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悠悠千人計劃

在2010年前後的華夏互聯網,富二代的學霸人設是十分受歡迎的。

在這樣一個充滿着名利而又浮躁的大環境之下,有錢的富豪不惜花費巨資,也想爲自己的子女打造一個完美的人設,爲以後的人生鋪設一個閃亮奪眼的履歷。

然後在這個時空,這些富二代的學霸人設,卻因爲柳雲的一次無心之舉,引起多米諾效應,造成了無法阻止的塌陷。

這一連串反應,也讓這些富豪給自己子女苦心鋪設的道路,半途而廢。

那個美國的經濟人,籃球運動員王浩然,還有王嬡嬡父女,先後成爲媒體以及功能公衆的焦點,時刻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當中。

當然,這一切與柳雲無關了,他早已經拂袖而去,置身事外了。

不過這件事件剛發酵沒多久,那位神棍王木就給自己發來了短信,恭喜他“大仇得報”。

發來的是短信,而不是悠信。

如今,悠信在中年人市場並不普及,尤其它的操作,對於電腦知識匱乏的人羣而言,上手並不容易。

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原因,柳雲還是想和這位神棍保持一點距離的,所以也沒有互加悠信的打算。

“多謝王大師了,請放心,我會履行約定的。”他很平淡地回了一句。

這傢伙如今是風光,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已經沒剩下幾年的好光景了。

柳雲盯着手機屏幕,喃喃自語着:“我真擔心這位神棍有命賺錢,沒命花。算了,這跟我已經沒有關係了。”

……

2010年9月初,正式新生入學的日子。

悠悠集團正式宣佈執行“良才計劃”,將會向全社會正式招聘規模高達千人的“高校應屆畢業生”。

“千人招聘計劃”一出,立刻在網絡上造成了不小的轟動效應。

шωш¸ tt kan¸ ¢○

在經濟危機之後的幾年,華夏的經濟形勢其實並不十分樂觀。

雖然4萬億刺激內需的計劃,保住了GDP的穩步增長,但並沒有改善已經有些嚴峻的就業形勢。

尤其在步入2010年下半年之後,通貨膨脹嚴重,物價不斷走高,遠遠高於工資地漲幅。

三年之前,在一些二線城市裡,月薪2000元的工作看上去似乎還是非常體面的。現在,如果你的工資依然還是2000元,那就實在不好意思開口了。僅僅三年時間,天差地別。

但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不包括北上廣深這些超一線城市,2000元工資的月薪是華夏大多數二線城市的日常水平。

在一些三線甚至三線以下的小縣城,許多地區的工資水平只在1500元左右徘徊。

幾天之前,有一個覆蓋大多數女性網友的網絡調查,文中提問:你覺得如今一個男人,多少錢的月工資纔有資格貪戀愛?

調查提問將工資分成四檔:20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及以下。

調查結果出來後,選擇最高的比列竟然是4000元這一檔(千真萬確,因爲那時候我剛畢業,對這個調查記憶深刻)。

不少月收入低於4000元的男性網友不禁發生哀嚎:我們難道連談戀愛的資格都沒有?

但有一個十分殘酷的事實是,伴隨着社會的發展,消費水準不斷提升。

大多數工作中所能夠提供的薪水,和現代社會的消費需求,已經越來越不成正比了。

十年之前,月收入1000的上班族,還能靠着工資養活一家人;十年之後,月收入2000的上班族,卻連自己都快養不起了。

悠悠作爲一家立足於互聯網的私營企業,能夠讓許多年輕人爲之嚮往,是因爲它能夠提供較爲豐厚的薪水,還有一份較爲公平的競爭環境,肉眼能夠看得着的晉升渠道。

對於許許多多基層員工而言,公司的高層不敢去想,但組長、主管之類的職務,還是有機會去爭取一下。這不像許多私營企業,階級早已經固化了,就算你幹上十年、二十年,基層還是基層。

在就業形勢逐漸嚴峻的2010年,如果你能夠獲得一份來自悠悠的offer,就像一碗讓人安心的鐵飯碗,剩下的便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至少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裡,互聯網行業當中,沒有幾家公司能夠對悠悠造成威脅。

這也意味着悠悠的這份offer,不止薪水豐厚,而且穩定而持久。這個優勢足以讓無數青年才俊蜂擁而至。

此時,n多企業倒閉,n多企業發不出工資,n多企業停止年度招聘,n多企業裁員過冬,國內外n多專家學者發文稱“2010年將是就業非常困難的一年”。

那些專家學者們的話,已經被部分驗證了。

就拿8月底,在杭城的年度大型招聘會來說,組織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湊足和去年差不多數量的參會企業。

去年可是2009年,可是經濟危機爆發後,影響最爲嚴重的一年,今年經濟有點好轉,如果來招聘的企業數量實在少,還比不上去年的話,組織方臉上也無光啊。

所以這些面試的公司,有至少4分之一是礙於關係和麪子,不得不前來湊數的,也就是說,他們會接收簡歷,但不會有後續的筆試、面試環節。

那些求職者,帶着滿腔熱情遞上自己的簡歷,但那些面試者,只是表情清冷地接過簡歷,然後不痛不癢地回了一句:“等通知。”

這樣無奈的情形,在不少公司的招聘點上不斷上演。

糟糕的情況還不止這些,還有將近4分1的企業連樣子也懶得做,在招聘會上掛一張招聘海報了事。

剩下的2分1只企業,也都大大壓縮了招聘人數,徹底成了僧多粥少。

不止是在杭城,或者寧江,除了超一線的北上廣深之外,這些準一線,或者二線城市的招聘會都是大同小異。

經濟危機的後續影響依然在繼續,而企業本身的運營成本也逐年增加。

而悠悠就像一道與衆不同的靚麗風景,顯得特立獨行。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悠悠集團“逆勢”的“千人招聘計劃”如同鶴立雞羣,一炮而紅。

悠悠的三大主要據點,滬市、杭城、寧江,他們的招聘計劃在當地的報紙媒體,都在重要的版面進行了報道。

三處的人力資源部門,分赴三地的招聘大會。這幾個面試點,已經人滿爲患。

隨後官媒的評論員馬上寫了文章進行了跟進,稱悠悠集團“2010年校園千人招聘計劃”既體現了企業以人爲本的人才觀,又體現了企業對國內經濟形勢的看好和樂觀,同時還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感和擔當。

官媒的評論員文章一出,被廣泛轉載,徹底帶起來了一波節奏。

他們能不激動嗎?悠悠這個“千人招聘計劃”可是幫忙爲國家分擔了不少就業壓力。尤其像這樣的巨頭公司,不僅不向國家拿補貼,每年還貢獻一大筆稅收。

這纔是真正良心而又優質的企業。

公告放出沒有幾天,這三地的高校全部主動聯繫悠悠的人力資源部,表示願意給他們開專場招聘會,希望近水樓臺先得月,從“千人招聘計劃”裡分一杯羹。

這些學校中,底氣最足,最踊躍的是柳雲曾經的兩所母校,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讀的寧江大學,以及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讀的江浙大學。

一所是省重點,另一所是國家級重點,尤其是後者的畢業生,他們的首選通常會是國企,或者事業機關單位。但如今,悠悠的優先級已經悄然追上,和前面的那幾個選項並駕齊驅,甚至隱隱有超越之勢。

至於寧江大學,這所高校好歹也是重點線以上的,雖然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與浙大媲美,但勝任一些基層的崗位沒多大問題。

重點線之上的畢業生,或多或少有些眼高手低的特性。一些令自己不滿的工作,即使薪水還能入眼,除非生活所逼,要不然很少會去考慮的。

所以畢業之後,便這麼一直吊着。

但悠悠名聲在外,工作的待遇、穩定性都十分不錯,甚至對以後的履歷都有不小的加分,即使是基礎的崗位,也讓這些應屆畢業生趨之若鶩。

一時之間,悠悠集團便成了國內衆多高校眼中的香餑餑。

如今的悠悠,無論是從營業額還是純利潤,即使算上那些大型央企、國企,也算處在第一階梯。

在國內,悠悠隱隱有成爲四大IT企業之首的趨勢。社交、遊戲、視頻、軟件,甚至智能手機全面開花。

甚至有傳聞,悠悠在籌備綜藝節目,準備大舉進軍影視領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度假村,以及尚在建設當中,投資高達數十億的遊樂場,所以不止互聯網……

在高校眼中,悠悠這樣橫跨幾界的大型集團公司,需求人才的專業跨度很大,加上公司正處於上升期,人力缺口大,消化畢業生的能力極強。

所以,9月下旬這段日子,在全國各大知名院校宣講的悠悠集團成了最受高校歡迎的企業之一。

在招聘正式開啓之前,柳雲還特意召開了一次管理層會議,顯示對此次招聘的重視。

會議當中,他強調了一點:“招聘宣講是企業對外宣傳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要求各位,在各地宣講初審時,一定要公正、正派,要讓應聘者從你們身上看到悠悠集團的員工素質和企業文化。核心原則就是尊重應聘者。絕對不允許草率面試,絕對不允許徇私舞弊,不允許因爲沒有工作經驗而輕視應屆生。”

稍作沉吟,柳雲又繼續補充道:“我提醒各位,人力資源部、集團總辦和監察部,會聯合對這次招聘進行監督。另外,集團網站上會公佈一個投訴郵箱,接受應聘者投訴。招聘過程中出現任何違反集團規章制度的言行,一經查實,即按照規章處理。”

第374章 生死時速第四十四章 如實交待第298章 另覓賢才第598章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第434章 綠城老宋第301章 拿對手的產品去掙錢第612章 你是我的影子第636章 談判的底線第八十八章 新聞發佈會第467章 不爲財富而來,也不爲財富妥協第471章 你的對手可是位面之子第551章 不歡而散,香江之行 二合一第297章 YOYO語音的構想第576章 小馬哥的野望和計謀第645章 兄弟論,見雷軍第706章 籌劃,小馬哥的底牌 4000字第五十三章 我都告訴你第356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145章 創意需慎用第五十章 他真的覺得貴嗎?第八十章 外柔內剛的姑娘第462章 暴雪的態度,猶豫的小馬哥第三十九章 火爆開業第517章 撲朔迷離第372章 最難莫過人情關第392章 準備A輪融資第443章 2007年,新的征程.第四十三章 我請大家喝吧第686章 老馬的“好友”第198章 誰才笑道最後?第570章 娛樂帝國還少了什麼?第534章 2008年的春節 二合一第747章 音頻曝光第二十九章 我需要點回報第576章 小馬哥的野望和計謀第486章 終於等到最後一擊第223章 低調上線第646章 合謀第156章 魚躍龍門的機會第623章 有比較,才深刻 4000字大章第136章 備胎,也是殺手鐗第261章 放出兩個消息第120章 週末之約第九十九章 讓石頭飛第118章 勁爆新聞第396章 悠悠大廈 下第614章 有時間多勸勸他?第747章 音頻曝光第134章 柳雲的第一次會議第685章 大佬聚會,婉拒邀請第362章 求生欲還是很強第188章 考慮過入股嗎第180章 竟然會這麼巧?第409章 悠悠不是九城 !第451章 巡迴首演,暴雪的態度 二合一第563章 什麼都沒發生第705章 先談一談第347章 股權激勵第569章 老馬被坑了第四十六章 形勢突變第734章 雙馬會第342章 我有一個不錯的建議第567章 新 激將小馬哥第654章 周樹人和魯迅第175章 傳喚證人第八十一章 兩位大佬的煩惱第459章 “養豬網”的爸爸,可憐的夢幻玩家第448章 對手變招,我們也變招第317章 浙大演講 中第二十三章 真沒女人緣嗎?第252章 滬市優先第439章 大數據計劃 上第五十六章 當愛來敲門第117章 莞城之行第131章 你也在這裡?第168章 最高的心理價位第516章 酒吧談話,突如其來的危險 二合一第646章 合謀第750章 不相見第696章 我們爲什麼不能競爭? 4000字第261章 放出兩個消息第二十三章 真沒女人緣嗎?第622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217章 不請自來的傢伙第360章 資源共享計劃第151章 你太失敗了第655章 智能手機裡的悠悠系第209章 女兒,給媽爭一口氣第750章 不相見第605章 實在太摳門 4000字大章第九十章 煩惱的陳子峰第411章 與衆不同之人第144章 意外的來電第657章 墨爾本的約定第265章 滬市分公司第154章 這個年代的生態圈第193章 優先留在這裡第261章 放出兩個消息第322章 或許她就是這個時空的Hebe第440章 大數據計劃 下
第374章 生死時速第四十四章 如實交待第298章 另覓賢才第598章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第434章 綠城老宋第301章 拿對手的產品去掙錢第612章 你是我的影子第636章 談判的底線第八十八章 新聞發佈會第467章 不爲財富而來,也不爲財富妥協第471章 你的對手可是位面之子第551章 不歡而散,香江之行 二合一第297章 YOYO語音的構想第576章 小馬哥的野望和計謀第645章 兄弟論,見雷軍第706章 籌劃,小馬哥的底牌 4000字第五十三章 我都告訴你第356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145章 創意需慎用第五十章 他真的覺得貴嗎?第八十章 外柔內剛的姑娘第462章 暴雪的態度,猶豫的小馬哥第三十九章 火爆開業第517章 撲朔迷離第372章 最難莫過人情關第392章 準備A輪融資第443章 2007年,新的征程.第四十三章 我請大家喝吧第686章 老馬的“好友”第198章 誰才笑道最後?第570章 娛樂帝國還少了什麼?第534章 2008年的春節 二合一第747章 音頻曝光第二十九章 我需要點回報第576章 小馬哥的野望和計謀第486章 終於等到最後一擊第223章 低調上線第646章 合謀第156章 魚躍龍門的機會第623章 有比較,才深刻 4000字大章第136章 備胎,也是殺手鐗第261章 放出兩個消息第120章 週末之約第九十九章 讓石頭飛第118章 勁爆新聞第396章 悠悠大廈 下第614章 有時間多勸勸他?第747章 音頻曝光第134章 柳雲的第一次會議第685章 大佬聚會,婉拒邀請第362章 求生欲還是很強第188章 考慮過入股嗎第180章 竟然會這麼巧?第409章 悠悠不是九城 !第451章 巡迴首演,暴雪的態度 二合一第563章 什麼都沒發生第705章 先談一談第347章 股權激勵第569章 老馬被坑了第四十六章 形勢突變第734章 雙馬會第342章 我有一個不錯的建議第567章 新 激將小馬哥第654章 周樹人和魯迅第175章 傳喚證人第八十一章 兩位大佬的煩惱第459章 “養豬網”的爸爸,可憐的夢幻玩家第448章 對手變招,我們也變招第317章 浙大演講 中第二十三章 真沒女人緣嗎?第252章 滬市優先第439章 大數據計劃 上第五十六章 當愛來敲門第117章 莞城之行第131章 你也在這裡?第168章 最高的心理價位第516章 酒吧談話,突如其來的危險 二合一第646章 合謀第750章 不相見第696章 我們爲什麼不能競爭? 4000字第261章 放出兩個消息第二十三章 真沒女人緣嗎?第622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217章 不請自來的傢伙第360章 資源共享計劃第151章 你太失敗了第655章 智能手機裡的悠悠系第209章 女兒,給媽爭一口氣第750章 不相見第605章 實在太摳門 4000字大章第九十章 煩惱的陳子峰第411章 與衆不同之人第144章 意外的來電第657章 墨爾本的約定第265章 滬市分公司第154章 這個年代的生態圈第193章 優先留在這裡第261章 放出兩個消息第322章 或許她就是這個時空的Hebe第440章 大數據計劃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