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衛鞅三謁秦孝公

衛鞅躬身施禮:“外邦士子衛鞅見過秦公。秦公正在批示奏章,放下筆擱置在筆案上,撫案而笑道:“先生不用多禮,前先兩次言三道,雖然先生誠心,但卻不合於秦國,當然了,先生博學多識,本公也是感同身受。嬴渠樑意欲請先生任招賢館掌事,職同下大夫,不知先生意欲肯屈就否?”衛鞅卻是淡然,他默默的坐在秦公的身前,端起面前的米酒,聞了聞香,擺出了一副凝重的樣子,如此,秦公也感覺出不對,忙半傾就着身子,做出了聆聽的樣子。

衛鞅道:“涇渭水清清,上下平原,千里良田,水面寬寬,漁鹽可就。然,秦國守在此間,卻是沒有一點的文明成就。田地荒蕪薄收,而民衆更是陷入飢困之中?”

景監本來擔心衛鞅再度胡言,聽到了這裡,知道衛鞅說的都是實打實的實話,這也正是秦公要聽的!和北信君不同,北信君有着歷史的大局觀,有着兩千年的閱歷和知識,所以他可以知道怎麼對待自己的國家,所以他纔可以主導着東騎國進行這種別人想都想不到的跳躍式發展,這種先知的力量纔是最強的。可秦公不知道,他雖然賢明,但他的本身智慧有限,所以他迫切需要一個指點他前進的明燈。就連一直半闔眼睛的黑伯也是靜靜然而立着,一雙原本老濁的眼睛散發出了一種精光!

衛鞅道:“鞅在魏國,和老師公叔痤一起與秦對戰過,是以鞅知道,秦民血勇善戰,他們悍不畏死,視死如歸!可是秦國雖然屢屢和魏國交戰,但卻不能真正的得到實在的好處,更不要說,攻必克,戰必勝!國窮,兵弱,此正是秦國的現狀!鞅之所言,然否?”

景監急忙道:“先生說的,正是君上日夜所思的!我大秦如此之狀,先生有良策,當說出來!何必急人自誤!”秦公目光銳利的盯住衛鞅背影,向景監擺擺手,示意不要打斷他。

衛鞅對秦公行大揖之禮,方道:“方今天下,列國爭雄,所爲的,不過是國力人口,財帛糧草之爭也!國力強,纔可以打造精兵鐵甲,國力足,纔可以在大爭之中挺過去,那何爲國力?便是——國有餘糧,始可無懼於饑荒,國有富,纔可以團結民心!唯其如此,纔可以使舉國上下如臂之使由,能讓民衆從君王之所願意,亦是如此,小國也可稱強稱霸。昔日鄭國先行稱霸,後又有吳越小霸,便是現在,也有一比,如若東騎國,鞅與東騎王交好,他打義渠,是他的兵馬比義渠人多嗎?非也,而是他花的錢多,又先一步搶下了義渠人的糧倉,由此,義渠錢少而無糧,故弱,而東騎有糧有財,故可稱強!這就是戰爭的國力相爭!是以要強國,就必然要使國富足,國富纔可民強!魏由此而強,此前車之鑑也,君上不可不知!”

秦公微微一笑,撫案笑道:“知道又如何呀,現在秦國一無是處,要如何改變?如何強國?又如何富國?是王道?還是無爲?抑或是仁心仁政?”景監看話題已經入港,正在高興,卻聽國君話音不對,着急道:“不行不行,那都是亡國之道,先生豈能再提?”

秦公擺擺手道:“請先生繼續說下去

。”“哈哈哈哈……”衛鞅先是大笑,然後拂罷袖子,神色肅然道:“治國之道,強國爲本。王道無爲、仁心仁政!盡皆虛幻之說!與強國之道冰炭不能同器。君上洞察深徹,不爲所動,鞅引以爲慰。”秦公急急道:“既如此,那先生爲何不早賜教於本公?莫非先生認爲嬴渠樑不堪受教?”衛鞅豎起了手指,道:“強國唯法!唯有變法纔可強國!國家不對,國家不好,就是因爲國家的政策法令有問題!既然有問題,就要改,就要變,就要去弊從優!故強國唯有變法,除此無二途!但是……”

秦公道:“先生快說呀……”衛鞅笑了,道:“雖然強國只有變法一途,但強國變法卻也有各種強法。最早有魏國李悝變法強國、後有楚國用吳起之變,現在齊國叫聲很大,新齊王隔三差王的在宮門前烹人變法,不知道君上以爲哪一國可堪楷模?”

秦公聽此一問,精神陡然一振,目光炯炯道:“先生此言,大有深奧。嬴渠梁平日只爲強國憂心如焚,心念尚不及此,敢請先生指教。”衛鞅道:“魏國乃甲兵財貨之強,齊國乃興明吏治之強,楚國爲地廣人衆之強。目下正在變法崛起的韓國則與齊國相類。”秦公喟然長嘆曰:“與三強不相上下,嬴渠樑此生足矣。”哪知衛鞅卻是不留情面的斷然道:“君上錯了!衛鞅雖細數了上述三強,然此皆非根本強國,並不足以效法也,若是君上有心學此三國,照方抓藥可也,何用於鞅?鞅要爲君上提出的,是真真正正的強國之法,以鞅之法,不是強一時,也不是強一世,而是恆強者!持此強,秦公休說可以獨王於天下,就算是掃平六國,亦只是時間問題!雖非一代之成,但君上也有積奠之功!”

衛鞅這是縱橫家的手段了,那就叫把大話說,往死裡說,說不停,雷不倒你不罷休,嚇不住人不算完!果然,秦公給衛鞅的話雷到了,當下不敢先言,而是謙恭的拱手才繼續道:“先生之言,使氣壯山河,但嬴渠樑卻多有不解,尚請先生詳加拆解。”

衛鞅面色肅然,侃侃而論:“因爲衛鞅所說的前三種強國範式之根本弱點,在於只強一時,不強永遠,只強表面,不強根本。只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卻不能杜絕今的問題。雖然魏國在文侯武侯兩代是蒸蒸日上,真正強盛,然而自打魏罌稱王之後,不修政事,怠於安逸,魏國便每況愈下。齊國向來外強中乾,雖然現在新齊王搞了點小動作,但也不傷根本,只要齊王一怠政,齊國就會變回原樣。楚國則自楚悼王以後,一直是外強中乾,不堪真正的一擊。即或以目下正在變法之中的韓國而言,也只是申不害之強,只要申不害一死,或是韓國換侯,便會逞衰落之勢。此中根源何在?其一,變法不深徹。李悝助魏文侯變法,以廢除井田、獎勵農耕、興旺田業爲主,疏忽了軍制、吏制、爵制、國制、民制之全面變法。齊國韓國則更是粗淺的整軍治吏之變法,沒有深徹的再造翻新。楚國之變法,因吳起慘死而中途夭折,對舊世族只有些須觸動,更休提深徹二字。其二,法令不穩定,沒有留下一個國家應當長期信守的鐵律

。前代變法,後代復辟,根基不穩,必然是興也忽焉,亡也忽焉。有此兩大缺憾,豈能強大於永遠?又豈能成大業於千秋?惟其如此,三強四國不足以效法,秦國要強大,就要從根本上強盛!”

可惜這個時候,衛鞅並沒有注意到東騎的變化,東騎到底只是一個戎國,又在北信君立國之後就進行了封邊設關的行爲,一直進行着嚴格的保密制度!而東騎在列國中又一慣保持低調,就算是和趙國交惡,也沒有傷到要害處,本來麼,東騎不打趙國,其它如匈奴的什麼也會給趙人找一點不自在的,所以竟然沒有人注意到東騎的變法。把國政交於墨家,把法律交到了法家,更是一下子就擬出了無數的法令,一下子竟然有兩百多條!雖然現在還沒有全面的張開,但國家的確是一下子穩當了,最離譜的是,東騎的國全由下面的人治理,北信君根本不用理會,他就如一個船的船長一樣,連舵手都有,他只要看看航海圖,給自己的國家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就可以。若然衛鞅知道此點,一定會加以借鑑,甚至會爲了東騎的法,而延緩秦國的法,可惜,在三年後,東騎才真正的出現在各國的眼前,而在那個時候,秦國的法已經開始了,再要變,卻是難了!雖然其後衛鞅進行了一定的彌補,但卻仍是不能跟上東騎的強國腳步,這就在於,衛鞅提出的變法,主旨是重農,他的中心思想是“耕戰”兩個字!但東騎的法令卻是更多的和商業連在一起,一個重法,一個重商,如此大的不同,怎麼可能說改就改得過來呢!相比起來,秦國的變法是加強當時的小農經濟,可是東騎卻是走農莊經濟加工廠商業經濟,甚至還有幾大的軍工廠,這些都是秦國比不了的!

不過雖然如此,可在此,秦公卻是如同一個瞎了眼睛的人,看到了一片的天明!他一下子就興奮的叫了起來,這時,又發覺到自己的失禮,連黑伯那老臉也露出一副的笑意。秦公忙把衣服整了整,大大的一揖,衛鞅現在可不敢託大,忙着回執以禮,兩人禮過,秦公激動不已的道:“先生一番理論,當真是高屋建瓴,勘透天下,使嬴渠樑撥雲見日,憂心頓去。敢問先生,根本強大,將欲如何?”景監高興的不知所以,興奮的用秦人土語喊道:“君上,該咥飯了!咥了再談如何?”秦公醒悟,爽朗大笑,“對,咥飯。黑伯,上酒菜,與先生痛飲一番!”景監忙不迭的幫黑伯上菜上酒,害得一向整肅利落的黑伯竟是手忙腳亂,最後竟然把守門外的車英也叫過來幫忙了,衆人高興得哈哈大笑。

片刻之間,菜已上齊——四個大黑色陶盆,一盆肥羊燉,一盆清燉魚,一盆生拌蘿蔔,一盆生拌野苦菜,另有一罈秦國的鳳酒。君臣四人坐定,秦公親自爲衛鞅斟滿一爵,而後端起自己面前的大爵:“先生高才深謀,胸中定有強秦奇計。嬴渠樑敬先生一爵,望先生教我。”

衛鞅坦然受了一禮,舉爵痛飲,慨然道:“國有明君如公者,何愁不強?”

秦公嘆息道:“君無良相,孤掌難鳴。常盼管仲復生,不期而遇

。”衛鞅慷慨激昂道:“茫茫中國,代有良才,強國何需借代而興?”景監興奮道:“君上,管仲強齊一代,衛鞅要強秦於永遠,氣魄何其大哉!”秦公大笑,“說得好!來,再與先生痛飲。”向衛鞅拱手相敬,一飲而盡。衛鞅一爵飲盡,慨然道:“治秦之策,鞅已謀劃在胸。這是我訪秦歸來之後,參考李悝《法經》擬就的《強秦九論》,請君上自閱,相信必可於君上有用。”說着,從懷中掏出一本羊皮紙書恭敬遞過。秦公慨然接過,正待要看,卻是見到衛鞅行了一個辭禮,大袖下拂下竟然要退後走人!秦公大駭,一下子撞倒了几案,把黑油的墨都砸到地上的舊氈上,一個撲抱,把住衛鞅的袖子道:“先生休走,先生可是怪嬴渠樑禮賢不周麼?嬴渠樑先前多有失禮,敬賢不周,先生可不能棄嬴渠樑而去!”

景監也是大赫,過來拉住衛鞅道:“先生何以如此,說的好好的,這卻是爲何要走?”

衛鞅道:“強秦之法,衛鞅已獻,現在衛鞅走不走,都是一樣的!”秦公道:“先生何出此言呢?”衛鞅長嘆道:“君上休要怪罪於鞅,請恕衛鞅直言,鞅所獻之法,雖可以富國強民,但若真想實行這《強秦九論》,確也並非是一件容易之事哪!還望君上三思而後行呀。”

秦公頓時明白了,衛鞅雖然獻上了《強秦九論》,但是他本人卻並不想要執法,只是對此秦公卻是不解,執一國牛耳,衛鞅有什麼不願的?此中另有深意嗎?想了之後,他道:“噢?難道先生這這《強秦九論》有什麼問題嗎?”衛鞅語重心長道:“君上若是想施行這《強秦九論》,只恐顧忌朝野上下非議,而心存疑慮,因而不敢放手讓主政官員大刀闊斧地去幹——這一點尤爲至關重要呀!”秦公不假思索地道:“這一點請先生只管放心,本公決不會朝令夕改,處處掣肘率意干涉的。”衛鞅微微一笑,站起身施禮告辭:“衛鞅告退。”

秦公再拉衛鞅的袖子……留下了兩個深色的指印,他苦叫道:“哎,嬴渠樑正想聽先生好好講講這富強之術的具體實施措施呢,此法也只有先生纔可以執行,先生爲何總是要急着要告退呢?”衛鞅鄭重一揖道:“方纔衛鞅說過,這《強秦九論》是法家霸道之法,與人情全然相悖,一旦真要實施起來,必將在朝野上下掀起軒然大波,甚至極可能將君上置於孤家寡人的被動地位——可以說此事攸關國運興衰大計,輕率不得,故而衛鞅想請君上好好考慮上三天,屆時如果君上真的意志堅定,決意實行變法,那時鞅自會傾言相告。”

“不用三天!”秦公嬴渠樑目中精光大放,手上更是無禮的死死拉住衛鞅的袖子,還往上一就,連帶着抓到了衣襟之上,大聲道:“強秦,是我的畢生大夢。爲了這個夢,嬴渠樑百死而無悔,萬難不足以擾我心!本公知道,三百年以來,變臣皆死於非命,此乃國君之罪也。然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之世,縱本公身死,亦絕不負君!”雖然國君一般都是說謊的,但……如秦公嬴渠樑這樣的,當世有幾?他的這種真情流露深深的打動了一向孤傲衛鞅,他眼中溼潤,幾欲出淚,長袖一拂,深深一禮,嬴渠樑卻抱住他的雙臂,不讓他揖下禮來,衛鞅不由動情道:“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負秦

。”

兩人四手,緊緊相握,一對明君強臣在北信君不願意的情況下,開始了他們的聯合。

史記——公元前三百六十一年,少樑一戰,秦獻公中箭,於年尾死去,同年,秦孝公即位。於此同時,小小不起眼的東騎部立族成功。

公元前三百六十年,魏國會盟六國分秦,魏軍先攻破櫟陽城,後兵至雍城。同時秦隊先一步大破西豲戎,大軍回擊,而魏軍雖至雍城,攻城不克,乃退。同年,東騎開始起兵攻義渠,至次年義渠滅。

公元前三百五十九年,東騎部族全滅義渠!東騎正式立族,秦國封王,稱東騎王。同年,東騎王赴魏,魏王封男君,故稱北信男君,並以狐女當公主嫁北信君。同年,北信君攜美赴齊,得法學士子近百人回東騎!東騎開始法墨齊頭的變法。還是同年,齊王田午“病死”,史稱齊桓公,齊威王立。魏國與趙國藉機休兵,聯手韓國進攻齊國,不克乃歸。韓國開始自號小霸。

公元前三百五十八年初,衛鞅在秦與秦孝公會面,秦國決意變法!三月,秦國正式宣佈開始變法,同月,東騎大軍兩萬餘開始向禺支族進發,進行了不宣之戰,對外稱是支抗禺支的侵略……

(下面就是東騎國偉大的強國遠征!給票!)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15章 步軍真正的初戰第384章 兄與弟第662章 樓煩請降第609章 華麗的戰……車第252章 夫人要探夫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第141章 發戰爭財第658章 發行秦國紙元的金行第150章 天將明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547章 北秦伯很窮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30章 一箭之仇第746章 刺殺時代的到來第460章 祈連山天宮城第132章 迷路羔羊第609章 華麗的戰……車第183章 借第333章 魏韓的邊境第642章 君夫人之說第719章 天宮城的醜惡第604章 最後的防守第682章 北秦的精裝大戲第728章 在沒有君侯的日子裡第522章 商家的樂園第295章 在時間與歷史面前的沉思第82章 河西龍賈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636章 收拾林胡人第33章 一拳的威力第447章 東騎有鳳第588章 趙國戰前的出使第690章 三個人的決定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506章 東騎的藝術發展第137章 五千人大閹割第700章 北山之雪第801章 滅齊的議案第559章 戰車衝陣第114章 殺戮,只是開始第363章 北信君到第647章 秦國的新都第634章 北秦式的京觀第195章 家事難寧第228章 鄧陵子的挑戰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200章 重樂聚人心第240章 新的計劃第711章 好兵嬴駟第259章 放下兵器任你們走第586章 問你降不降第371章 趙茗的行刺第204章 箭支的重要第237章 斷後第578章 月下美人第515章 流金的五月(二)第516章 北秦伯的浪漫第321章 靜極思動之心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800章 勝利者的悲歌第287章 立教之基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553章 獻計搭橋第688章 法庭的故事第528章 中國的馬文化第560章 神狙手立功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639章 回家的感覺第209章 十一法第778章 齊國找扁第552章 神秘的黑衣女子第102章 指尖眉的下撩斬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04章 凱歌而回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334章 武無第二,可我不在意第621章 攻與和第370章 法學殿說法第206章 新到的兵器第503章 一萬金的診費第174章 青堡會議(三)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182章 秦國窮光蛋了第161章 劉羲的軟弱第803章 太陽神行宮第688章 法庭的故事第756章 史無前例的強軍第248章 再擊夾山道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240章 新的計劃第313章 鳳足舞女誰家花第454章 誰道女子不如男第345章 琉璃器奇珍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543章 北秦的雨天第445章 最後的反擊第117章 引狼入室第85章 猗氏來阻
第415章 步軍真正的初戰第384章 兄與弟第662章 樓煩請降第609章 華麗的戰……車第252章 夫人要探夫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第141章 發戰爭財第658章 發行秦國紙元的金行第150章 天將明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547章 北秦伯很窮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30章 一箭之仇第746章 刺殺時代的到來第460章 祈連山天宮城第132章 迷路羔羊第609章 華麗的戰……車第183章 借第333章 魏韓的邊境第642章 君夫人之說第719章 天宮城的醜惡第604章 最後的防守第682章 北秦的精裝大戲第728章 在沒有君侯的日子裡第522章 商家的樂園第295章 在時間與歷史面前的沉思第82章 河西龍賈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636章 收拾林胡人第33章 一拳的威力第447章 東騎有鳳第588章 趙國戰前的出使第690章 三個人的決定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506章 東騎的藝術發展第137章 五千人大閹割第700章 北山之雪第801章 滅齊的議案第559章 戰車衝陣第114章 殺戮,只是開始第363章 北信君到第647章 秦國的新都第634章 北秦式的京觀第195章 家事難寧第228章 鄧陵子的挑戰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200章 重樂聚人心第240章 新的計劃第711章 好兵嬴駟第259章 放下兵器任你們走第586章 問你降不降第371章 趙茗的行刺第204章 箭支的重要第237章 斷後第578章 月下美人第515章 流金的五月(二)第516章 北秦伯的浪漫第321章 靜極思動之心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800章 勝利者的悲歌第287章 立教之基第575章 北秦公主不外嫁第553章 獻計搭橋第688章 法庭的故事第528章 中國的馬文化第560章 神狙手立功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639章 回家的感覺第209章 十一法第778章 齊國找扁第552章 神秘的黑衣女子第102章 指尖眉的下撩斬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04章 凱歌而回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334章 武無第二,可我不在意第621章 攻與和第370章 法學殿說法第206章 新到的兵器第503章 一萬金的診費第174章 青堡會議(三)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182章 秦國窮光蛋了第161章 劉羲的軟弱第803章 太陽神行宮第688章 法庭的故事第756章 史無前例的強軍第248章 再擊夾山道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240章 新的計劃第313章 鳳足舞女誰家花第454章 誰道女子不如男第345章 琉璃器奇珍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543章 北秦的雨天第445章 最後的反擊第117章 引狼入室第85章 猗氏來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