是通過藍星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中繼,發射向金星。

電波跨越幾千萬公里,抵達了金星同步軌道通信衛星,最後被前鋒003號飛船接收到。

一枚火箭從前鋒003號飛船的一側彈射出去,N30燃料的淡紅色火焰,推動着火箭飛向金星大氣層。

15分鐘後,火箭在海拔75公里附近剎車。

火箭的中部彈開,16個真空腔展開骨架固定好,然後將真空腔內部的空氣抽出一部分。

隨着真空腔的真空形成,浮力讓火箭飄浮在海拔75公里的高空中,這裡是金星大氣層的大氣中層下部。

雖然不是對流層,但這裡的氣流速度卻非常快,最快可以達到了每秒100±10m/s,比藍星地面的17級風還強勁。

不過隨着飛鯨一號的高度,逐漸下降,風速反而在逐步下降,實際上這就是金星大氣層的特點,越往下氣流運動速度,就會越來越慢。

在金星地表附近,氣流運動速度平均只有0.3~1m/s,比藍星地面弱得多。

不過氣流移動速度慢,可以不代表人畜無害。

由於氣體濃度非常高,形成的高氣壓,讓金星地表的氣流,出現類似於液體的流體運動狀態。

飛鯨一號,海拔高度下降到60公里附近,風速進一步下降,大概平均維持在50~60米每秒,偶爾出現80米每秒的狂風。

溫度探測器顯示此時的氣溫,爲零下10攝氏度,氣壓爲0.2357個標準大氣壓。

按照這個氣溫氣壓,以及氣流風速,可能不太適合作爲浮空城市的穩定高度。

氣溫倒是沒有什麼關係,關鍵是氣壓太低了,浮空城市的設計標準上,需要該位置的氣壓維持在0.4個標準大氣壓以上。

另外氣流風速也太快了,畢竟藍星的17級風,也才56.61米每秒。

而金星大氣層的60公里高度區,常年平均風速爲50~60米每秒,相當於日常17級風,對浮空城市的姿勢控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飛鯨一號繼續下降。

不一會,就來到了海拔55公里附近。

此時探測儀器的數據顯示:氣溫27攝氏度、氣壓0.5314個標準大氣壓,平均風速40~50米每秒,極端風速75米每秒。

高度繼續下降,來到海拔50公里的區域。

此時探測儀器的數據顯示:氣溫75攝氏度、氣壓1.066個標準大氣壓,平均風速30~40米每秒,極端風速60米每秒。

緊接着是海拔45公里的高度,這裡的氣溫進一步提升,達到了110攝氏度;氣壓則是1.979個標準大氣壓;平均風速20~30米每秒,極端風速50米每秒。

幾千萬公里之外的金星探索局。

幾個研究員拿到第一手數據後,重新計算了浮空城市的適宜高度。

其中一個小個子研究員,指着模擬圖像說道:“如果考慮穩定性,我認爲45~50公里這一片高度比較適合。”

“確實,75~110攝氏度的高溫,我們可以輕鬆解決,而且氣壓在1~1.9之間,則意味着浮空城市的有效承重,可以提升2~3.8倍左右。”

“另外超過50公里的海拔高度,平均風速都非常高,還有一些極端風,這需要經常進行姿勢控制,對燃料的消耗非常大。”

隨着這些數據的整理,浮空城市的佈置高度,決定調整爲海拔47~48公里,上限爲55公里,下限爲40公里。

由於位置的改變,導致單個浮空模塊的有效承重,由之前計劃的2400噸,提升到4800~8500噸。

實際上,由於氣壓帶提升,加上大氣氣體濃度非常高,浮空城市佈置在47~48公里的高度上,就彷彿在海里那樣。

金星大氣層越往下,氣體就越發的粘稠,不亞於在海里面。

要不是爲了太陽能發電,其實還可以佈置得更加地一些。

另一邊。

爲浮空城市項目服務的不少研究所,也在絞盡腦汁的配合項目,開發因地制宜的設備。

例如中核集團的核聚變小型化,由於單個浮空模塊的承重能力提升,導致當前的最小型號核聚變發電機組,可以設置在浮空模塊之中。

除了中核集團,燧人系的發電設備研發公司,也拿出了自己的發電方案,甚至比核聚變發電機組,更加適合浮空城市在金星使用。

這個方案,現在已經在做技術驗證,估計年底可以拿出一套完善的方案出來。

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二十九章 時光博客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三百一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起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賠償與出擊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五百七十五章 北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五百零五章 無懈可擊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
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二十九章 時光博客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六百二十章 窒息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三百一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六百三十七章 風起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賠償與出擊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五百七十五章 北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五百零五章 無懈可擊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