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推薦理由

景豐帝的疑心一天比一天嚴重,作爲日日陪侍在皇帝身邊的近臣,程炎對這一點是再清楚不過的。

景豐帝向他詢問可調去幫助沈柏奕的將領人選,或許真的只是出於隨心,並不是有意試探。然而文官和武官分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程炎雖然是吏部文選司郎中,可他掌管的是文官的升遷與調任,武官的職位變動從屬於兵部,並不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

故而景豐帝可以大方地問,但程炎並不能明白地答。面對這個敏感的問題,他最好的做法是不動聲色地避開,從而於無形中化解景豐帝對他似有似無的疑慮——這也是程炎曾經做了無數次,對他來說相當駕輕就熟的操作。

然而程炎不僅答了,還答得如此精確,且直截了當,聽得寧福海出了渾身的冷汗。

定國公蘇旗——這是程炎的回答。

文官插手軍務,與武將進行勾結,是君王心中的大忌,何況那是定國公蘇旗。定國公一脈在軍中的勢力有多大,景豐帝就對他家有多忌憚,更莫說程炎與蘇旗少年相識,說不準他這話就藏了幾分的私心。

寥寥幾個字的回答,卻是精準無比地戳中了景豐帝敏感中的敏感,幾乎是頃刻間,他的目光銳利起來,利劍一般鎖定了泰然坐於下首的程炎。

程炎神色從容,脊背如青松般挺直不彎,好像不知道自己犯了怎樣的禁忌。

疑慮到極致,反而冷靜下來。無數紛亂念頭在景豐帝腦中掠過,他很快收起目光,眼眸微垂,清晰冷淡地吐出兩個字:“理由。”

程炎仍是那副不緊不慢的樣子,嗓音清潤地道:“其一,陛下希望調去浙江幫助沈大人的人選,是個有能力的,精通練兵、作戰,最好擁有赫赫戰功,以此補足沈大人的短板,助他在浙江令士兵信服,贏得人心。”

“而蘇旗擁有怎樣的能力和軍功,大家有目共睹,陛下心裡也有數,用不着微臣過多贅述,在這一點上,他是絕對符合的。”

“其二,實際上符合前一點要求的人很多,但他們都不是調往浙江的最佳人選。蓋因能者功高,功高者氣傲,怎會甘心去做沈大人的陪襯?便是做了,等他在浙江站穩腳跟之後,又怎會甘心放手?”

“但蘇旗甘心。定國公一家世代忠良,只要陛下聖旨一下,就能讓蘇旗心甘情願地去,心甘情願地回,他絕無怨言。”

“其三,定國公靠着父輩的積累,自帶威望,但凡是在軍中,走到哪裡旁人都要敬他三分。他若去浙江,想必能以比旁人更快的速度穩定局面,安撫人心,之後的事情進程推行也會更加順利。”

“當然,還有最後一點,但不是爲沈大人考慮,而是爲蘇旗考慮。自景豐四年韃靼一役,蘇旗十七歲入邊關,如今已有七年,老定國公也逝世三年有餘。他在宣府鎮副總兵的位置上坐了這麼久,需要個契機再進一步,以便真正成爲守衛我大夏的‘長城’。”

“武將晉升靠軍功,邊關安定多年,沒有蘇旗建功立業的機會。功從何來?自然從這東南的倭寇來。”

程炎不停歇地說完這許多,稍稍緩了口氣,而後站起身來朝景豐帝彎腰行了一禮,利落地做出總結:“以上,便是微臣向陛下推薦定國公的理由。”

話畢,他身形不動,一副恭等景豐帝考量思慮的樣子。景豐帝目光沉沉,不言不語地看着他,眼眸漸漸幽深起來。

程炎如此長篇大論闡述自己的理由,可其中還是有很多沒說清楚的地方。譬如別的將領不願給沈柏奕當陪襯,爲何蘇旗願意?爲何程炎這般篤定他不會有怨言?

但程炎言盡於此,剩下的不用多說,他相信景豐帝自己也能想明白。

蘇旗十七歲率軍趕赴北疆支援,迅速扭轉戰局,解除邊關圍困。其中固然有楚荊的功勞,但明眼人都知道,從人心的角度看,蘇旗纔是真正的“定海神針”。

大夏朝建立了有多久,蘇家就輝煌了有多久。先是跟着太祖打天下,可開國元勳太多,如羣星般閃耀,蘇家先祖在其中並不顯眼。

而後沒多少年,蘇家又跟着後來的太宗皇帝舉兵清君側,這一次成功的站隊,使得蘇家先祖成爲了從龍功臣,以此奠定了此後上百年蘇家在軍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太宗皇帝信任蘇家、重用蘇家,賜封僅次於郡王的第一等公爵國公,號“定國公”。

有先輩的榮耀鋪路,蘇旗的從軍之路走得相當順利,當然,他的實力也配得上這榮耀,未曾辱沒先輩英明。

蘇家有如此威望,讓景豐帝不得不忌憚,然而就算他再忌憚,他也不得不承認——蘇家確實忠良。

蘇家輝煌了一百多年,靠的可不僅僅是軍功,更是對上位者心理的精準把握。定國公傳至蘇旗,已經是第十一代,此前蘇家多位先輩,或是急流勇退,或是自請卸甲,又或是戰死沙場,總能從爭鬥的權勢旋渦中保全後人,以一時勢頹換君王安心。

蘇家的自知之明,景豐帝看在眼裡,更別說這一代的定國公蘇旗,也就小了他七八歲,幼時和他甚爲親厚。少年時雖有些頑皮,但性子純良,懂得知足,並非野心勃勃之人。

想起幼年的蘇旗,景豐帝的眉眼難得染上一抹溫情。

是了,那孩子從小調皮,過年放個炮仗結果放到了水池裡,險些滅了他趙王府池魚的“滿門”。然而站在他面前卻乖巧,最聽他的話,跟幼弟李銳一起天天追在他屁股後頭,像兩個小尾巴。

後來的蘇旗做了鎮守邊關的武將,但還是很聽話。景豐帝不讓回京,他便不回京,縱使京中有年邁老父,親朋好友,他也沒有半句怨言。景豐帝讓他走,他便走,亦未曾表現出絲毫留戀不捨。

若是換做別人去做沈柏奕的陪襯,他肯定不願,但蘇旗怎麼會不願呢?

第314章 真僞地契第16章 案首第74章 下藥第357章 天不下雨第248章 將要臨盆第403章 叔侄爭吵第197章 蘇旗的禮物第117章 終於結束第238章 愛深責切第117章 終於結束第211章 回門之日第461章 頂風作案第420章 校場爭吵第220章 果然很甜第345章 有些屈才第84章 本心易失第327章 不予支持第75章 催情藥第334章 觀賞辣椒第195章 生辰禮物第9章 父子交心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355章 利潤頗豐第306章 意圖行賄第366章 高昂佃租第32章 比試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434章 招安談判第188章 欽定甲第第207章 迎親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212章 翰林上任第173章 會元第326章 我的世界第36章 皇帝將臨第165章 迴避制度第63章 受傷第73章 出風頭第509章 再見趙繁第509章 再見趙繁第508章 奪嫡渾水第498章 順利登島第522章 自己的路第241章 意圖招贅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130章 顧家學塾第490章 偏心過頭第273章 如何還債第102章 盛氣凌人第37章 皇帝駕到第419章 抗倭陣型第476章 做個交易第54章 相信第438章 利器狼筅第368章 一意孤行第239章 踏實好學第178章 蓄謀已久第409章 以文制武第366章 高昂佃租第183章 本朝第三人第12章 告狀第514章 先斬後奏第412章 意外驟生第370章 夏稅徵畢第246章 君子所爲第228章 成何體統第463章 書華趕到第470章 輿論向好第260章 此藥損身第446章 兩幫合一第494章 神威大顯第43章 家人相見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520章 家人相見第506章 三人重聚第267章 心理動因第96章 詔書到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89章 生辰第29章 月考在即第491章 倭寇偷襲第83章 不願娶第304章 安頓下來第134章 請教一下第51章 嫉妒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288章 審問受刑第278章 捕風捉影第488章 最後一票第356章 大受歡迎第463章 書華趕到第329章 全土豆宴第491章 倭寇偷襲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392章 連躍兩級第225章 書華有孕第79章 氣憤第407章 師門傳統第396章 堂兄書常第298章 無罪出獄
第314章 真僞地契第16章 案首第74章 下藥第357章 天不下雨第248章 將要臨盆第403章 叔侄爭吵第197章 蘇旗的禮物第117章 終於結束第238章 愛深責切第117章 終於結束第211章 回門之日第461章 頂風作案第420章 校場爭吵第220章 果然很甜第345章 有些屈才第84章 本心易失第327章 不予支持第75章 催情藥第334章 觀賞辣椒第195章 生辰禮物第9章 父子交心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355章 利潤頗豐第306章 意圖行賄第366章 高昂佃租第32章 比試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434章 招安談判第188章 欽定甲第第207章 迎親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212章 翰林上任第173章 會元第326章 我的世界第36章 皇帝將臨第165章 迴避制度第63章 受傷第73章 出風頭第509章 再見趙繁第509章 再見趙繁第508章 奪嫡渾水第498章 順利登島第522章 自己的路第241章 意圖招贅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130章 顧家學塾第490章 偏心過頭第273章 如何還債第102章 盛氣凌人第37章 皇帝駕到第419章 抗倭陣型第476章 做個交易第54章 相信第438章 利器狼筅第368章 一意孤行第239章 踏實好學第178章 蓄謀已久第409章 以文制武第366章 高昂佃租第183章 本朝第三人第12章 告狀第514章 先斬後奏第412章 意外驟生第370章 夏稅徵畢第246章 君子所爲第228章 成何體統第463章 書華趕到第470章 輿論向好第260章 此藥損身第446章 兩幫合一第494章 神威大顯第43章 家人相見第371章 別有目的第520章 家人相見第506章 三人重聚第267章 心理動因第96章 詔書到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89章 生辰第29章 月考在即第491章 倭寇偷襲第83章 不願娶第304章 安頓下來第134章 請教一下第51章 嫉妒第427章 順其自然第288章 審問受刑第278章 捕風捉影第488章 最後一票第356章 大受歡迎第463章 書華趕到第329章 全土豆宴第491章 倭寇偷襲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392章 連躍兩級第225章 書華有孕第79章 氣憤第407章 師門傳統第396章 堂兄書常第298章 無罪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