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

被擒的人很快就被送進京城,交到了大內。過後的審理工作,趙陌並沒有參與,但他可以從太子那兒打聽到一些消息。

那名蜀地好手出人意料地嘴緊,而且扛得住大刑。本來以爲他會因爲寧化王的處境變得不那麼順利,就脾氣暴躁地自請求去,應該是個沒什麼忠誠之心的人。這樣的人不會不顧自己的性命,爲寧化王保守什麼秘密,可他竟然如此頑強,倒叫人疑惑了。

他的那些心腹隨從,也頗爲嘴緊,雖然在大刑上身後,都鬼哭狼嚎地,不象首領那邊鎮靜,但無一例外,全都沒有透露重要的消息。只有一個性子機靈些的,會不停地重複一些沒什麼價值的供詞,聽起來好象招了,其實什麼有用的都沒說。動刑的人再逼他,他就閉嘴了。

大內裡的逼供高手上報皇帝與太子,說這些人很有可能是死士出身,看似沒什麼忠誠度,其實最是忠心不過,只是忠心的對象不是寧化王罷了。寧化王的消息,他們還願意透露一些,其他的他們就提都不肯提了。而且他們之所以出走,也不是因爲覺得寧化王沒有前途了,就拋下他另投明主,反而是要回到真正的主人身邊聽命,也是要向真正的主人報告寧化王情況的意思。

因此,他們離開莊子後,並沒有任何猶豫不決,就直接朝着京城的方向進發。半路上途經一處小鎮,他們在鎮上採買乾糧食水時,食店裡一個耳力比較好的小夥計,曾經聽到他們當中的一人對同伴說:“回到主子身邊,再也不用跟那幫慫蛋打交道,太好了。”又有另一人說:“備好足夠的乾糧和水,接下來是快馬趕路,中途不停,免得耽誤了時辰。”

這些話意味着,他們極有可能跟他們真正的主人有約定,要在短時間內趕到與對方會合。寧化王可能不知道這些人出走後,被京城來的人擒住了,但那位所謂真正的主人,很有可能會猜到屬下出事了,從而提前做好準備,及時逃走,避過一劫。

皇帝有些煩躁,心情不大好。任誰發現掌握住了一個亂臣賊子逆謀的證據,可以把對方解決掉之後,發現對方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深藏不露的大BOSS,都會覺得不爽的。但他倒也不是猜不出這個大BOSS是誰,蜀地好手,蜀地口音,再加上趙陌之前查到的消息,這些人多半是從前蜀王府的死士,蜀王一家被圈禁後,他們才轉投到寧化王麾下。看他們對寧化王的忠誠度,也知道其實他們不是轉投他主,而是奉命行事吧?背後是受了誰的指使,還用得着猜嗎?

蜀王本來是皇帝沒放在心上的小弟弟,遠離京城二十多年,一直安分守己的。若他只是奢望小兒子能過繼皇室,做個皇儲,將來登基爲帝,這沒什麼,宗室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念頭,皇帝都習慣了。同樣有這等想法的遼王世子趙碩,皇帝都曾經給過他不少機會,有意培養宗室人才,只是趙碩最後令他失望了而已。蜀王父子不過就是在太后那邊獻獻殷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蜀王企圖對太子下毒手,皇帝纔會大發雷霆圈禁了他們一家子。他自問足夠仁厚,不曾要了蜀王一家人的性命,連蜀王妃的死,也是她自找的。沒想到蜀王被圈禁之後,還不安份,還要暗中掀起風雨,意圖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皇帝覺得這個小弟弟已經面目全非了,更爲自己對對方的寬厚而慚愧。若不是他留下了蜀王一家人的性命,今日是不是就不會有所謂的寧化王之亂?

皇帝不高興了,身邊的人自然就得小心應對。趙陌本來有功,但想到若不是他的手下臨時決定要將那幾個死士擒拿下來,送往京城,本來也沒有打草驚蛇的風險。他不確定皇帝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做法,格外小心謹慎了幾日。

後來還是太子安撫了他,讓他不必驚慌。打草驚蛇也沒啥大不了的,蜀王一家被困宗人府,這蛇就算受了驚,也逃不出皇家的五指山。反倒是他把人拿下,才從死士們的反應與行蹤裡,發現了寧化王身後另有幕後指使,他是立了大功的。

趙陌安心了些,便更加積極地去執行自己的任務了。

皇家這邊已經得了信,但寧化王還一無所知。他最終決定留下肅寧的莊子,繼續滲透肅寧郡王府親衛的計劃,好爲將來打算。高陽縣的莊子不再收容死士,轉而變成專供死士日常花銷的產業,由高陽縣的莊子供養肅寧縣的莊子,只是不得讓外人察覺兩者之間的聯繫。高陽縣的莊子管事留任,另從肅寧縣轉移過去的死士當中,挑選出副管事,幫管事管理新莊子。至於新莊子上流失的人手,寧化王雖然很生氣,但也沒放在心上。他的人手多着呢,不差這幾個。況且不夠忠心的人,留下來也未必能幫得上忙。

他又另行派人前往蜀中,處理自己從蜀王府得來的幾處秘密產業。這可是他的一大財源,沒有了它們,他也沒有搞那麼大一個計劃的信心和實力。

剛剛接到聖旨,不得不決定返回封地的時候,寧化王也是沮喪過,驚慌過的。但如今他鎮定下來了,又覺得自己未必沒有了希望。他犯的事其實不大,因爲真正犯事的是他弟弟趙砌,他事先並不知情,這一點宗人令已經認可了,皇帝應該也是相信的。他錯就錯在知道趙砌無詔擅離封地後,沒有及時將人勸回,反而默許對方跟隨自己到了京城,又一直隱瞞弟弟的身份,配合弟弟的行動,妄圖矇混過關。這就有了欺君之嫌。

然而,說白了,這不過是件小事,他身爲兄長,出於愛護手足之心,犯了點小小的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趙砌進京又不是想幹什麼壞事,他小孩子家,想的都是風花雪月,即使私會了哪個大家閨秀,又尾隨了哪位名門千金,那都是小節。京城宗室裡的紈絝子弟多了去了,趙砌這樣的不算嚴重,而他趙砃犯的錯就更不值一提。只等時間長了,風波平息,皇帝日後也不會追究。

只要別讓皇帝發現他私底下的小動作就行。

寧化王已經在爲將來的捲土重來做準備了。他想得很好,如今還是年初,他回封地時,行程拖慢些,走到半路的時候,應該能正好趕上亡父晉王五十五冥壽。晉王生前跟皇帝還算兄弟情深,到時候上書哭一波,裝裝可憐,估計皇帝也就消氣了。要麼就召他回京住着,要麼就赦免了他們兄弟的罪,都是有可能的。若是這些都沒有,也沒關係,皇帝不再惱怒他們兄弟這回犯的事就可以了。等到夏末,太后壽辰,他可以再上書一次,請求進京爲太后賀壽。十月還有皇帝聖壽節,同樣可以上書。他就不信,不能在京城多待些時日了。

過兩年還有皇帝六十聖壽呢,他請求上京的理由多着呢。等回了封地,他多花些銀子,鋪路搭橋,撫養孤寡,然後讓人在京裡多爲他說好話,再叫個御史告一告其他宗室的黑狀,好對比出自己的賢明之處來。次數多了,皇帝自然就對他另眼相看了,若是能留他在京城,任個實職,也是培養宗室人才的意思,未必就會奪走他封地的管理大權。當初遼王世子趙碩那樣的蠢貨,皇帝都曾經器重過,寧化王自問比趙碩要有才幹,不認爲自己會混得不如對方。而只要他留在了京城,日後的計劃也就順利了。

寧化王如意算盤打得賊響,卻萬萬想不到,他的算盤早已摔碎了。

二月十六,距離出走的死士被擒不過兩日,宗人府忽然上報皇帝,道前蜀王世子有密事要上奏。皇帝一時好奇,派了心腹太監前去詢問,沒想到蜀王世子竟然哭着相告,說出了父親蜀王與寧化王勾結,意圖謀害太子的秘密。

蜀王世子說,他是幾日前才偷聽到了父親與幼弟的密談,得知他們的計劃的。此前他從未聽說,只知道父親偏愛幼弟,執意爲幼弟的前程謀劃,他這個嫡長子,因爲蜀王擔心他會生出嫉妒之心,反而總是被矇在鼓裡。

原來蜀王被圈禁之前,就將從前手下的死士轉到了寧化王手中,以自己私藏下來的蜀地幾處金礦、鐵礦與鹽井作爲交換,換取寧化王的承諾。一旦後者成功將子嗣過繼入皇室,日後得勢時,就會讓蜀王一家重獲自由與爵位,仍舊讓他們迴歸蜀地做一方諸侯。只要寧化王能做出承諾,那麼蜀王府的財富與人手,就會爲寧化王的大計傾力相助。

也因爲成爲了寧化王的盟友,蜀王與幼子得知了對方的一個秘密計劃。那就是通過昔日晉王妃管氏孃家的關係,聯繫到了宮中的惠太嬪,囚禁了惠太嬪的家人,威脅她服從寧化王的指令。

正月初七那日的宮宴,三名王家姑奶奶將三名呂家女眷偷渡入宮,安排了她們與惠太嬪的相見,也通過這三名呂家女眷,將一種十分珍貴的慢性毒|藥送到了惠太嬪的手中。惠太嬪的任務就是,藉助她在慈寧宮中行動自如的便利,在太子前來向太后請安的時候,在太子的茶水飲食中下毒,令其身體慢慢衰弱下去,終將體弱身亡。

寧化王與蜀王都覺得,皇帝之所以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要過繼皇嗣,太后也拋開了擁有塗家血脈的蜀王世子,堅決擁護太子的儲君之位,都是因爲太子尚健在的關係。只要他死了,太后也好,皇帝也好,都不會再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真真正正地爲了皇室香火着想,考慮過繼宗室子弟爲嗣。到那時候,無論是蜀王幼子,還是寧化王之子,纔有了飛黃騰達的希望。

皇帝大怒。

第六百九十二章 慰妻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二百三十一章 驚喜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二百四十九章 盤算第一百零六章 調虎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問第六百五十一章 提醒第五十七章 盤賬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題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二百二十八章 雙標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一百八十章 相約第一百二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零一章 心虛第八十一章 牽線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五百五十九章 代價第五百八十一章 疲憊第二百二十四章 怨憤第五百六十四章 糾結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二百四十四章 撒嬌第三章 小聚第二百零四章 禁足第二十章 合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四百七十七章 壓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頭第一百零四章 鐲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衡量第六百八十一章 淒涼第一百三十四章 來訪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五百六十八章 爭吵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一百三十三章 賠禮第一百三十章 偷聽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十四章 住處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五百五十九章 代價第十三章 小菊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六百八十二章 期盼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七十七章 現行第六十二章 焦躁第二章 悲憤第二百七十章 暗中第四十七章 不忿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三百七十六章 歸來第五百七十章 醒悟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火第四十三章 午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雙全第十章 問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苦心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七十五章 邀請第一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四十一章 出門第五十二章 稱呼第四百章 轉變第一百章 安撫第一百五十九章 挑撥第七百二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第十九章 坦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五百五十四章 懷疑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誼第七百一十三章 灰心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激第四百七十四章 回城第四十六章 請託第七百一十六章 扶靈第六章 積怨第二百八十八章 窘迫第二十三章 侯爺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三百六十九章 長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妻妾
第六百九十二章 慰妻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二百三十一章 驚喜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二百四十九章 盤算第一百零六章 調虎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問第六百五十一章 提醒第五十七章 盤賬第三十六章 報信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題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一百二十三章 喜訊第二百二十八章 雙標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一百八十章 相約第一百二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第一百零一章 心虛第八十一章 牽線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五百五十九章 代價第五百八十一章 疲憊第二百二十四章 怨憤第五百六十四章 糾結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二百四十四章 撒嬌第三章 小聚第二百零四章 禁足第二十章 合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四百七十七章 壓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頭第一百零四章 鐲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衡量第六百八十一章 淒涼第一百三十四章 來訪第二百三十四章 勸母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五百六十八章 爭吵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一百三十三章 賠禮第一百三十章 偷聽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十四章 住處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五百五十九章 代價第十三章 小菊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六百八十二章 期盼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七十七章 現行第六十二章 焦躁第二章 悲憤第二百七十章 暗中第四十七章 不忿第四百四十八章 疑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三百七十六章 歸來第五百七十章 醒悟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火第四十三章 午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雙全第十章 問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苦心第八十四章 軒窗第七十五章 邀請第一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四十一章 出門第五十二章 稱呼第四百章 轉變第一百章 安撫第一百五十九章 挑撥第七百二十三章 展望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第十九章 坦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五百五十四章 懷疑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誼第七百一十三章 灰心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激第四百七十四章 回城第四十六章 請託第七百一十六章 扶靈第六章 積怨第二百八十八章 窘迫第二十三章 侯爺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三百六十九章 長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妻妾