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戰龍蝦兵

“這個勒保手下的人還做的真狠啊!”

中都皇宮。

關於印度戰事的報告已經送到了朱皇帝的案頭。

他麾下幾名重臣也同時在看戰報的副本。

眉頭都紛紛皺了起來。

“諸卿,英藩請求印度洋艦隊派遣戰船控制恆河航道.此事,諸卿是怎麼看的?”

朱皇帝有些猶豫的放下手中的戰報問道。

這事確實是麻煩,因爲朱皇帝對印度的策略就是“有限介入”。

印度諸藩都是有相當自主權的藩臣。

和大明之間只有宗藩義務的。

大明是抱定主意不會直接介入印度戰場的。

但是孫士毅在奏摺中表示,如果要靠印度諸藩的力量,控制恆河流域的戰役要開打,至少要打造戰船,依靠內陸運送造船材料,至少都要花個兩年的時間。

這還只是戰役準備期。

所以,如果大明不直接介入,那印度的形勢走向可就難以預料了。

而且控制恆河流域,是朱皇帝一直以來都要求印度諸藩的事情。

“皇上,這印度諸藩要控制恆河流域,確實需要一支內河艦隊,不過諸藩陸軍的聯合倒是好說,關鍵是這個內河艦隊如果也是聯軍,那諸藩未來如何分配利益?如果是英藩獨佔,那豈不是整個恆河流域都被英藩獨佔了?”趙四說道。

“老趙,你的意思是可以介入?”朱皇帝神色一動。

“老臣以爲,這印度恆河航道,與其讓諸藩去扯皮,不如朝廷直接控制。”

朱皇帝點點頭,看向了顧鬆。

“皇上,這不列顛人如果被徹底趕出了印度,他們說不定會因此加強在北美的力量”

顧鬆提醒道。

朱皇帝點了點頭。

印度是小打。

但未來。

在北美肯定會有大打。

現在的美國是夠不上和大明大打的資格的。

能和大明大打的,也就不列顛牽頭的歐洲聯軍。

所以顧鬆的顧慮也有道理。

如果不列顛人徹底從印度撤出了,他們的力量就會更集中到北美。

這印度的大部分利益歸於諸藩。

對大明而言。

印度的利益有限。

而北美的利益纔是無限的。

朱皇帝想了想,說道:“北美是未來之事,印度是眼前之事,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命令印度洋艦隊建立一支恆河內河船隊控制恆河主航道!日後這支艦隊也不會裁撤,恆河流域是印度地區人口最集中,最稠密的區域,保證大明對恆河主航道的控制,是大明確保對印利益的關鍵!”

“朝廷同意建立恆河艦隊,不過朝廷看起來要直接介入印度,要控制恆河主航道,航道利益不會留給諸藩了。”

消息通過快船很快傳到了孫士毅的手上。

他皺着眉頭,將手中的公文遞給潘世恩。

潘世恩看了之後,卻微微一笑說道:“公爺,恆河航道歸朝廷,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大好事!”

“此話怎講?”

“若朝廷不收走恆河航道利益,諸藩現在團結的局面恐怕.會因此而破滅了。”

潘世恩提醒道。

孫士毅當然是個聰明人。

他一聽就懂了。

現在諸藩能夠在印度立足,甚至還壓了不列顛人一頭,爲什麼?

還不是因爲諸藩團結。

但團結的基礎是利益。

不團結的原因,自然也會因爲利益。

恆河航道若歸英藩。

難免諸藩不會眼紅。

但如果航道利益大家平分,怎麼分配也是要扯皮的事。

反而現在朝廷直接介入,這航道的利益大家就都別想了,反而少了不少事端。

“恆河航道利益不可能讓英藩獨得,不過公爺可要求佔據恆河上游,德里周圍的區域。”潘世恩說道。

孫士毅點了點頭。

佔了德里周圍的地盤,日後就可以向西北、西南方向擴張。

而其他進入恆河的諸藩,能擴張的地方就不多了。

他們再擴張,還能朝着青藏高原擴張?

要佔德里周圍的地盤,就是衝着日後擴張而考慮的。

事實上。

這也造成了大明英藩和大清印度總督府之間綿延數十年對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戰

當然了,這是後話了。

現在恆河都沒打下來呢。

談論地盤的分配,怕是爲時過早。

就在此時。

一名身穿着紅色官服的英國公府文官匆匆而來。

“公爺,前線消息!不列顛人大舉進兵,兵臨阿古拉城!!”

孫士毅和潘世恩都是一驚。

“這麼快?”

恆河上游。

阿格拉城東面的一座小城。

一隊隊的龍蝦兵踏入。

將這座距離阿古拉城大約三十里的小城佔據。

由於楊遇春等人也沒有預料到。

不列顛人會如此果斷的進兵。

所以都沒在這一座小城駐紮軍隊。

但事實上

當不列顛人佔領了這座城市之後。

楊遇春才發現這座城市的重要性——這座小城的位置卡在了阿古拉城進出恆河的要道上!

如果讓不列顛人在這裡修築起永固的棱堡,安裝上能封鎖河面的要塞炮.

那拿下阿古拉的意義就徹底大打折扣了。

“中國人一定會主動進攻的,我們要做的額就是在他們進攻之前儘可能的將兵力囤積在這裡,修建工事,囤積武器,將這個地方徹底變成刺蝟!讓中國人在這裡砰個頭破血流!”

阿瑟.韋爾斯利現在在恆河航道中央的一艘炮艦上,手持着望遠鏡看向南岸。

“我們缺少線膛槍,我們的對手的火炮性能要比我們的好得多,所以.需要儘可能的避免和對方野戰!”

阿瑟.韋爾斯利說道。

他有些無奈。

大英帝國的軍隊,什麼時候害怕和敵人野戰啊?

但現在他卻必須要出此下策,讓他的軍隊收縮在工事內守城。

因爲對面的明印藩軍裝備了大量的線膛槍。

雖然不列顛軍也有線膛槍,但是卻沒有普及到線列步兵手頭上,而是裝備在獵兵的手上

與此同時。

不列顛的木託轟擊滑膛炮,射程也遠不如明軍的線膛榴彈炮。

如果雙方在野外對壘。

那不列顛人肯定會因此吃大虧。

所以.

阿瑟.韋爾斯利纔想出這個辦法。

迫使明印藩軍,主動攻城!!

羅定山趴在阿古拉城的城牆上,舉着望遠鏡看了半天,然後無奈的說道:“不列顛人已經在城牆上修建了棱堡結構了,如果讓他們繼續待下去,恐怕一座大型棱堡就要建起來了,到時候想要進攻損失可就大了!我建議,儘快整頓兵力,發動進攻,拔除敵軍的據點!”

楊遇春點了點頭。

“羅將軍所言,也是我所想!那就不等後續援軍了!傳令全軍,休整一天,明日一早發動攻擊!”

明印藩軍和不列顛印度總督府之間的戰爭來到相當突兀。

在1796年5月13日的上午。

不列顛人匆匆修建的恆河南岸的要塞,就籠罩在了一片硝煙和火光之中。

一門門四寸炮被抵近到了距離要塞不足八百米的距離上。

隨着炮手拉動拉索,炮羣一陣抖動。

火光噴濺而出。

緊接着就是如雷的炮聲,大炮也猛地後退。

轉眼間,要塞陣地各處,就升騰起大片大片的煙柱火光,炮彈炸開的碎片像風暴一樣捲過龍蝦兵盤踞的城頭,人的肢體、碎石、泥土或是別的什麼殘破四下飛舞,城頭上的磚石也嘩啦啦的直朝下掉。

炮聲響起的時候,趴在戰壕中的日本浪人毛利貴永也渾身一抖。

他就在攻擊發起點的戰壕當中——明軍的戰術已經更新了不少,雖然排隊槍斃流並沒有被完全拋棄,但是蹲坑猥褻流卻玩得越來越成熟了。

現在這條臨時瓦解的戰壕裡面,滿滿的都是士兵軍官,聽見炮響,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從戰壕裡面直起身子來向前張望。

毛利也是其中一員。

事實上。

除了大明日本武士兵團之外。

日本不少武士浪人也去大明諸藩軍尋找打仗的機會。

沒辦法。

日本的武士太多了。

這些精力過剩的武士對德川幕府來說是巨大的隱患。

所以他們很歡迎印度諸藩去日本招募武士出國作戰。

在英藩麾下,也有一個日本武士旅。

毛利貴永就是這個武士旅的旅長!

“桂君!”

他一回頭,大聲地將桂太郎喚到身邊,桂的一營武士兵外加一連工兵是今天晚上打頭陣的兩個加強營之一。

“別落在明人後面,一定要打出日本武士的威風!那個棱堡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命令你,一次衝鋒就把城牆給我奪下來!”

同一時間,在另一道戰壕裡面。

吳侯錢大詔的族弟,一個吳藩旅旅長錢大吉正拎着把步槍親自在和幾個營連長訓話。

“再說一遍命令,待會兒炮擊一停就衝鋒,一二連負責火力掩護,工兵連負責架橋,三連帶上雲梯手榴彈跟老子爬城牆!今天老子親自帶你們衝!督戰隊就在這道戰壕裡面,誰要是敢怯戰後退,槍子可不認得人!”

隨着火力準備的時間過去。

戰場上頓時變得安靜了下來。

錢大吉這時拎着步槍就第一個躍出戰壕,同時振臂高呼:“大明萬勝!前進!”

隨後就是一票明軍基層軍官翻出來,接着纔是士兵。

軍官身先士卒是“排隊槍斃”時代的慣例,沒這點膽子可當不了中下級軍官!

“板載!板載!皇帝板載,大明板載!”

日語的口號也同時響起來了。

雖然在後世人看來有些荒唐,但是在這個時空的人們看來卻是天經地義的。

日本國已經是大明的藩國了。

日本天皇也被請到了中都當上了和親王了。

日本國王現在也是大明的六皇子了。

那日本的武士爲了大明天子而戰,也就天經地義的了。

這些日本武士們事實上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不菲的好處。

就算沒有加入大明日本武士軍團。

他們在印度諸藩手下,能得到在印度的分封地盤,成爲地方上的貴族,而且印度的地比日本的好多了,印度的底層又比日本的溫順,能在印度當貴族,那可就是世世代代的富貴。

所以。

這些日本武士,並不只是滿腦子忠君思想的人形兵器。

他們事實上,也在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戰。

拿下印度!

當印度人的貴族老爺!

無論是華人還是印度人。

現在都帶着這個夢想,在奮勇向前。

第一波攻擊的部隊扛着木板還有梯子,大聲吶喊着前進,他們的出發陣地距離要塞的直線距離不過五六百步。

攻擊部隊一開始並沒有全力衝鋒,而是以散兵線的隊形,用便步走的速度緩緩推進。

此時,要塞守軍也從剛纔鋪天蓋地的炮火中緩過了神,開始反擊了!

“各就各位,準備戰鬥!”

要塞指揮官約翰.克拉拉中校撕心裂肺地吼聲在城頭上響了起來。

他握着望遠鏡的手臂在發抖。

在望遠鏡的視界之中。

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

那些都是從倫敦調來的龍蝦兵,大英帝國最精銳的陸軍戰士。

大英帝國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像是現在這樣,毫無還手之力的被大片大片的被打死的情況,還真的極少出現!

盎格魯人其實不只是在技術上領先,他們在軍事組織上也相當先進。

“該死!”約翰.克拉拉罵了一句,部隊的損失遠遠超過他的計算。

雖然不列顛人知道大明的炮擊的火力很猛。

但是現在剛剛從滑膛炮實心彈時代向轟擊炮時代過度。

戰術上的革新總是要比武器的革新更慢。

總是要經過血與火的教訓,纔會出現戰術的改變。

不列顛人一直以來都是在欺負火力不如自己的對手,現在變成了火力遠比自己強大的軍隊,他們開始不太會打了,剛剛這一輪炮擊,不列顛的龍蝦兵就在城牆上傻乎乎的挨炸

不過。

哪怕傷亡慘重。

不列顛龍蝦兵也不愧是當代強兵。

一支支的火槍在城牆上架了起來。

在城內躲過了炮擊的大炮也開始轟鳴。

不過。

現在在發威的是不列顛人的滑膛炮,發射的是實心彈,火力是無法和明軍的榴彈相比的。

所以火力密度並不大,對於現在完全變成散兵陣型推進的明軍影響不大。

明軍的官兵們一口氣衝到了城下護城河,大量的迫擊炮開始佈置.

第399章 中華文明VS歐洲文明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325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232章 八旗確實是振作起來了!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209章 不要平西王要秦王第465章 名將朱宜鑫!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300章 庫倫條約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70章 決戰!決戰!【上架預告】第466章 突擊!突擊!突擊!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415章 東非插旗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8章 明主!真的是明主!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93章 在清爲奴僕,在明爲公侯第22章 大明朝真的要回來了嗎?【求收藏求追第427章 祖宗保佑和甲板洗地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347章 拿破崙要政變了!第328章 讓不列顛人來打!第62章 都有決戰的盤算【求收藏求追讀】第73章 楊大人的反歌合唱團【求全訂】第248章 不列顛和沙俄的恐懼第65章 明軍拖不起【求收藏求追讀】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292章 日本的前途在新日本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332章 催破第358章 歐洲的聯合第404章 周式分封第123章 包衣們,努力!第321章 澳洲的牛仔,印度的八旗。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251章 殖民,要有新的社會結構!第336章 失去特權,失去一切。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115章 失敗者乾隆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324章 清英瓜分印度?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第79章 造反花錢如流水【求全訂】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30章 人人都要納稅【求收藏,求追讀】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第146章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啊第180章 誘敵南下,朝鮮特使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435章 半個地球都是大明的了第307章 夏威夷大帝第172章 先進的東方陸軍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461章 只要俘虜朱宜鑫第226章 衍聖公,你的前途在哪裡?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406章 肉爛了還在一個鍋第384章 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268章 葉尼塞河是邊界第204章 南亞次大陸,爪哇,呂宋。第398章 大明外交官在巴黎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250章 此乃大明之患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
第399章 中華文明VS歐洲文明第20章 綁得太不正經了【求收藏求追讀求推薦第82章 我大清以八旗爲本【求追訂】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317章 你有浩然正氣,我有砂鍋鐵拳。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355章 碩鼠是需要清理清理了第325章 印度諸侯要地盤,平西藩要女人!第133章 天國要分地!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232章 八旗確實是振作起來了!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209章 不要平西王要秦王第465章 名將朱宜鑫!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319章 大明之良第300章 庫倫條約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70章 決戰!決戰!【上架預告】第466章 突擊!突擊!突擊!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第337章 資本主義的農業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415章 東非插旗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8章 明主!真的是明主!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93章 在清爲奴僕,在明爲公侯第22章 大明朝真的要回來了嗎?【求收藏求追第427章 祖宗保佑和甲板洗地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2章 富有的朱老闆,真正的人才。第211章 戰中原,二打一!第342章 牢籠智士是自縛手腳第347章 拿破崙要政變了!第328章 讓不列顛人來打!第62章 都有決戰的盤算【求收藏求追讀】第73章 楊大人的反歌合唱團【求全訂】第248章 不列顛和沙俄的恐懼第65章 明軍拖不起【求收藏求追讀】第102章 賢臣擇主而侍第292章 日本的前途在新日本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332章 催破第358章 歐洲的聯合第404章 周式分封第123章 包衣們,努力!第321章 澳洲的牛仔,印度的八旗。第216章 皇帝VS天王第183章 這也太崇明媚外了吧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269章 四打一,應該能贏吧?第377章 千古一帝的擔憂第251章 殖民,要有新的社會結構!第336章 失去特權,失去一切。第274章 明俄世仇?第286章 新舊日本之王第190章 輕取寧錦,召見俄使。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115章 失敗者乾隆第23章 明荷英法四方會談【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324章 清英瓜分印度?第271章 教育和宣傳第79章 造反花錢如流水【求全訂】第153章 海參崴,好地方第30章 人人都要納稅【求收藏,求追讀】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359章 蘇伊士地峽和地中海駐軍第12章 蘭芳羅家大姐頭第146章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啊第180章 誘敵南下,朝鮮特使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462章 領袖地位是打出來的!第435章 半個地球都是大明的了第307章 夏威夷大帝第172章 先進的東方陸軍第339章 獨佔新大陸的關鍵是人口第219章 山海關,正定府,千里北國遍烽火。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461章 只要俘虜朱宜鑫第226章 衍聖公,你的前途在哪裡?第329章 覆滅的帝國和強盜第131章 入江寧,祭孝陵第406章 肉爛了還在一個鍋第384章 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268章 葉尼塞河是邊界第204章 南亞次大陸,爪哇,呂宋。第398章 大明外交官在巴黎第363章 朕有的是地方安排失去土地的農民第250章 此乃大明之患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331章 楊遇春吊打威靈頓公爵第381章 徵西都司,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