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貢院命案

按照規矩,死刑犯行刑前的頭一天晚上,都要擺一桌斷頭酒。楊秋池掏出一些碎銀子打點了禁卒們,讓他們準備得豐盛一點。

白千總哪裡還有胃口,只是一個勁喝酒,不停地和白夫人她們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禁卒悄悄告訴馬渡說,探監時間早就已經過,差不多該關監牢大門了。

到分手的時候了,白千總從鐵柵欄裡伸出手來,拉住楊秋池的手:“楊公子,我當初做錯了,要是那時候,將梅兒許給了你,至少她不會受這份苦了,現如今她們娘兩流放異鄉,不知道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白夫人和白素梅抽抽噎噎哭了起來。

楊秋池見他們這悽慘的樣子,心中一陣激盪,雖然不知道自己將來作官的地方在哪裡,是不是白夫人她們母女流放的地方,卻也顧不得了,安慰道:“千總大人請放心,我會照顧白夫人和素梅姑娘的,絕不會讓她們受苦!”

白千總怔怔地看着楊秋池,慢慢鬆開手,後退一步,猛地跪倒在地,磕了幾個響頭:“楊公子如能照顧我娘子和梅兒周全,白某來世結草銜環,報答公子大恩!”

楊秋池也連忙跪倒在地,磕頭還禮。

離開詔獄的時候,楊秋池和馬渡兩人將身上所有的銀子都掏出來,給了負責管理白夫人和白素梅的牢頭,讓他給她母女兩準備幾套過冬的衣服,照顧好她母女二人。

這牢頭知道馬渡的身份,哪敢亂來,一個勁推辭,直到馬渡下令讓他收下,才收了。拍着胸脯賭咒發誓,絕不會讓白夫人母女兩在詔獄裡受一點委屈。

楊秋池剛纔的話已經說了出來,他不是一個隨便許諾的人,但他答應了的事情。卻拼死也要做到。

不過。這件事情還不需要拼死去做,就算自己任官地地方與她們流放的地點不在一起,楊秋池也決意先將她們平安地送到雲南流放地,花錢安頓好她們。再去就任。

第二天白千總他們被處決,楊秋池沒有去觀看。他見過太多的死人。雖然沒有見過凌遲這最有名的死刑執行方式,但他現在沒有心情去研究,不願意經歷那生離死別地痛苦。

楊秋池花錢找了兩個忤作,去刑場給白千總收屍找塊好地墓地掩埋了。

——————————————-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楊秋池、宋晴與宋晴娘等人離開京城應天府返回了寧國府。

楊母和馮小雪已經接收了郝家全部家產。當天,楊秋池在新家裡大擺宴席慶賀。周知府親自替楊秋池題寫了“楊府”牌匾,替代了原來的“■府”。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歡慶楊秋池與宋晴成親。

現在,郝家成了楊秋池的家。他纔好好地將這宅院看了一遍。

這宅院真的太大了,楊秋池一家人加上二十個錦衣衛護衛放進去,還是太過空蕩,根本照顧不過來。受楊秋池地委託,周知府從信得過的鏢局子替楊秋池請了若干鏢師作爲看家護院,楊秋池又買了若干奴婢、僕人,這才把這楊府以及原來郝家那些生意正常運作了起來。

宋知縣、宋晴地娘和宋芸兒三人在楊府住了幾天之後,纔回廣德縣去了。臨行之前,宋知縣讓楊秋池在家中安心讀書,準備參加恩科,暫時不用去廣德縣衙門牢房當班。

楊秋池連聲感謝,他正好趁機修整一下,這段時間太勞累了。這四書五經不用看,倒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地睡上幾天。

他現在是一妻兩妾。妻子馮小雪,小妾秦芷慧和宋晴,但秦芷慧被武林女前輩劫走之後一直沒有消息,所以現在只剩下一妻一妾。

按照以前和秦芷慧兩人定下的規矩,楊秋池和馮小雪、宋晴商量好之後,五天一輪,分別到妻妾房中睡,當然,如果哪一位的大姨媽光臨,時間可以提前或者順延。

宋知縣他們回廣德沒幾天又回來了,而且這一次是將家都搬來來。一見面,宋芸兒就高興地告訴楊秋池,他父親升官了。

原來,錦衣衛牛百戶按照楊秋池所說,上報了宋知縣尤其是女兒宋芸兒在破獲郝家謀反案抓捕反賊鄧有祿中所起的作用,再加上宋知縣連續破獲殷家亂倫案和金可瑩白骨案,吏部下文將宋知縣提升爲寧國府同知,就是原來被他弟弟殺死地王同知的那個空缺。

本來,這件事主要還是宋芸兒的功勞,但是,由於宋芸兒是女人,古代女人是不能當官地,所以,這功勞也就記在了她老爹宋知縣的頭上。

宋知縣原來只是廣德縣知縣,七品官,現在一下子破格提拔爲寧國府同知,五品官,當上了地委常務副書記。高興得好幾夜都沒睡好覺,舉家遷來寧國府上任來了。

宋知縣當然不會忘記他這些功勞是怎麼來地,他很幸慶自己當初聰明,拐彎抹角與楊秋池扯上了這伯父侄兒的關係,現在看來,這步棋是走對了。

搬到寧國府知府衙門之後,宋知縣設宴慶賀,向楊秋池表示感謝。

既然宋知縣這廣德縣知縣都不當了,楊秋池這廣德縣牢房管監當然也就當不了了。本來,宋知縣的意思是要聘用楊秋池繼續作自己的幕僚,協助自己,但這一次被楊秋池用參加科舉考試婉言謝絕了。

宋知縣此刻也已經知道,現在的楊秋池可不是昔日吳下阿蒙,自從他接收郝家家產之後,搖身一變,成了寧國府數一數二的大財主了,單純從錢財角度,不會在乎幕僚這點銀子,所以宋知縣也就不再堅持。

反正宋知縣也知道。且不說楊秋池現在是他的侄女婿,就憑女兒宋芸兒與楊秋池的生死之交的關係,如果將來自己有什麼搞不定的事情,楊秋池一定會幫自己的。

兩家人又在一起了。這讓楊秋池也很高興。雖然楊秋池與宋芸兒不來電。但和這小丫頭在一起,讓他很愜意。

眼看着離開恩科地日子越來越近了,宋知縣一直沒見過楊秋池看書,曾經委婉地提醒過他看書。也暗示過自己可以教他。這宋知縣是舉人出生,與楊秋池他們楊家村的老太爺是同年。經歷過科舉考試,當楊秋池的老師那可是綽綽有餘,無奈楊秋池對四書五經根本就沒興趣,宋知縣只好聽之任之。

開恩科的前幾天。楊秋池啓程到應天府應考,帶了十五個錦衣衛男護衛前往。本來宋晴也要跟着去,楊母委婉地告訴她。她夫君這次是去考科舉,她要去地話會讓楊秋池分心地。宋晴這才作罷。

雖然宋晴怕楊秋池分心不能隨着一起去,可她的堂妹宋芸兒卻不用管這些,宋芸兒是最喜歡熱鬧不過的了,當然嚷嚷着要跟着去,楊母當然贊同,她希望宋芸兒能隨身保護楊秋池。

宋芸兒的老爹宋知縣,不,現在應當叫宋同知了,心中一直希望宋芸兒與楊秋池有個結果,他這老狐狸早就已經看出楊秋池不是池中之物,將來一遇風雨那可要化爲龍地,所以當然舉雙手贊成。

於是,楊秋池和宋芸兒帶着十五個錦衣衛護衛出發前往應天府。

一行人到了應天府之後,當然是住在馬渡的千戶所那裡。馬渡聽楊秋池說他是來參加恩科科舉考試地,十分的意外,卻也十分的佩服,盛情款待,他不知道這考科舉的苦,所以整天拉着楊秋池滿應天府到處跑,喝酒玩耍找樂子,把個應天府好玩地地方差不多都玩了個遍。

其間,楊秋池和馬渡去探聽過白夫人母女流放的具體出發情況,得知要等春節過後纔會出發。楊秋池這才心安,到那個時候,自己到哪裡任職已經明確了,可以根據任命情況再作決定。

這一天,恩科鄉試終於開考了。

應天府科舉考試的考場叫貢院,每個考生一個號房,單人單間,號房是磚木結構,考生進了號房,監考官員要從外面將門鎖上地,秀才們就在裡面寫文章應考。

楊秋池想得挺好,反正有李公公他們在後面暗箱操作,自己進去睡他三天就完了,可一進這號房才發現,這號房也太簡陋了,就是一個小單間,一張條案桌子就佔去一大半,再加上凳子和一個取暖的火盆,就沒什麼空閒地方了。

現在是農曆十二月初五,正是寒冬臘月,這號房裡如果不生火,還是比較冷地,幸虧楊秋池穿得比較多。但是要想睡覺的話,非感冒了不可,幸虧馮小雪和宋晴兩人給楊秋池準備了棉衣棉褲,還有取暖的用具,買了炭火生了火爐,纔不至於挨凍。

楊秋池閒極無聊,坐在號房裡烤火,回味宋晴溫暖的懷抱。

終於熬到了第三場考完。楊秋池出了號房,長長地伸了一個懶腰,正要回去,就看見參考的秀才們紛紛往貢院那一頭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楊秋池擡頭一看,不遠處已經圍了一圈人,楊秋池跟上去看熱鬧,聽那些秀才們議論才知道,好像是參加考試的一個貧困的老秀才沒錢買木炭生火,在號房裡苦熬了三天,今天考完開號房的時候發現,這秀才已經被活活凍死在裡面了。

楊秋池擠進人羣一看,果然,一間號房的地上躺着一具屍體,是個老頭,看樣子有五六十歲,頭髮鬍子都已經花白,看來是個老秀才,考了一輩子科舉,結果考死在了貢院考場上。

這老人的體溫調節能力低,對溫度本來就很敏感,再加上三天三夜泡在號房裡,不活動肢體,血液循環差,而且,看這死亡的老頭面黃肌瘦的樣子,應該是長期營養不良,加上沒日沒夜苦讀,極度疲勞,抵抗力降低,所以相對青壯年來說,更容易凍死。

楊秋池正在感嘆,突然咦了一聲,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這老頭的一身長袍整整齊齊,看樣子死得很從容,不過,正是因爲這從容,讓楊秋池感覺到了反常。不過,由於看熱鬧的人太多,楊秋池沒辦法看清楚這死了的老頭的其他情況。

不一會,又聽到遠處有聲音傳來:“讓開讓開!主考官賈大人來了。”楊秋池扭頭一看,遠處走來幾個人,前面有衙役開路。

聽說是主考官,楊秋池可沒見過,定睛一看,原來是個瘦小老頭。

人羣往後退讓,空出了一大塊地方。那主考賈大人站在門口看了看,問道:“怎麼回事?”

負責巡考的副主考說道:“是一個老秀才死在號房裡了。卑職方纔已經查過,這老秀才名叫魯學儒,是應天府滁州人氏,住在滁州的一個叫北哨的小村子裡。應試多年,屢試不中。好像是沒錢買木炭生火,被凍死了。”

這主考官賈翰林是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主任科員兼社科院院士),朝廷親自派來主持京城應天府鄉試的。聽了副主考的話之後,他皺了皺眉,出這等事情要傳了出去,會說自己科舉考試組織不力,這可是皇上開恩科舉行的考試,而且還是在皇上的壽辰舉行的,出了這等事情,要是給監察御使知道了,參上自己一本,倒有些麻煩。

不過事情既然已經出了,隱瞞是隱瞞不了的,問道:“通知應天府衙門了嗎?忤作呢?叫忤作了嗎?”

副主考回答:“已經派人去叫去了。”

過了一會,來了幾個人,其中一個是應天府的一個通判,帶了一個忤作。

這忤作一臉的橫肉,模樣倒有點像個殺豬的。這忤作走進號房裡,開始檢查。

過了一會,那殺豬模樣的忤作走了出來,躬身說道:“回稟大人,這老秀才是給凍死的。”

賈翰林臉上露出了一絲苦笑,說道:“那就將他擡去交給衙門殮房存放,等他家人來了交給家人處理吧。”說罷,轉身就要走。

楊秋池叫了聲:“大人請留步!”擠出人羣,“大人,這魯學儒好像不是被凍死的。”

第226章 漏網之魚第414章 塵封的往事第47章 階級鬥爭第26章 憂心父母第81章 收信人第293章 繡花鞋墊第41章 錦衣衛來了第66章 搶救第278章 屍斑作證第359章 小崽子第136章 貢院命案第56章 知情第158章 風雪第352章 究竟是誰惹的禍第324章 威脅利誘第141章 蜜蜂兇手第331章 幕後靠山第514章 案結事不了第182章 起火點第308章 圈定偵查範圍第27章 無頭女屍案第418章 獵犬的新戰場第224章 追贓第346章 彭老爺子的娘子第135章 送別第154章 兩種痕跡第189章 外圍審訊第56章 知情第436章 找出真兇第116章 陰差陽錯第136章 貢院命案第248章 爭分奪秒第327章 大牢謀殺案第237章 求懇第25章 絕望的傷疤第343章 碼頭橫屍第161章 審訊大少爺第395章 星光的淚珠第348章 突發性故意傷害致死?第48章 神仙下凡?第161章 審訊大少爺第191章 徐氏一族第357章 銀簪第235章 以奸論第205章 終生守一人第93章 斷然拒絕第372章 老郎中第198章 魏國公第69章 揭穿僞裝第461章 兩件怪事第196章 嫵媚的小女孩第298章 血戰第151章 懷疑第22章 清貧的家第472章 小丫鬟第128章 致命遊戲第165章 滴血認親第144章 一廂情願第340章 回家第447章 柳暗花明第37章 你的女兒沒有死第436章 找出真兇第388章 花想容第29章 大懶蟲第36章 驚恐第188章 開倉放糧第251章 金蟬脫殼第61章 操辦喜事第418章 獵犬的新戰場第364章 隱瞞第10章 洗冤第517章 一命又一命第206章 佛也有火第473章 住店第216章 美麗的遠山第402章 自願上鉤的魚第411章 不得已的條件第522章 誤殺第462章 太子病重第364章 隱瞞第231章 就任第一案第133章 護衛隊第511章 你是誰?第472章 小丫鬟第131章 功過相抵第351章 喝花酒第273章 一線貫通第187章 搶糧第211章 孤男寡女第514章 案結事不了第122章 查出滅口兇手第14章 破案賺錢第328章 露出馬腳的弓箭第328章 露出馬腳的弓箭第364章 隱瞞第81章 收信人第94章 登門拜訪第316章 月光如洗第440章 兔死狗烹的真意
第226章 漏網之魚第414章 塵封的往事第47章 階級鬥爭第26章 憂心父母第81章 收信人第293章 繡花鞋墊第41章 錦衣衛來了第66章 搶救第278章 屍斑作證第359章 小崽子第136章 貢院命案第56章 知情第158章 風雪第352章 究竟是誰惹的禍第324章 威脅利誘第141章 蜜蜂兇手第331章 幕後靠山第514章 案結事不了第182章 起火點第308章 圈定偵查範圍第27章 無頭女屍案第418章 獵犬的新戰場第224章 追贓第346章 彭老爺子的娘子第135章 送別第154章 兩種痕跡第189章 外圍審訊第56章 知情第436章 找出真兇第116章 陰差陽錯第136章 貢院命案第248章 爭分奪秒第327章 大牢謀殺案第237章 求懇第25章 絕望的傷疤第343章 碼頭橫屍第161章 審訊大少爺第395章 星光的淚珠第348章 突發性故意傷害致死?第48章 神仙下凡?第161章 審訊大少爺第191章 徐氏一族第357章 銀簪第235章 以奸論第205章 終生守一人第93章 斷然拒絕第372章 老郎中第198章 魏國公第69章 揭穿僞裝第461章 兩件怪事第196章 嫵媚的小女孩第298章 血戰第151章 懷疑第22章 清貧的家第472章 小丫鬟第128章 致命遊戲第165章 滴血認親第144章 一廂情願第340章 回家第447章 柳暗花明第37章 你的女兒沒有死第436章 找出真兇第388章 花想容第29章 大懶蟲第36章 驚恐第188章 開倉放糧第251章 金蟬脫殼第61章 操辦喜事第418章 獵犬的新戰場第364章 隱瞞第10章 洗冤第517章 一命又一命第206章 佛也有火第473章 住店第216章 美麗的遠山第402章 自願上鉤的魚第411章 不得已的條件第522章 誤殺第462章 太子病重第364章 隱瞞第231章 就任第一案第133章 護衛隊第511章 你是誰?第472章 小丫鬟第131章 功過相抵第351章 喝花酒第273章 一線貫通第187章 搶糧第211章 孤男寡女第514章 案結事不了第122章 查出滅口兇手第14章 破案賺錢第328章 露出馬腳的弓箭第328章 露出馬腳的弓箭第364章 隱瞞第81章 收信人第94章 登門拜訪第316章 月光如洗第440章 兔死狗烹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