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剛纔的話不符合方震儒的心思。黃石聽見方震儒的口氣,立刻明白自己不能隨便說想法了:“末將愚笨,胡言亂語,敢問大人的意思是什麼?”

“在關內設重關過於冒險了,一旦山海有失,則京師危機、天下震動。”方震儒也不再裝樣子,侃侃而談:“朝中有些人上書,說什麼守住關內土地,國家已經是極盛,可觀建奴自敗!笑話,不去剿滅,建奴如何自敗?”

“大人所言極是。”黃石下意識地表示了贊同。

這個問題涉及到觀測角度問題,黃石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的話,那觀後金自敗確實是真知灼見,廣寧戰敗以後,王在晉認爲遼西已經不可收拾,還不如以山海關、薊門爲防禦核心。黃石曾把自己假定在天啓、崇禎的位置上,不加派軍餉不會有關內大亂,大明就後顧無憂。

而東北的小冰河時期已經五十年了,還要二十年纔過去,明朝有南方的糧食可以指望,而後金沒有。只要能穩住關內,協助朝鮮、蒙古,讓後金無從掠奪,那他們被餓死就是必然的結果。

穿越者能夠藉助歷史的眼睛,所以黃石還有更狠辣的手段――那就是消滅晉商集團。在共和國時期看到的滿清文件中,晉商爲後金提供的京畿情報,細緻到每個關口的守將的姓名、士兵的數量和裝備的細條,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軍情塘報。

崇禎初年,小冰河時期帶來災荒已經讓東北的民生徹底崩潰了,後金統治區雖然只有七十萬人口,但百姓易子而食,米價曾高達八十兩一石,布也要二十兩一匹。歷史上依附後金政權的晉商提供了皇太極全部的火藥、八成的糧食和超過六成的金屬。

通過晉商,後金纔可能把劫掠來的財物、古董和金銀購變成糧食,來養活被擄掠來的幾百人人口。遼東的米價最終降到了一兩四石,人口增加了數倍,糧價卻壓到了最峰時的幾百分之一。晉商八大家在崇禎十五年就窖藏了上千萬的銀兩,還因爲這些功績得到了清朝御賜的皇商地位,造就了此後晉商八大家富甲天下二百七十餘年的傳奇。

雖然黃石現在沒有證據――就算有他也要爲自己設法從中取利,但他確信自己有機會掐斷滿清的命脈。沒有晉商集團的協助,滿清軍隊會迅速退化骨頭箭和布衣服狀態,更不用說糧食和情報,軍隊的動員數目不用想也知道會是什麼水平。

方震儒不知道眼前的黃諸葛打的好算盤,也不可能有黃諸葛那種戰略判斷:“王經略不思恢剿遼東,一心要沿長城死守,本官已經彈劾了他幾本了。就連他手下的孫大人和袁大人對此也頗有微詞。”

“袁大人?孫大人?”黃石愣了一下。

“是啊,今天你見過的。”方震儒說的兩位大人正是黃石在經略府看過的那兩個六品官員,“他們都是遼東兵備僉事,袁崇煥袁大人和孫元化孫大人。”

說話的時候方震儒正在低頭喝酒,沒有看到到黃石的臉色大變,黃石乾笑着說:“原來是這兩位大人啊,末將記住他們的姓名了。”

“是啊,他們也認爲築城應該沿着遼西走廊,築到關外去,黃石你對此有什麼看法麼?”方震儒嘴上說得客氣,但是語氣裡沒有一點兒關心黃石看法的意思。

明人當然不能預測太陽未來的行爲規律,更不可能預見到九邊軍屯還有二十年的災荒,或許明年就是豐收了,就不用加派軍餉了。他們既然有了現成看法,那方震儒還來問粗鄙的丘八幹啥?

滿腹懷疑的黃石老老實實地說道:“末將正要請教方大人。”

“復全遼必先復於腳下,兩位大人的意見當然沒錯,王經略麼……”方震儒斟酌着下了評語:“暮氣。”

原來如此,這些文臣也需要軍中奧援,黃石心知自己今天來這裡吃飯,就已經是上了方震儒的賊船,也只能跟到底了:“大人高見。”

“黃石你覺得我說的對麼?”

現在黃石算是明白方震儒交待給他什麼樣的任務了,就是把反對王在晉的文臣集團的意見作爲自己的意見上報。隨着廣寧平叛、遠征旅順,聲名鵲起的黃石終於還是被捲進了政治漩渦。重將權的孫承宗要聽聽武將的意見,所以王在晉把祖大壽招來搖旗吶喊。而堅持另一種路線的文臣集團就找黃石當槍。

王在晉主張修重關於關內,袁崇煥、孫元化主張修重關於關外。從歷史氣候看,王在晉纔是對的,但黃石認爲不可因此得出王經略就一定更有本事的結論。畢竟明人的視角和事後諸葛亮的視角完全不同。

黃石也不打算深究誰的路線更好,眼下能做的只有讓自己佔在勝利者一邊。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大人明見萬里,末將佩服之至,經略大人確實是暮氣深重。”

非常明確的表態,至此黃石已經沒有周旋的餘地。

“好!”方震儒很快就讓師爺拿來一份書表,這是以黃石的名義寫給孫承宗的條陳,“簽名,哦――畫押也可以。”

黃石暗笑了一聲,抓起筆看也不看條陳一眼,就歪歪扭扭地寫下自己的姓名。

方震儒收好書信,笑着對黃石說:“你不用回東江了,遼鎮口俸很優厚,遊擊月銀有五兩,對於你的功績,本官也要上奏朝廷,爲你請世襲百戶。”

果然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謝方大人關心,末將還是想回遼東效力,請方大人成全。”

“你的恩人一家沒有找到麼?袁大人說要授予你遼鎮參將職務啊。”方震儒本來要對黃石的合作賞賜一番,看到他拒絕不禁吃了一驚。

“遼東兵備僉事袁大人?”黃石吃驚地擡起頭。

“正是袁崇煥袁大人,本官和袁大人談起過你,他對你的忠勇很欣賞,此外他對寧遠築城進度也深感不滿,打算讓你監督修城,完工後會任命你爲關寧參將、領寧遠堡督司!”

(第十四節)

(筆者按:多更一節感謝大家支持)

第23節 分歧第16節 堅守第22節 職責第六節第十二節第22節 搭車第38節 難支第十節第3節 騎戰第14節 遲疑第十六節第九節第十三節第43節 義利第十二節第25節 後續第21節 訛詐第10節 武夫第21節 勳章第29節 轉折第15節 賭注第24節 刨牆第三節第十三節第32節 選擇第17節 陷陣第34節 招安第9節 軌跡第十四節第19節 愛戴第三節第10節 武夫第31節 應對第60節 開關(下)第49節 收權第一節第54節 狂瀾(下)第19節 潰圍第十五節第46節 分憂第22節 職責第十六節第56節 側擊第12節 潛伏第43節 義利第一節第一節第18節 車輪第七節第13節 忍耐第39節 帝心第38節 難支第51節 虎威第22節 搭車第二十節第十節第3節 騎戰第十四節第16節 白兵第38節 追星第29節 崩潰第7節 協助第21節 漢賊第50節 防線第50節 防線第18節 勸降第十三節第9節 軌跡第十一節第52節 接觸第31節 漩渦第22節 正月第27節 入京第4節 銀幣第11節 捷報第十四節第14節 遲疑第18節 勸降第32節 牽制第十三節第5節 政策第一節第六節第31節 應對第22節 正月第1節 形勢第33節 遼陽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8節 追星第2節 合作第十一節第31節 漩渦第47節 相識第20節 交情第22節 技巧第16節 白兵第59節 回頭第52節 攻守第十六節第18節 冤家
第23節 分歧第16節 堅守第22節 職責第六節第十二節第22節 搭車第38節 難支第十節第3節 騎戰第14節 遲疑第十六節第九節第十三節第43節 義利第十二節第25節 後續第21節 訛詐第10節 武夫第21節 勳章第29節 轉折第15節 賭注第24節 刨牆第三節第十三節第32節 選擇第17節 陷陣第34節 招安第9節 軌跡第十四節第19節 愛戴第三節第10節 武夫第31節 應對第60節 開關(下)第49節 收權第一節第54節 狂瀾(下)第19節 潰圍第十五節第46節 分憂第22節 職責第十六節第56節 側擊第12節 潛伏第43節 義利第一節第一節第18節 車輪第七節第13節 忍耐第39節 帝心第38節 難支第51節 虎威第22節 搭車第二十節第十節第3節 騎戰第十四節第16節 白兵第38節 追星第29節 崩潰第7節 協助第21節 漢賊第50節 防線第50節 防線第18節 勸降第十三節第9節 軌跡第十一節第52節 接觸第31節 漩渦第22節 正月第27節 入京第4節 銀幣第11節 捷報第十四節第14節 遲疑第18節 勸降第32節 牽制第十三節第5節 政策第一節第六節第31節 應對第22節 正月第1節 形勢第33節 遼陽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38節 追星第2節 合作第十一節第31節 漩渦第47節 相識第20節 交情第22節 技巧第16節 白兵第59節 回頭第52節 攻守第十六節第18節 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