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

在漫漫荒山上行走着一個人,這個人身上的衣服本是好的,卻滿是風塵,足上的皮靴也磨損了不少。他牽着一匹用簡陋氈布和繩子綑紮的馬鞍,但這種沒有馬蹬和高背靠鞍的馬讓他騎乘着極爲不便,在這山路嶙峋的地界上,他不得已下了馬步行。

他就是十五,十五和一般的秦民不同,他是經過了一定的學習,和那些老林溝子裡出來的人不同,十五是在雍城長大的,不過後來家裡着實沒錢,無法在雍城落戶了,就變賣了房子,到了野間,這是最無奈的事情。可就是如此,十五對秦國的歷史有着很深的瞭解,也是如此,他深深的愛着秦國,由着這一份歷史的厚重,十五身居高位而回秦。

十五知道,早前秦國的根基在西方,在涇渭上游的河谷地帶。當年秦部族東進勤王,就是從隴西的河谷地帶秘密開進的。秦人本是一個古老的東方部族,從商代開始,奉命西遷,成爲殷商王朝抵禦西部戎狄的主要力量。

殷商滅亡後,秦部族作爲先朝遺族被輕視遺忘。秦部族回遷無力,便在西部邊陲的戎狄海洋裡浴血奮戰,奪得了涇渭河谷半農半牧。周穆王時代,秦部族出了個馴服烈馬且有駕車絕技的造父,秦部族方得在西周王朝初漏端倪。周孝王時期,秦部族爲周室牧養戰馬有功,被封了一個不夠諸侯等級、只有三十里地的“附庸”小邦,頭角終於露了出來。

三代之後,戎狄屢犯中原,秦部族重新被起用,首領秦仲被封爲周天子的大夫,率領秦部族抗擊戎狄,秦部族鋒芒再現。然不幸秦仲戰死,戎狄退走,秦部族卻再次被遺忘。

數十年後,周幽王失政,戎狄大舉佔領鎬京,殺死幽王,焚燒鎬京,周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太子宜臼也就是後來的周平王,再次想起了戎狄克星秦部族。於是冒險西進,親自求援。首領秦襄親率五萬剽悍善戰的騎兵東進,一戰將戎狄擊潰驅逐,又全力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

秦部族對周王朝的再造大功,終於使它成爲繼承全部周室王畿的大諸侯國。象這樣脫離中原文明,在西部邊陲獨自發展數百年,即或是當今最強大的魏國,也未必能夠做到。

十五風餐露宿,他走過秦國舊都雍城,但沒有進城,而是繼續走,一直走到了數百年前秦部族被封爲“附庸”的山間盆地。這裡再向西走三五十里,便是兩山夾峙的陳倉險道,也是當年秦穆公對付戎狄的咽喉要塞。

十五走到陳倉口山巔的時候,正是夕陽將落的時分。茫茫羣山的溝溝壑壑均被染成了金色,溝中可見民居點點,炊煙裊裊,山嶺石面裸露,一條小河從溝中流過,兩岸亂石灘依稀可見。其時正是夏日,山野溝壑竟是難得看到幾株綠樹,充滿眼中的不是青白的山石,便是莽蒼蒼的黃土。山溝中時有的牛叫聲迴盪,使山嶺溝壑倍顯空曠寂涼。

十五站在嶺上遙望,不由沉重的嘆息一聲。短短的一年,十五見證了東騎的奇蹟,在初時,東騎立足於一個草場荒地,但這個小小的部族在族長劉羲的帶領下僅用了短短的時候,就砌起了石堡,圈起了圍圈,養活了他的部民,讓人人食有飽,饕有肉,飲有酒,渴有湯。人民生活富足,並且勤勞,每個人的臉上都能看到歡快的笑意,還有那隨時飄起,揚飛於空不斷的東騎歌聲。以至於,十五在經歷過後,竟然理所當然不知不覺的就習慣並融入東騎中了,他甚至一點也沒有感覺到當初時的創業之苦。就覺得那日子一下子就這麼的好了起來。

而相比之下,秦國卻是山河不改,風雨不變,有山,有林,有樹,有草,有湖,有泊,有荒原,有谷澗。但這一切的一切,十五相信如果是東騎來管理來治理,那一定會很快的富足起來,可是……秦國卻就是這個樣子,人民總是苦哈哈的。

以前,十五沒有把這一切放在自己的心裡,但現在他不得不深思這個問題了。十五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勤勞問題,他在東騎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事作,每個人都忙得不停,他們每天都叫累,第二天又飛快的起來幹活。但是秦人不是,他們在天亮了很久,纔會看到可能的人從自己的屋子裡出來,他們會去看自己的田地,但種地的方法低下落後並且沒有一點積極性。往往是打碎了土坷垃,就下種子,種子也沒有選過,只是一些吃剩下的谷糧。他們還不愛肥地,不愛澆水,種出的糧也就可想而知了。

沒有力氣的就在自己的屋子裡,想着怎麼羅雀抓鼠,有力氣的就到山上去搏一下子。

很多的時候,婦女們在吃飯的時候會到外頭林野之間採那些野菜,每年都有人吃了毒菜而死去,他們分辯錯了菜類,誤採了有毒的菜食。拿出一碗百姓的陶鉢,你可以看見裡面一根根的草根,這樣的食物吃下去,拉屎都要用自己的手纔可以把那些草莖給拉出來。

真正能夠吃到米穀糧的,就是那些老世族,他們有着足夠的上好肥田,可以種一半,休耕一大半,有的甚至只能耕種自己十分之一的田地!其餘九成都要養着。還有很多人是奴隸,他們自己沒有田地,是給別人幹活的,他們不會吃到一點點稠食,只有最稀的食物,並且終年不見一點點的肉。最多是把田裡的蚯蚓吃掉。在此要說,蚯蚓是可以吃的。

就是這樣,秦國每年居然還有大量的鳳酒出市,這些酒也無一例外的給賣到了巴蜀。這是因爲中原大國是不喜歡秦酒的,他們吃的以趙燕宋三國的酒爲主,還有一些獵奇的好品楚酒,這是因爲楚酒由於種種原因,你不一定能喝到上好的,有很多假冒僞劣的楚酒,所以名聲不好。可無論怎麼樣,在此,秦國用來釀的絕對是好酒,那是用精米來釀的,衆所周知,用這些精米來釀酒是要費去大量的米穀的,可笑的事情出現了,秦國不缺酒,但缺糧!

老世族們把多出的米穀釀酒換錢,也不能下發給人吃。更別提上交國府充實倉亶了。

十五把一切看在眼裡,可是他沒有力量改變這一切。一直以來,他只是做着一件事,到一個個同類戰友的家裡,交上錢幣和東西,還要把他們的話說一遍,結果,往往他這邊離開,那邊就可以看見這些秦民們收拾打包,遷移向東騎。離譜的一點,甚至有整村的遷移!十五當場大哭,可他看到的只是那些秦民們不解的目光,投奔向美好的生活,這有什麼不對嗎?一個個麻木的眼神在轉向十五說的那個東騎的方向後,秦民們纔有了一點生氣。

逃民,大量的逃民!這就是秦國現在的現實,有着太多的不公存在了。貴族的特權無比巨大!而這些底層的百姓……雖然打春的,國府就上門散發谷種,可百姓雖然開始回覆了生產,但興致不高,真正盡心撲在田地裡的十不及一,還要時時受到別的秦民嘲笑。說傻啊,你種什麼地,你種的再多,能吃到你自己嘴裡有又能有多少?最後還不是要給國府徵去,國府徵走了你的米糧,會給你什麼?連個好話也沒有,甚至可能還要抓丁打仗!

這是最後一戶了,戶主是陳麻,十五不知道,現在螭吻旅已經整編成師級單位,陳麻現在是代理師長,而那,本當是他的位置,他的話就會是正級師長!可惜十五放棄了。

暮色降臨,十五沿着石塊夾雜着土塊的荊棘小道走下溝來。爲了進溝,他不得已把馬給放跑了,不知道這匹馬會不會回到自己的身邊,將身上的東西打了包,那可不是一般的沉重。

這是一個很小的村落,大約有二三十戶人家。山頂還有晚霞,溝中卻已經是暮靄沉沉了,可是村中竟然沒有一家顯出燈光。十五走到一座稍微整潔的小院落前,發現粗大的柴門半掩着,黃泥巴糊成的門額上掛着一個破舊的木牌,隱隱可見“村正”兩個大字。

十五敲敲柴門上的木幫,拱手高聲問:“村正在家麼?”話音落點,一隻大黑狗兇猛的撲了出來,汪汪吼叫。“黑兒,住了!”黑屋裡傳出一聲蒼老的呵斥,黑狗立即釘在門邊深出長舌呼呼喘息。黑屋門“吱呀”一聲開了,走出一個身形佝僂的老人,邊走邊咳邊嘶聲問:“誰?”十五拱手笑道:“村正老伯,請問……這裡是陳家溝麼?哦……我是雍城人,想要找一戶人家……”老人拉開柴門,上下打量着十五。

“黑燈瞎火,能進溝?”老人問着,臉上全是不信,還有警惕。

十五揮動胳膊,露出粗粗練出來的新肌肉,在東騎的時候更鼓,笑道:“老人家,我身體好,眼睛看得見,自然就進來了。”老人點頭道:娃兒不大,身體好哇。來,先進來。黑兒,臥去!”十五走進院子。大黑狗悄悄的臥在了黑屋門口。

老人高聲道:“婆子,出來見客。碎小子,去叫人,籠火迎客!”黑屋裡連應兩聲,先鑽出來一個光**男孩向十五躬了一躬腰,尖聲笑道:“遠客哩,好!”便蹦出門去了。後邊又跟出來一個身着黑布短衣褲的女人,向十五貓腰一躬笑道:“客好?”十五拱手笑答:“主家好。”女人道:“同好同好。客坐。碎女子,茶。”

雖是最粗樸的山野應酬,卻也是禮數不缺,看來老村正畢竟見過一些世面。十五拱手一禮笑道:“多謝村正關照。”老人給十五搬過一個木墩,五便坐了下來。老人道:“你是雍城人……可老漢咋看着……不像哩?”十五解釋道:“我在雍城當兵,後來隨東騎戎去立邊衛戍,生活了一年多哩!”老人搖頭:“東騎?沒聽過哩!”

十五笑了,他不自覺的說了起來:“東騎是咱老秦新來的戎部,部族立在涇河,我在那兒替東騎王和義渠人打仗,和咱老秦幾輩子的仇敵義渠國已經給東騎王打敗了,而且,東騎王和我老秦和好,雙方無仇,不打仗,以後北方就太平了!”正這時,一個頗豐滿的女孩子光着腳丫,穿着一身補丁摞補丁說不清顏色的短衫褲,捧來一個碩大的陶壺和瓦盆,將瓦盆放在十五腳前,將大陶壺噗嚕嚕倒滿瓦盆,低聲笑道:“涼茶。客喝。”十五確實是渴極,端起瓦盆,頓覺一種濃濃的土腥味兒夾着幹樹葉的味兒撲鼻而來,十五從前沒有少喝這種茶,從前覺得好,可是在東騎喝慣了好茶,再一喝這種茶,那真是什麼味都不對了,可是十五不敢露出不滿,還是咕咚咚牛飲而盡了,用衣袖沾沾嘴巴笑道:“多謝。”

老人嘿嘿笑道:“碎女子整的涼茶誰都愛哩。”說到了這裡,他想了一下道:“不對,客說實話,你真在邊界上和那些牛魔們開打?俺村有在義渠打過的,那還是……老君上的時候,慘吶,一身自備的皮甲鐵劍去的,回來的時候甲沒了,劍也沒了,連一雙腿也沒了,那也說是勝哩,怎麼你們這樣勝的……我看娃兒纔打多久?這肉還嫩着哩!”這裡說人肉嫩其實是說壯,但在當時,打過仗後,正常再壯的士兵也會因爲行軍的苦和打仗的累而變得又黑又瘦,相比起來,十五這個樣子的確是不同於老漢的所知覺。

十五笑道:“我們就打了一年,一年就打敗了義渠,現在已經沒有義渠了,是東騎,東騎王的東騎,他們在北邊,不和咱老秦打,以後老秦北邊就寧平了!”老人一驚,道:“東騎王,俺們沒聽過,怎麼打的,這……義渠牛魔可厲害,咋能一年時間就沒了呢?老漢不出門,可是客,你也別欺俺們鄉里人無知,哪瞎話說我們鬧!”

十五搖頭苦笑,他打開了包袱,露出了自己的軍衣,一一的解釋,到了最後,老人終於是半信半疑,道:“這樣說來,這東騎,也算是我大秦的屬國?就和那些西戎一樣?”十五道:“對嘍,就是這樣,現在一切正在好轉,北邊沒戰了!”老人呵呵笑了起來,又掉了一會淚,道:“好哇……好哇……打了這麼多年……總算是打出點名堂來了……可惜還不是咱老秦人自己打的,不過有娃兒你這樣的士兵在,沒給咱老秦人丟臉,今黑兒就讓碎女子陪你。”

正在這時,“火籠好了——!”門外傳來男孩的尖叫。老人起身:“走,老秦人有客必迎,熱鬧哩。婆子,女子,都走。”山腳下的打麥場中然起了一堆篝火,火上吊烤着一隻野羊。山村孩童們興奮的從山坡上搬來囤積的枯樹枝丟進火裡,篝火熊熊燒着,將半個村子都照得亮了起來。偏僻的窮山溝經年累月沒有客人,一旦有客,就是全村的大喜之日!無論冬夏,山民們都會燃起篝火舉行迎客禮。這是老秦人與戎狄雜居數百年形成的古樸習俗。

十五很感動,也很高興,他在回到了自己家裡見老家人的時候都沒有這待遇。雖然是七月夏日,山溝河谷卻絲毫不顯炎熱。村人們在火堆旁邊圍成了一個大圈子,每人面前都擺着一個粗陶碗,男女相雜的坐着。十五坐在老村正和一個白髮老人的中間,算做迎客禮的尊位。老村正那黑胖胖的女兒高興的坐在十五身邊。

時當月半,天中一輪明月,地上一堆篝火,恍惚間十五彷彿回到了遠古祖先的歲月。

“上苦酒——”十五身旁的白髮老人嘶啞的發令。老人是“族老”,在族中最有權威,即或是官府委任的村正,在族中大事上也得聽他的。一個瘸腿光膀子的中年男人,提着一個陶罐向每人面前的陶碗裡倒滿紅紅的汁液。由於瘸,他一步一閃,一閃一點,便是一碗,極有節奏,煞是利落,引起村人們一片讚歎。頃刻之間,男女老少面前的粗黑陶碗便都滿了。

佝僂的老村正舉起陶碗向十五一晃,又轉對村人,嘶聲道:“咱老秦,又打勝仗啦,苦酒,幹——”便咕咚咚喝下。十五客隨主便,見村正飲下,便也舉碗道一聲,“多謝族老村正,多謝父老兄弟們的招待,幹。”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87章 扁鵲第210章 佈局之說第368章 太子的態度第546章 相夫子的兩個請求第299章 再回安邑第176章 公子卬回國第272章 東騎有使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259章 放下兵器任你們走第747章 丞相購書小記第31章 苦窮秦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606章 先攻何方?大營!第60章 忍辱負重第608章 步軍失敗,戰車出動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151章 奇道第203章 貴客臨門第247章 夾山道的血戰第485章 熒玉的拜訪第176章 公子卬回國第58章 載歌而回第655章 送親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677章 新的生命第120章 大總管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263章 唯一的缺點是平胸第76章 再關三天第376章 孫武子遺陣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439章 火牆之下第85章 猗氏來阻第608章 步軍失敗,戰車出動第597章 戰————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浴血公子第40章 打馬入雍城第678章 縱橫捭闔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650章 秦國與北秦的軍力對比第777章 牛騎,又見牛騎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125章 鬼第692章 第一次大考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144章 猜疑第58章 載歌而回第631章 五萬個鼻子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318章 故人之女第14章 議戰第545章 拜見相夫子第609章 華麗的戰……車第681章 又是一個義女第370章 法學殿說法第617章 陰差陽錯的誤會第620章 擴大影響乘勝追擊第407章 衛鞅第二次晉諫第480章 朱夷吾的第一次外交第759章 太子語……第739章 對秦太子的長策第408章 第三次晉諫第659章 接交第124章 離合震勁,撕人!第687章 威脅論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207章 不許長大第746章 刺殺時代的到來第284章 選擇第464章 戰爭與和平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257章 夫人是及時雨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587章 戰前序曲第490章 迎接第529章 秦國的貨幣感想第57章 搏熊第363章 北信君到第136章 誰是黃雀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639章 回家的感覺第540章 再進一步望公侯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654章 迎親第753章 齊國在行動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805章 明令伐齊第321章 靜極思動之心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41章 發戰爭財第348章 百里老人VS衛鞅第471章 二夫人教堂第675章 北秦大閱兵第572章 趙國要騎兵第702章 仁慈只對國民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卻已是物是人非第509章 女相制度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336章 登泰山觀日
第187章 扁鵲第210章 佈局之說第368章 太子的態度第546章 相夫子的兩個請求第299章 再回安邑第176章 公子卬回國第272章 東騎有使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259章 放下兵器任你們走第747章 丞相購書小記第31章 苦窮秦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606章 先攻何方?大營!第60章 忍辱負重第608章 步軍失敗,戰車出動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151章 奇道第203章 貴客臨門第247章 夾山道的血戰第485章 熒玉的拜訪第176章 公子卬回國第58章 載歌而回第655章 送親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677章 新的生命第120章 大總管第323章 邦交之禮第263章 唯一的缺點是平胸第76章 再關三天第376章 孫武子遺陣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439章 火牆之下第85章 猗氏來阻第608章 步軍失敗,戰車出動第597章 戰————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浴血公子第40章 打馬入雍城第678章 縱橫捭闔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650章 秦國與北秦的軍力對比第777章 牛騎,又見牛騎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125章 鬼第692章 第一次大考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144章 猜疑第58章 載歌而回第631章 五萬個鼻子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318章 故人之女第14章 議戰第545章 拜見相夫子第609章 華麗的戰……車第681章 又是一個義女第370章 法學殿說法第617章 陰差陽錯的誤會第620章 擴大影響乘勝追擊第407章 衛鞅第二次晉諫第480章 朱夷吾的第一次外交第759章 太子語……第739章 對秦太子的長策第408章 第三次晉諫第659章 接交第124章 離合震勁,撕人!第687章 威脅論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207章 不許長大第746章 刺殺時代的到來第284章 選擇第464章 戰爭與和平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257章 夫人是及時雨第290章 求賢令與求商令第587章 戰前序曲第490章 迎接第529章 秦國的貨幣感想第57章 搏熊第363章 北信君到第136章 誰是黃雀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639章 回家的感覺第540章 再進一步望公侯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654章 迎親第753章 齊國在行動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805章 明令伐齊第321章 靜極思動之心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41章 發戰爭財第348章 百里老人VS衛鞅第471章 二夫人教堂第675章 北秦大閱兵第572章 趙國要騎兵第702章 仁慈只對國民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卻已是物是人非第509章 女相制度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336章 登泰山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