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進退兩難

青顏軍團的主軍帳和其它的軍帳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正常的看,除了軍旗,看不出什麼。在軍帳前的親衛伍,也沒有特別之處,“東騎第四青顏軍團”的長幡平平靜靜,太陽三足鳥旗、三熊步軍旗、青色鬼面的青顏軍旗一一拱衛着字幡旗。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北信君自己隨身帶的三衛軍。囚牛衛把軍帳圍住,狴犴衛排開了入帳的道路,還有嘲鳳衛在認真上位的水鏡和徐英子帶領下,守在軍帳的門口。在這樣的威勢下,劉已吾一身戎裝的來了。

隨着衛軍的放行,劉已吾踏步入了方自點起禺支香的軍帳中。一看到北信君,就立正敬禮,高聲道:“東騎第一鷹揚軍團劉已吾參見君上!”北信君擺擺手,把頭上的三面四相盔摘了下來,放在几案上,道:“禮畢!”劉已吾雖然收了禮,卻是一下子跪倒,道:“已吾死罪!”北信君莫名其妙,道:“劉已吾,你這是什麼意思?”劉已吾道:“末將妄自尊大,君上來了,不親身迎接,此罪一也,不着人請示問好,罪二也,此屬不敬之罪!請君上降責!”

北信君的手頓住,本來他是無意的在几案上敲擊的。但是……北信君的臉上難看了起來,道:“你搞什麼,什麼時候你學會了這一套?”劉已吾更是不敢擡頭了。劉持白道:“君上,大哥是……”北信君揚手製止:“要跪出去跪去,人來,帶他到外面去!”劉已吾不敢動,兩個囚牛衛進來,提着劉已吾到了外面。北信君道:“莫名其妙,他來這裡纔多久,學了這一套,跟本君請罪,想討乖賣好嗎?身爲一個軍人,不想着戰場上立功拔旗,卻跑來玩這一套!讓他好好清醒一下!”劉持白、劉興波頓時無話可說。

的確,劉已吾是用了心計,他的確是在北信君的面前討乖賣好。但這裡面是有各種的原因的。因爲劉已吾這段的時間一直在佈署東騎軍的防禦陣地,所以沒有時間做別的事。他指揮軍兵在民夫的幫助下,於北定之外,渭南之間,築起了一道九重的土牆。由於東騎軍的弩箭足,所以劉已吾一連的佈下了數個弩箭陣地。一俟秦國的大軍真要攻擊,劉已吾有信心用五千人就可以擋死秦國兩萬騎兵的衝擊。由於秦軍戰心不定,所以給了他機會,當他布好了這一切,聽說了北信君的到來,於是就去向北信君請罪,實際是要引北信君問他話,如果北信君問他怎麼來遲了,他就可以說出自己的這一番功績!可是沒有想到,反而讓北信君大怒,罰他去跪着。不過這也是北信君的算計,是要磨掉他的傲性。

這是一個必然,因爲如果手下的將軍把這種性情隨意的滋生,就會變化。因傲生驕,因驕而自大。劉已吾這次向北信君討乖賣巧,以後就會越發的賣弄心眼。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爲劉已吾駐軍的是在北定,這裡是東騎國最繁華,最豐茂的地方,食間酒肆無以窮盡,商鋪店戶,也是多不勝數,往來的客商不絕,每一天裡,都有百千的大車在北定城進進出出的,各種小商品也是第一時間就出現在這裡。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的思想受不住誘惑,生出一些微妙的變化也是很正常的

。特別是可以自由離開自己的軍營到城裡去的劉已吾。

由於這件事情引頭,北信君達到了他的嚇馬威,在軍隊裡進行了一次整頓,讓軍隊沒有滋生出驕氣。且不說東騎軍隨着北信男君的到來而引發的這種微妙變化,再說渭南。

東騎已經完全的在前一年把渭南交割到了秦國的手裡,出於遵守合同,所以秦國的接收也沒有費力氣,只是委派了官員,就輕輕鬆鬆的把整個渭南拿走了。在剛開始,隨着大量的秦民到來,他們是開心的,一下子得到了這麼多的肥沃土地,自然喜得不勝說了。東騎也如踐前言,教他們種地,除草,施肥(當然沒有全教,關於東騎的馬拉犁等高科技技術全都沒有教,連車水的水車也給拆開來搬走了。)。雖然東騎有所保留,但這也讓秦民們開心。一下子,秦人移來了三萬的民衆。第一年也的確是達成了大大的豐收。按理說這當是好了,但不幸隨之而生。在此就要說說諸國的稅賦問題了。

在戰國時代,農業也許不是很發達,雖然有了五穀,但是種而不得法,如果光靠着農田,而沒有別的收入,最多也就是能讓自己吃個飽。可這樣就足夠了麼?還有稅要交呢!東騎主要收商稅,所以農稅是非常低的。而戰國的其它國家,在農稅上卻就是不低了。不是說那些國家不重商,但是這個商的運用卻是有問題的。正是靠着這種商業的運作,在當時的戰國纔可以經受得住連連綿綿的戰鬥。可就算是如此,農賦也是不可少的,收五成的稅賦都正常。

爲什麼在戰國這種農業都不發達的情況下,還可以收這樣多的稅賦呢?這裡面是有原因的,關鍵就在於當時的生態環境。我們現在的中國有多少人口,十六億人。但在當時的戰國有多少人?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也不過是兩千萬人口,經歷了楚漢相爭,人更是走了一大多的半,全國只剩下幾百萬人。如此稀薄的人口,想也是知道,當時的生態是多麼的豐美,別的不說,山裡就有很多的食物,當然生活不是太好就是了,對於小民百姓來說,那也盡是夠了。在電視劇《新大秦帝國》裡,商鞅讓百姓到山裡去刀耕火種。

由此一點就可以說明,在沒有田地糧產的情況下,百姓靠着山也是一樣可以勉強度日的。這還是他們的野生知識不豐富的情況下,不然可以自由自在的逍遙度日。可對於國家這是不對的,所以國家對於那些躲在山裡不交賦稅的人稱其爲野人,打殺隨意,如果你是一個貴族,你到山上,看見了野人,殺了那是白殺,不會有任何問題的。這就是當時的社會形態。

那麼,東騎的田賦是什麼樣的呢?東騎劃民四等,軍人置產課二十比一的稅。功民置產課十五比一的稅。公民課十比一稅率。奴隸平民課十比二的稅率。這個稅率是田賦。也就是說,在東騎,最貴的田賦也不過是十稅二。東騎真正的財源稅收全都是來自於商業。開始的時候,東騎的商業是以北信君的指點開始的,是以集體的名議行商

。光是這樣的行商,就可以得到富足的收入。到了現在,東騎更是得到了大多魏楚、齊的商人入東騎,光是交易稅就足夠東騎的使用了。特別重要的是,東騎採用的是紙幣。在這個紙幣的便宜上,東騎發大了。東方六國包括秦國都要用大量的銅鐵來制鑄布幣,齊國的商業興旺,錢竟然不夠用,最後不得以,採用了貝殼來補充不足的貨幣。可見這個貨幣的制度對六國的影響。

而東騎用的卻是紙幣,這是想用多少就可以印多少的紙幣。宋的商業發達,但制約宋的發展,就是貨幣的不足,最後引發了交子的誕生。當時的交子是濫發的,貨幣大於資產所有,引發了通貨澎漲,所以纔會出問題。而東騎不一樣,由於剛開始發行的就很謹慎,到現在爲止,也是東騎幣與它國的布幣共用。現在雖然一下子增印了東騎幣,但並沒有達到飽合,再加上這筆錢是一點點的投入到市面上,所以更是無驚無險。齊國是貨幣不夠用,宋朝是貨幣太多通貨澎漲,但東騎,卻是正正好的發展!健康的經濟造成了東騎國的富足。

所以,東騎可以名正言順的減低田賦,很多的秦民瘋了似的進入東騎,尋求的就是這超低的田賦。與其向秦國納五成的糧賦,不如向東騎納兩成的糧賦。在秦民進入到渭南的時候,拼命的種田,但打下的糧食,卻面臨國府的徵收。一次徵收下來,民衆的心冷了,這裡也反映到了一個人心的問題。眼看着堆積滿滿的糧谷豆子,轉眼的工夫,就少了一半。是人誰會不心痛?但秦國卻引以爲常,秦國是減免了一定的賦稅,很多窮的地方都不要交稅,還減少稅率,但在渭南這樣一個豐收的寶地,那自然是沒有必要減免的,大豐收,而且渭南的房子也是現成的,所以秦國現所當然的要收稅。稅一收,民心全都拔涼拔涼的。

徵收了百姓的稅後,秦國還公佈了新法,新法的一項規定就是,多交糧有功,多交糧有賞,會封爵。在秦國別的地方,因爲秦國的減賦政策,百姓得到了好處,國府不收稅,百姓爲了好處,還爭着交糧,但是在渭南,就沒有這個待遇了,交出了足糧後,國府還讓百姓主動交糧。這讓百姓如何肯幹?所以,等着百姓來交糧的新渭南令李格對着空空如也的府庫,只能發出無奈的笑。百姓不想交糧,縱然新法再好,但這種厚此薄彼,太讓百姓無法接受了。

徵收軍糧的簡再度踏足到這個糧倉裡。李格一攤手:“將軍看到了,沒糧!”簡吃驚道:“這都去年明明是豐收,何以府庫裡竟然無有餘糧?”李格解釋說道:“去年徵收的糧食,有的是本官留下的應急糧,還有一批上交到了國府,交到了櫟陽,其餘的盡數發往北地軍營,那裡雖然兵少,可也有三萬之衆,囤積糧草是必然之事,你們要我讓百姓多交徵糧,沒有。”

簡說道:“是百姓不肯交糧麼?”李格笑着說道:“秦川減賦,別的地方都是稅一稅二稅三,有的地方還不用交糧,到了渭南,一下子就要如常的交全糧,百姓的糧不是沒有,也的確是大大的豐收,比起其它的地方,東騎人留下的田好,地好,更是指點他們耕種,但是我們徵的卻太重了,十稅五,雖然平常不多,但那是沒有比較,東方的國家裡基本都是這個樣子,魏國好一點,十稅三,可是將軍知不知道,東騎卻是十稅二的

!不僅止如此,這十稅二還是最高的賦稅,很多的人只交十五稅一和二十稅一,將心比心,人家只交那麼少的糧,獨我渭南的百姓卻是要交那麼多,現在還要他們交,誰願意?”

簡大怒,道:“豈有此理,一幫賤民,爲國交糧,豈有如此斤斤計較的道理!”李格卻是冷冷發笑。簡完不成軍令也是急,就道:“難道是他們真的沒有糧嗎?”李格搖搖頭,道:“渭南有田老舊田三萬四千畝,這些田原本只有一萬多畝,東騎人來了開荒到了三萬四千數有餘,全數交付我大秦!畝畝都是抓把泥能滋出油的肥田,將軍說說,能打多少糧?”

簡雖是太子傅麾下的千人長,但他從軍前也是一個平民農家子,自然是知道一二的,道:“六至七萬石,不,六萬石?七萬石?”李格搖搖頭,道:“實話和你說,是十五萬三千石!”簡一驚,道:“怎麼可能?”李格道:“本官也不信,可能是土地好,也可能是東騎人派來幫忙的那些農令好,總之就是這麼多。本官收賦七萬石有奇,收了兩千石於府庫裡,餘下的分兩半,一部上交到了櫟陽國府,一部上交到了北地大營!這都是可以查證的!”

簡立時道:“如此說來,百姓手中,尚有餘下的七萬石糧,他們至少可以再交三萬石以上,何以他們不願意交糧?”李格道:“將軍想要強徵軍糧?”簡道:“我不能做主,要回去問太子傅大人。”李格拂袖道:“如果將軍真的能徵到糧,那也是好,不如,將軍把我那兩千石糧運回去?”簡道:“兩千石糧,也就是吃五六天的,那哪行!”說着離開。

簡是替太子傅嬴虔來徵軍糧的,那麼,爲什麼太子傅嬴虔要向這裡的百姓就地徵糧呢?

很簡單,秦公嬴渠樑一下子調動了七萬大軍(嬴虔帶着的兩萬先頭騎兵,子岸、子之各帶着五千步騎,算上北地的駐守三萬大軍,當然,這三萬軍力並不是精兵,只是普通的地方軍兵,原來是防義渠國的,但在義渠滅了之後,卻沒有給調動,還有車英提一萬大軍後備。),雖然這裡說是七萬大軍,但真正能說得上話的,還是嬴虔、子岸、子之、車英的四萬大軍爲主要精兵。他們是嬴虔一手訓練的,是打勝了西豲後參雜了戎狄部的一支精兵,是秦國最強最精銳的一支軍隊!由此可見秦公嬴渠樑對東騎的憤恨。

從二月調兵,一直到三月,大軍按兵不動,嬴渠樑進退兩難,有心要打,但是東騎國也擺開了大軍,東騎也有戰鬥力,如果不能如前次攻滅西豲一樣滅了東騎,那就會讓秦國這幾年積回的元氣再度喪失。因爲東騎國一直以來的保密制度,秦國上下對於東騎的軍方一無瞭解,他們不知道東騎軍的編制,不知道東騎軍的數字,不知道東騎軍的裝備,不知道東騎軍的真正戰鬥力。孫武子說過,夫戰者,廟算多爲勝。也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的原理,可當秦公嬴渠樑想要知道的時候,卻是赫然發現,原來秦國上下對於東騎國,竟然一無所知。最後,他翻出了嬴山的奏報,嬴山的奏報說明了一切,這是來自於一個名叫十五的人的口述

於是,嬴渠樑招來了十五,向他再次的詢問,但遺憾的是,十五的口供說明了兩點。第一,十五在東騎只從事於騎兵工作,他只是帶騎兵的,他簡明的敘述了自己在東騎的一些事,說了自己參與滅義渠的戰鬥,從這裡得出了北信君的確是一個精於兵法的兵家!在十五說這話的時候,北信君已經回到了東騎,這反而加深了嬴渠樑的顧忌。再問東騎的騎兵,過去東騎是有幾千多的騎兵,最後到底了上萬,可是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老黃曆了,現在的東騎國有多少騎兵?粗粗估計一下,拉出十萬來是一點也不成問題的。

所以秦國的那七萬人就不定夠用了。老甘龍的話又響在了嬴渠樑的耳邊。

“打東騎,要有一戰盡滅國之力,否則,最好不動!”

十五的第二個意思是,東騎國,北信君,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存在,就北信君本人,是一個非常喜歡革新的人,他的做事風格總是變化萬千,十五知道的東騎已經太遠了,那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這兩年間發生的事是可想而知的,十五離開東騎的時候,東騎剛剛滅了義渠國,國衆不超過十萬,現在的東騎人數已經達到五十萬以上,軍威強大,國富民強,用現在十五的話當成資料,那顯然是不足的!最後,嬴渠樑等於還是兩眼一摸黑。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340章 杜摯訪東騎第332章 大導演公子卬第171章 要開會了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77章 出使魏國第26章 明月夜第160章 獻刀第703章 北方的野望第579章 求兵句注山第697章 遠古的惡魔第188章 莫名其妙的愛第492章 老夫人一口應了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752章 楚王的算計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305章 大商們來了第434章 北賽山之戰第597章 戰————第470章 招民令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354章 粗食者田忌第334章 武無第二,可我不在意第298章 東騎人的夜歌第308章 東騎商法第473章 國防部的成立第597章 戰————第709章 嬴駟的出路第231章 實力第644章 最終的決裂第111章 狼禍第722章 第一夫人和女相第357章 與小老頭孟子大鳴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721章 破曉的黎明第278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一)第140章 兵臨城下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320章 兄弟再見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345章 琉璃器奇珍第155章 重師重匠第236章 白牛精兵第769章 北秦軍的滅燕計劃第346章 打出一個山鬼來第49章 一曲情心第438章 姜君集獻計第45章 生存法則第37章 反哺第192章 不容第653章 親自……前來?第205章 河西將軍第139章 二入雍城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356章 北信君大鬧學宮第288章 妖教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654章 迎親第206章 新到的兵器第391章 鬱郅宮第3章 墟有市第354章 粗食者田忌第733章 治國之富第470章 招民令第217章 王良注太公第352章 環臺夜宴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753章 齊國在行動第477章 兩個公主第33章 一拳的威力第213章 秘密兩相知第144章 猜疑第481章 朝見周天子第755章 諸夫人歸位第749章 計算北秦公第629章 清風山下第109章 及時雨第131章 逃出昇天第296章 小狐射鹿第322章 解決手尾第800章 勝利者的悲歌第584章 沙盤推演第190章 雍容典雅大商號第283章 鬼車揚威第344章 夜市遇賢第332章 大導演公子卬第374章 與第二兵聖相見第484章 渭南慘案第56章 二向虎山行第770章 滅燕的前奏曲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538章 魏使激趙種第697章 遠古的惡魔第782章 丞相的妙語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168章 問案第139章 二入雍城第506章 東騎的藝術發展
第340章 杜摯訪東騎第332章 大導演公子卬第171章 要開會了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77章 出使魏國第26章 明月夜第160章 獻刀第703章 北方的野望第579章 求兵句注山第697章 遠古的惡魔第188章 莫名其妙的愛第492章 老夫人一口應了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752章 楚王的算計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324章 前奏之曲第305章 大商們來了第434章 北賽山之戰第597章 戰————第470章 招民令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354章 粗食者田忌第334章 武無第二,可我不在意第298章 東騎人的夜歌第308章 東騎商法第473章 國防部的成立第597章 戰————第709章 嬴駟的出路第231章 實力第644章 最終的決裂第111章 狼禍第722章 第一夫人和女相第357章 與小老頭孟子大鳴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721章 破曉的黎明第278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一)第140章 兵臨城下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320章 兄弟再見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345章 琉璃器奇珍第155章 重師重匠第236章 白牛精兵第769章 北秦軍的滅燕計劃第346章 打出一個山鬼來第49章 一曲情心第438章 姜君集獻計第45章 生存法則第37章 反哺第192章 不容第653章 親自……前來?第205章 河西將軍第139章 二入雍城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356章 北信君大鬧學宮第288章 妖教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654章 迎親第206章 新到的兵器第391章 鬱郅宮第3章 墟有市第354章 粗食者田忌第733章 治國之富第470章 招民令第217章 王良注太公第352章 環臺夜宴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753章 齊國在行動第477章 兩個公主第33章 一拳的威力第213章 秘密兩相知第144章 猜疑第481章 朝見周天子第755章 諸夫人歸位第749章 計算北秦公第629章 清風山下第109章 及時雨第131章 逃出昇天第296章 小狐射鹿第322章 解決手尾第800章 勝利者的悲歌第584章 沙盤推演第190章 雍容典雅大商號第283章 鬼車揚威第344章 夜市遇賢第332章 大導演公子卬第374章 與第二兵聖相見第484章 渭南慘案第56章 二向虎山行第770章 滅燕的前奏曲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538章 魏使激趙種第697章 遠古的惡魔第782章 丞相的妙語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168章 問案第139章 二入雍城第506章 東騎的藝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