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離間之計也

石亭外的孫臏遙遙拱手作禮,笑道:“曾聞孟夫子射技超人,敢請夫子一展風采。(pm)”

衆人知道孫臏久在魏國,而孟子也在魏國多年,孫臏的話斷無差錯,不由齊聲附和:“願睹夫子射技!”齊王卻是大有疑慮,孟夫子雖爲大師,畢竟一介書生,如何能精通箭術?他猛然警覺,是否有人要給孟子難堪?心念一閃,他對孟子笑道:“夫子高才,何在乎鼓勇小技,莫與彼等當真便了。”孟子本當婉辭,但他最是要名,聽到齊王的“小技”二字,分明是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不行。心念及此,孟子霍然起身道:“齊王並諸位大人,孟軻今日獻醜了。”說完果斷把寬大的布袍一撩,信步就走出亭外,場中頓時發出一片歡呼之聲。

郊亭外本是專停車馬的空場,田忌立即指揮兵士將車馬轉移,讓出一條寬闊的箭道,樹起一座高大的箭靶。齊國羣臣諸子一齊興奮得夾道而立,護衛軍兵也站在高處觀看,整個箭道被密匝匝包圍了起來。齊王則站在亭外高出人羣許多的王車上,饒有興致而又不無擔心地觀看這場文人彎弓。孟子來到人羣夾道之中,向前一瞄,靶大而近,頓時心下冷笑,知道這些得勝的武人一個個都小瞧自己,也不想想,自己遊學出身,如果沒有一點本事,走在這盜匪橫行的戰國,早給人宰了,竟然敢小看自己,說不得要亮亮本事了,也好叫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當下笑道:“上將軍,如此能叫射技麼?換最小箭靶,擺至一百八十步。”

全場驚訝得鴉雀無聲。誰都知道,給孟子擺的箭靶是射箭初學者用的大靶,比真人還要高大,而且只擺了六十多步遠。儘管如此,能射中三箭,對普通人來說,也是個難,而對於孟子這樣的儒學廢柴,這在衆人的眼裡相當於中國人在民國年間比美國人還快的登上月球。

稷下學宮研修實用學問的廢物,又有幾個能射箭、擊劍、駕車?所以一聞孟子要求最小靶,而且要一百八十步,所有人都不禁驚訝失色。要知道靶、一百八十步,那是軍中神射都極少使用的,尋常被稱爲神射者也不過“百步穿楊”。一百八十步,意味着射手必須具有開二石強弓的力量,必須有久經訓練的極好的目力,這樣的射手,在幾十萬大軍中也是寥寥無幾的。齊軍長於技擊,對神射箭術極爲推崇,自然是人人知道其中難度,一時間難以相信,卻又不敢言聲,全場靜得空山幽谷一般。也不知孟子是裝b還是在吹牛!

田忌稍有沉吟,心下冷笑,他可是對孟子一點好感也沒有,你自己找死,可怪不得我,他當下斷然命令手下道:“延長箭道!換神靶!”命令一下,官兵人羣自動地譁然後撤,箭道驟然開闊,遠處齊兵們也換上了小小箭靶,遠遠如獵場上的一隻兔子般隱隱

一名軍吏捧上一張長弓、三支鐵箭。孟子掂了掂,笑道:“請用王弓兵矢。”軍吏困惑道:“此乃軍中最好弓箭,小吏未嘗聞王弓兵矢。”孟子大爲嘆息,搖頭擺腦,感嘆道:“齊爲大國,兵械卻如此貧乏,何以強兵哉

!弓有八種,箭有十二類。王弓力強,遠射戰車與皮革。兵矢以精鐵爲鏃,長羽爲尾,遠程射殺才不致飄飛。如此軍國之利器,豈能無備焉?”

孟子本人雖然迂腐不堪,但是他學問的確是多博的,只是錯將了儒家,才致如此的廢物。但他到底也算得上是一代古時的相聲大師,那嘴皮子一個叫厲害,口吐蓮花也不爲過也。

此時,他信手拈來,一番評點,軍中將士聞所未聞,一時人人咋舌,對孟子肅然起敬。

齊王高聲道:“夫子,請用本王弓箭。”說着摘下王車上的長弓與箭壺。田忌上前接過,裝作恭敬地捧給孟子。孟子向齊王遙遙拱手作謝,接過弓箭一掂道:“此弓乃唐弓,此箭乃殺矢。唐弓力道厚重,宜於射深。殺矢杆重鏃銳,遠射穩健,亦算良弓名矢了。上將軍,戰陣攻殺,僅王者有利器,可是無用也。”他逮到了機會,就要臭顯一下自己的學問!

田忌好笑,但禮不可廢,只得深深一躬道:“謹遵教誨,齊軍當重新改制軍器配置全軍。”

孟子不再多說,脫去寬大布袍,露出緊身白布衫褲,兩鬢花白的頭髮襯出溝壑縱橫的古銅色面孔,現出一種少年老成的威武穩健。他背起箭壺,執弓試拉,似乎覺得弓箭尚算差強人意,便搭上長箭,緩緩開弓。強勁的唐弓倏忽間滿月般張開,孟子雙腿前蹬後弓,紋絲不動地引弓佇立,瞄一眼已經很少見他射箭的弟子,對他們殷殷叮囑道:“射藝之本,在於力神合一,常引而不發,直練至視靶中鵠心其大如盤、其近在鼻,方可引弓滿射。”

話音方落,嗖、嗖、嗖,三箭連發。長箭帶着尖厲的嘯聲,飛向隱隱約約的兔子般的小小箭靶,穿透了靶心。最後一箭穿過靶心時,隱約可見的小木靶轟然倒地,激打起一陣塵土。

全場驚愕有頃,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喝彩聲與歡呼聲。齊**兵歡呼雀躍,齊聲大喊:“請孟夫子爲齊軍教習!”孟子穿好長袍,他強把急促的呼吸給壓了下來,裝出一副神定氣閒地向官員軍兵微笑拱手。齊王已經興奮地下了車,向孟子一躬到地道:“夫子藝業驚人,何其深藏不露也?夫子請進亭入座,田因齊有話。”孟子進入石亭落座,朝臣諸子也都復歸原位,凝神聚目於齊王。齊王鄭重拱手道:“夫子深藏藝業之學,田因齊深爲感慨。今鄭重相求,若夫子放棄仁政禮治之道,即在我齊國任丞相之職,統攝國政,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田忌微微一笑,當即表態,慨然道:“孟夫子若能爲齊國丞相,正當其所。”騶忌見了,不落於後,也上前道:“我王以孟夫子爲相,上順天心,下應民意。”只是這兩人嘴上是這樣說,心裡那個膩歪!想也是知道,和孟子這種好爲人師表的僞君子面前一起當官……那個噁心!但這是齊王的意思,只能順着來,不能逆之!先應下來,再徐徐圖之!而且,齊王自己也說了,要孟子棄仁!僅此一條,就可以讓孟子知難而退

!但這也是齊王給孟子的一個臺階。

齊王欣賞孟子的才學,他也想要用孟子這個人,但是孟子的儒學,卻是不爲各國所接受的!如果孟子棄了儒學,他自然是可以爲官,但儒家麼……嘿嘿!可是孟子出來混的,打的就是儒家的名頭,如果他爲了齊國的官而放棄了自己的學術觀念,那可就真的是一無是處了。

果然,稷下學宮的諸子們大爲惶恐,轟轟嗡嗡地各抒己見議論起來。只要孟子一言……

天下顯學,就可以正式宣佈,再也沒有儒家這一學派!但孟子死鴨子嘴硬,他心裡想得不能再想,可是他卻只能喟然一嘆,道:“孟軻之不能放棄仁政禮治,正若齊王之不能放棄王霸之道。道不同,不相爲謀。孟軻寧肯不任齊國丞相,亦當固守孔夫子爲政大道。”

屍佼站起高聲悲嘆道:“夫子之道,崇高美好,然卻遠離當今時世,實則以良善之心倒行逆施。若以此道爲政,縱有一時之安,百年之平,卻會殃及萬世萬萬民,毀國亡種,莫過於此。屍佼願夫子久遠治學,莫爲卿相!”慎到也拱手高聲道:“申子術法強韓,衛鞅法學強秦,北秦公劉羲之法墨新政之北方稱強,夫子若也能像上三者之爲政,可使弱國強大,儒家自有再生之根基。然空言復辟井田,猶如水上浮萍,何以爲政治國?只怡它人笑爾!”

孟子露出了一種悲天憫人的微笑,道:“韓國之強,染血無數,治標而不治本,它日一朝身死,看其法焉有存者!秦國變法,實乃苛政之變。苛政猛於虎,必不長久矣!北秦劉羲,人間禽獸,率獸食人,無惡不爲,縱有一時之強,必遭永世之罵名!我儒家自求大同之境,爲萬世立極,雖明知不可而爲之,然我心無怨無悔。只爲給人世保存一縷良知,我儒家子弟,寧可殺身以成仁,捨生以取義,而絕無苟且之輩。”說罷,他緩緩起立,悲愴的走出石亭,來到筵席帳篷中間的大紅地氈上,從田忌手中拿過一口長劍。衆人不禁大爲驚愕。

“齊王並諸位大人,請聽孟軻一曲,以爲分別大禮。”說罷,孟子踏步舞劍,大袖飄飄,劍光搖搖,俄而長歌,歌聲中充滿了一種悲壯幻滅:“禮崩樂壞兮瓦釜雷鳴……高岸爲谷兮深谷爲陵……痛我生民兮遍地哀鴻……念我大同兮恍若大夢……天命何歸兮四海漂篷……”

衆儒家弟子們人人肅穆,低沉蒼涼地和聲跟着孟子唱着:“天命何歸兮,四海漂篷……”

歌聲反覆,化成天地間悠遠的回聲。儒家……這是世上最美的欺世之花。他的義學之正,理學之美,言辭之清雅,行高於旁人,的確是讓人稱慕。可惜的是,儒家的一切只是建立在最虛無的浮華之上。它無恥的利用了我們中國人的善良,而善良,卻往往會涎生出最醜陋的罪惡!好心會辦成壞事。打個比方,一個老人疼愛自己的孫子,對孫子做的一切,都估而息之,認爲孩子還小,可以慢慢教,直到這個孩子在外邊殺人放火,無惡不爲

!老人覺得自己疼愛孩子沒有錯,那這個錯,是誰的呢?儒人們只看到了自己的這種儒善,但是卻並不知道……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會有醜惡!這個世上,最邪惡的醜陋,只會長在最善良的地方。儒家的文學越是提倡善良仁義,而它帶來的後果,卻是相對的更加的邪惡!

離開了齊國,腐儒孟軻來到了魏國。他的這次,政治投機目標放在了魏國的身上!

中原進入了紛爭不息的爭霸大戰中,在這個時期,能佔便宜的,只有邊緣的國家。比如楚國,佔一點小便宜,秦國,也是悶聲發大財,而曾經不可一世的北秦國,卻是悄無聲息。

桂陵之戰,雖敗,卻反而在國中上下激起了一股同仇敵愾的血氣。這種感覺,就好似一個一向自高自大的人,突然給一個自己平時瞧不起的人冷不防的抽了一記耳光,那個惱羞成怒就不要提了!從魏惠王、太子申、丞相公子卬、上將軍龐涓,到軍中將士與安邑大梁的國人,無不痛罵齊人鼠竊狗偷、孫臏“廢人”陰險狠毒。總之是驚人的一致——魏國不小心遭了一次暗算,齊國其實差得很遠。這一點,是事實!精明開朗的魏人覺得,魏國沒有錯,滅趙是應當的,回兵援救大梁更是應當的,壞就壞在孫臏陰毒,竟然卡在半道上偷襲!

這時,魏國開始動了!話還要說齊國。自打齊人打勝了一次,齊王就有點高興的找不到北!於是,齊王就更加的寵任田忌、孫臏兩人,視此二人爲黃金組合,專以兵權委之。

騶忌就開始害怕起來了。一定要說明,騶忌是一個自薦官員,也就是說,他自薦,而他成功了,所以他現在坐上了這個位子,而也由此,對於自己幸運得到了這個位子,他就深深的恐懼自己會失去這個位子!想也是知道,騶忌本來僅僅只是一個琴師,如果不是齊王用他爲丞相,那他就什麼也不是,會還原成一個賤役之人。也就是說,他現在的一切就會失去!

所以他最怕的,就是有別人來取代他。過去他和田忌好,那是因爲田忌不可能成爲一個治政的人才,但齊王提出了黃金組合之後,他驚懼的發現,如果田忌和孫臏這樣的默契配合,那麼他就有足夠的才能當這個相位。一下子,騶忌害怕了起來。他好不容易得到了富貴的貴族之位,在齊國,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想要把自己的位子定下來,沒有一二十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絕對不會容自己的位子給別人拿去!現在的騶忌已經不是從前的琴師了……

和所有的從政貴族一樣,騶忌自己也開始養起了門客。他手上有一個人,名叫公孫閱。公孫閱可不是一個無名之人,他本來是魏國元帥龐涓謀士。原爲齊國人,因齊國內亂而投奔魏國。在與楚國決戰時,向孫臏請教。後來幫助孫臏,把龐涓的陰謀告訴孫臏。

離開魏國後,他出使到齊國,正好,和鄒忌碰上了。龐涓在魏國已經開始失勢,而且由於他和孫臏的原因,在龐涓那裡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於是他就投入到了鄒忌的門下,怎麼說,這位過去的琴師現在可是齊國的丞相,官可不算是小了。鄒忌對他很信任,就和他一起商量,要對付田忌、孫臏。因爲在他看來,自己雖然幫了孫臏,可是孫臏打了龐涓,這讓他的飯碗動搖了,沒有什麼比壞人飯碗更過分的。於是他就支持此點。

恰好,出於對孫臏的忌憚,魏國方面,上將軍龐涓使人以千金行賂於騶忌之門,要得退去孫臏。騶忌是正中其下懷,於是就讓公孫閱假扮作田忌家人,持十金,於五鼓叩卜者之門,說道:“我奉田忌將軍之差,欲求占卦。”卦成,卜者問道:“何用?”公孫閱道:“我家將軍,田氏之宗也(指田忌),兵權在握,威震鄰國。今欲謀大事,煩爲斷其吉凶之卜。”

卜者大驚,這可是想要造反。古人不是傻子,於是他道:“此悖逆之事,吾不敢與聞!”

公孫閱只是爲了他知道而已,就藉機的對他道:“先生既然不肯斷卜,那就算了,只是這件事不要說出去就可以了!”公孫閱方纔出門,騶忌差人跑來,將卜者拿住,說他替叛臣田忌占卦。卜者道:“雖有人來小店,實不曾佔。”騶忌就藉着這個機會入朝,以田忌所佔之語,告於齊王,又把卜者拉出來爲證。齊王雖然賢名,也是沒有辦法,很自然的會懷疑。

於是齊王對田忌就起了忌憚之心,命人每日使人盯着田忌,觀察他的一舉一動。這樣的事情自然瞞不過領軍的田忌和孫臏,田忌有軍事上的直覺,而孫臏更是可以分析,什麼事,一猜也就全中了!當下,兩人合計,知道兵家在齊國難混,怕就是怕這個離間計。北秦公當年就有過明言,兵家是虎,主可御狗,而懼虎。在這種木秀於林的時候,爲防風來摧之,只好大隱於世了!反正兩人也不是太在意那些權位的事情。於是田忌當即上朝,向齊王借托病之名,辭了兵政,這才讓兩人得以保全。而孫臏也跟着一同的把軍師之位給去了!

龐涓聽到齊國退了田忌、孫臏不用,大喜道:“吾今日乃可橫行天下也!”哪知道高興沒兩下子,覺得已經用不着田忌、孫臏,或者說雖然離了田忌和孫臏,但齊王還是要……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756章 史無前例的強軍第135章 死亡的篇章第670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一)第18章 死戰不休第723章 六月裡的大事第96章 分秦的危局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388章 海西的第一刑法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388章 海西的第一刑法第402章 大遷徙第450章 密道奇兵第546章 相夫子的兩個請求第453章 唐努依賽的決定第201章 送行第554章 過河、過河第374章 與第二兵聖相見第196章 早走第18章 死戰不休第456章 北信君的醒來第577章 林胡的冬天要到了第103章 完美的屠殺第133章 黑暗的黎明第416章 靜靜的禺支國第289章 忙得都有味了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470章 招民令第264章 軍法第712章 學習殘忍第294章 二次入魏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223章 嬴山回來了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卻已是物是人非第512章 墨門風波起(一)第744章 滅國大罪第224章 墨者登門第175章 青堡會議(四)第357章 與小老頭孟子大鳴第508章 勞心第564章 掩月殺陣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606章 先攻何方?大營!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46章 這裡的黑夜靜悄悄第450章 密道奇兵第299章 再回安邑第785章 得嘗所願第594章 請太子大人盡興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250章 黃牛大巫祭的算計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卻已是物是人非第177章 代政相權第635章 再見積屍堡第562章 趙軍的第一批次失敗第671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二)第68章 黑羊當災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571章 三公子的慘敗第394章 突如其來的尷尬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502章 北秦的報業發展第26章 明月夜第620章 擴大影響乘勝追擊第623章 想起霸主來了第159章 沒有人瞭解鬼車第676章 魏相不如北秦相第504章 秦扁鵲治病第549章 勸牧從農第36章 情動第154章 鬼車的臣服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337章 臨淄沒有樹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487章 公孫賈使東騎第337章 臨淄沒有樹第252章 夫人要探夫第477章 兩個公主第534章 談述舊情第192章 不容第574章 蘋果第124章 離合震勁,撕人!第706章 命不相同第687章 威脅論第490章 迎接第701章 三年之許第523章 區水河第466章 比秦國打來更大的惡耗第40章 打馬入雍城第337章 臨淄沒有樹第111章 狼禍第532章 北秦使魏第45章 生存法則第65章 嬴虔讓位第543章 北秦的雨天第120章 面具第131章 逃出昇天第3章 墟有市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147章 師徒再會
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756章 史無前例的強軍第135章 死亡的篇章第670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一)第18章 死戰不休第723章 六月裡的大事第96章 分秦的危局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388章 海西的第一刑法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388章 海西的第一刑法第402章 大遷徙第450章 密道奇兵第546章 相夫子的兩個請求第453章 唐努依賽的決定第201章 送行第554章 過河、過河第374章 與第二兵聖相見第196章 早走第18章 死戰不休第456章 北信君的醒來第577章 林胡的冬天要到了第103章 完美的屠殺第133章 黑暗的黎明第416章 靜靜的禺支國第289章 忙得都有味了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470章 招民令第264章 軍法第712章 學習殘忍第294章 二次入魏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223章 嬴山回來了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卻已是物是人非第512章 墨門風波起(一)第744章 滅國大罪第224章 墨者登門第175章 青堡會議(四)第357章 與小老頭孟子大鳴第508章 勞心第564章 掩月殺陣第6章 都是看不透的人第606章 先攻何方?大營!第624章 趙國驚雷第46章 這裡的黑夜靜悄悄第450章 密道奇兵第299章 再回安邑第785章 得嘗所願第594章 請太子大人盡興第260章 涇北失守第250章 黃牛大巫祭的算計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卻已是物是人非第177章 代政相權第635章 再見積屍堡第562章 趙軍的第一批次失敗第671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二)第68章 黑羊當災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571章 三公子的慘敗第394章 突如其來的尷尬第535章 文化的革命第502章 北秦的報業發展第26章 明月夜第620章 擴大影響乘勝追擊第623章 想起霸主來了第159章 沒有人瞭解鬼車第676章 魏相不如北秦相第504章 秦扁鵲治病第549章 勸牧從農第36章 情動第154章 鬼車的臣服第353章 康公有後第337章 臨淄沒有樹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487章 公孫賈使東騎第337章 臨淄沒有樹第252章 夫人要探夫第477章 兩個公主第534章 談述舊情第192章 不容第574章 蘋果第124章 離合震勁,撕人!第706章 命不相同第687章 威脅論第490章 迎接第701章 三年之許第523章 區水河第466章 比秦國打來更大的惡耗第40章 打馬入雍城第337章 臨淄沒有樹第111章 狼禍第532章 北秦使魏第45章 生存法則第65章 嬴虔讓位第543章 北秦的雨天第120章 面具第131章 逃出昇天第3章 墟有市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147章 師徒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