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進攻

餘額不足

“能讓俊胞如此推崇的人物想必不是一般的人物。”楊秀清來了興致,說道,“本王現在就想見他們。”

韋俊立即召來三員虎將。

三人都是一般的彪形大漢,舉止間流露出一股剽悍之氣,從氣勢上看果然是三員難得一見的虎將,直看得楊秀清連連點頭。要知道太平軍從廣西起義,參加的將士身材普遍矮小,這般雄壯的人物在太平軍中是相當難得的。

“唐龍、唐虎、唐狼,還不見過東王殿下。”

韋俊喝一聲,三條大漢相繼跪倒在楊秀清跟前,楊秀清大喜,親自將三人扶起。

“得如此大將相助,何愁清妖不滅。”楊秀清大笑道,“來呀,每人賞銀一百兩,自即日起任卒帥之職,屬本王直接統轄。”

韋俊神色一變,厲聲道:“還不趕快謝恩?”

三人謝過,傅善祥領着三名女官端來了三盆白銀,各賞給三人每人一百兩。

“時辰不早,卑將也該告辭了。”韋俊道,“出征在即,有些事情卑將尚未料理妥當,也該前往營中處理了。”

“如此辛苦俊胞了。”楊秀清笑道,“唐龍,送韋帥出府。”

身形最爲剽悍的大漢應諾,送韋俊出府,臨出府,大漢和韋俊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然後韋俊便舒了口氣,揚長而去。

公元1855年10月底,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以韋俊爲帥,率兵四萬出德安、過南昌、豐城,兵鋒直指吉安,意欲重新奪回江西重鎮吉安府。嗅到危險氣息的曾國藩,不顧增援福建的皇命,急忙將曾國荃的吉字營從前往福建的路上調回吉安。

兩軍在吉水遭遇,連番交戰互有勝負,最終隔着恩江陷入對峙。

11月初,楊秀清以李秀成爲帥,率兵四萬沿長江西進,進攻鄂州。

消息傳來,湖北綠營全軍震動,塔齊布當即召集麾下所有高級將領,商討軍情,卻獨缺了秦漢。塔齊布火冒三丈,火速差人四處尋找,一無所獲!最終還是從左宗棠口中知道,秦漢率六營已經於今日凌晨從鄂州出發,去向不明。

“這個秦漢,不惹點事出來似乎全身不舒服。”塔齊布苦笑搖頭,向衆將說道,“不管他了,沒有秦漢的六營,這仗照樣得打!剛得到確切的消息,長毛僞檢點李秀成領兵四萬已經從九江出發,沿着長江左岸向鄂州撲來了。”

塔齊布話音方落,武昌提督貴武卻沉聲道:“大人,秦漢目無軍紀、三番數次擅自行動,此風絕不可長,應予嚴懲,否則何以服衆?大戰之前,號令若是不嚴,大人應該知道其後果之嚴重啊。”

鄭武更是附和道:“是啊,如果不嚴懲秦漢,湖廣綠營各部一旦爭相仿效,那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鄭武一說,其餘原湖北綠營各將領頓時羣情激憤,心中壓抑已久的不滿和憤怒頓時便像火山般爆發了出來。

塔齊布臉色頓時一沉,默然不語,他知道這些傢伙只是借題發揮罷了。

一邊的左宗棠叫苦不迭,他隱隱能夠猜知秦漢所部的動向,卻難以斷定他的確切目標,還來不及向塔齊布通氣,李秀成的大軍便向着鄂州撲過來了,眼下塔齊布的話已經說出口,再想替秦漢掩飾是不可能了。

塔齊布心下也是鬱悶至極。

最近戰事頻繁讓他無暇顧及對原湖北綠營的整頓,從大局出發他仍舊將湖北綠營各部歸貴武統帥。眼下長毛大軍壓境,如果不能給湖北綠營將士一個滿意的交代,一旦鬧出兵變或者影響了士氣,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咬了咬牙,塔齊布向左宗棠狠聲道:“也罷!左大人,請你即刻起草奏摺,上奏皇上,陳明秦漢肆意妄爲、目無軍紀之具細情節,奏請就地革職、押送回京查辦。”

“大人!”貴武不滿地瞪着塔齊布,沉聲道,“等皇上聖命下來,那得等多久?長毛的大軍早就開到鄂州了!不給兄弟們一個交待,只怕弟兄們不肯用命。”

“怎麼,貴督臺可是覺得不妥?”塔齊布臉色一沉,厲聲道,“秦漢乃是武昌協副將,沒有皇上的聖命誰敢革他的職?奪他的權?”

貴武一頓,默然。

塔齊布厲聲道:“就這麼辦,今後誰再要以此事爲同鬧事譁衆,本督嚴懲不怠!”

樂驍勇機警,立即接口說道:“大家還是繼續商議軍情吧,十月底韋逆率軍進擊吉安,眼下李逆又率軍撲鄂州,楊逆這是兩頭並進,看架勢是想一舉吞掉湖北綠營和湘軍啊,胃口倒是不小!但卑將看他還缺這副好牙口。”

龐清亦大聲道:“樂將軍所言極是,長毛打仗素來依仗人多勢衆,眼下居然兵分兩路,大舉出擊,實在犯了兵家之大忌,我軍正好趁敵分兵之際各個擊破。”

周公望沉聲道:“龐將軍,楊逆不是兵分兩路,而是兵分三路!他的中路大軍多達十萬衆,眼下仍然駐紮九江未曾調動。”

周公望的一句話頓時讓大廳裡的所有將領心情沉重。

太平軍有二十萬之衆,而整個湖廣綠營和湘軍相加也不過區區四五萬衆,且又兵分兩地,難以互通聲氣!實力相差是如此懸殊,楊逆只是派出兩支偏師,便已經夠湖廣綠營和湘軍手忙腳亂了……

塔齊布點頭道:“周將軍所言極是,韋逆、李逆所率僅是偏師,楊逆的十萬大軍仍舊駐紮九江不動,卻不知打的什麼主意?本督心裡甚覺不妥。”

這就像兩個武林高手決鬥,一方已經是雙手搏擊、全力而爲,可另一方卻只是單手搏擊,另一手揹負身後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會突然出擊,這種無名的壓力最是令人不安。

就在塔齊布等人仍在猜測楊秀清主力中軍的下一步動向時,秦漢率領六營正以強行軍速度趕往通城。在率部擅自行動之前,秦漢便已經仔細地分析了雙方的兵力態勢,認爲即使湖廣綠營和湘軍合力,要想在正面戰場上擊敗楊秀清的太平軍也是絕無可能的。

何況眼下湖廣綠營和湘軍相隔千里,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這仗就更不用打了。

一千三百餘人的隊伍行進在崎嶇的山道上,除了腳步踩在泥土上的喀嚓聲,再無任何聲音,秦漢對六營將士的表現還算滿意,無論是行軍速度還是隊伍的紀律都還算可以!看起來,經過鄂州之戰後,楚勇已經很好地融入了這個集體,成爲六營的一部分了。

士兵就是這樣,你跟他們講再多的話也是枉然,只要你能夠在戰場上表現出強勢,令他們心服,他們就會尊敬你、信任你,死心踏地替你效命!反之,他們就會鄙視你、背叛你,在背後給你捅刀子。

秦漢未經塔齊布充行,率部再次擅自出擊,固然是冒着極大的風險,弄不好就得人頭落地!但秦漢認爲這個險值得冒,他就是要賭這一局,如果贏了,那麼他將肯定改變歷史!如果輸了,歷史也已經被他所改變,只不過沒有按着他預定的軌道前進罷了。

第16章 教訓第10章 佈局第26章 大義第4章 重兵第18章 氣節第1章 整編第1章 整編第8章 通訊第16章 精兵第14章 包圍第5章 綠營第39章 談判第1章 要務第17章 民憤第11章 消長第13章 搶攻第1章 時勢第22章 擴軍第6章 朝議第41章 利器第9章 進攻第12章 誘殲第11章 兵變第40章 調整第29章 破軍第6章 朝議第20章 災難第2章 剿匪第12章 誘殲第14章 局勢第8章 通訊第23章 狹路第29章 爲將第7章 懷疑第4章 兵鋒第1章 時勢第39章 勾結第33章 亂戰第1章 要務第18章 制肘(二)第15章 密約第3章 驍勇第4章 貨幣第46章 覆滅第15章 危險第16章 密約第18章 制肘(二)第18章 制肘(二)第11章 立威第6章 邂逅第10章 地獄第14章 局勢第18章 制肘(二)第4章 貨幣第20章 意志第11章 消長第6章 邂逅第30章 利器第4章 大戰第44章 前奏第17章 民憤第8章 新軍第12章 初臨第13章 陷阱第23章 血戰第22章 攻守第8章 密談第33章 亂戰第9章 伏擊第19章 統一第2章 治國第5章 會戰第3章 湘勇第39章 談判第19章 打劫第10章 備戰第8章 產業第1章 要務第6章 鬥智第18章 制肘(二)第34章 猛烈第13章 營官第27章 屠殺第3章 驍勇第20章 海軍第21章 情義第5章 混戰第31章 失利第15章 序曲第28章 形勢第27章 俘虜第7章 立威第15章 活捉第11章 消長第32章 遭遇第7章 內訌第7章 決策第36章 困獸第15章 密約
第16章 教訓第10章 佈局第26章 大義第4章 重兵第18章 氣節第1章 整編第1章 整編第8章 通訊第16章 精兵第14章 包圍第5章 綠營第39章 談判第1章 要務第17章 民憤第11章 消長第13章 搶攻第1章 時勢第22章 擴軍第6章 朝議第41章 利器第9章 進攻第12章 誘殲第11章 兵變第40章 調整第29章 破軍第6章 朝議第20章 災難第2章 剿匪第12章 誘殲第14章 局勢第8章 通訊第23章 狹路第29章 爲將第7章 懷疑第4章 兵鋒第1章 時勢第39章 勾結第33章 亂戰第1章 要務第18章 制肘(二)第15章 密約第3章 驍勇第4章 貨幣第46章 覆滅第15章 危險第16章 密約第18章 制肘(二)第18章 制肘(二)第11章 立威第6章 邂逅第10章 地獄第14章 局勢第18章 制肘(二)第4章 貨幣第20章 意志第11章 消長第6章 邂逅第30章 利器第4章 大戰第44章 前奏第17章 民憤第8章 新軍第12章 初臨第13章 陷阱第23章 血戰第22章 攻守第8章 密談第33章 亂戰第9章 伏擊第19章 統一第2章 治國第5章 會戰第3章 湘勇第39章 談判第19章 打劫第10章 備戰第8章 產業第1章 要務第6章 鬥智第18章 制肘(二)第34章 猛烈第13章 營官第27章 屠殺第3章 驍勇第20章 海軍第21章 情義第5章 混戰第31章 失利第15章 序曲第28章 形勢第27章 俘虜第7章 立威第15章 活捉第11章 消長第32章 遭遇第7章 內訌第7章 決策第36章 困獸第15章 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