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張龍寶大戰紫陽城
王教主山野遇高人
王海同十員戰將,率領一萬兵馬,挺進紫陽城下.那十員戰將,分別是:王洪、侯虎、殷秀成、馬方、錢豐、李成、佘魁、許貢、董青、董武。守將張龍寶見後,便調集兵馬,前來抵禦。張龍寶拍坐下馬,掄起狼牙棍。率領五萬兵馬,出城迎敵。王海陣上,馬方首先出馬。拍馬舞雙錘,來戰張龍寶。兩個人大戰了數十個回合,未見勝負。錢豐見後,怕馬方有閃失。拍坐下馬,揮舞長槍,共戰張龍寶。張龍寶見又來一個,也不懼怕,奮勇相敵。三個人苦鬥了數十個回合,難分你我。王海陣上,李成見二將戰不勝張龍寶。拍馬舞刀,前去相助。張龍寶縱馬當先,舞動狼牙棍,力敵三將。四個人混戰了近百個回合,也不見輸贏。王海見張龍寶如此神勇,怕三將有閃失,便下令收兵。三將自回本陣中,張龍寶也回城駐守。王海便離城十里外,紮下行營。
在行營中,王海與衆將商議破敵之策。佘魁說道:“頭領,那張氏兄弟善於佈陣,用兵選將很有一套。佈置周密,作戰勇敢。但是,再周密的佈置,也會有些破綻。”王海聽後不解,問道:“你可有良計破之?”佘魁說道:“有的!”王海聽後,便問道:“是何計策?”佘魁說道:“便是‘偷樑換柱’之策略!”王海聽後,不解其意,便問道:“此計有何妙用?”佘魁說道:“一個軍隊的陣容,可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東西方向橫穿整個陣的,是陣的大梁,叫做‘天橫’;南北方向縱貫整個陣的中心線,是陣的支柱,叫做‘地軸’。天橫和地軸所在的位置,正是部署主力的地方。如果拆毀與調換樑和柱,那麼便使陣容鬆懈甚至瓦解!”說完,便將密計告知王海。王海聽後,便依計而行。
第二天,王海率軍再次攻打紫陽城。守將張保才見後,正要出戰。二弟張龍寶見後,攔住道:“量此等鼠輩,不必兄長親自動手!”說着,拍馬提棍,率軍殺出城外。張龍寶將軍隊停住,按方位依次排開。隊伍中,相互照應。王海見後,暗對侯虎說話;王海叫來殷秀成,對其暗自說話;王海再叫過來許貢,又對他如此說;侯虎、殷秀成和許貢三個人領命,各帶小部分兵卒,前去攻打。第一陣:侯虎首先出馬。拍馬舞槍,領兵攻打張龍寶之兵東側。張龍寶見後,便集合兵力抵擋;交戰了幾個回合,侯虎領兵敗逃回陣;第二陣:殷秀成拍坐下馬,揮舞長柄大刀,率軍攻打張龍寶之兵西側;張龍寶見後,又調動兵力抵擋;交戰了幾個回合,殷秀成率軍敗逃回陣;張龍寶見狀,心中大疑。第三陣:許貢領兵與張龍寶之兵正面交鋒。許貢拍馬舞刀,大戰張龍寶。張龍寶也拍坐下馬,掄起狼牙棍,相敵許貢。兩個人交戰了幾個回合,許貢領兵敗逃回陣。張龍寶見後,大驅軍馬,衝殺過去。王海的隊伍,潰敗而逃。追了幾里路,張龍寶便收兵回城駐守,當日無事。
第三日,王海領兵來到紫陽城下。但並未進攻,只是停駐下來。張龍寶見後,怕中奸計,堅守不出。不多時,城門下大亂,守軍互相殘殺。張氏兄弟見狀,急忙來救。可是,來救的隊伍中,也亂了起來。兄弟倆見狀,急忙前去控制。此時,城外王海見後。一聲令下,率領商州軍,攻下城門。商州軍如洪水一般,涌入紫陽城中。張氏兄弟見後,拼死與他們一戰。侯虎戰張保才,殷秀成鬥張龍寶;兩方混戰一番,張氏兄弟見無法挽回,便逃往江南。紫陽城守軍,俱被王海一行人誅殺殆盡。王海將軍隊暫駐在城中,安撫了全城老百姓。佘魁的這條“偷樑換柱”之計,用的之好。通過佯攻,不斷使敵人變換陣勢。交戰時,暗將自己人手摻雜進去。偷樑換柱,使敵方不能自控,軍隊迅速崩潰。
教主王衝攻破蒲溪村,逼走了苗澄輝。商州軍整裝待發,向東南面平利縣城進軍。行了十里多路,途徑一處小村莊。四周山林密佈,人煙稀少。王衝見後,將隊伍停住。派一個小卒前去打探。小卒領命,便去了。過了好一陣子,也不見那個小卒回來。無奈之下,王衝便同叔叔羅清與樑霸,三個人單獨前去。其餘的將領,俱留在此處暫歇。說着,三個人便一同去了。
王衝三個人,沿着山間小路,穿過樹林,尋找人家。正行間,一個淒涼委婉的曲調傳來。三個人側耳仔細一聽,有人正在吟唱。詞曰:“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王衝三個人聽後,順着歌聲走過去。這吟唱的人是誰?請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