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車陣

末時,已經大量使用火器。在東京時,曾經設有廣備攻城作,設工匠五千餘人,下又分爲十作,其中就有專門製造火藥的火藥作,和製作火藥武器的火作。早在元豐七年時,一次就有發神臂弓火箭十萬支、火藥弓箭兩萬支、火彈兩千餘枚的記錄。

到得北宋末南宋初,又有鐵球炸彈,亦就是萬人敵的出現。其後,則又有最早的管形噴射火器突火槍的出現。

這種突火槍,以巨竹筒爲槍身,由尾部至頭,由細至粗,內裝鐵屑、火藥、箭矢等物,噴發時其聲響亮,射程超過百米,是整個世界最早的管形火器的始祖。在竹製突火槍發明後不到兩百年,人類已經開始用金屬管器製造火槍,可以說,突火槍的出現,標誌着火器時代的降臨。

只是突火槍到底還只是一個火器的萌芽,宋人制作它時,也只是用來做攻城的武器,因爲不能製作鐵管火槍,所選的毛竹粗大笨重,經過幾道加工後,仍然容易碎裂,而且不易攜帶,用做守城或是攻城戰時,可以增加已方的火力輸出,用來野戰,則弊病很多,根本不如用人力輸出的神臂弓。

趙桓知道有突火槍時,初時也並不在意。在這個時代想超越兩百年的時間,製造出威力巨大的火槍,極不現實,他也並沒有如此打算。

只是在有一日想起步兵對抗騎兵時,卻突然想起明軍與蒙古騎兵的諸多經典戰例。而其中最爲佼佼者,無疑是明朝第一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裡記錄的以車陣對抗蒙古騎兵的戰法。

明軍抗日援朝之役,也有以車兵對日軍的記錄,而且以少敵多,對抗數倍敵軍,車陣巍然不動。

趙桓想及此事時,卻是心動不已。宋軍在火器上自然不能和明軍相比,然而宋軍在弓弩等長程武器上所費的心血,卻又遠在明軍之上。兩相比較。雖然在遠程攻擊時的密度不及明軍,但打擊的範圍和力度,其實也並不在明軍之下。以打造堅實的軍車結成車陣,以宋軍強悍地遠程攻擊能力,其效果勢必將不在明軍的車陣之下。

有了這樣的想法,自然是雷厲風行。只是這種跨越前代的東西,說來已經是極簡單,做起來卻極是困難。光是戰車的模樣及載重,加上防護能力的設計,諸如種種,就曠日持久極費時間,還是在靖康五年上半年時,趙桓就已經交待軍器監開始督造,一直到步人甲和陌刀批量生產,開始裝備軍隊時,纔出來幾輛戰車的模型。

而在車內安置突火槍,更使得預想中的車陣火力。更加地兇猛難當。

自岳飛前來長安。趙桓便決意讓這些親臨戰陣的大將一同前來,觀看戰車使用情形,以確定是否投入巨資打造。用來戰場決勝。

在軍器監幾個主官的指揮下,幾輛大車依次推出,鑲合一處,頃刻之間,五六輛戰車連成一片,幾十個持矛挾弩的士兵藏身車後,向着不遠處的靶子射箭,而車身正中的突火槍亦裝填火藥,鐵屑,箭矢。一個宋兵打燃火石點起藥線,一團火花亮起不久,槍內火藥引燃,砰然一聲巨響,一團火光在白晝中仍然耀眼,無數的鐵屑和幾支利箭被極大的推力噴射而出,將遠處的幾個靶子打的千瘡百孔。

“好,爾等做地真好。”

趙桓就在不遠處,並沒有避地很遠。在他看來。這種程度的火藥射擊,跟他兒時放的二踢腳也差不了多少,並不象其餘地宋人那麼聞聲而色變。

大踏步走向前去,看到突火槍的圓口處煙熏火燎一片,槍身雖然厚實,卻仍然有了一些細細的裂紋,看這情形,若是再發十幾槍,就很有可能炸裂。

他心中略有些遺憾,卻也知道在當前的科技、工匠及物質條件下,這種加大加粗的突火槍已經是威力極大的火器,如果想造出鐵管火器,或是加大火藥的威力,都屬於極其不智的行爲。

儘管他還意有不足,在一邊觀看的其餘大臣,卻早就驚的呆了。

趙鼎與虞允文雖然職在樞密,卻也不知道皇帝暗地裡吩咐人搞出了這麼奇怪地武器。初時見這大車,衆人還在心裡暗笑,皇帝必定是想復春秋時的車戰之術,還彌補宋軍馬匹不足的短處,這樣不切實際的行爲,對這個一向英明果決的皇帝還屬首次,趙鼎身爲樞相,心中一邊爲難,一邊還在想着如何不掃皇帝顏面的勸說皇帝打消這種荒唐的做法。

待看到大車佈陣,弓箭手射擊,刀矛手掩護,而車中還有突火槍對着想象中掩殺過來的敵兵射擊時,衆人都是看的目瞪口呆,如墮夢中。

看到各人如癡如呆模樣,趙桓心裡暗笑,卻又是退了回來。

其餘演練地宋軍亦是退回,卻又有一股騎兵轉到車陣正前,一直突騎至車身之前,刀砍斧削,雖然將車身中不少木製的地方砍爛,卻始終無法奈何車身正體分毫。

而在騎兵衝擊的時候,車陣後的刀矛手亦是象徵性的戳刺,各人眼中看的分明,就在那些騎兵攻擊之際,車陣後的刀矛手可以藉着車身的掩護,從容攻擊,而其實在騎兵近身之前,也會有相當的數量會被弓弩手和突火槍打的稀爛。

“好了,演練至此,你們有什麼話說?”

待最後的騎兵突擊演練完畢,趙桓命人將殘車拖下,笑吟吟坐在人遞上的椅子上,向着各人發問。

虞允文先上前笑道:“看陛下神情,這車戰之法早就胸有成竹,臣等此時雖然知道這般配合大有威力,卻還是懵懵懂懂,說不清究竟,還請陛下爲臣等開釋一番。”

岳飛方面大將,趙鼎是謀國重臣,虞允文雖是籤書樞密,其實資歷很淺,此時上前自承無能,以他的身份,確是恰到好處。

趙桓用欣賞的眼光看他一眼,卻又目視岳飛,向他問道:“岳飛有何看法?”

岳飛正自思索,聽得皇帝詢問,先是一楞,然後方笑道:“臣觀這車陣之法,雖然防守時威力很大,不過最易用在地形平坦的戰場,不然的話,就怕倉促之間,難以成陣。”

趙桓點頭道:“兵陣之法在戰場上遇着敵騎繞道,或是夾擊兩翼,用以防守與城池無二。只是在山地丘陵,突然遇襲時,需兵士們訓練有素,遇敵不亂,急切間可以展開,不然,與尋常大車無異。”

虞允文又道:“除此之外,還需得步騎協同,步兵守,而騎兵相機出擊,如此交替,敵人攻不能進陣,而退敗時又遇着我軍騎兵追擊,顧盼之間攻守俱難,勢必大敗。”

“好,爾所言極是。”

趙桓心中對此人極是激賞,忍不住大聲誇讚。僅以幾輛大車展現的戰術演練,就能推演出大軍做戰時的章法陣勢,虞允文確實不負他千古名將的美譽。

見各人都是神情興奮,趙桓卻又笑道:“車戰之法,實爲步兵抗拒敵人騎兵的補充,並不能以它來用來決勝。平原地區,可以用車,半山,則用步騎協同,要塞山地,則步弩配合,用兵之妙在於一心,岳飛誠爲我朝良將,此原也不必朕來說。”

聽得皇帝誇讚,岳飛連忙遜謝,趙桓擺手道:“不必過謙,朕若不信你,如何將步人甲、陌刀,還有戰馬悉撥你處?襄、洛之間,盡是平原,正適以步騎協同,輔以車陣的戰法。朕帶你來看這車陣演練,便是爲此。通觀自準至太行,或是水網密佈之所,或是山地,而中原自古爲名將用兵之處,岳飛,朕對你有厚望,自此之後,新建戰車亦撥歸於你,好生使用,於戰場上用堂堂正正之師,大破敵騎!”

岳飛到得此時,終對趙桓心悅臣服。

他久在外鎮,對皇帝幾次親征的成績,坊間傳言又多有誇大不實之處,這就更使得他懷疑,而不能全然相信是皇帝親赴戎機,決勝疆場之上,今次到得長安,所見所聞,甚至親眼看到趙桓的騎術精良,再加上此時對車戰以及步騎做戰地形地利的分析,俱是皇帝當着他面,隨意做來,此時此刻,卻不由得不叫他對皇帝的武略敬服非常。

欲要上前說話,以示忠忱之意,卻又覺自己笨嘴拙舌,多言不如少說,當下只是躬身一禮,答了一個“是”,便自退後。

他這樣的態度,反倒令趙桓更加欣悅,當即笑道:“卿可謂敏於行而訥於言,真有古君子之風。”

又向諸人笑道:“今日議說了一天的軍事,朕乏了,你們想必也是累了。今年只怕不會有大戰,朕又要冊立皇后,大夥兒亦可以鬆泛一陣子。只是有一條,不可掉以輕心,安知金國此時內亂,不是在迷惑咱們?”

這話卻又是在吩咐趙鼎與虞允文,兩人當下上前答了,凜然稱是。

趙桓卻又笑道:“岳飛父子,宜在長安再住一段時間,一是觀禮,二來在中央機樞之地多呆一陣子,將來做事也好更得心應手。”

第三十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4第三十三章第95章 入城第二 卷身返故國3身返故國6第129章 巧笑嫣然話典故第一 卷蒙塵北國15第5章 政事堂經略關陝5第57章 傳令第52章 潼關大戰(20)第90章 壯士意氣第157章 親臨太原第90章 壯士意氣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8章 秦檜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十八章第113章 柳暗花明引子第十三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5)經略關陝7第68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117章 論劍第105章 詔見第61章 折返長安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經略關陝20身返故國6第1章 秦檜南歸經略關陝13第166章 真定第51章 潼關大戰(7)經略關陝13第119章 罷相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九章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73章 戰場搏奕第三十二章第97章 爭執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第52章 縱論天下經略關陝22第96章 岳家軍第95章 入城第98章 大道淵深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119章 罷相經略關陝6第103章 天子詔來身返故國8第122章 風雨欲來第109章 車陣第96章 岳家軍經略關陝2經略關陝24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169章 困獸第97章 爭執第148章 朱仙鎮經略關陝27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93章 破城經略關陝2第二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10章 登聞司第四十八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165章 翻越太行第134章 點將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7章 學習班(2)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四十一章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53章 臨穎決戰第119章 罷相第51章 潼關大戰(7)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123章 興亡感慨經略關陝11經略關陝19第61章 折返長安
第三十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4第三十三章第95章 入城第二 卷身返故國3身返故國6第129章 巧笑嫣然話典故第一 卷蒙塵北國15第5章 政事堂經略關陝5第57章 傳令第52章 潼關大戰(20)第90章 壯士意氣第157章 親臨太原第90章 壯士意氣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51章 潼關大戰(14)第8章 秦檜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十八章第113章 柳暗花明引子第十三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5)經略關陝7第68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117章 論劍第105章 詔見第61章 折返長安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經略關陝20身返故國6第1章 秦檜南歸經略關陝13第166章 真定第51章 潼關大戰(7)經略關陝13第119章 罷相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九章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73章 戰場搏奕第三十二章第97章 爭執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第52章 縱論天下經略關陝22第96章 岳家軍第95章 入城第98章 大道淵深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119章 罷相經略關陝6第103章 天子詔來身返故國8第122章 風雨欲來第109章 車陣第96章 岳家軍經略關陝2經略關陝24第一 卷蒙塵北國3第169章 困獸第97章 爭執第148章 朱仙鎮經略關陝27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93章 破城經略關陝2第二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10章 登聞司第四十八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0第165章 翻越太行第134章 點將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51章 潼關大戰(3)第132章 明槍暗箭第7章 學習班(2)第112章 收發自如第四十一章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53章 臨穎決戰第119章 罷相第51章 潼關大戰(7)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123章 興亡感慨經略關陝11經略關陝19第61章 折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