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

納木錯核電站。

通過冷清的通道,由超級材料打造的建築物,如果是居民樓或者商業建築物,或許還會進行二次裝修內飾。

但是類似於工業建築物,特別是這種地下基地型的建築物,基本都是保持初始狀態的。

銀灰色的牆壁,天花板也是一片潔白,恆溫空調的出風口,吹着26攝氏度的風。

黃偉常對於這種建築風格,那是異常的熟悉,儘可能減少二次裝修的內飾,這是工業建築的一貫風格。

核電站的經理艾嚴民,是一個古板又認真的人,他帶着黃偉常一行人,來到核電站的總控室。

納木錯核電站試運行了兩個多月,目前運行情況非常良好,該核電站一共佈置了3套湯谷1.5型核聚變系統。

“……黃總,目前一號機、二號機運行正常,三號機正在進行最後安裝。”艾嚴民指着總控室內的核電站平面圖介紹道。

黃偉常瞄了一眼。

核電站平面圖上,三套核聚變發電機組,並不是擠在一起的,而是相隔1.3公里,沿着山體呈現線列分佈。

其中一號機、二號機是常用機組,三號機組是調峰和備用機組,單套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發電功率,是8000兆瓦。

黃偉常看完一些資料後,擡頭問道:“聽說改進後的機組,體積縮小了很多?”

艾嚴民點了點頭:“是的,比起初代機組,體積縮小了大約24~27%左右,功率和效率都明顯提升。”

評估一下功率,黃偉常又結合當前雪域區室內農業需要的電能。

三套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總功率是2.4萬兆瓦,考慮到調峰和備用,平均功率應該在2萬兆瓦左右。

年發電量可以達到1750億千瓦時,也就相當於1.7座三峽水電站而已。

核聚變發電站的好處,在於經過不斷技術改進後,採用了內循環水系統,蒸汽輪機一次性補充進去的淡水,可以循環利用很久。

平均每個月的補水率,大概在2.1~3.4%左右。

黃偉常又接着問道:“老艾,發電站的冷卻水如何處理?”

“目前主要用於基地內部供暖,以及附近村鎮的供暖,剩下的暫時釋放到納木錯中。”艾嚴民接着補充道:

“距離基地大約5公里左右,就是納木錯室內農業工廠、淡水廠、鹽廠,然後就是納木錯小鎮,目前農業工廠還沒有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後,冷卻水就會供不應求。”

核電站產生冷卻水,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因爲根據熱力學和能量守恆,核電站的熱效率再高,也無法達到100%的熱電轉換。

哪怕有溫差發電系統,可控核聚變的整體熱效率,仍然處於75.1%的極限,想繼續提升熱效率,現階段很難做到。

因此在發電過程中,會有一部分能量,以廢熱的形式排出,其中冷卻水佔據大頭。

這些冷卻水,雖然可以用溫差發電模塊,加上補熱爐,進行二次廢熱回收。

但是這種設計,工程師們卻選擇了放棄,因爲這套廢熱二次發電系統,產生的經濟效益,要回收設備成本,可能需要幾十年,而且可以提升的效率最多1~2%,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

本身就經過一次廢熱發電,這些冷卻水的熱量已經很難再次直接利用溫差發電,必須補熱增溫,纔可以達到二次發電的溫度標準。

而補熱必然要從外部系統加入,這樣做會導致系統臃腫化。

至於將冷卻水循環到蒸汽輪機中,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因爲較高溫度的飽和蒸汽,是不允許進入蒸汽輪機中的,這不僅不能提升效率,反而會降低效率,甚至導致發電波動。

與其吃力不討好的搞廢熱二次發電,還不如直接將冷卻水輸送出去,給附近供暖。

黃偉常知道燧人系將核電站設置在這裡的原因。

納木錯是一個高原鹹水湖,也是本土第二大咸水湖,這裡有淡水淨化廠、湖鹽廠,還有一大片湖濱平原,周圍被高大的山脈環繞,是一片地廣人稀的區域。

雖然納木錯看似地廣人稀,但已經打通了念青唐古拉山—納木錯隧道,距離青藏鐵路的樞紐城市——當雄城,才40公里左右。

有超級公路的支線在,兩地的交通非常方便,開車差不多半個小時左右。

核電站輸出的電力,納木錯一地肯定是無法消化的,另外還有淡水、食鹽、化工原材料、建築用鹽(超級材料的填充劑),以及日後建成的農業工廠,將輸出大量的糧食和蔬菜水果。

根據規劃,雪域區和青海,將在2016~2021期間,建設6座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將當地的核電站的年發電量提升到1.2萬億千瓦時。

如果以兩地人口計算,這裡的人均發電將達到一個驚人的地步。

兩地人口加起來不到900萬,到2021年前後,年總髮電量將達到1.3萬億千瓦時(加其他的水電、太陽能和地熱能),人均14.44萬千瓦時。

這個數值公佈出去,可以直接嚇死人。

至於如此瘋狂的上馬核電站,會不會導致藍星造成氣候變化,科學院、工程院和燧人系科研部,進行過一次氣候模擬。

可控核聚變核電站的出現,對藍星氣候的影響,暫時並不大,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全球氣候變冷。

很多人擔心核聚變發電站會導致全球變暖,但這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表現出來的。

畢竟從人類引爆第一顆核彈起,全世界就進行過幾千次核爆實驗,特別是老毛子的大伊萬,一顆五千多萬噸當量,還不如一次小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

其實,藍星生態環境中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太陽的恆星輻射能,以及地幔地核的核衰變地熱能。

人類引爆核彈,或者核電站產生的熱量,還沒有大到媲美兩者的程度。

至少在黃偉常的認知中,全球變冷這種大趨勢,人類文明除非齊心協力,一起放火燒山、火電站開足馬力,不然很難逆轉大氣候的轉變。

奈何現在大家各掃門前雪,經濟萎靡不振的北美西洲,工廠開工率還不足46%。

作爲世界工廠的大中華,卻由於技術革新,碳排放變得越來越少。

本來還有一個準世界工廠——天竺,也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變成一盤散沙。

至於其他地區,不是黃偉常看不起他們,而是他們確實沒有資格,參與到這種世界級的問題上。

當然,如果西亞的一衆油霸可痛下決心,將自己油田中的石油天然氣,源源不斷抽出來燒掉,或許可以緩解一下全球變冷的速度。

但西亞唯一的戰略資源,就是石油天然氣,讓他們燒自己的油氣資源,溫暖全世界,還不如多倒吸幾口涼氣。

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密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十一章 收購工廠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三百四十三章 隱藏彩蛋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六百八十六章 隕石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八十二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持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六百七十六章 鋪設光纖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密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六百零九章 東遊記(二)第十九章 誰是獵人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十一章 收購工廠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三百四十三章 隱藏彩蛋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六百八十六章 隕石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八十二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持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