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歸來

吳少英兩日後到達了金陵碼頭。這時已經是十一月的最後一天了,明日就要進臘月。他算是趕上了,還有時間在年前接過府衙事務,當個幾天差,熟悉熟悉工作,趁着過年的機會與同僚們好生聯絡一下感情。這樣年後衙門重開,他也就能順順當當地融入新環境中了。

吳少英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在虎伯父子倆運送關蓉孃的靈柩下船裝車的時候,他盯完了裝車的過程,確認表姐的棺木無礙了,便先騎馬趕進城中,往知府衙門報了到再說。

這時候,因爲天已經放晴兩日,秦柏、牛氏以及秦含真、趙陌,都重新回秦莊小住了。他們與久別的謙哥兒,還有族人們重聚,把出門遊玩帶回來的禮物分一分,開開心心地聚在一起說話,討論今年族中又會請哪個戲班子來,唱什麼戲。忽然聽聞虎伯父子回來了,秦含真忙去尋了祖父祖母,先冒着寒風坐車趕到祖墳所在,盯着下人們把關蓉孃的靈柩從車上卸下來,送進了墳園門口的小屋。

這小屋原是供秦氏族人前來祭奠先人時歇腳用的,屋後還有地方預備停放棺木。族中有哪位先人需要安葬入土,在吉時到來之前,也是先停在這裡。

今日並非入土的吉日,秦含真先給母親上了香,磕了頭,再看棺木封得很好,並不見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外層也打理得乾淨,拿草蓆、麻繩纏得密密實實的,這一路輾轉幾千裡,竟也沒磕碰壞什麼地方,連擦刮的痕跡都少見,便知道虎家父子與吳少英用了心。

虎伯向秦柏稟道:“八月裡我們就往米脂趕了,回到家裡先是看了看家中宅子,又問田地今年的收成如何,問問村子裡的人過得好不好。大家都沒什麼大礙,我就讓人去庵裡看了大少奶奶的棺木,又打發人去問候親家太太。親家太太身體倒好,關舅爺接了親家老爺的學堂,只是收的學生比從前少了許多,勉強還能支撐而已。幸好有吳少爺先前孝敬親家太太的田地店鋪,他們一家倒也吃穿不愁,比先時還富餘了些。我跟關家人說了,要把大少奶奶的靈柩送回江寧老家安葬,親家太太哭得厲害,攔着不許,說捨不得女兒。舅爺再三勸她,都不管用。我想要悄悄兒先裝車,不知怎麼的叫關家二姑娘知道了,驚動了親家太太,母女倆一起到庵裡哭,還趴到大少奶奶的棺木上不叫挪動。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後來還是吳少英過來了,好說歹說把人勸回家去。”

虎伯看起來一臉糾結的模樣,大概是沒想到關老太太竟然會如此不顧體面吧?從前兩家來往時,關老太太一向都是斯斯文文的秀才娘子作派。他哪裡知道,秀才娘子也會有坐在地上撒潑哭鬧的時候呀?老秦家在米脂縣可是有名的書香門第了,誰家不敬三分?比在京城裡都體面。結果關老太太鬧的時候,引來不少人圍觀。虎伯覺得老秦家的臉面都要丟盡了。

幸好秦柏雖然離開了兩年,但在米脂縣幾十年的餘望尚在。大家聽說了事情原委,都覺得秦家佔理。不過關家也是捨不得女兒,老太太哭一哭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鬧得太難看就沒必要了。關家如今還開着學堂呢,這般不顧臉面,誰家願意將兒孫往他家學堂裡送?萬一把自家孩子教壞了,那可怎麼辦?

秦柏面上也是一臉的一言難盡。雖然早就預料到關家不會那麼爽快地接受這件事,但他也沒料到關老太太會這樣鬧法。關蓉娘雖是她親生的女兒,但早就嫁進秦家多年了,是秦家媳婦。秦家媳婦死了,送回祖墳安葬,牌位進祠堂,這難道不是好事麼?秦家如今閤家入京,若無意外,是不可能再回米脂定居的了。不把關蓉孃的棺木遷走,難不成要留她一個人孤零零地在米脂?日後秦含真要祭拜掃墓,都不方便,只能由米脂老宅裡留守的僕人按時節上香祭拜,待遇可要差得多了。關家是孃家,出面照應這些後事,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順。關老太太哭一哭倒也罷了,哭鬧着攔人,不肯叫人家移棺,這是什麼道理?

牛氏就忍不住說了:“親家太太是不是糊塗了?從前也沒見她有多疼這個閨女,怎麼如今人死了兩年,她反倒捨不得了?有話還不能好好說,非要鬧得大家沒了體面。若是親家老爺還在,她也是這般不管不顧的?”

關老秀才好面子,若他還在,絕不會看着自己的妻子出這個醜。

秦含真小聲道:“外祖母大概只是捨不得母親吧?因爲母親的靈柩一旦遷移走了,她就真的只能對着牌位思念我母親了。”這話她說出來都覺得自己有些虧心。如今她已不是事事被矇在鼓裡的小孩子了,那回在外書房後窗下偷聽到的話,早令她對關家外祖母的爲人有了新的認識。關老太太與其說是捨不得女兒,倒不如說,多半是擔心秦家移棺之後,兩家的姻親關係就更疏遠了,關家借不上秦家的勢,落不到好處。

不過這些話倒是沒必要說出口,自己心裡有數就好。秦含真看了看四周,勸說牛氏:“祖母,這些話咱們回家再說吧?先將母親安頓好。”

她話音剛落,宗房的馮氏就趕到了。牛氏見狀連忙也閉上了嘴。有些事自家說說倒罷了,叫外人聽見,未免丟臉。

馮氏過來後,先是給亡者上了香,又問候了虎伯父子一路辛苦,然後順嘴問了一句吳少英何在,得知他去了知府衙門報到,也就不提了。她吩咐人將關蓉孃的靈柩照看好,該備的東西備齊全了,剩下了也就是挑個吉日下葬了。因爲馬上就是臘月,定會有許多事情要忙,如果想趕在除夕祭禮之前下葬,最好趁早定吉日。

秦柏卻是早已請人看過吉日了,臘月上旬中旬都有好日子,只需要從中挑一個合適的就行。馮氏聞言便也爽快地把事情包攬下來,說她會籌備妥當的,六房只需要到日子來人就可以了。

馮氏爲人頗爲能幹,而且不象小黃氏那麼虛,有一句是一句。她說了會辦妥當,旁人就完全可以放心。

秦柏一家回到六房祖宅坐下,先讓虎伯父子去梳洗吃飯,再把人叫來問起米脂一行的詳細經過。牛氏本來還想把秦含真給打發走的,覺得小孩子家不適合聽外祖家的種種奇葩表現。秦含真卻堅持留了下來:“好不好的,總要讓我心裡有數才行。那總是我母親的親孃親哥家呢。”

秦柏也道:“就讓含真留下來吧。她如今也大了,不必象小時候那樣忌諱。”牛氏這才罷了,但謙哥兒是絕對不可能在場旁聽的,趙陌是外人,自然更是早早就避開了。

虎伯便開始詳細敘述他們這一次回米脂移棺的經過。

關家母女哭着鬧着不肯讓秦家人將關蓉孃的棺木移走,還罵了秦家與虎伯父子許多話,說秦家欺負他們關家孤兒寡母。這等沒道理的話,虎伯當時聽了都生氣了。幸好縣中村中知情的人都明白事理,知道秦家做的事合情合理,不移棺反而對關蓉娘沒好處,反過來勸說關老太太。關老太太只是不聽,關大舅夫妻倆上前勸說,還被她罵了回來。尤其是關舅母,捱了婆婆幾句難聽的話,氣得差點兒帶着兒子回了孃家,也是關大舅給拼命勸住的。

後來吳少英在吳堡祭拜過先人,該辦的事也辦完了,趕到米脂來幫忙時,見事情鬧得這般,便親自去勸他姨母關老太太了。

也不知道他與關老太太關起門來都說了些什麼,重新開門之後,兩人都哭腫了雙眼。關老太太也終於鬆了口,說移棺可以,她女兒是秦家婦,死後自然要進秦家墳的,女婿秦平日後便是再娶填房,也需得在她女兒牌位前行跪禮。

不過,她實在捨不得從此跟女兒分開,想要日後見女兒也方便些,因此便向虎伯提了親求,希望他們移棺時,能順便把關大舅一家也帶過去。她兒子還年輕,孫子也小,留在米脂縣也不過就是個教書先生,沒什麼出息,若是進了京城,還能見見世面。再者,秦平還年輕,又沒有兒子,如今也是侯府的公子了,將來肯定要再娶的。侯府公子再娶,這填房也不知道是什麼官家的小姐,未必能容得下前房留下的女兒。關老太太擔心秦含真這個外孫女將來會受委屈,如果關大舅能到京城去,但凡能混出個頭來,也能給秦含真撐個腰了,省得叫後頭娶的以爲她沒有親孃護着,沒有外家照看,就可以隨便欺負了。

虎伯對這種要求真是覺得啼笑皆非。一來他們移棺,是要把關蓉孃的靈柩送到江寧老家下葬的,關大舅跟着去,也是在江寧,並不是在京城;二來,關大舅在米脂靠着亡父遺澤,還能做個教書先生,又有家有業,日子即使說不上十分富裕,也是吃穿不愁的。況且秦家即使主人不回來了,也依然有產業在本地,米脂縣上下看在秦柏的面上,多少會對關家照應些,不會讓他們受苦。一旦上了京城,以關大舅的本事,又能如何立足?便是要開個學堂收幾個蒙童,人家說不定還要嫌棄他沒有功名呢。到頭來還不是要靠永嘉侯府接濟?又談何給秦含真撐腰呢?

秦含真雖然沒有了母親,但若是將來的後孃要欺負她,還有親祖父母在呢,親爹也是明白人,用不着自身還要依靠侯府才能在京城立足的舅家撐腰。

更何況……

虎伯對秦柏道:“我瞧親家太太那意思,雖說提的只是舅爺一家三口上京,可事實上她只有這一個兒子,她年紀也大了,女兒遲早要嫁出去的,舅爺總不可能丟下老孃不管呀?到頭來,還是要一家老小一塊兒上京城去。這還罷了,最要緊的是關家二姑娘,她如今還在守着孝,不方便說親事,可聽她說話的語氣,似乎也想着要在京中嫁人,而且對吳少英還沒有死心……”

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七十九章 訓斥第一百七十二章 竹海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五十章 哭求第二百三十三章 冤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懟上第十四章 表舅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四十章 打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意圖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四百二十四章 蠢貨第三十章 掙扎第二百零四章 禁足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吐血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一百七十八章 來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迴歸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方第四百五十八章 制約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信第十八章 贈禮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向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三十六章 羨慕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三百零一章 哭求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人第八十六章 始終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九章 請求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惠第二十章 賞賜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六十章 家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第二百六十六章 豐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安第四十二章 溫家第十七章 惱怒第八章 金簪第十六章 禮遇第三百四十六章 苦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探望第四百二十一章 膽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吐血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十八章 定名第八章 顧慮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三十三章 好主意第二百四十六章 借腹第六百四十章 決心第二十六章 後悔第一百八十二章 議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尋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任命第九章 當年第二百八十七章 躺槍第七章 籌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六百九十三章 靈堂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連催第二十一章 蘭雪第五百五十八章 處罰第二百二十一章 囑咐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四百九十三章 告狀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二百七十五章 請安第四十八章 灰頭第九十六章 圓謊第一百六十章 續絃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一百二十章 手指第二十五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糾纏第五百六十七章 積怨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意第四十章 遇見第五百四十章 省親
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七十九章 訓斥第一百七十二章 竹海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五十章 哭求第二百三十三章 冤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懟上第十四章 表舅第五十二章 故人第四百四十章 打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意圖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四百二十四章 蠢貨第三十章 掙扎第二百零四章 禁足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吐血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瘋第一百七十八章 來使第一百五十六章 迴歸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方第四百五十八章 制約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信第十八章 贈禮第五百七十六章 意向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聽第三十六章 羨慕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三百零一章 哭求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人第八十六章 始終第四百零四章 不快第九章 請求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惠第二十章 賞賜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六十章 家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第二百六十六章 豐兒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安第四十二章 溫家第十七章 惱怒第八章 金簪第十六章 禮遇第三百四十六章 苦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探望第四百二十一章 膽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吐血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十八章 定名第八章 顧慮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三十三章 好主意第二百四十六章 借腹第六百四十章 決心第二十六章 後悔第一百八十二章 議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尋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任命第九章 當年第二百八十七章 躺槍第七章 籌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歡喜第六百九十三章 靈堂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連催第二十一章 蘭雪第五百五十八章 處罰第二百二十一章 囑咐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四百九十三章 告狀第一百二十七章 歸期第五十三章 心涼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二百七十五章 請安第四十八章 灰頭第九十六章 圓謊第一百六十章 續絃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一百二十章 手指第二十五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糾纏第五百六十七章 積怨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意第四十章 遇見第五百四十章 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