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送孟子

齊軍回走,龐涓帶着殘餘給放回的千多兵丁無力的迴轉到了大梁…桂陵之戰,齊軍大勝!當然,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勝這場戰鬥裡,是齊魏兩國一個小小的碰撞,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驚天動地!魏軍的真實損失微乎其微。真正的損傷,是太子導致的那數萬損失。

整個桂陵之戰,魏軍前前後後損失的兵力僅僅是六萬!不要覺得多,本來的歷史中,這個數字會更少。只有不到三萬!齊軍的損失也是不小,達到了三萬!但是這一戰的影響卻是不輕。魏國從沒有在軍事上敗的這樣的難堪,敗,就是敗了!而且,這並不是唯一的戰爭…

在魏國和趙國、齊國纏鬥的時候,西方的秦國和南方的楚國趁機向魏國下手,秦軍先是在元裡大敗魏師,並取得了西河之地上的重鎮少樑(陝西省韓城西南),只是很快的,就又伐韓,佔領了上枳、安陵(今河南鄢陵北)、山氏(今河南新鄭東北)三地,並在那裡築城,這樣秦國勢力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插到了韓魏的中間。這將使得韓國和魏國再也不可能聯合到一起,對兩國聯軍起到一個重要的軍事作用!而楚國的景舍也出動了,佔領了睢、濊之間的一塊地盤。所以,這一場大戰,秦軍吃到了真正的大肉,楚國得到了一點小便宜。

這兩個國家得到了一些的實惠!而齊國從理性上講,沒有得到真正的好處,可是他們卻是得到了名!附屬國宋、衛轉而拜齊國爲大哥。這讓最重面子的中國人,齊王開心的不能自己。北秦人由於在準備軍力,積蘊力量,攻打燕國,所以基本沒有怎麼動。可就算是這樣…

還是不要小看魏國。一直以來,總有人小瞧魏國,北秦都不敢碰魏國,想想魏國的實力!

魏國曆經文候武侯兩代國君積攢下來的雄厚家底不是桂陵一仗就能消耗光的。魏國最盛時號稱有武卒二十餘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合計七十萬。其中武卒是正規常備軍,是魏軍中的王牌軍。奮擊是帶甲步兵,倉頭是青巾裹頭,沒有裝甲,屬於民兵,廝徒則是幹雜役的,負責搬道具。換言之,如果老魏國發瘋了,他可以拉出五十萬以上的大軍,而且他還可以在國內留下二十萬的後備軍,這一點就可以看出。

魏國的國力,真正可怕到了什麼地步!這能是說笑的麼?魏國立時在朝堂上大議了起來。

龐涓自縛,向魏王請罪,魏王在此表現出瞭如公叔痤說的明君大度,他親手替龐涓解縛!

放過了龐涓,真正的目的是爲了太子!因爲這一戰裡,誰都知道,真正的錯誤是誰犯下的?太子!太子本來好好的,但是他輕動出兵,自覺高人一等,他手下明明不是主力的精兵,卻是盲目自大,結果輕軍突進,遭到了齊軍的埋伏,這個失敗纔是真正慘重的!因爲在這裡的戰爭主動權在太子,只是這裡面有太多的不好說了。第一,太子是魏王的兒子,魏王對他還是很看重的,而且太子並非是一無是處,他也是有才能的,只是人格上有點缺點而已!

另一個特點,就是丞相公子卬。丞相是和太子在一起的,魏王把軍隊交到太子手裡,但是還派出了丞相,就是要丞相幫助太子,可是丞相顯然沒有幫到,封建社會就是這樣,丞相管不了太子,可是他卻也要爲此而負上責任,這也許不公平,但封建社會哪裡來的公平!

就連現代社會也是充滿着不公!更何況是這個古代。所幸的是,這個魏國沒有衛鞅其人。

所以魏王一言以蔽之,把一切就這麼輕描淡寫的揭過去了。可就算是如此,戰國有一點和現在不同,他們打了敗仗,就要找原因,就要學習進步!趙國敗給了北秦,立時就開始學習北秦的騎射技術。而魏軍在這裡遭到了失敗,也要考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說來幾個方面給提到了。一是齊軍的用兵,這裡不妨提提孫臏,齊軍不足懼,懼者,孫臏爾!

但還有一點,那就是北秦軍!龐涓認定有一支北秦軍出現,他指出,如果不是這支北秦軍,那麼他至少可以把邯鄲城給攻下來。的確,趙軍的戰鬥力根本不是魏軍的對手,兩軍陣戰,趙軍不是個兒。在趙國給圍困在邯鄲城裡的時候,竟然突然殺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這種騎射衝殺的戰術,明顯就是北秦軍的風格,龐涓自然是指謫到了北秦軍的頭上!

事實上這也說的通,只有北秦的那種強軍,纔可以對無敵的魏軍造成一定的干擾!魏王大怒,他當即就想要揮兵攻打北秦北秦,你再強,一個新興之國,你能有多少的底氣,你的兵戰力再強,又能有多少兵丁?誠然,北秦立國太淺,北秦組建正規軍,號稱二十萬,現在才只有十之七八,還沒有完成滿編。此其一也。北秦的後備軍還不足,國力低,人口更是不可能和魏國這樣人丁達千萬以上的大國相比擬!這要是一打起來,就算是魏國失敗了,可一樣是能夠給北秦造成巨大的損失!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北秦上上下下,在北秦公的意思下,都是不想要和魏國死打硬拼,只要北秦不和魏國死打硬拼,保持現在的這種態度,魏國也無意於去惹日之中天的北秦國!怎麼說北秦公都不是一個普通人,把北秦公得罪狠了,那後果對魏國來說也是不好受的。畢竟,對於魏國來說,魏國雖然強大,可是…

魏國得罪的人卻是太多太多了。所以,雖然明明覺得這裡面有北秦軍搞鬼,可沒有明確的證據,所以還不能和北秦正式的翻臉。魏國派出了朱鼎、範華夫兩人爲正副使,出使北秦國。北秦公很大度的接見了他們,在問到出兵的這一問題上,北秦公斷然否認,但是他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國情不同。北秦公的確是沒有派兵幫助趙國,可是北秦國裡有一條規矩!

在北秦有兩支不受國家支配的軍隊,一支是天妖屠神騎士團!這是妖教的私軍!一支是八百龍傭兵團!這兩支軍隊會接受北秦國府的命令,但是…卻是不會歸於北秦國府管理!

所以,這兩個軍隊會出兵也是正常的。北秦公命人去查,最後朱鼎、範華夫帶回了消息。

竟然是趙國花費了巨大的價格僱傭八百龍傭兵團幫助趙國打仗!北秦公表示,這件事是私軍們自己的事,他們是靠打仗賺錢的。北秦公說,你要打他們可以,我們北秦不會過問,但是話說回來,你們只能在北秦國外和他們打,而他們收入,是要給北秦上稅的,他們納稅,屬於北秦的保護,再說這種私軍沒有道德觀念,他們除了不會攻打和危害北秦國,其它國家,不管是誰,只要給錢,他們就會幫你們打仗!所以這與道德無關。北秦公還表示,你們魏國喜歡的話,可以僱傭他們!他們接,還是不接,都不會由自己決定,這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

這種說法有點牽強,北秦不止一支私兵團,但是過千數的,卻是少之,只有兩支這樣的私軍團,也是趕巧了,楊朱帶兵回來了,是給趙國趕上了,這真是緣,妙不可言!朱鼎、範華夫帶着北秦公的話和收到的資料回到了魏國,魏王知道,卻也無法!畢竟…私兵的八百龍傭兵團只有區區的千多人多一點,難道真的爲了這千人和北秦國計較麼?只能按下不提!

無論如何,這一戰是把一向自高自大的魏國給打醒了,這讓魏王開始過問朝政了!魏王並非是一無是處,公叔痤素有相人之能,他說魏王算是明君,這話可不是白說的。失敗後的魏國暫時沒有力量反擊,只能一邊募兵,一邊訓練,一邊準備着如何對齊國進行報復!

而齊國,卻是沉浸於歡樂的海洋裡。在齊國,少有的不開心的,就是孟子!孟子是儒家,儒家最最反對的,就是兵家。儒家講仁義,反對的就是兵!在儒家想來,最好的就是自己發展,不管其餘,他們天真的以爲中原富強,遠敵自降!一心向往着五帝時代的末期之政。

在齊國決定打這場戰鬥的時候,孟子口出非言,對此戰不報好感。齊國許多重臣元老都藉此對孟子生出莫名其妙的非議,這些人中以丞相騶忌爲甚,公然對齊王說,孟子是迂腐過時的老古董,齊國最需要孫臏這樣的兵家大才。就連稷下學宮的名士鄒衍、慎到、淳于髡、田駢一班人,也說了許多貶損孟子的話。“孟子!北秦之拒也!北秦,今始之強也!由此可知,孟之儒無益於國也!”再加上齊國現在的勝仗,孟子的儒學就更加的不堪提教了。

孟子很清楚,騶忌這樣的權臣反對他,是怕他受到齊王重用。騶忌等也很清楚,對孟子這樣名滿天下的大師,要麼不用,要麼重用,絕不會打發他一箇中大夫之類的閒職了事。

孟子一旦重用,縱然不免去騶忌的丞相官職,也會分掌丞相的一大半權力。對於騶忌這種琴師出身的士子,一旦失去丞相官職,就等於從貴族階層永遠退出,甚至還有殺身之禍。

孟子覺得,這種將一生根基立在一頂高冠上的所謂名士,其實很可憐,也很渺小,和他們共事一堂,很是齷齪。稷下學宮的鄒衍非議他,是怕他做了學宮令而奪去自己“天下學帥”的地位。其他諸子跟着反對,則是畏懼孟子的學問辯才淹沒了他們在稷下學宮的光彩。

縱然是坦蕩磊落的屍佼,也不認爲他能治國理民,而只能治學。如此一片蜚聲,顯然是伸展無望的徵候了。孟子對齊國的一片熱誠,也漸漸冷了下來。雖說齊王對這些議論還沒有任何表示,然孟子已經看到齊國不是久留之地了。和他的祖師孔老二一樣,他也政治投機失敗了。孟子最後決定…三日後,齊王率領羣臣諸子,在臨淄城外的郊亭爲孟子隆重餞行。

“百官諸子入席…”司禮大臣一聲高宣,結束了熙熙攘攘的讚頌和關照。齊王在祥和的樂聲中拉起孟子的手,並肩走進大石亭,其餘百官諸子都在亭外一圈帳篷下的長案前落座。樂聲終止,齊王高聲道:“孟夫子至孝大賢,乃天下楷模。今日爲孟夫子餞行,來日願孟夫子早日回齊!”不知道的算了,知道的心裡都好笑,這個齊王,就借用孟子的賢名給自己賺名聲了。孟子卻是很認真,在齊王身邊拱手笑道:“多謝齊王君臣盛情,孟軻永誌不忘。”

齊王舉爵敬道:“來,爲孟夫子高堂康健,幹!”孟子抱爵環拱,一飲而盡,表示了向齊王君臣的深深謝意。剛剛入座,上將軍田忌從緊挨石亭的帳篷下站起,拱手道:“夫子今日要走,田忌有一事不能自解,尚請夫子賜教。”孟子笑答:“不敢言教,但盡所能。”

田忌恭謹道:“楚國獻來一劍,百官諸子無人能識。素聞儒家辨物詰古,博大淵深,當初孔夫子曾爲列國解過不知幾多疑難之物,是以敢請夫子辨識此劍,爲天下解惑。”這是暗裡非難孟軻。齊王拱手道:“多勞夫子了。”“敢請一觀楚劍。”孟子不懼,一點也沒有推辭。

田忌一招手,內侍用大盤託着一支古劍呈到孟子面前。盤中古劍約有二尺許長,青銅劍鞘上古紋斑駁,有金石古器的神韻。孟子拿過古劍,左手一掂,右手一按劍扣,但聞一陣清越振音隱隱而起,青光乍閃,古劍滑出劍鞘一尺許。隨着劍身完全抽出劍鞘,一道清冷的光芒在亭中閃爍不定。亭外遙觀,恍若一面銅鏡的反光。羣臣諸子不由一陣驚歎。孟子端詳劍鋒有許,又以手指輕彈劍身,青揚的金聲嗡嗡繞樑。孟子又用一方白絲巾細細地拭抹了一遍劍身,若有所思地將古劍放回大盤。全場不禁屏息。孟子肯定地道:“此劍乃前次時行刺北秦公的魚腸劍,確係古劍神品。”齊王微微一笑,道:“煩請夫子詳加拆解。”孟子從容道:“要說劍器,須說源流。鑄劍術源於黃帝時之蚩尤部族。蚩尤以天賜銅料鑄劍三千,曾屢敗黃帝大軍。相傳蚩尤部族所鑄最有名的劍,是彎月形的‘蚩尤天月劍’,惜乎此劍湮滅後世,聽說後在北秦公的手裡,但秦國以爲公主陪嫁,又回到了北秦公的手裡,也不知道真假。三千多年後,吳越大山中有神工巧匠歐冶子,善以鐵料輔以銅、金鑄劍,遂使鑄劍術成爲一門極深的學問。春秋時又有吳國神工干將、楚國神工風胡子,兩門派比肩而立,鑄劍術此時達於登峰造極。此三人先後爲天下鑄成十口名劍,每一口均是稀世珍寶,兵中神品。”十大名劍,現在人不問而多有知者,一曰干將,二曰莫邪,三曰龍淵,四曰太阿,五曰工布,六曰湛盧,七曰純鈞,八曰勝邪,九曰魚腸,十曰巨闕。其中後五劍分爲大三、小二,稱大刑三、小刑二。即湛盧、純鈞、勝邪,均爲長劍。魚腸、巨闕,則爲短劍。前五劍爲雌雄、三名神劍。干將、莫邪爲雌雄劍。太阿、龍淵、工布爲三名劍。田忌脫口而出道:“楚國特使私下說,這口劍是干將。”

“非也。”孟子搖搖頭笑道,“此劍斷非干將,有三不是。其一,劍形不是。干將爲雄劍,英挺雄長,當有三尺左右。此劍短而稍寬,不足二尺,乃小刑之象。其二,劍鋒不是。干將莫邪者,乃夫婦合煉而得名之雌雄劍。妻子莫邪投身入爐,而使鐵汁大出。劍成後,雄劍劍鋒有紋絡斑痕,那是雌劍血淚灑於雄劍所致。眼前古劍雖有紋絡,然卻在劍身,不在劍鋒,且通體有紋,故非干將也。其三,劍音不是。劍爲百兵之神。舉凡名劍,皆有靈性神韻,遇大奸大惡,則鳴於鞘中;劍鳴通於琴鳴,一旦出鞘,則先聲奪人。干將莫邪之振音,不同於任何名劍;匣中警示之鳴,宛如寒風過林,悲鳴低嘯;劍身出鞘,則鏘鏘然若蕭蕭馬鳴;若指彈劍身,則其振音低沉悠長,宛若長夜悲悽。而眼前古劍,則振音清越,餘音明朗繞樑,與干將大異。”鄒衍忍不住高聲問:“夫子認定此劍爲魚腸,可有來歷佐證以明之?”

孟子再度抽出古劍:“此劍,形制短小,爲其一。振音清越,爲其二。但根本之點,尚在劍身紋絡。名劍除干將莫邪有血淚斑外,其餘八劍均有不同紋絡,且皆在劍身。龍淵紋絡如高山臨淵,太阿紋絡如流水微瀾,工布紋絡則如大河巨浪。諸公請看,眼前古劍之紋絡屈襞蟠曲,酷似魚腸,此劍魚腸之名,正根據紋絡之形而來。是以,孟軻斷定此劍爲魚腸古劍。”

衆臣齊聲附和:“孟夫子博大淵深,佩服之至!”孟子高聲道:“儒家教人,文武並進,六藝皆精,何來只通禮樂之事?”石亭外的孫臏遙遙拱手作禮…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63章 鬱郅宮的水鍾第461章 搬師回軍第383章 斜道口的夾擊戰第740章 熒玉悲劇的開始第279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二)第489章 白雪問罪第520章 郭氏入鬱郅第520章 郭氏入鬱郅第541章 燕國的感嘆曲第792章 人工湖太難造了第163章 花田議商第62章 公叔老頭的消息第373章 孫臏第604章 最後的防守第284章 選擇第457章 破城大勝第389章 北信君的演講第178章 朋友還是朋友第530章 強兵之策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第763章 楊朱出兵第804章 秦奪河西第516章 北秦伯的浪漫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276章 羊馬河的水第683章 鬱郅國家賓館第322章 解決手尾第369章 再回法學館第144章 猜疑第748章 魏王的反省第16章 骨頭,就要啃最硬的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699章 開西域都護府第130章 小熊之歌第519章 劉持白的自作主張第2章 我是誰第751章 中原大戰第186章 櫻亭下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108章 西戎之亂第736章 女相勸政第633章 賺六千萬金?第227章 與鄧陵子論學(二)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48章 出奔第330章 龐涓的夜訪第39章 一個騙子的誕生第344章 夜市遇賢第440章 東夷之射第507章 歌劇的開端第426章 禺支人的內亂第623章 想起霸主來了第687章 威脅論第105章 篝火晚會第757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5章 生存法則第752章 楚王的算計第468章 鬱婉芳華第671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二)第738章 會見秦太子第256章 雪地舞槍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211章 立約第497章 新的戰略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12章 死不瞑目第451章 拆遷工程第233章 身不由己的追思第526章 丞相的態度第463章 鬱郅宮的水鍾第622章 漫天要價第608章 步軍失敗,戰車出動第296章 小狐射鹿第43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526章 丞相的態度第2章 我是誰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691章 各國的反應第774章 人丁總算開始興旺了第429章 北賽山聯歌第307章 他們死定了第657章 秦國的紙元第716章 模範軍的表演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674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五)第301章 發行紙錢的計劃第620章 擴大影響乘勝追擊第67章 任性的熒玉第363章 北信君到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59章 愛與痛第550章 《鵲巢》第79章 遊浪在安邑第752章 楚王的算計第464章 戰爭與和平第744章 滅國大罪第110章 劉羲的算計
第463章 鬱郅宮的水鍾第461章 搬師回軍第383章 斜道口的夾擊戰第740章 熒玉悲劇的開始第279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二)第489章 白雪問罪第520章 郭氏入鬱郅第520章 郭氏入鬱郅第541章 燕國的感嘆曲第792章 人工湖太難造了第163章 花田議商第62章 公叔老頭的消息第373章 孫臏第604章 最後的防守第284章 選擇第457章 破城大勝第389章 北信君的演講第178章 朋友還是朋友第530章 強兵之策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第763章 楊朱出兵第804章 秦奪河西第516章 北秦伯的浪漫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276章 羊馬河的水第683章 鬱郅國家賓館第322章 解決手尾第369章 再回法學館第144章 猜疑第748章 魏王的反省第16章 骨頭,就要啃最硬的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699章 開西域都護府第130章 小熊之歌第519章 劉持白的自作主張第2章 我是誰第751章 中原大戰第186章 櫻亭下第669章 集團軍時代的到來第108章 西戎之亂第736章 女相勸政第633章 賺六千萬金?第227章 與鄧陵子論學(二)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48章 出奔第330章 龐涓的夜訪第39章 一個騙子的誕生第344章 夜市遇賢第440章 東夷之射第507章 歌劇的開端第426章 禺支人的內亂第623章 想起霸主來了第687章 威脅論第105章 篝火晚會第757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5章 生存法則第752章 楚王的算計第468章 鬱婉芳華第671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二)第738章 會見秦太子第256章 雪地舞槍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211章 立約第497章 新的戰略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12章 死不瞑目第451章 拆遷工程第233章 身不由己的追思第526章 丞相的態度第463章 鬱郅宮的水鍾第622章 漫天要價第608章 步軍失敗,戰車出動第296章 小狐射鹿第43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526章 丞相的態度第2章 我是誰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691章 各國的反應第774章 人丁總算開始興旺了第429章 北賽山聯歌第307章 他們死定了第657章 秦國的紙元第716章 模範軍的表演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674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五)第301章 發行紙錢的計劃第620章 擴大影響乘勝追擊第67章 任性的熒玉第363章 北信君到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59章 愛與痛第550章 《鵲巢》第79章 遊浪在安邑第752章 楚王的算計第464章 戰爭與和平第744章 滅國大罪第110章 劉羲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