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

11月26日。

徐聞縣西南角方向的瓊州海峽。

距離燈塔角大約17公里的海底,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期工程的施工現場,所有的施工人員,都進入了安全特種車中。

飛鵬工程的總工程師黃新明、中建的副總工程師李豐,盯着操作頁面的模擬畫面。

由於海底隧道是從兩頭向中間挖掘的,全長37公里的瓊州一號線,處於海底的部分,長度是33.6公里,兩頭的匯合點,就在16.8公里處。

經過一年多的全力施工,考慮到泥沙層容易崩塌的地質條件,在突破陸地岩層區後,施工團隊採用了頂管的施工,配合盾構機的方案。

平均每天可以推進50~60米,今天終於到了兩頭匯合的日子。

從臨高縣過來的那一段隧道,目前已經完全停工,等待徐聞縣這一段挖通最後10米的泥沙層。

“5米,臨時頂管跟上。”李豐緊張的喊道。

“收到。”

由超級材料打造的臨時頂管,在八套液壓機的作用下,緩緩跟着盾構機向全推進。

在頂管後面,是一個巨大的合金阻隔網,是爲了預防前方突然崩塌,海水帶着大量泥土衝擊施工區域。

而泥沙阻隔網後面,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他們配備了清一色的特製外骨骼,這是專門定製的潛水型外骨骼。

就算是前方突然崩塌,他們也可以在海水中存活下來,上個月臨高段就發生了一次崩塌,大量海水衝入施工區域,工人憑藉外骨骼和特製安全車,成功從中撤退出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修建,爲國內應對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隧道施工,積累了衆多經驗和技術,以後修建其他地區的海底隧道,都可以用上這些經驗和技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盾構機、頂管緩緩推進着,工人們快速鋪設着管壁。

4米……

3米……

……

當最後幾十釐米的臨時水泥層,被盾構機削開推倒的那一刻。

佈置在臨高段那邊的監控攝像頭,清晰的將這一幕記錄下來,被同步傳輸到安全車裡面。

“成功了!”一直默不作聲的黃新明振臂高呼起來。

“太好了!”

“我們做到了!”

“哈哈……”

不少人喜極而泣,或者激動得語無倫次。

隨着最後10米泥土層被貫通,一衆工程師和工人,也從激動中清醒過來,開始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頂管繼續跟着盾構機向南緩緩移動,工人花費了三個多小時,將最後管道連接起來。

從安全車中走出來,李豐看着這條巨大的隧道,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一系列海底隧道中,最大最長且難度最大的海底隧道。

站在隧道底部,李豐彷彿走進巨人國度一般。

“非常震撼!”一旁的黃新明,也是讚歎不已。

由於採用套管方案,目前他們只完成了外管,而後面還有一條內管,內管不需要考慮挖掘隧道、岩土層崩塌,施工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31公里的長度修建,只剩下最後的6公里。

李豐戴上頭盔,緩解一下胸悶:“外管完成了,內管估計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合攏了。”

“我們要準備下一步工作了。”黃新明一邊說,一邊返回安全車。

外管成功合攏,內管也快合攏,並不代表工作的完成,他們還需要考慮通氣井的建設。

超長海底隧道的通風透氣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不設置公路通過功能,只允許鐵路通過,將可以不考慮通風透氣的問題。

海底隧道的內部非常密閉,而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平均深度,爲海平面以下150~180米,長度又達到了37公里。

一旦大量機動車進入其中,發動機需要燃燒做功,會導致隧道內部的氧氣被大量消耗,而廢氣則迅速增加。

如果僅僅依靠自然通風,根本滿足不了隧道內部的消耗,很快就會出現缺氧的情況。

在隧道內部缺氧,除了電動車可以正常使用,燃料型的發動機都要歇菜,車上的司機和乘客都可能窒息而亡。

總不能每一輛進入隧道的車,都配備一個氧氣瓶吧!

那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要維持隧道內部正常的氣體成份,建造通氣井,成爲必不可少的工作。

安全車向北行駛,黃新明和李豐來到001號通氣井,通氣井的設計方案,並不是直接設置在外管上面的,而是先開一條水平縱管。

水平縱管的直徑12米,長度500米,同樣是內外管設計,內部設置三道閘門,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將通氣井和隧道隔開。

在水平縱管內部,有進氣管和排氣管,通過電動機進行強制換氣,進氣管和排氣管的管徑爲1.5米,一個通氣井佈置兩條進氣管和排氣管。

進氣管和排氣管,從水平縱管的一端,延伸到海面的換氣平臺上,爲了維持通氣井的平衡,在水平縱管的下方,設置了一條深度200米的平衡固定柱。

黃新明進入001號通氣井的施工現場,目前這個通氣井,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只要中船重工的換氣平臺送過來,就可以連接起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共需要8個通氣井,其中6個在海面上,2個在陸地上。

本來4個通氣井就夠用的,但是爲了安全起見,還是設計多一倍的數量,目的就是爲了以防萬一。

雖然大地震概率比較小,但並不是沒有,而且瓊州是颱風高發地區,萬一換氣平臺出現意外,還可以通過備用的通氣井,保證隧道內部的正常通風換氣。

黃新明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轉過頭向李豐說道:“這邊問題不大,我們去內管施工區看看。”

“好。”李豐點了點頭,將通氣井的情況記錄在平板電腦上。

安全車繼續向北,沿途都是內管,數以百計的工人,着工作型的外骨骼,在默默地忙碌着。

內管其實就是一條超級公路。

不過由於是在海底,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加多。

比如照明系統、應急系統、救援系統、滅火系統都要考慮到。

在設計過程中,一衆工程師和設計師還是覺得內外套管不夠,也增加了水密艙的設計方案。

如果萬一其中一段管道,內外管都破裂了,還可以通過水密艙門,將其中破裂區域和正常區域隔開。

另外利用通氣井的水平縱管,設計了緊急逃生通道,可在緊急情況下,就四條換氣管道,變成人員離開的逃生通道,也可以變成救援人員的進入通道。

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將是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都考慮進入了,確保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可以安全使用百年以上。

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二百一十六章 萬億威懾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七百五十章 戰略轉變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機遇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波瀾微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療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倒逼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五百七十五章 北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五百零五章 無懈可擊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
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二百一十六章 萬億威懾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七百五十章 戰略轉變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機遇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波瀾微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療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倒逼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五百七十五章 北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五百零五章 無懈可擊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二百三十六章 浮生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