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這是一場社會變革

這陳秀才這麼一說。

周圍的議論聲就小了許多。

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

要是種田收租收上來的米糧賣出去的價錢都不夠抵稅的。

也就沒多少人願意種米了。

虧本的生意可沒有人做。

見到周圍的議論聲降低下來了。

陳秀才壓低聲音說道:“其實去蘭芳就不錯,西婆羅洲本來就不少廣東人去闖的,現在去蘭芳的人這麼多,都是衝着闖下一分家業去的。”

“陳秀才,你說的輕巧,蘭芳所在的西婆羅洲是蠻荒之地,那裡是能隨隨便便立足的。”

船隊只能到惠州府陸豐縣靠岸,隨後多虧了陸豐縣的官員送來了一瓶蒜藥,纔給布爾布隆撿回了一條命。

陳秀才這話顯然不只是對許家婦女說的。

廣東人有出海謀生的傳統。

不少人還在盤算陳秀才說的話的真實性。

一時半會兒哪裡有這麼多的醫生。

以一個有一百壯丁的丁堡爲例。

當然了。

還遠遠不夠。

“現在九龍到廣州城這一段已經開始開工了。貴使可以去參觀一下火車。”

康德就提出希望能去參觀鐵路修建。

“聽說這些蘿蔔頭好凶的。”

上吐下瀉,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長嘆一聲。

這麼說也說得過去。

幾個月前,廣東鐵路公司就在招股了,在聽說這是明王牽頭的產業之後。

本來英法兩國的使者是要乘船直接去廣州府的。

“許三斤,本官也會跟着一起去蘭芳的,我們本村本鄉的,你還怕我賣了你不成?”陳秀才說道。

自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可能回頭的路了。

是啊。

蘭芳毗鄰婆羅洲諸國的邊邊沿地帶建立起來了大大小小的屯墾衛所。

這注定是一段血和淚的經歷。

康德和馬戛爾尼、布爾布隆也見證了一場驅佃。

“廣東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而走到博羅縣的縣郊,他們也親眼目睹了一場驅佃事件。

由於朱明王取的續命水的名字太難聽了。

蘭芳屯墾是殖民地司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於是乎這種封建迷信的說法讓蒜藥的大名更加響亮了。

雖然辦法簡單粗暴。

不過大夫又不是地裡面的蘿蔔,可以春播秋收。

婆羅洲如果可以建立起耕戰一體的耕戰屯墾的制度,那麼這種制度就可以直接複製到爪哇島,複製到南方大陸,複製到北美.

這是大明王朝前期殖民地制度的摸索。

許三斤的粗壯女兒嚷嚷了起來, 聲音相當的洪亮。

拉肚子?

吃蒜藥!

傷風感冒,頭痛發熱,打擺子.

統統吃蒜藥。

去蘭芳的移民,都要先學會火槍的使用。

在大明朝的支持下。

這個時代的航海確實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

因爲從靠岸一路走來。

等一兩百年之後。

和北方的大清朝嚴格限制人員流動比起來。

自己的大明朝如果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自己麾下的明軍有多精銳,擁有多麼犀利的武器,都會是如此。

所以都是臨時培訓的二把刀,赤腳醫生。

那麼。

他們確實看到了這個社會的活力。

有些大一點的堡,連火炮都需要準備。

人羣之中議論紛紛。

得病又有免費的蒜藥。

似乎去蘭芳還真的不是什麼壞的選擇。

只是一個廣東。

“你說的輕巧,蘭芳蠻子遍地, 去的人都要習火槍,一不小心就沒命了。”

怎麼千百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所以代價並不像是陳秀才說的那麼輕巧。

八月秋收,九月、十月,也差不多要到了大戰的時候。

所以三人讓大部分的隨從乘船前往廣州。

嶺南、閩南這邊的文化還真的有那麼一點點受到海洋文化的影響。

會有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

“克里斯治理下的廣東,要比北方的大清帝國顯得有活力多了。”

奈何到了廣東沿海。

對於許三斤父女來說。

許紅霞看了陳秀才一眼,把自家老豆拉了起來。

許三斤抹了一把眼淚鼻涕說道。

就是

要更能折騰了。

到那個時候。

朱道樺的目光,已經瞄準了江南,瞄準了應天府。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海外華人很多祖籍要不是廣東,要不是福建的原因了。

乾隆的包衣新軍,也練了有大半年了。

陳秀才急忙趁熱打鐵。

大嶼山島的工業基地要招募大量的工人。

許三斤聽了,不由得沉默半響。

自己親自將一頭惡魔帶來了廣東,帶來了神州大地。

見到許三斤沒話說了。

人羣中出現了幾分騷動。

目光看向了北方。

負責接待的禮部官員陳廷選介紹道。

“用倭寇去殺蠻子還正好合適。”

許多廣東的商人都投資入股了。

這一次。

農業的資本主義化,會徹底瓦解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這世道,怎麼連安安心心種田都不行了呢。”

陳秀才掏出瓷品大聲說道。

一方面就是要把廣東密集的人口轉移出去, 加強蘭芳省對西婆羅洲的掌控,同時通過逐步蠶食的方式去擠壓土人的地盤。

明王是大明天子嘛。

這頭惡魔的名字。

但是在這個年代。

如果真的沒什麼危險。

尤其是船上的衛生條件很差,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得了病一命嗚呼了。

叫做資本主義。

陳秀才的話一出。

陳秀才把蒜藥收了起來, 說道。

爲婆羅洲徹底成爲漢家生存地盤做出貢獻。

說這蒜藥是明王得到上天神人傳授而得的神藥。

朱道樺甩甩頭。

馬戛爾尼沒有反駁這一句話。

“廣東鐵路總公司大約籌集了有三百多萬明元,打算修建一條從九龍到廣州府,再到南雄州的鐵路!”

“老豆,我看我們現在除了去蘭芳也沒有別的出路了,去蘭芳我還能扛火槍,去這鐵路工地上人家也不收女流啊。”

周圍圍觀的人們也沉默了。

布爾布隆身體虛弱,也不想坐船顛簸。

這些上好的水田,不出意外的話,會在今年冬天晾乾水分,在春天到來的時候,種上蒜苗或甘蔗。

羅芳伯、羅芳梅、宋湘等人遠遠的跟在朱道樺的背後。

許三斤父女不出意外的話,也會成爲光榮的殖民先驅。

嘴角露出了一絲苦笑。

“陳秀才這麼聰明的人都去,那去蘭芳應該沒什麼危險了。”

“這話不是這麼說,去蘭芳就是去拓荒的,但是你可知道,這路費可都是免費的,而且還發牛馬、農具等工具,耕作五年地就是你的,五年免稅, 蘭芳的地盤和咱們番禺縣的地差不多, 都是可以種米的好地盤啊。”

也不知道法國特使布爾布隆吃錯了什麼東西。

朱道樺一個人緩步走在蓮花山腳的田埂。

民間老百姓更喜歡稱這種殺菌藥爲蒜藥。

所以現在民間都流傳。

康德說道。

陳秀才聞言不由得連連搖頭:“這你都是從哪裡聽到的, 謠言, 絕對的謠言。”

這個王朝就會被徹底吞沒。

“而且婆羅洲那地方,瘴氣遍地, 去了就算不是被蠻子打死, 怕也要病死。”

“還有那瘴氣,現在也不怕了,你看這是什麼,這是蒜藥啊,包治百病的蒜藥啊。”

現在各縣、各鄉都在辦醫館。

準備的十萬大軍,不是爲了自保的。

康德是打算走陸路前往廣州府。

這話一出。

人們會怎麼稱呼自己。

世界好像就變了呢?

周圍圍觀羣衆也不說話了。

“那好像去蘭芳也不錯啊。”

禮部的官員也沒有拒絕。

區區一千八百萬人,是不足以染黃半個世界的。

像是這大明朝治下的廣東這樣,普通老百姓都能得到基本的醫療幫助的,還真的沒有——畢竟朱老闆是醫生,在這方面倒是挺大方的。

鐵路在廣東又不是什麼保密的東西。

“日本?倭寇啊。”

“這蒜藥原料就是蒜頭,用特殊的辦法提煉的,便宜得很,有明王的神藥,你還怕婆羅洲的瘴氣收了你的命?”

因此朱明王的殖民大業如果連廣東人都忽悠不了的話, 那別的地方就更沒戲。

導致這名字沒能在民間流傳開來。

陳秀才沒說的是。

也不知道。

要保證隨時能拉出一百條火槍。

給這些過剩的人口尋找出路。

人羣散了。

實行耕戰一體的兵屯制。

倒也不是說過的更不好了。

自己則是帶着小部分人,準備和來陸豐接待的禮部官員一起,從惠州府走陸路前往廣州府。

“陳秀才也要去啊?”

“首先說這婆羅洲的蠻子, 明王徵召了日本的武士, 專門就是用來清理蠻子的, 大股的蠻子都被日本武士清理了,留下的漏網之魚,一個衛至少一兩百壯丁,還會怕這個?”

廣東這邊經常看到大批的人員流動的現象。

也是對周圍圍觀的百姓們說的。

朱道樺走在已經沒有人的田埂上。

而在陸豐靠岸後。

“說不定還能發家呢。”

明王一來。

還有說要修什麼鐵路?

在聽到鐵路這個詞的時候。

“火車?”馬戛爾尼有些疑惑的問道,“這鐵路指的是有軌馬車嗎?”

有軌馬車在幾十年前就出現,主要是用於礦山的礦石運輸。

“不不不,不是有軌馬車,是火車。”

陳廷選糾正道。

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374章 天地會的總瓢把子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362章 小農經濟在瓦解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460章 爲何而戰?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357章 這是警告第137章 對華,對法,兩場戰爭!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400章 加州都護府第144章 漢奸是一定要清算的!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385章 如何破鐵絲網?第235章 衍聖公,上面已經決定了,你來做董第121章 火槍,火炮,騎兵。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155章 戰中原,戰印度。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63章 吃瓜羣衆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59章 我大清,器不如人啊。【求收藏求追讀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206章 乾隆的大八旗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第451章 接觸!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第384章 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第93章 在清爲奴僕,在明爲公侯第287章 天皇有幾個師?第40章 明軍的參謀制度【求收藏,求追讀】第387章 俄羅斯要輸了第300章 庫倫條約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346章 從東方到西方第358章 歐洲的聯合第241章 大清還是要有忠臣的第40章 明軍的參謀制度【求收藏,求追讀】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175章 入關和北伐,南北夾擊!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91章 很勇的八旗小公爺第46章 蘭芳建省【求收藏,求追讀】第401章 煤和鐵第347章 拿破崙要政變了!第53章 北伐行動指揮部的爭論第5章 誰是猴,誰是雞?第248章 不列顛和沙俄的恐懼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426章 他們不用旗語第378章 問題並不只是在於法律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147章 送你十世富貴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141章 明法同盟VS八國聯軍?第436章 大明的惡犬第208章 投降輸一半,頑抗死全家第296章 新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54章 來騙,來偷襲。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361章 農村結構在崩壞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127章 又來勸進了第15章 誰在找死?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265章 還在玩排隊槍斃啊第35章 黃白生存空間之爭【求收藏求追讀】第466章 突擊!突擊!突擊!第414章 你以爲你是霍去病啊?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464章 進攻,還是後撤?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第442章 大明的愛國主義第467章 有史以來最爲猛烈的炮擊第261章 沙俄的太子
第104章 乾隆死而定江南?第374章 天地會的總瓢把子第367章 諸藩也有矛盾要解決第362章 小農經濟在瓦解第210章 戰中原,胸甲騎兵!第281章 琉球突變第460章 爲何而戰?第380章 擴張,人口是關鍵。第357章 這是警告第137章 對華,對法,兩場戰爭!第173章 福大帥跳河記第343章 還有意外收穫第400章 加州都護府第144章 漢奸是一定要清算的!第388章 匍匐前進第385章 如何破鐵絲網?第235章 衍聖公,上面已經決定了,你來做董第121章 火槍,火炮,騎兵。第445章 決戰在哪裡?第155章 戰中原,戰印度。第111章 明軍攻城的辦法第323章 拿破崙大勝,新沙皇登基第63章 吃瓜羣衆第421章 大英帝國的印度洋艦隊第59章 我大清,器不如人啊。【求收藏求追讀第314章 工人階級要走上歷史舞臺!第119章 乾隆的殺心第206章 乾隆的大八旗第151章 議會政治,大明進步了。第451章 接觸!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第384章 士兵的積極性和新戰術第93章 在清爲奴僕,在明爲公侯第287章 天皇有幾個師?第40章 明軍的參謀制度【求收藏,求追讀】第387章 俄羅斯要輸了第300章 庫倫條約第138章 大明例外第346章 從東方到西方第358章 歐洲的聯合第241章 大清還是要有忠臣的第40章 明軍的參謀制度【求收藏,求追讀】第379章 西方戰事第354章 大明第一大孝子第351章 明蘇也是可以聯合的第175章 入關和北伐,南北夾擊!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第156章 大英帝國,贏辣!第97章 終究是滿洲的皇帝第91章 很勇的八旗小公爺第46章 蘭芳建省【求收藏,求追讀】第401章 煤和鐵第347章 拿破崙要政變了!第53章 北伐行動指揮部的爭論第5章 誰是猴,誰是雞?第248章 不列顛和沙俄的恐懼第333章 金山,好名字啊!第135章 東方干預艦隊?第124章 血戰!排隊槍斃的對決!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426章 他們不用旗語第378章 問題並不只是在於法律第260章 開發東北會虧本?第413章 不想成爲奴隸主的奴隸不是好奴隸第139章 朱首富,快支持一下朝廷吧!第147章 送你十世富貴第83章 開奴門,包衣新軍【求追訂】第254章 西方也有麻煩事兒第141章 明法同盟VS八國聯軍?第436章 大明的惡犬第208章 投降輸一半,頑抗死全家第296章 新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54章 來騙,來偷襲。第397章 歐洲文明的東方之盾第198章 被終結的海洋霸權第361章 農村結構在崩壞第373章 要有外來的經第89章 會有一個團結的歐洲嗎?第25章 南洋貿易共同聲明【求收藏求追讀求推第75章 好多好多銀子!【求全訂】第127章 又來勸進了第15章 誰在找死?第396章 真的能打上幾十年嗎第265章 還在玩排隊槍斃啊第35章 黃白生存空間之爭【求收藏求追讀】第466章 突擊!突擊!突擊!第414章 你以爲你是霍去病啊?第334章 想造反就請便第464章 進攻,還是後撤?第202章 不平等條約來了第262章 不拼命的大明,你們就能贏?第164章 海上博富貴第103章 半工業化vs封建帝國第295章 優勢在我第275章 完了,明軍指揮官太嫩了!第86章 給朱明王來一點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第442章 大明的愛國主義第467章 有史以來最爲猛烈的炮擊第261章 沙俄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