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用功

雖然秦含真定下了新的學習計劃,但她的日子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舊是每日練字、背書,學點簡單的針線活,陪祖父、祖母聊天。天 籟小說

這也難怪,無論她有多大的志願,現在還是個小女娃呢,還在打基礎的時候。不先把基礎知識學好了,談何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古董金石?

不過,基礎知識也不意味着無聊。秦含真現在每天都會聽祖父講一個時辰的課,說是啓蒙課,教的也不過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樣淺顯的課文,但秦老先生身爲名師大儒,講起課來自然跟一般的老師是不一樣的。

比如他教《三字經》,不但會教人熟讀背誦,能抄會寫,還要把上頭的每一個典故都講得清清楚楚,是歷史上生的什麼事?涉及到什麼人物?這人物有什麼著名的事蹟?諸如此類,都要聯繫着講一遍。此外,還有三綱五常、六穀六畜、五行五方、九族五服、八音六藝……這些全都講起來,那就複雜了,絕對不是十天半月就能講完的。要是秦老先生講究一些,樣樣都要說得詳細,說不定一年了還未必能教完一本《三字經》呢。

又比如他教《百家姓》,那也不僅僅是知道世間都有些什麼姓氏而已,每個姓氏的由來、分支、著名人物、歷史事蹟、郡望堂號,他都能信手拈來,聽得人一愣一愣的。

還有他教《千字文》,那涉及到的天文、地理、生物學、歷史學、政治學、哲學……等等的知識就多了去了。

這全都是秦含真從祖父的學生之一王復林那裡聽來的,着實驚歎不已。倒是王復林於承枝等幾個學生,都在慶幸自己是拜了秦老先生這麼一位名師。若換了在別家先生那裡求學,怎能學到那麼多東西?而其中王復林因爲前頭有一位堂兄王復中曾經在秦老先生門下苦讀,如今已經是一位翰林,時常覺到恩師教的東西十分有用,過去覺得恩師教的許多都是無用雜學的想法,早就拋到腦後了,還不止一次寫信回老家,叮囑弟弟一定要認真努力地學習,千萬不要輕視恩師教導的任何一樣學問。王復林牢記堂兄教誨,上課時總是最用心聽講的那一個呢。

不過,秦老先生這只是爲孫女啓蒙而已,還是二次啓蒙——據說是已經教過一次,但桑姐兒不大愛聽,只把書背熟了,道理沒聽明白,如今書也給“忘”了,只能重來一次——許多道理不會講得太深,跟王復林等準備考科舉的士子們不能比。他打算只教孫女些皮毛,等將來孫女兒長大些,學問也有長進了,再往深裡講解。如今他也不要求孫女兒把他講過的內容全都熟記下來,但要她至少得記住一半以上,別人提起的時候,她要能聽明白人家講的是什麼話題。

這個要求實在不算低了,秦含真開始時還苦惱過,擔心自己做不到,但後來現自己現在的這個身體,記性實在不壞,通常一篇文章讀個三四次就能背下來了,聽完祖父的授課後,三兩天裡也能記住八成,而且還記得挺牢,心裡也鬆了口氣。怪不得牛氏常說,桑姐兒自小聰明,只是太貪玩了不肯好好學習呢。這麼好的天賦,浪費了就太可惜了。

秦含真現在聽課的時候,都會專心致志地聽講,有不明白的地方立刻就問,下了課就馬上把知識要點整理一下,用筆寫下來。有句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她現在仗着這個身體的天賦,能把祖父教導的東西記個七七八八,但天知道這是不是因爲小孩子本來就記性好的關係呢?等她長大了,好記性還能保持下去嗎?還是做筆記更可靠。將來想要複習的時候,對着筆記也比回想記憶要可靠得多。

秦老先生對孫女兒的這個習慣非常讚賞,還常常對妻子牛氏道:“桑姐兒不僅聰明,還十分好學勤奮,真真讓我刮目相看了。可見孩子總是會長大的。小時候我們總說她淘氣不懂事,如今她可不就穩重多了?”

倒是牛氏心疼孫女兒:“每日抄那五百字,又要聽你講一個時辰的課,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寫那勞什子筆記做甚?她又不用去考科舉,沒得受苦受累!”

秦老先生這回就不贊同了:“每日不過學上兩個時辰,又何來受苦之說?她這年紀正是好時候,難爲她如今不再淘氣了,願意專心用功,又沒有別的事情分她的心,這時候不學,什麼時候才學呢?”

牛氏不以爲然地道:“就算要學,也不能這麼累。一天兩個時辰,就去了小半天。她頭上的傷固然是好了,但身體還弱着呢。這會子又天寒地凍的,寫字兒手冷,那墨也不好蘸,筆也不好用,比天氣暖和的時候難寫多了。反正我看着孫女兒受罪,就覺得心疼。要不……等到明年她身子好些了,你再教她也不遲。”

秦含真忙道:“祖父祖母,我可以的,一點都不覺得累!”她這是真話,雖然體力有限,但寫字背書又不是什麼耗費體力的事,在屋裡就能完成了,她的身體也恢復了不少,完全可以應付得過來。

對於孫女的堅持,牛氏不太能理解,只感到了心疼。她摟着秦含真說:“好孩子,你還小呢,何必這樣辛苦?”又瞪丈夫,“都是你逼的!好好的教桑姐兒那麼多做什麼?”

秦老先生只能苦笑了。他是真的沒覺得孫女很辛苦啊,明明是遊刃有餘嘛。這孩子難得自小就聰明,小時候只顧着淘氣不肯好好學,白白荒廢了幾年光陰,但如今重頭再努力,也不算晚。既然孫女願意學,他做祖父的當然要用心教導。若是他因爲心疼孩子,攔着不讓她用功,那就未免太暴殄天物了。他的孫女,怎能那般荒廢呢?

秦含真看看祖父,又看看祖母,就索性一把摟住後者的脖子,撒嬌道:“祖母放心,您心疼我,祖父也是盼着我好呢。我會小心的,不會累壞了自己,要是覺得太累,就會歇一歇再繼續。祖父也是精通養生之道的,如果覺得我身體受不住,一定不會讓我繼續用功下去,您就放心吧。”

牛氏捏了捏她的小鼻子:“鬼靈精,你要是真想讓我放心,就該少用些功,讓我別再操心纔是。結果呢?就會說些甜言蜜語來哄我。知道你偏着你祖父了,我也懶得跟你們多說。只是你若真覺得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停下來,知道麼?”

秦含真笑嘻嘻地大聲答應了。

平靜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着,秦含真一邊苦讀,一邊度過了關氏的百日祭、祖父關老爺子的百日祭,又過了臘八節,吃了臘八粥。臘八過後,照秦家歷年的規矩,幾位在秦家寄宿的學子就該告辭離去,與家人團聚了。通常他們要等到正月結束,纔會再次返回秦家讀書。

不過,秦老先生早就跟妻子牛氏商量好了,明年開春後便要往大同二兒子家走一趟,把休何氏與過繼梓哥兒的事給料理了,因此便囑咐了幾個學生,明年開春後暫不必過來,等到他們夫妻從大同返回再說。不過,這幾個學生在秦家也讀了幾年書,明年的縣試、府試與院試,都可以下場試一試了。他們回家後應該專心備考,不回來上課也沒關係。

三名學生先後告辭離去,其中胡坤家住得最遠,又沒有代步工具,走得是最早的,但有秦家爲他置辦的棉衣,倒也不必擔心路上會受凍。

第二個離開的是於承枝,他家在綏德州城北面的四十里鋪鎮,家境尚可,到縣城裡僱輛車,再找個伴當在路上做保鏢,就能回去了,也沒什麼爲難的,年年如此早已習慣了。

最後走的是王復林,他家就在縣城裡,離得最近,與秦家關係也最密切,倒落到了最後,似乎想要抓緊時間,多向秦老先生請教些問題,還寫了幾篇時文,讓秦老先生幫着批改。他明年是一定要下場考試的,有堂兄王復中珠玉在前,若是考得不好,未免丟臉,因此他心中總有些七上八下。不過秦老先生很淡定,認爲他的火候已經差不多了,縣試、府試應該是沒問題的,倒是院試中不中,尚在兩可之間,還要看他的運氣,所以給他佈置了些功課,讓他在年節裡多溫習,把短板給補上,中秀才的把握就更大了。

秦老先生這二三十年裡不知教出了多少個秀才、舉人。他這麼說,王復林就覺得心定了許多,也能安下心來溫書了。這時候,他父母打了家中下人來接他,連馬車也一併帶了來,他就笑呵呵地帶着行李,告別恩師、師母以及小師侄女桑姐兒,還有書僮渾哥等人,往回縣城的路上走去。

進城後,他經過西街時,看到珍寶閣門口有人在鬧事,看熱鬧的人圍了一圈,一時好奇之下,就叫家裡下人去打聽。那下人回來後報說:“是珍寶閣的小李掌櫃賣了幅畫給一個官,好象是新裝裱過的,沒裱好,出了差錯,那個官的管家帶人打上門來了,叫他賠錢呢。聽說那是幅古畫,值上千兩銀子的,小李掌櫃賠不出來,被人把店都給砸了。”

王復林分明記得,這小李掌櫃曾經到秦家去過,求恩師出手裝裱一幅畫,後來不知怎的,就沒了下文。如今聽起來,似乎他去找別人裝裱過了?王復林心中暗哂,道這小李掌櫃放着能人不求,倒去找些不知哪裡來的匠人胡爲,有這個下場也是活該。

王復林冷笑幾聲,就把這事兒拋開,自行回家去了。他家的馬車與另一輛馬車擦肩而過,他瞧見車轅上坐着的車伕穿着氣派,恐不是一般人家的僕傭,心裡還嘀咕一句,但也沒放在心上。

那車伕趕着車穿過街道,對那吵雜的珍寶閣視若無睹,等出了城,纔對車裡的人道:“金管事,咱們這就出城了,您確定是三老爺家是在縣城西北方向沒錯麼?”

車廂裡的金管事回答:“平四爺親口說的,那是他的家,難道還能有錯?”

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二百五十六章 支持第五百一十九章 質問第三百七十章 吐血第九十一章 疑問第三十五章 來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計劃第一百零一章 爲母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四十五章 無措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一百零五章 分析第一百二十四章 怪病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連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願第二十章 賞賜第三百六十七章 真兇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恩怨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一百二十章 請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藥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五十章 意外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二百四十一章 議定第六百零九章 可惜第三百三十六章 美夢第十章 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提醒第十三章 小菊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三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憤怒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七十六章 信任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雨第五百三十一章 討好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一百三十七章 關鍵第十五章 尷尬第四十九章 故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二百三十四章 放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試探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三百三十章 棄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解釋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返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二十八章 絡繹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夕第四百二十六章 背後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三百二十二章 審案第十三章 停留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零二章 遊園第十三章 生隙第二百二十三章 搪塞第八章 吹柳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二百五十七章 晉見第五百二十一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二十九章 青睞第四章 厚顏第七百一十六章 扶靈第三百九十七章 八卦第二百九十章 請託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血第二百九十三章 矇混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三十六章 上門第二章 牛家第五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六百一十六章 初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四百八十章 倉促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誼第三百九十三章 可憐第六百五十章 交接第二百零三章 恍然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夕
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二百五十六章 支持第五百一十九章 質問第三百七十章 吐血第九十一章 疑問第三十五章 來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計劃第一百零一章 爲母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四十五章 無措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一百零五章 分析第一百二十四章 怪病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連第三百二十四章 現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願第二十章 賞賜第三百六十七章 真兇第五百六十六章 別後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恩怨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一百二十章 請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藥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五十章 意外第五百四十七章 偷閒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二百四十一章 議定第六百零九章 可惜第三百三十六章 美夢第十章 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提醒第十三章 小菊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三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憤怒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七十六章 信任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雨第五百三十一章 討好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一百三十七章 關鍵第十五章 尷尬第四十九章 故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二百三十四章 放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試探第三百九十六章 團圓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三百三十章 棄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解釋第三百七十一章 孽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返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何苦第二十八章 絡繹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夕第四百二十六章 背後第九十六章 雨雪第三百二十二章 審案第十三章 停留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零二章 遊園第十三章 生隙第二百二十三章 搪塞第八章 吹柳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二百五十七章 晉見第五百二十一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二十九章 青睞第四章 厚顏第七百一十六章 扶靈第三百九十七章 八卦第二百九十章 請託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血第二百九十三章 矇混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三十六章 上門第二章 牛家第五百八十九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六百一十六章 初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四百八十章 倉促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誼第三百九十三章 可憐第六百五十章 交接第二百零三章 恍然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