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君上是道家

這人叫朱倉,是魏國將軍中的第三號新銳人物。歷史上,魏方的一哥不用說了,在目前是龐涓,此人號稱陣戰無敵,也就是說在兩軍陣前對殺,天下沒有可能勝他的。其指揮靈活,應對有方,以同等力量來說,正常的確是無敵,特別是他統率的是魏國的大軍,這是目前以軍隊戰力來說最強的一支軍隊,別看歷史上齊國打敗了魏國,但那不是正面戰,而是伏擊戰,孫臏自己也承認,正面打是根本不可能打過魏國的,就是伏擊戰,齊國也不是沒有損失,同樣是付出極大的損失纔打敗了魏軍。事實上,第一次孫臏雖敗龐涓,但魏軍沒有大傷,真正傷到了筋骨的是第二次大戰。在龐涓死後,當時龍賈積功給升到了上大夫,在國內任樞密大臣。此人是公子卬的鐵桿支持者,投向了公子卬,所以北信君在公子卬的家宴上見到過此人。

既然已經是舊識,相對來說,兩人當時相處的還不錯,北信君當下與他見禮。

“朱倉見過君上!”北信君扶起他道:“朱將軍免禮,將軍怎麼會來此?”朱倉微微一笑,略帶苦澀道:“請君上摒退左右!”北信君微一個錯愕,卻是欣然的讓手下左右退開,朱倉再叫士兵守在軍帳的門口,道:“龐將軍向君上下暗手,這件事情丞相已經知道了,於是便讓末將帶着一部兵馬接應,可是沒想到竟然會是如此之多的賊徒,害末將折損瞭如此之多的兵馬!不過這件事情丞相卻不能替君上做主,還請君上體諒丞相的苦處!”

北信君當然明白,道:“這是自然,龐涓這種針對本君的作法,的確是不好,但他也是一片體國之心,本君自然不會在意,既然丞相大人出面了,本君已經很感激了!”朱倉感動道:“君上如此體念丞相大人的苦衷,末將替丞相大人多謝君上了!”北信君微微一笑,道:“其實丞相大人的苦本君又豈會不知?話說回來,丞相一心公忠體國,爲了大魏操碎了心,只是龐涓雖然會打仗,但是卻不能體會兩國的邦交大事!讓丞相夾在中間左右爲難!身爲丞相的私交好友,本君如果連這一點也不能體會,那如何算是丞相的好友?”

朱倉憤怒道:“龐涓匹夫,會打仗就不得了了,也不想想他用的兵器糧草都是誰給他籌集的!張開嘴吃糧,放下碗罵丞相,這算什麼!”北信君笑道:“所以本君更要體諒丞相了。”

兩人說了一會兒,朱倉道:“還有一事好教君上得知。”北信君道:“將軍請說!”

朱倉道:“丞相請君上速速前往定陽。”北信君本來就是要去定陽,但是朱倉這樣一說,他立時反應過來,道:“定陽會有什麼事?”朱倉道:“聽說趙人有可能會從平都調來一支邊軍,這支軍馬人數不多,只有千餘騎,但他們都是趙國最北邊的強兵悍卒,正常我們除了武卒,要調動三倍的軍力纔有可能迎戰!所以丞相不想讓君上蒙受不白的損失,故而請君上早點到定陽主持大局!”關於趙國北地的那些一招而來的散落騎兵北信君是知道的,那的確是趙國內最有戰鬥力的一支軍隊,從哪上面說都是厲害,北信君的騎兵也要有一支千人大隊纔會可能迎戰,不然就會遇上極大的損失

。就魏國現在的兵力來說,的確是不行。

北信君其實也是知道,早在魏王封他北信君,把封地定在定陽,封小狐做定陽公主,這裡面就有利用自己給他御守定陽的意思,這一點就如同趙國在邯鄲前封了肥城和列城兩邑,讓肥氏和列氏的族兵替他們牧守着邯鄲一樣。但北信君不會學魏國,莫名其妙的把自己不足的軍力分的東一處西一片,沒有一點的章法。那是個錯誤。魏國從稱霸開始就沒有自己的戰略大局觀,他們犯這種錯誤,北信君卻是不能犯。

不過定陽還是要回的,不過是撤退!北信君要把在定陽的自己佃戶給撤出來。

“既然如此,本君這就去定陽,其實本君本來就是要去定陽的!”

朱倉鬆了口氣,道:“此行狐族也會有一部與君上同地,相信會對君上有利!”說着他轉身出去,沒一會兒帶回兩個人來,這兩個人一個就是狐族的族長狐疑,一個是狐族的長老狐艾。二人大禮參拜:“參見君上!”北信君道:“二位請起,不必多禮!”

狐疑笑笑呵呵的道:“君上害得老夫好苦!”北信君道:“這個麼,還要請老爺子見諒了!”

狐疑點頭,道:“此行,我狐族有五十劍手會隨君上而行,並且,不日我狐族四百衆將會進入東騎!請君上善待!”北信君一聽就明白了,道:“原來如此,狐族要分家麼?”

狐艾道:“君上,其實我們早前就分過數次,現在最大的一支還在趙國陰山,族長起意分族,我們這一新支將會遷入東騎,爲了不忘舊地,我們今後就改姓令狐氏了!”北信君莫名其妙的張口,萬萬想不到,這個大名鼎鼎的令狐氏竟然是在自己的眼前出現了!

“希望令狐氏可以發展壯大!”北信君感慨的說道。這時令狐氏笑道:“多謝君上吉言,君上神靈護體,小老兒多謝了!”幾下分說,朱倉帶着大惡白崇惡一行回去交差了。而北信君則帶着變多的人輕裝的上路,這下子,他可以放下一小會心情,可以做自己的事了。

北信君主要是把精力放在了和法學者論法的上面,他沒有自己開講,那不是他的目的,他只是提出了要求,告訴衆人如何立法。北信君開出了要立民法管民,立商法管工,立農法幫農人耕種。此外還要立公法,這是管理官員的法律,還有立大憲法,也就是管理自己的。

北信君表示他要在東騎各地建立法庭,在國中以大城劃分地區,一城一個庭,在鬱郅還有一個大理司法庭。法庭分成兩種,一種是民事的,一種是軍事的,這就是要把軍隊從政治的體系裡獨立出來,軍人犯法有軍事法庭管理,平民犯法由民事法庭管理。

在中國,治政和法律是並在一起的,比如說縣官,那些縣官的主要責任就是處理民法,那些爭執。這樣縣官的權力就會大很多,有的在古時,人們把那些縣老爺叫青天,因爲管理他們的就是頭上的這一片的青天,他們叫父母,因爲這些縣官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現在北信君把它分開,縣令只管治政,他們只管下達上面的命令,他們只管着真正的民政,比如說築路,比如說建房,還有鼓勵商家,其間的種種,此外,他們還會公佈國府的法令,但他們不管理那些民事。什麼死了人,丟了雞,這些自有法庭管理。

“東騎現在有北定城,渭南城,橋山城,彭盧城,鬱郅城,西海城……”北信君在說這話的時候不知道由於東騎軍已經把朐衍全族打下來了。王良已經在東騎的版圖上標註鹽池城、銀山城、中寧城、東勝城、榆林城、橫山城、定邊城、靖邊城、白于山城以方便日後的管理。這些都是將要新建立的城,它們的興建,標誌着王良在最短的時間裡把錢花光光了。北信君有一句話,叫有多少錢,就要花多少錢,結果王良完美的實現了這一點。

“每個城都要一個庭一位法官,還要有一支司法刑兵他們沒有金屬武器,但有包着銅皮的刑棍,同時要有廉政公署,他們也會有自己的人,本君會給他們配製武器。”北信君在此沒有說廉政公署的武器是手弩。從銅皮棍到手弩這個差距太大了。但這是有原因的,因爲銅皮棍是爲了對付那些普通民衆,而廉政公署卻是針對違法的官員。此外,在每個城裡,北信君都會建立一支自衛民團,他們由城民們自己組建,他們不是軍人。當執法力度不足的時候,可以由三府同時出令,也就是法庭、監察廳、城守牧共同出示印章,這樣就可以調動自衛民團。他們可以抵制侵略,也可以解決巨大的爭端。

“東騎施行定居農耕和放牧工作……”北信君說到了這裡,愚飾邪不信的問:“牧民也可以定居?”北信君道:“只要他們懂得控制自己的牧羣,那就可以!”愚飾邪笑道:“我曾去過燕國,見過那裡的牧人,他們遊動放牧,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爲一地的牧草是一定會吃完的,他們不遊走,牧羣就會受到限制……”這就是當時的遊牧原因了。

草原牧民並非是不能定居放牧,在某種情況下,只要保證自己的牧羣,不至於讓牧羣太多,那就會好!這是屬於自然生態控制的。但問題在於,人的心是有貪慾的。牧人總是如此,他們不知道如何控制,或者他們知道卻不想,看着自己牛羊成羣,那山一樣多的牛,那雲一樣的羊,從心裡的舒服是讓人難想的。可是問題在於……這樣就必然會在短時間裡把草吃光,如此就不得不遊牧了,而這種所謂的遊牧,就會導致他們沒有抵抗力,往往一場風雪,或是一次引來的狼災,那就全完了!牧民們的苦,就是如此,他們好不容易積蓄了自己足夠的財富,但這種財富是沒有保障的,也不利於保障,他們就是肉,是那些大部族的肉,他們會給輕輕鬆鬆的吞吃掉,成爲別的部族的附庸!這是北信君最討厭的,這也意味着司法制度的難以執行。想要進行法制的管理,就必須要讓百姓真正的定居,有了定居,纔會好的管理。不然,流動的牧民很自然的就會形成一個部族,北信君豈能容忍自己的地盤裡有這種族中之族!

“他們必須接受管理,接受管理意味着接受保護,我們會教他們如何製造和創造財富,但不是說他們可以沒有一點付出的享受這些,如果他們想用遊牧來生活,我們會告訴他們生活的不容易

!”北信君沒有說惡語壞話,但他說明了自己的意思!順昌逆亡,沒有道理好講的,有的時候,你要行仁政,也是要用嚴苛的手段。北信君解釋道:“只要控制住,就行!”

如果是儒家,一定接受不了,但是法家可以,愚飾邪可以,善愈、任弗、樸鄙、令考其、因之然、勢必齊、韓多、比正、避純粹等一衆法學門徒都承認,善愈更是承認:“這是自然,民衆大多無識,有的時候我們幫助他們,反而要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法!就如我們重懲惡徒,看起來用刑施法殘忍,但是卻也可以讓那些民衆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再曉以大義,如此民就可以安於治道了!”

北信君也坦言道:“的確如此,百姓大多不開化,他們沒有知識,愚蠢無比,正常說的他們也不會懂,只有用法律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更爲重要的是,以此讓他們學得知識,本君曾經說過,人有三大原罪,其一窮,其二弱,其三就是愚了,這個愚,也就是無知。治國之道,就是讓百姓富庶,讓他們自強,教他們知識。世人無知,不會農稼,每每種一地,毀一林,蠢笨無比,豬狗不如!現在還有很多人不會自己種田,所以我們要用法律,告訴他們要怎麼做,告訴他們樹木的重要。所以本君明令,但要用木者,一定要報備,伐一木,種一樹,要讓他們知道,私毀林木是大罪!當奴二十年!”

任弗吐舌道:“奴二十年?那是不是太重了?”北信君搖頭道:“不,如果法輕,則民之不重,到時你偷伐一棵,我偷伐一棵!你可知道林木的重要?在草原上,多是平地,樹木比性命還要寶貴,它們可以擋住風沙,保住地上的水與土,使青草長青,水流河道不斷……那正是我們生活的根本!可是當我們把樹無度的砍伐掉,到了那時,地上的土水就會流失,草也會禿掉,河流乾涸,大地起裂,還會有無數的沙塵,到時,原本的草原就會變成戈壁荒漠……”說到這裡,北信君就痛心無比!

必須承認,北信君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環保主義者,他也許不仁,也許不善良,但他對自然卻有着深深的感情。這可能是他在新疆的原因,在那裡,北信君見到了什麼是大地荒涼,無論現在怎麼說新疆的美麗,那都是次要的,在北信君的心裡,那裡本來應該美上十倍的,再者說了,北信君認爲人可能本就不該是這個世上應該存在的出現,北信君有一定的厭世情緒。在他的感覺裡,人很大的程度就是在不停的破壞自然,我們人總是講着與天地合爲一體,但現實往往與之相反,我們只是在破壞而已,並且這種破壞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就在於人的密度太大了,這個密度決定了一切!

人們頌揚大唐的繁華,但那把整個西北舊秦地變成了黃土高坡!並且在唐朝的內亂裡,秦地的百姓是最苦的,他們的男子從少年出征,長兵,一直到白頭還不能回自己的家鄉!杜甫說道是生男好,不如生女妙,生個女孩還可以嫁到鄰家,生個男孩就要給抽丁去打那沒完的仗!而到了明朝的時候,這裡更是可憐,此地的兵吃最苦的兵糧,打最苦的仗,是皇帝的工具,那些權臣們只想着這裡出強兵,卻從不去想着改善這裡的生活環境

!最後,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把這裡的三萬邊兵調到了山海關外讓清軍屠殺!而與會的其餘軍隊卻是當和自己無關一樣的走人!直到這支軍隊全數戰死!

“亂砍亂伐一定要重重的處罰,亂伐一木當奴二十年,此法一千年內不變!”北信君當即的指出人與自然的環境關係,他語破驚人道:“如果這個世界,由我們人類這樣亂來,那本君令可這世上的人類死絕!我們生活在世上,是爲了融入這個世界,而不是讓我們毀滅這裡!所以本君要讓百姓生活富足,但同樣的,不能破壞這裡的環境!本君不想讓後世的人指着一片發黃的土地告訴大衆,這是我們的生活地!本君要留下的是一片片的黑土地,是廣袤的森林!然後纔是我們留下的城市與其它!”

令考其哈哈笑道:“原來君上是道家……”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792章 人工湖太難造了第122章 秦國的危機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487章 公孫賈使東騎第194章 上課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471章 二夫人教堂第648章 櫟陽城裡北秦使第254章 遇賢第154章 鬼車的臣服第769章 北秦軍的滅燕計劃第130章 小熊之歌第27章 姓有出第798章 再攻大梁城第274章 劉羲封王第475章 進退兩難第501章 商稅的改制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136章 誰是黃雀第646章 唯一的王爵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261章 議和第778章 齊國找扁第305章 大商們來了第122章 與大總管議兵第748章 魏王的反省第41章 楚酒第691章 各國的反應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84章 公子卬的客宴第388章 海西的第一刑法第386章 定陽危機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306章 調皮的小狐狸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503章 一萬金的診費第306章 調皮的小狐狸第749章 計算北秦公第234章 出兵日第79章 遊浪在安邑第452章 逐漸穩定的戰局第97章 遲來的陪嫁第89章 嬴渠樑的憤恨第760章 熒玉的鬱悶第438章 姜君集獻計第310章 這是你的禮物第408章 第三次晉諫第571章 三公子的慘敗第606章 先攻何方?大營!第197章 文化運動第366章 電光火石的戰鬥第81章 餘韻未消第113章 突然的襲擊第549章 勸牧從農第241章 月色下的罪惡第366章 電光火石的戰鬥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二右五十五章 風雪行路第484章 渭南慘案第247章 夾山道的血戰第537章 趙侯的用兵計劃第194章 上課第351章 招攬大扁鵲第302章 公子卬沒變第668章 東部軍區第407章 衛鞅第二次晉諫第334章 武無第二,可我不在意第731章 一洗輕塵第228章 鄧陵子的挑戰第447章 東騎有鳳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457章 破城大勝第18章 死戰不休第445章 最後的反擊第352章 環臺夜宴第436章 出逃的雪莉公主第244章 夜下渭南城第178章 朋友還是朋友第396章 新式的軍備第496章 入教第76章 再關三天第521章 窮極思奔第370章 法學殿說法第731章 一洗輕塵第435章 甬道有人第759章 太子語……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531章 列國賽馬第476章 君臣相益第400章 墨家的二代勢力第397章 紛亂的天下第528章 中國的馬文化第613章 大勝之水鏡的迷惘第50章 巴武士歸心第666章 戎武之婚第529章 秦國的貨幣感想第415章 步軍真正的初戰第78章 公叔妙語第652章 是紅顏,是禍水
第792章 人工湖太難造了第122章 秦國的危機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487章 公孫賈使東騎第194章 上課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471章 二夫人教堂第648章 櫟陽城裡北秦使第254章 遇賢第154章 鬼車的臣服第769章 北秦軍的滅燕計劃第130章 小熊之歌第27章 姓有出第798章 再攻大梁城第274章 劉羲封王第475章 進退兩難第501章 商稅的改制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136章 誰是黃雀第646章 唯一的王爵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261章 議和第778章 齊國找扁第305章 大商們來了第122章 與大總管議兵第748章 魏王的反省第41章 楚酒第691章 各國的反應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84章 公子卬的客宴第388章 海西的第一刑法第386章 定陽危機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306章 調皮的小狐狸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503章 一萬金的診費第306章 調皮的小狐狸第749章 計算北秦公第234章 出兵日第79章 遊浪在安邑第452章 逐漸穩定的戰局第97章 遲來的陪嫁第89章 嬴渠樑的憤恨第760章 熒玉的鬱悶第438章 姜君集獻計第310章 這是你的禮物第408章 第三次晉諫第571章 三公子的慘敗第606章 先攻何方?大營!第197章 文化運動第366章 電光火石的戰鬥第81章 餘韻未消第113章 突然的襲擊第549章 勸牧從農第241章 月色下的罪惡第366章 電光火石的戰鬥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二右五十五章 風雪行路第484章 渭南慘案第247章 夾山道的血戰第537章 趙侯的用兵計劃第194章 上課第351章 招攬大扁鵲第302章 公子卬沒變第668章 東部軍區第407章 衛鞅第二次晉諫第334章 武無第二,可我不在意第731章 一洗輕塵第228章 鄧陵子的挑戰第447章 東騎有鳳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457章 破城大勝第18章 死戰不休第445章 最後的反擊第352章 環臺夜宴第436章 出逃的雪莉公主第244章 夜下渭南城第178章 朋友還是朋友第396章 新式的軍備第496章 入教第76章 再關三天第521章 窮極思奔第370章 法學殿說法第731章 一洗輕塵第435章 甬道有人第759章 太子語……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531章 列國賽馬第476章 君臣相益第400章 墨家的二代勢力第397章 紛亂的天下第528章 中國的馬文化第613章 大勝之水鏡的迷惘第50章 巴武士歸心第666章 戎武之婚第529章 秦國的貨幣感想第415章 步軍真正的初戰第78章 公叔妙語第652章 是紅顏,是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