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

杜如鬆聽到四川儒生們紛紛都表現出來的憤怒,臉上也露出了不甘和憤懣之色。

他當然有理由不敢,也有理由憤懣。

在清、明改朝換代的過程之中。

自然是會有不少的“利益受損者”出現。

比如說杜如鬆。

杜如鬆家境其實並不算大富大貴,只是成都府羅江縣的小地主。

但是是極有希望的小地主。

因爲他哥哥杜如崇已經中了舉人,而他也年紀輕輕就中秀才了,被認爲是最有機會中進士的四川才子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

只要兄弟二人任何一人能得到官兒。

這羅江縣杜家立馬就發達了。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些白花花的錢可都是可以用來買地的。

如此一來。

羅江縣杜家就會從小戶小家,一躍成爲大地主!!

什麼叫做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麼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啊。

這就是啊。

如果一切正常,羅江縣杜家是鐵定要發達的,兄弟兩都沒有娶妻,來提親的高門大戶可不知道有多少。

然而。

大明來了。

一切都變了。

首先是連番大戰,朝廷(清朝)一下子就丟掉了南方,也暫停了好些年的科舉。

然後又是在四川大肆賣官。

各地大戶紛紛賣了當地縣官。

然後杜家就倒黴了,家裡的土地被羅江縣的縣令給巧取豪奪。

這些買了地方官做的可都是要回本的,這本從哪裡刮回來,可不就是從杜家這種小有資財但是卻又沒什麼後臺背景的富戶手中刮麼。

雖然杜家還剩下三十多畝。

還沒有完全破產。

但是已經從地主階級跌落到了“富農階級”。

階級跌落之後,杜家兄弟就沒那麼風光了,好不容易等到改朝換代,準備科場再衝一把的時候.

大明換考卷了。

不考八股了!

若是杜家還有以前的家底,倒是可以去中都的“科舉突擊培訓班”學習學習。

許多四川大戶的子弟都乘船南下去了中都,去找“新學名師”上輔導班了。

但是像是杜如鬆這等家境平常的子弟如何上得起?

上不起,那就只能自學。

這新學的體系和四書五經又非常不同,沒有人指導,靠自學有些人連入門都無法找到門路。

所以四川士子們的憤怒和不甘是可以理解的。

他們學習了一輩子的四書五經八股文。

到頭來卻要重新開始。

尤其像是杜如鬆這樣曾經大有前途的“才子”,現在卻完完全全失去了往日的風光。

和在這裡正在嚷嚷着要去請願的士子們一樣。

杜如鬆也是越想越憋屈。

‘對!我們一定要去中都!我等儒生自有浩然正氣,掃除旁門左道,要以孔孟聖道治天下!’

“對!保正道,保衛聖人之學!”

“去中都!去中都!!”

很快,去中都的聲音就以成都爲中心,蔓延到了全川。

甚至開始向周邊身份擴散。

“這麼鬧怕是要出事。”

“鬧一鬧也好,現在的朝廷,看不明白了.”

成都某處宅邸。

兩名老者正在對弈。

此二人算是四川當前名望最大的大儒了。

其中一人名爲李調元,另外一人名爲張問陶。

李調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

李調元曾出仕清朝,歷任翰林編修、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備道等職因彈劾永平知府,得罪和珅遭誣陷,遣戍伊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贖歸,居家著述。

張問陶是清代著名詩人,撰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與彭端淑、李調元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譽爲“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在蜀地的名氣都很大。

不過這兩人這一次卻並未在報紙上發表什麼抨擊新政的文章。

兩人都在前清當過官,雖然說在現在大明朝廷裡面,當過前清的官兒的人也不少,但兩人現在都熄了做官的心思,隱居老家安心寫書立著了。

這次不少本地文人要找他們一起投書抨擊新學,兩人也不爲所動。

不過兩人畢竟還有不少學生也受到了這次“考綱大改”事件的影響,要說不在意自然是假的。

“今上雖沒怎麼向內動過刀子,但是若是鬧得狠了,刀子一動,口子一開,那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李調元嘆了一口氣說道。

“能有什麼辦法,今上雄才大略,短短數年就有了天下,武功之盛,遠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北邊疆域抵達極北之地,南邊將南洋諸島都收入囊中,國土之大,元朝也無法相比,武力之強,巨唐也是不如,如此之主,豈可受區區儒生士子脅迫,去中都請願抗議,不出意外尚好,若是出了意外.那就是以卵擊石啊。”張問陶搖頭說道。

“另外現在四川士子的要求也過於激進,攻擊禮學斷不可信!只可攻擊西學,弘揚中學。”

“不過這科舉的考綱儒學的內容太少了,若是能增加一點儒學的內容,分數上傾斜一番,也不是不可以。”李調元道,“船山兄,你看.這次朝廷會退讓一點嗎?”

張問陶想了想,搖頭說道:“怕是難。”

李調元聞言,也只好嘆了一口氣。

“看來你我也要去一趟中都纔好。”

各地的大儒大明朝廷當然也是儘可能的招攬,弘儒院的大學士的位置還有好幾個呢。

朱皇帝倒也沒有說特別排斥儒學。

只是他並沒有把儒學當成是用來治理國家的手段,治國理政需要的還是經世濟用之才。

至於儒學,在朱皇帝看來還是適合作爲一種哲學學說存在。

建立弘儒院,把各地大儒門招進來,相當於建立一個儒家學說學術研究院。

也好讓這些大儒們有個去處。

李調元和張問掏兩名蜀地名人,自然也得到了大明朝廷的招募,只是兩人卻遲遲沒動身。

這次在四川的士子們都鬧起來了。

若是川人上頭沒人,皇帝老子一動粗

後果不堪設想啊。

一般的鬧一鬧倒是沒什麼。

就怕鬧大了。

不但這次四川人考不了科舉。

就怕以後四川人都在大明朝廷內不受待見.

所以鬧是可以鬧,但要鬧得有理有據有節。

不能惹得皇帝老子動刀動槍才行。

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390章 崩潰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213章 戰中原,傾國之賭第288章 日本的明主在哪裡?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442章 大明的愛國主義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282章 有人要倒幕了!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第30章 人人都要納稅【求收藏,求追讀】第328章 讓不列顛人來打!第251章 殖民,要有新的社會結構!第239章 打北邊來了隊哥薩克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280章 失於東方,補於西方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237章 大清還能再興嗎?第253章 陳知縣,你要發達了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49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28章 大清,要亡了啊。第57章 千萬別把我綁走!【求收藏求追讀】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85章 明清會打成拉鋸嗎?【求追訂】第456章 打就打大的。第457章 北方鏖戰:孤軍深入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159章 祖國在召喚你,波拿巴!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235章 衍聖公,上面已經決定了,你來做董第9章 招兵,招安。第126章 斷尾求生和炮灰第146章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啊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第264章 來看看我們沙俄的勇氣第309章 朝廷要無時無刻都能收到稅!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57章 千萬別把我綁走!【求收藏求追讀】第437章 幸好還有你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36章 米,煤,鐵,奉清反明?【求收藏求追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67章 朽了的八旗【求收藏求追讀】第37章 八萬對兩萬,優勢在我。【求收藏求追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108章 逆明真的有神仙幫忙啊!第224章 絕對不能讓乾隆跑了!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451章 接觸!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394章 歐亞大陸的大平衡第159章 祖國在召喚你,波拿巴!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441章 美國紅脖VS極端皇漢第243章 旗人出路在哪裡第356章 朝鮮王第129章 談判?求和!第40章 明軍的參謀制度【求收藏,求追讀】第370章 誘餌第384章 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第362章 小農經濟在瓦解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51章 不能讓雄獅醒來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10章 人口,殖民,工業化。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258章 是不是太大明特色了?第52章 真是忠不可言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105章 水潑不進的贛州城第65章 明軍拖不起【求收藏求追讀】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427章 祖宗保佑和甲板洗地第208章 投降輸一半,頑抗死全家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398章 大明外交官在巴黎第137章 對華,對法,兩場戰爭!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288章 日本的明主在哪裡?第79章 造反花錢如流水【求全訂】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
第191章 乾隆:朕非亡國之君。第390章 崩潰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213章 戰中原,傾國之賭第288章 日本的明主在哪裡?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442章 大明的愛國主義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80章 兵役授田法和封爵法【求全訂】第282章 有人要倒幕了!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第30章 人人都要納稅【求收藏,求追讀】第328章 讓不列顛人來打!第251章 殖民,要有新的社會結構!第239章 打北邊來了隊哥薩克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280章 失於東方,補於西方第273章 皇帝的野心,自古以來的依據第447章 中華大團結第154章 封建強兵和大清綠旗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237章 大清還能再興嗎?第253章 陳知縣,你要發達了第218章 堂堂之陣,克騎法寶!第120章 清軍也有進步了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49章 造不如買【求收藏,求追訂】第128章 大清,要亡了啊。第57章 千萬別把我綁走!【求收藏求追讀】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85章 明清會打成拉鋸嗎?【求追訂】第456章 打就打大的。第457章 北方鏖戰:孤軍深入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159章 祖國在召喚你,波拿巴!第395章 法蘭西人的皇帝第117章 搶廣東,搶湖南。第235章 衍聖公,上面已經決定了,你來做董第9章 招兵,招安。第126章 斷尾求生和炮灰第146章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啊第229章 大清也有火箭軍啦!第264章 來看看我們沙俄的勇氣第309章 朝廷要無時無刻都能收到稅!第47章 廢堂口,收人質,開科舉【求收藏,求第57章 千萬別把我綁走!【求收藏求追讀】第437章 幸好還有你第259章 太進步了!第36章 米,煤,鐵,奉清反明?【求收藏求追第279章 俄軍能試出明軍的極限嗎?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67章 朽了的八旗【求收藏求追讀】第37章 八萬對兩萬,優勢在我。【求收藏求追第469章 脆弱的團結第108章 逆明真的有神仙幫忙啊!第224章 絕對不能讓乾隆跑了!第74章 八旗有兇性,全取廣東!【求全訂】第451章 接觸!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3章 小小的炮兵系畢業生第394章 歐亞大陸的大平衡第159章 祖國在召喚你,波拿巴!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441章 美國紅脖VS極端皇漢第243章 旗人出路在哪裡第356章 朝鮮王第129章 談判?求和!第40章 明軍的參謀制度【求收藏,求追讀】第370章 誘餌第384章 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第362章 小農經濟在瓦解第308章 什麼叫做老殖民者啊....第51章 不能讓雄獅醒來第39章 明軍的大秀【求收藏,求追讀】第360章 美俄的聯合第10章 人口,殖民,工業化。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258章 是不是太大明特色了?第52章 真是忠不可言第76章 朱明王的大廣東工業圈計劃【求全訂】第105章 水潑不進的贛州城第65章 明軍拖不起【求收藏求追讀】第168章 東方的好漢們,去印度沿海發財吧!第427章 祖宗保佑和甲板洗地第208章 投降輸一半,頑抗死全家第177章 大明印度洋艦隊傾巢而出了!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411章 美利堅需要最堅定的盟友第398章 大明外交官在巴黎第137章 對華,對法,兩場戰爭!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50章 精明的乾隆【求收藏求追讀】第320章 去澳洲挖金礦了第459章 90萬VS160萬!第288章 日本的明主在哪裡?第79章 造反花錢如流水【求全訂】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