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刻字

秦含真不清楚關氏的閨名,想了想,就問張媽:“這個簪子是一對的吧?另一根在哪裡?”

張媽看了一眼,有些吃驚:“這不是大奶奶的東西麼?端午的時候她還戴着呢。『我一直以爲它是收在匣子裡的,怎麼會在姐兒手上?”

虎嬤嬤把翠兒偷簪的事說了,張媽氣憤地道:“又是她!她小時候剛到咱們家時,只穿了一身破布衫,兩手空空,連鋪蓋都是大奶奶賞她的。這五六年過去,她年年都有好幾身新衣裳,也積攢下不少傢什。月月有工錢不說,大奶奶慈心,逢年過節都有賞錢,她次次都是上上封,連她家裡都得了好處,去年還蓋起新房子來了。這死丫頭還不滿足,連大奶奶的衣服料子、金銀飾都要偷,也不怕老天爺看不過去,一個驚雷打下來,劈死她!”

張媽罵了幾句,就跑去隔壁關氏的房間,把她生前所用的妝匣給捧了過來。

關氏的妝匣看起來是比較常見的烏木,鑲了銅釦,已有些陳舊了。翻開匣頂蓋,裡頭有一面銅鏡,磨得十分光滑,清晰可照人。秦含真心裡稍稍失望了一下,原來……還沒到可以用玻璃鏡的年代嗎?

妝匣裡放着幾把不同材質的梳子,有牛角的,有木頭的,也有比較小巧精緻帶刻花的銀梳,大概是裝飾用的。除此之外,就是幾對鐲子、七八根款式各不相同的簪釵、絹花之類的,飾並不算多。就象虎嬤嬤說的那樣,關氏生前並不太喜歡穿金戴銀,作風樸素。

另一枚金花簪就收在妝匣最底下的一個小抽屜裡,同放在那裡的,還有兩根玉簪,以及幾張摺疊起來的紙。秦含真匆匆掃了一眼,看不出那些紙都是什麼東西。張媽將金花簪遞了過來,她也就顧不上想別的了。

兩根金花簪果然是一對的,款式相同,大小一致,若說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翠兒屋裡搜出來的那一根,似乎要嶄新一些,光亮一些。關氏妝匣裡那一根,給人的感覺就象是丟在那裡很久沒人管了,所以顯得比較暗淡。

關氏死的那一天,正好是丈夫秦平去世的第一百日。孝期內是不適合戴金飾的,她把簪子收起來不理會,纔是正常。至於翠兒偷走的這一根,大概是因爲她清理過?可她既然都有時間清理簪子了,怎麼就不把東西帶回家,而是一直放在自己位於秦家大宅的房間裡呢?

秦含真心中疑惑不解,細細看了看關氏妝匣裡的那根簪子,現簪身上也有刻字,卻是一個“蓉”字,不過這個刻字看起來已經有些年頭了,字痕上還帶了些許污跡,似乎是沾了油。

就在她端祥那對簪子時,虎嬤嬤與張媽已經將兩個包袱裡的東西分撿好,放回關氏的房間去了,回頭見秦含真拿着那對簪子看,虎嬤嬤不由得問:“姐兒這是在看什麼呢?”

秦含真有些疑惑地說:“簪子上好象有刻字……”

張媽笑了:“姐兒是瞧見我們大奶奶的名字了吧?這對金簪可是大奶奶的陪嫁。聽說是親家家裡特地爲大奶奶出嫁去訂製的,所以上頭刻了大奶奶的名字。”

秦含真就問她:“我娘閨名叫什麼呢?我好象不記得了。”

虎嬤嬤笑着接過簪子:“姐兒跟着老爺已開蒙兩年了,難道還認不出大奶奶的名字?瞧,這裡不是刻着麼?蓉……”她頓了一頓,沒有說下去。因爲她手裡拿的是刻了“英”字的簪子。

秦含真好奇地看着她,不明白她爲什麼不繼續了。簪身上刻的是關氏的名字?她是叫關蓉英?還是關英蓉?似乎還挺好聽的嘛。

就在這時候,張媽湊了過來:“大奶奶的名字是蓉娘吧?聽說是芙蓉花的意思。不過我沒見過,大奶奶說這種花很漂亮的,當初大爺帶她去西安城的時候就見過。”

秦含真怔了一怔。如果關氏的名字是關蓉娘,那個“英”字又是什麼意思?

虎嬤嬤有些嚴肅地問張媽:“你常給大奶奶梳頭,可記得她這對簪子上都刻了什麼字?”

張媽看着她的表情,有些驚訝:“刻的就是大奶奶的名字呀?”

“是怎麼刻的?兩根都有‘蓉’字麼?”

張媽疑惑地搖頭:“不是,只有一根刻了蓉字,另一根刻的應該是銀樓的字號吧?我記得好象是‘利生記’,是縣城裡最有名的老字號了。”

說起利生記,她還有那麼一點難過。她新婚的時候,丈夫曾送過她一對光面的銀鐲子,說是將來賺了錢就給她打金的,還要在利生記這家全米脂縣最好的銀樓裡打。可誰能想到呢?丈夫離家多年,生死不知,這金鐲子自然也沒了下文。所以她平日給大奶奶關氏梳頭,看到這金簪子上刻的利生記字號,總忍不住要摸上幾下。她如今也沒別的盼頭了,只望兒子渾哥長大娶媳婦時,她能攢夠銀子,給兒媳婦打一雙金鐲子,也就心滿意足了。

虎嬤嬤沒留意張媽的感嘆,她手腕一翻,沒有在簪身上找到“利生記”的印記,倒是在簪身比較粗的位置上,現了打磨的痕跡,而那個“英”字,也正是刻在這裡。

虎嬤嬤不動聲色地將一對金簪重新拿帕子包起,又問張媽:“你最近一次見這對金簪,是在什麼時候?端午麼?”

張媽回憶:“就是端午那一日,大奶奶最後一次戴它。那天正好是我給大奶奶梳的頭。大奶奶本來不想戴金的,還是我勸她戴的,又添了一朵新買的絹花,看着喜慶。後來沒過幾日,大爺就……”她頓了頓,沒說下去。

虎嬤嬤明白了,又問:“那時候簪杆上刻的是什麼字?”

張媽不解地看着她:“還能是什麼字?自然是老樣子了。虎嬤嬤,是不是簪子有問題?”說着就想伸手去拿簪子細看。

虎嬤嬤卻道:“你別問了,有人問也別說,這事兒我會跟太太回稟的。”說罷將包了簪子的手帕往袖裡一揣,就擡腳出了房門。

秦含真與張媽面面相覷。後者有些不安:“姐兒,虎嬤嬤這到底是什麼了?”秦含真皺着眉頭沒說話。

看起來,金簪上刻的那個“英”字,很有問題。既然本來是沒有的,那就是新刻的了。是翠兒偷走後刻的嗎?爲什麼?

秦含真左想右想,還是想不出答案。她更好奇的是,那個“英”字到底代表了什麼?爲什麼虎嬤嬤一臉肅然?

虎嬤嬤自去了正屋,與牛氏談話,也不知談了些什麼。晚飯的時候,牛氏也沒叫人抱秦含真過去一道吃,因此她還是待在自個兒的屋裡,由張媽侍候着吃了簡單的晚餐。

晚上點了燈,虎嬤嬤又來了,叫上張媽要去隔壁關氏的房間整理她的遺物。張媽本來都打算哄秦含真去睡覺了,只好爬下炕穿好了衣裳,嘴裡還在絮叨:“大晚上的折騰什麼?晌午我等了半日也不來,明天再做也可以的,何必非要這會子去?”囉囉嗦嗦地出了門。

秦含真躺在炕上,側耳傾聽隔壁屋子的動靜。虎嬤嬤應該是象白天時跟牛氏說的那樣,把關氏的遺物稍作整理,然後收拾起來,免得亂糟糟的隨便來個人就能偷走一兩件,家裡人還不知道。再說,關氏既然已經去世了,她的東西沒有人用,也該收起來,以防落灰。

只是……既然是收拾東西,秦含真怎麼覺得隔壁好象更象是在翻東西呢?什麼箱子、櫃子都打開來了,虎嬤嬤還催着張媽找鑰匙。雖然說她也有可能是想弄清楚,翠兒到底偷走了多少物件,但連夜來這麼一出……陣仗還真不小呢。

秦含真年小體弱,今日費神費腦,還往正屋跑了一趟,因此,她躺在炕上聽着隔壁的聲響,聽着聽着,就不知不覺地睡過去了。

雖然秦含真睡了過去,但隔了一個院子的西廂房裡,何氏與泰生嫂子卻仍在關注東廂的動靜。虎嬤嬤領着張媽進了關氏的屋子,雖說理由是爲了整理關氏的遺物,但心虛的何氏與泰生嫂子卻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

何氏咬牙暗罵:“翠兒那蠢貨!她竟然沒照我的吩咐,把那根金簪放回原處!”

泰生嫂子也在暗叫晦氣。早知道翠兒蠢,眼皮子極淺,她卻萬萬想不到,翠兒居然愚蠢到這個地步,眼皮子淺到這個地步!早在關氏死前,金簪就已經做好手腳了。翠兒早該把東西放回去的,收在自己屋裡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她是貪圖金子耀眼,所以想私下多收藏幾日?若翠兒不是今天被攆,這倒也沒什麼,不過是遲幾天。可問題是……翠兒被攆走了呀!再加上她偷了那許多東西,金簪也成了贓物,倒不好做文章了。

泰生嫂子唉聲嘆氣,問何氏:“奶奶,如今可怎生是好?東西是從翠兒屋裡搜出來的,就算他們現簪上有字,也不能說是大奶奶刻的呀?”

何氏冷哼:“罷了,一對金簪只不過是輔證罷了,少了也沒關係。現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把那個吳少英的罪名做實!不是說關家老頭子病得快死了麼?正好,我們趁着吳少英脫不開身的時候,先下手爲強,若是關老頭子一氣之下病死了,這事兒就算是板上釘釘了。吳少英想要洗刷清白?那是作夢!”

說完她頓了一頓,露出一個得意的笑容,“關氏那賤人……也別妄想做什麼貞潔烈婦!”

第三十四章 族譜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七百一十一章 叫破第二百三十七章 正道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十一章 去向第一章 信息第四十一章 招攬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門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三章 好奇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四百二十四章 蠢貨第三章 小聚第三百八十七章 擔憂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四百八十六章 中選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清單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一百六十一章 求婚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一百三十七章 尋親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六百一十章 中秋第二百零三章 恍然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一百九十九章 到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光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七十五章 暗示第十四章 東關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第四十章 褻瀆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師第一百七十八章 來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拱手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二百四十九章 產業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題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五十六章 憐惜第六十九章 投明第二百三十一章 驚喜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百七十八章 鬆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四百七十三章 丟鍋第四百零二章 家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發泄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五章 往事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警醒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八章 顧慮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量第二十五章 調虎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三十九章 納妾第五十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三章 冤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裝傻第二百六十一章 探望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一百七十章 貴客第十六章 禮遇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五百六十四章 糾結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五百七十七章 說親第一百二十九章 祈福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四百零九章 察覺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題
第三十四章 族譜第一百零八章 出行第七百一十一章 叫破第二百三十七章 正道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十一章 去向第一章 信息第四十一章 招攬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門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三章 好奇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四百二十四章 蠢貨第三章 小聚第三百八十七章 擔憂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四百八十六章 中選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清單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一百六十一章 求婚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一百三十七章 尋親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六百一十章 中秋第二百零三章 恍然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一百九十九章 到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光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七十五章 暗示第十四章 東關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第四十章 褻瀆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師第一百七十八章 來使第三百一十八章 拱手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二百一十一章 構思第二百四十九章 產業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題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五十六章 憐惜第六十九章 投明第二百三十一章 驚喜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友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墳第三百七十八章 鬆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四百七十三章 丟鍋第四百零二章 家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發泄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五章 往事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警醒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八章 顧慮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量第二十五章 調虎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三十九章 納妾第五十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三章 冤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裝傻第二百六十一章 探望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一百七十章 貴客第十六章 禮遇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五百六十四章 糾結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五百七十七章 說親第一百二十九章 祈福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懷第四百零九章 察覺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